事件通知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2-06-30  71


本公开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事件通知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于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接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至物联网,出现了诸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健康等各种新的应用领域。连接至物联网的设备终端可以通过订阅请求的方式来订阅与其相关的数据,在满足订阅条件时,物联网平台向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事件通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包括: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还包括:在发送事件通知后,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再次通知标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所述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定义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事件通知规则属性,用于确定是否向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以及事件通知列表属性,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组来存储所述多个通知方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定义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用于设置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定义发送通知间隔属性,用于设置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定义校验事件通知使能属性,用于设置是否启用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订阅请求用于请求接收来自应用实体的更新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更新数据来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组表示为首次通知组,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组表示为再次通知组,所述首次通知组与所述再次通知组不相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还包括:基于所述多个组的顺序来确定要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所述至少一个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指示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事件通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了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送事件通知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公开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的步骤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的进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

物联网可以作为互联网的一种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出现了诸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健康等各种新的应用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物联网平台,如烟雾报警器、火灾警报器、井盖移动传感器等。所述物联网平台例如可以实施为通用服务实体,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通用服务实体发送注册信息的方式来与所述通用服务实体连接,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对接入到其的终端设备进行管理。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表示为应用实体,接入到通用服务实体的应用实体可以与该通用服务实体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等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应用实体可以是物联网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设备中的软件模块等。

一些应用实体(例如,作为订阅方)可以通过向通用服务实体发送订阅请求的方式来订阅例如来自其他应用实体(例如,作为被订阅方)的信息、数据等,所述订阅方也可以请求来自例如通用服务实体的数据、操作等,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订阅请求中可以包括多个通知方,用于接收与该订阅请求相关的事件通知。所述订阅请求中还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规则,即在满足该事件通知规则(例如,触发烟雾警报)的情况下,向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由此,当满足订阅方的事件通知规则时,通用服务实体将发送事件通知给该订阅请求中包括的所有通知方。例如,在井盖被移动时,井盖移动传感器将感测到这一变化,并向通用服务实体发送更新数据,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基于该井盖移动传感器的更新数据来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订阅条件为井盖移动的情况下,此时,通用服务实体确定满足所述事件通知规则,并向请求订阅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的订阅请求中包括的所有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即,通知所有通知方井盖被移动的事件。

在现有的订阅请求通知规则中,一旦满足订阅请求条件,通用服务实体将向所有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然而,在一些场景中,并非所有的通知方期望同时收到该事件通知。例如,在上述井盖被移动的订阅请求中,通知方可能包括不同级别的市政管理部门,例如街道井盖管理中心、片区井盖管理中心、区井盖管理中心、市井盖管理中心等。这些不同级别的井盖管理中心一方面希望能够接收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另一方面并不希望同时接收所有的事件通知。举例来说,作为下级管理中心的通知方可以用于在接收到事件通知后及时对该井盖移动事件进行处理,而作为上级管理中心的通知方可以用于对该井盖事件的处理进行监督管理。此时,上级管理中心仅希望在下级管理中心未对该井盖移动事件及时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才接收该事件通知,现有技术中的事件通知规则不能满足类似于此种情形下的应用需求。此外,同时给所用的被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也将对被通知方带来信息干扰,并造成资源浪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事件通知方法,对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进行管理,实现事件通知的精准化发送,提升通知效率,并且避免了对于被通知方的信息干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1,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其中,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所述订阅方可以是连接至通用服务实体的应用实体,例如,在需要某些数据来进行操作时,其可以向服务实体发送订阅请求,订阅请求中可以包括订阅的事件或者操作,以及用于接收该事件通知的一个或多个通知方。此外,所述订阅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即,可以存在多个订阅方向通用服务实体订阅事件通知。

接着,在步骤s102,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其中,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通用服务实体接收到订阅请求后将获得所有通知方的列表信息,并可以基于通知方的类型、级别、事件通知的内容等来对所述通知方进行分组,以用于更精准的发送事件通知。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所述通用服务实体也可以基于订阅方的指示来对通知方进行分组。或者,通知服务实体还可以基于更有利于提高事件通知效率的其他方式来对通知方进行分组。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并不对分组的方式进行限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在通知方列表中对所述多个组进行区分。例如,可以将所述多个组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等,并在进行事件通知时,确定当前需要通知的组,并将事件通知发送给确定的组中的通知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多个组的顺序来确定要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所述至少一个组。在下文中,可以采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组。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第一、第二只用于区分不同的组,并不表示对所述组进行事件通知的顺序。换句话说,在进行事件通知时,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可以确定首先向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也可以确定向第二组或者其他的组,例如,第三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不同的组中包括的通知方可以不相同,也可以相同,即,一个通知方可以被包括在第一组中,也可以被包括在第二组中,在此并不做出限制。

