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6-30  63


本案是有关于一种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internetofthings,iot)的蓬勃发展,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物体如车辆、机器、家用电器等,连接上网络,能够进行信息数据分析,统整物与物的数字信息。然而,管理物联网装置的管理正面临集中式管理的管理僵化问题与安全隐私争议,以及现有非集中式管理机制因区块链交易时间过长,无法即时与装置互动等问题。因此,如何与物联网装置互动并降低物联网装置的开发成本,是本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主要是改进以往集中式管理的管理僵化问题与安全隐私争议,以及现有非集中式管理机制如区块链因交易时间过长无法进行即时交易等问题。利用物联网装置合约管理服务,保留集中式管理弹性部署、数据安全可靠的特性,达到物联网装置即时互动,并降低物联网装置开发与部署成本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案的第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多个物联网装置,每一物联网装置具有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透过跨链服务器接收并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第一区块链上注册其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透过跨链服务器将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将智能合约部署至第二区块链以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其中,跨链服务器根据合约识别号查询智能合约,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装置识别号的控制指令并传送到第一区块链,以供对应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连接至该第一区块链取得。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还包含:该跨链服务器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的该合约识别号至一商家服务器,由该商家服务器记录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还包含:利用一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一预约请求。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利用该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该预约请求,还包含:通过该电子装置传送对应的一身分识别号以及一查询请求至该跨链服务器;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依据该装置识别码向该第二区块链提出该查询请求,以查询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的该使用信息;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使用信息至该电子装置;其中该使用信息包含该合约识别号、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位置、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传送一预约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其中该预约信息包含该身分识别号、该合约识别号、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该预约信息至该第二区块链,并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还包含:利用一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以及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利用该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还包含:利用该电子装置读取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对应的一条码,并取得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将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操作信息传送至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一内容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其中,该内容信息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操作信息,并传送一控制指令至该第一区块链;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连接到该第一区块链取得该控制指令;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传送一操作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该跨链服务器侦测到该操作记录后,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还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传送一状态更新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该电子装置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上锁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该内容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侦测到该状态更新记录后,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上锁信息;该上锁信息验证成功后,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以及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本案的第二态样是在提供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区块链网络,区块链网络包含第一区块链以及第二区块链,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包含:多个物联网装置以及跨链服务器。多个物联网装置,每一物联网装置具有对应的装置识别号。跨链服务器,与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及该区块链网络通讯连接,该跨链服务器更用以接收并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第一区块链上注册其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并将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将智能合约部署至第二区块链以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其中,跨链服务器根据合约识别号查询智能合约,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装置识别号的控制指令并传送到第一区块链,以供对应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连接至该第一区块链取得。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每一该物联网装置还包含:一处理器,用以产生该装置识别号;一通讯模块,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与该跨链服务器以及该第一区块链通讯连接并取得该控制指令;以及一电子锁头构件,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其中,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该电子锁头构件的上锁及解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每一该物联网装置还包含有一条码以记录该装置识别码,且该控制系统还包含:一电子装置,与该跨链服务器通讯连接,用以读取该条码后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以查询对应该物联网装置的一使用信息。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该控制系统还包含:一商家服务器,与该跨链服务器通讯连接,以接收每一该物联网装置的该合约识别号,并记录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一电子装置,用以传送对应的一身分识别号以及一查询请求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依据该装置识别码向该第二区块链提出该查询请求,以查询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的该使用信息;其中,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使用信息至该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用以提供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传送一预约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其中,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传送该预约信息至该第二区块链,并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其中,该使用信息包含该合约识别号、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位置、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该预约信息包含该身分识别号、该合约识别号、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该电子装置更用以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以及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利用该电子装置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取得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该电子装置用以将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操作信息传送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并接收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一内容信息;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操作信息,并传送一控制指令至该第一区块链;接着,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用以连接到该第一区块链取得该控制指令,并传送一操作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侦测到该操作记录后,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接着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以及其中,该内容信息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根据本案一实施例,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用以传送一状态更新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接着该电子装置用以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上锁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接着接收该第二区块链回传的该智能合约的该内容信息;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侦测到该状态更新记录后,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上锁信息,该上锁信息验证成功后,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并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10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20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30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提供许多不同实施例或例证用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特殊例证中的元件及配置在以下讨论中被用来简化本揭示。所讨论的任何例证只用来作解说的用途,并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或其例证的范围和意义。此外,本揭示在不同例证中可能重复引用数字符号且/或字母,这些重复皆为了简化及阐述,其本身并未指定以下讨论中不同实施例且/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在全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露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揭露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而“耦接”或“连接”还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的词汇,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词汇只限于用来辨别单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本意。如本文所用,词汇“与/或”包含了列出的关联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本案文件中提到的“及/或”是指表列元件的任一者、全部或至少一者的任意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绘示,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100应用于区块链网络110,区块链网络110包含第一区块链110a以及第二区块链110b。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100包含跨链服务器120、多个物联网装置130-1~130-n、电子装置140以及商家服务器150。每一物联网装置130-1~130-n与区块链网络110以及跨链服务器120通讯连接,跨链服务器120与区块链网络110、电子装置140以及商家服务器150通讯连接。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130-1~130-n的示意图。每一物联网装置130-1~130-n具有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130-1~130-n包含处理器131、通讯模块132以及电子锁头构件133。处理器131与通讯模块132以及电子锁头构件133电性连接。处理器131用以产生装置识别号,通讯模块132用以与跨链服务器120以及第一区块链110a通讯连接,以取得控制指令,处理器131用以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子锁头构件134的上锁及解锁。