接着,在步骤s103,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可以首先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当满足事件通知规则时,向所述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送事件通知的流程图。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向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可以包括步骤s201,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所述事件通知规则可以由发送订阅请求的订阅方来确定。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基于订阅请求通过创建事件通知规则属性来设置该事件通知规则,通过创建事件通知列表属性来基于所述多个组存储所述多个订阅方的地址信息。

例如,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订阅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接收来自应用实体1的更新数据的通知,并设置接收通知的事件通知规则,例如,更新数据大于第一阈值。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在接收到该订阅请求后创建对应于该订阅请求的事件通知列表属性以及事件通知列表属性。在通用服务实体接收到来自应用实体1的更新数据后,将进行判断,所述更新数据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即,更新数据大于第一阈值),将该更新数据或者与该更新数据有关的更新信息发送给事件通知列表属性中存储的、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还可以包括步骤s202,在发送事件通知后,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将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步骤s201)的组表示为首次通知组,并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步骤s202)的组表示为再次通知组,所述首次通知组与所述再次通知组不相同。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所述首次通知组与再次通知组也可以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例如,在上述接收更新数据的订阅请求示例中,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在接收到应用实体1的更新数据后,确定该更新数据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并向首次通知组(例如,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在发送事件通知后,所述通用服务实体还将判断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将向再次通知组(例如,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步骤s202还可以包括在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未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通知方,在存在未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通知方的情况下,再进行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判断。

下面,将对所述再次通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可以包括,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例如,通用服务实体可以通过创建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来设置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时间间隔。例如,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为4小时,即,通用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通知后(例如,向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每隔4小时进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校验。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将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作为再次通知标准。如果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即认为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则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例如,向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可以包括,在由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例如,通用服务实体可以通过创建发送通知间隔属性,来设置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例如,所述发送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发送通知间隔确定为5小时,即,通用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通知后(例如,向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每隔5小时触发发送事件通知的操作(例如,向第二组中的通知方)。此外,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之前还可以进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校验,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发送事件。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将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作为再次通知标准。如果通用服务实体在由发送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即认为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则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例如,向第二组中的通知方)。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可以包括,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可以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3a详细描述在此实施例中,确定再次通知标准的流程。

例如,通用服务实体可以通过创建发送通知间隔属性,来设置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例如,所述发送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发送通知间隔确定为5小时。此外,通用服务实体可以通过创建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来设置校验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例如,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校验通知通知间隔确定为4小时。即,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

图3a中的横轴可以表示时间轴,例如,可以将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向首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点表示为时间轴的起始点。由此,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将自该起始点起每隔4小时的时间点设置为校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时间点,将自该起始点起每隔5小时的时间点设置为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点。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由于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则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通知后(即,时间轴起始点),首先到达校验事件通知时间点,并进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如果不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更新数据小于第一阈值,则通用服务实体将结束此事件通知操作。如果通用服务实体确定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更新数据大于第一阈值,则通用服务实体等待发送事件通知,即,在此校验事件通知时间点(例如,4小时处)并不发送事件通知,直到达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例如,5小时),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再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如上所述,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基于顺序或者其他的方式来确定所述再次通知组,并且所述再次通知组可以与首次通知组不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如图3a所示,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将等待下一个校验事件通知时间点(例如,8小时处),并在该时间点进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判断,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在下一发送事件通知时间点(例如,10小时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另一个再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以此类推。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个再次通知组可以与所述再次通知组或者首次通知组不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事件通知方法可以包括,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可以包括: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再次通知标准。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还可以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所述事件通知。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3b详细描述在此实施例中,确定再次通知标准的流程。

例如,通用服务实体可以创建发送通知间隔属性和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并将发送通知间隔设置为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例如,所述发送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发送通知间隔确定为5小时,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可以将校验通知通知间隔确定为6小时。即,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

图3b中的横轴可以表示时间轴,例如,可以将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向首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点表示为时间轴的起始点。由此,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将自该起始点起每隔6小时的时间点设置为校验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时间点,将自该起始点起每隔5小时的时间点设置为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点。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由于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则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通知后(即,时间轴起始点),首先到达发送事件通知时间点(例如,5小时处),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将到达此发送事件通知点确定为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并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再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到达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时间点处(例如,6小时处),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判断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达到所述发送通知时间点处(例如,10小时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另一个再次通知组)中的通知方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个再次通知组可以与所述再次通知组或者首次通知组不相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在创建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的情况下,创建与该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对应的校验事件通知使能属性,用于设置是否启用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事件通知方法,通过对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进行分组,来基于所述分组进行事件通知,而并不将事件通知一次性地发送给所有的通知方,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和/或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方式来实施上述事件通知的过程,从而实现对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进行管理,实现事件通知的精准化发送,提升通知效率,并且避免了对于被通知方的信息干扰。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图4a-4b和图5来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及其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5所示,物联网可以由通用服务实体和一系列的应用实体组成,所述应用实体可以是各种传感器设备,也可以是诸如手机的用户终端,还可以是设备中的软件模块等,诸如手机应用程序等。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对于其连接的应用实体进行管理,并进行诸如注册、数据传输、执行任务等的操作。例如,如图5中示出的,服务实体接收来自应用实体和订阅方1和订阅方2的设备注册请求,由此建立与所述应用实体和订阅方1和订阅方2的关联关系。在订阅请求的应用中,订阅方(例如,订阅方1和订阅方2)可以向服务实体发送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例如,该订阅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接收来自应用实体的更新数据,所述订阅请求还可以用于请求服务实体执行某项操作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在接收到分别来自订阅方1和订阅方2的同一个订阅请求后,所述服务实体将创建与该订阅请求对应的订阅资源。例如,图5中示出的所述订阅请求可以用于请求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并且,来自订阅方1和订阅方2的订阅请求中可以包含多个通知方,例如,来自订阅方1的订阅请求中包括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来自订阅方2的订阅请求中包括通知方d、通知方e和通知方f。所述订阅资源的结构可以是如图4a或图4b中所示出的。如图4b所示,所述订阅资源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规则属性、通知方列表属性和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所述订阅资源还可以包括校验事件通知间隔使能属性,用于确定是否启用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如图4a中所示出的,所述订阅资源还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资源,用于发送事件通知。所述通知方列表属性、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以及校验事件通知间隔使能属性作为事件通知资源的子属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通用服务实体将对订阅请求中包括的通知方分成多个组,例如,将通知方分为3个组,并基于所述分组来在通知方列表中对存储所述通知方的信息。例如,第一组中可以包括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第二组中可以包括通知方d和通知方e,第三组中可以包括通知方f。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通知方列表中可以通过分号来区分不同的组,例如,a,b,c;d,e;f。

在上述实施例,图5中应用实体可以为井盖移动传感器,其可以定时向服务实体发送更新请求,以更新检测到的井盖是否移动的数据。服务实体接收到来自应用实体的更新请求,并向该应用实体发送更新响应,所述应用实体基于该更新响应向服务实体发送更新数据。在接收到所述更新数据轴,所述服务实体可以进行判断,该更新数据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是否发生了井盖移动的事件。如果服务实体判断更新数据不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未发生井盖移动的事件,则不向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如果服务实体判断更新数据满足事件通知规则,例如,发生了井盖移动的事件,则服务实体向可以通知方列表中的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即,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发送事件通知1。需要注意的是,图5中示出的订阅方1包含所述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此种情形仅是示意性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也可以是与订阅方1不相同的设备,例如,订阅方1为设备1,通知方a为设备2,通知方b为设备3以及通知方c为设备4。

图5中的订阅方1在接收到事件通知后,可以向服务实体发送与该事件通知对应的通知响应。在井盖移动的订阅请求中,所述通知方a、通知方b和通知方c可以为属于负责井盖安全管理的机构的设备,负责井盖安全管理的机构在接收到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后,可以及时对该事件进行处理,例如,检查该井盖移动的原因并及时将井盖归位,以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所述服务实体在发送事件通知后,将判断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例如,第二组。

如图5中示出的,所述服务实体可以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确定的时间点处,再次判断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例如,井盖发生了移动,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接着,所述服务实体将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组例如可以是第二组,即,包括通知方d和通知方e。例如,通知方d和通知方e可以为属于负责监督井盖安全管理的机构的设备。由此可以实现基于该井盖移动事件向属于不同组的通知方分别发送该事件通知。

在此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关于井盖移动的更新数据后,服务实体首先将该事件通知发送给第一组中的通知方,以用于快速实现对于该井盖移动事件的处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到达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所述服务实体将再次判断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如果判断为仍然满足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规则,服务实体将向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发送该事件通知,以用于对该事件进行监督,此时,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可以了解到发生了井盖移动的事件,并且第一组中的通知书在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内并未对该事件进行处理,由此,实现监督井盖安全管理的机构的目的。如果服务实体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判断为不满足井盖移动的事件通知规则,将不再发送事件通知。在此种情况下,即表示第一组中的通知方在接收到事件通知后对该井盖移动事件进行了处理,并恢复了该井盖。此时,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将不再收到对于其来说属于无用信息的该事件通知,由此减少了对于第二组中的通知方的信息干扰,并减少了向所有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的资源浪费。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服务实体基于通知方的职责来对通知方进行分组,在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还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服务实体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是否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的判断。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图6a-6b和图7来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及其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实体在接收到分别来自订阅方1和订阅方2的订阅请求后,将创建与该订阅请求对应的订阅资源。所述订阅资源的结构可以是如图6a或图6b中所示出的。如图6b所示,所述订阅资源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规则属性、通知方列表属性和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其中,所述发送事件通知属性用于设置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如图6a所示,所述订阅资源还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资源,用于发送事件通知。所述通知方列表属性和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作为所述事件通知资源的子属性。图7中示出的关于订阅请求的实施方式与图5中描述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中示出的流程图中,所述服务实体基于图6a或图6b中示出的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来实现对于是否满足再次通知请求的判断。所述服务实体在由发送通知间隔属性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并向所述通知方列表中存储的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2,从而实现针对不同通知方分阶段发送事件通知。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施事件通知方法的订阅资源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图8a-8b和图9a来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及其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8b中所示出的,所述服务实体在接收到订阅请求后创建的订阅资源中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规则属性、通知方列表属性、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和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所述订阅资源还可以包括校验事件通知间隔使能属性,用于确定是否启用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如图8a所示出的,所述订阅资源还可以包括事件通知资源,用于发送事件通知。所述通知方列表属性、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以及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可以作为所述事件通知资源的子属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所述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和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来将发送通知间隔设置为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时间间隔的示意图如图3a中所示出的。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并等待发送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2。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事件通知方法的又一流程图。在图9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实体可以利用图8a或图8b中示出的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属性和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来将发送通知间隔设置为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时间间隔的示意图如图3b中所示出的。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并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即,通知方d和通知方e)发送事件通知2。在接收到该事件通知2后,所述第二组中的通知方可以向服务实体发送与该事件通知2对应的通知响应。

在此实施中,所述服务实体还可以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并且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例如第三组中的通知方(即,通知方f)发送事件通知3。在接收到该事件通知3后,所述第三组中的通知方可以向服务实体发送与该事件通知2对应的通知响应。

在根据本公开的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还可以在发送事件通知1(或者,事件通知2)后判断是否存在未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通知方,如果确定不存在所述通知方,即通知方列表中的通知方均收到了该事件通知,则服务实体不再进行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判断。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事件通知方法,通过对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进行分组,来基于所述分组进行事件通知,而并不将事件通知一次性地发送给所有的通知方,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发送事件通知间隔和/或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的方式来实施上述分组发送事件通知的过程,从而实现对订阅请求中的通知方进行管理,实现事件通知的精准化发送,提升通知效率,并且避免了对于被通知方的信息干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的示意图。所述服务器设备100可以包括收发器101和处理器102,其中,所述收发器101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所述处理器102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并指示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可选地,上述服务器设备100还可以内置或者外接存储器,用于存储为应用实体创建的资源,以及存储有关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102执行时,实现上述事件通知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事件通知装置。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通知装置的示意图。所述事件通知装置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02。其中,所述处理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2执行时可以进行如上所述的事件通知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可以进行如上所述事件通知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除非另有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字典里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以上是对本公开的说明,而不应被认为是对其的限制。尽管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新颖教学和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因此,所有这些修改都意图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公开范围内。应当理解,上面是对本公开的说明,而不应被认为是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对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的修改意图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事件通知的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

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

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包括:

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还包括:

在发送事件通知后,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

在由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

在由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大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所述再次通知标准,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设置发送通知间隔小于校验事件通知间隔,所述确定是否满足再次通知标准包括: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满足再次通知标准,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由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等待发送所述事件通知,在由所述发送通知间隔确定的时间点处,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所述事件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义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事件通知规则属性,用于确定是否向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以及

事件通知列表属性,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组来存储所述多个通知方的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义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用于设置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时间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义发送通知间隔属性,用于设置发送事件通知的时间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义校验事件通知使能属性,用于设置是否启用所述校验事件通知间隔属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事件订阅请求用于请求接收来自应用实体的更新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更新数据来确定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满足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组表示为首次通知组,在满足再次通知标准的情况下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组表示为再次通知组,所述首次通知组与所述再次通知组不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还包括:基于所述多个组的顺序来确定要向其发送事件通知的所述至少一个组。

16.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指示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17.一种事件通知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了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进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公开了一种事件通知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事件通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订阅方的事件订阅请求,所述事件订阅请求中包括多个通知方;将所述多个通知方分成多个组,每个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通知方;向所述多个组中的至少一个组中的通知方发送事件通知。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杰;苏京;张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55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