于本揭露各实施例中,在本案揭露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的元件编号和装置编号中的小写英文索引1~n,只是为了方便指称个别的元件和装置,并非有意将前述元件和装置的数量局限在特定数目。在本案说明书和附图中,若使用某一元件编号或装置编号时没有指明该元件编号或装置编号的索引,则代表该元件编号或装置编号是指称所属元件群组或装置群组中不特定的任一元件或装置。例如,元件编号130-1指称的对象是物联网装置130-1,而元件编号130指称的对象则是物联网装置130-1~130-n中的任一物联网装置。又例如,装置编号130-1指称的对象是物联网装置130-1,而装置编号130指称的对象则是物联网装置130-1~130-n中的任一物联网装置。

于本揭露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40可以实施为智能手机、穿戴式装置、专用移动装置或健身机台的控制器。物联网装置130可以实施为智能柜或是其他可连网的装置,处理器131可以实施为集成电路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逻辑电路或其他类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组合。商家服务器150可以实施为提供物联网装置130的供应商服务器。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300的流程图。于一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300可以应用于图1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100以及图2的每一物联网装置130中,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300首先执行步骤s310透过跨链服务器120接收并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第一区块链110a上注册其对应的装置识别号。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110a可以实施为iota区块链网络,第二区块链110b可以实施为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网络。于一实施例中,物联网装置130的处理器131在挂载物联网的部属软件后即可设定对应每一物联网装置130的装置识别号,接着在跨链服务器120以及第一区块链110a(iota区块链网络)上注册装置识别号,如此一来,物联网装置130即可成为可与iota区块链网络连接的装置。接着,跨链服务器120会接收并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并且物联网装置130会在第一区块链110a上注册对应的装置识别号。

承上述,第一区块链110a(iota区块链网络)可以用来控制物联网装置130的状态,第二区块链110b(以太坊区块链网络)则是用来记录物联网装置的状态以及与电子装置140之间的交易。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300执行步骤s320,透过跨链服务器120将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执行步骤s330,将智能合约部署至第二区块链110b以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接续上方实施例,物联网装置130连结到第一区块链110a并注册装置识别号后,会将装置识别号传送至跨链服务器120,跨链服务器120再将对应每一物联网装置130的装置识别号填入智能合约中,智能合约会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130的装置识别号,再将智能合约部署至第二区块链110b以产生合约识别号,合约识别号在此即为呼叫此智能合约的合约地址(contractaddress)。如此一来,每一物联网装置130都可以对应到一个智能合约以及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识别号。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300执行步骤s340,跨链服务器120传送每一物联网装置的合约识别号至商家服务器150。接续上方实施例,跨链服务器120接收到合约识别号后表示物联网装置130已部署到第二区块链110b上,因此第二区块链110b可以透过跨链服务器120追踪物联网装置130,接着,将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合约识别号同步至商家服务器150,商家服务器150会记录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执行完步骤s310~s340表示物联网装置130已经在第一区块链110a以及第二区块链110b注册完毕,表示“上链”成功。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的流程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10的流程图。在执行完步骤s310~s340之后,可以接着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10,利用电子装置140透过跨链服务器120提出预约请求。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410是用以透过电子装置140传送预约物联网装置130的请求,举例而言使用者可以预约智能柜a,步骤s410还包含步骤s411~s416。

承上述,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11,通过电子装置140传送对应的身分识别号以及查询请求至跨链服务器120。于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透过电子装置140预约物联网装置130,利用电子装置140发送查询请求至跨链服务器120,查询请求是指查询所有可使用的物联网装置130,在本揭露的实施例中即为查询所有可使用的智能柜,身分识别号为电子装置140的识别代码。

承上述,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12,通过跨链服务器120依据装置识别码向第二区块链110b提出查询请求,以查询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智能合约的使用信息;步骤s413,通过跨链服务器120传送每一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使用信息至电子装置140。于一实施例中,跨链服务器120会根据电子装置140的装置识别码向第二区块链110b查询智能柜的使用信息,使用信息包含合约识别号、物联网装置130的位置、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等信息。跨链服务器120在接收到智能柜的使用信息后,会将每一智能柜的使用信息传送至电子装置140。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14,选择物联网装置130的其中之一,并传送预约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于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透过电子装置140选择智能柜a,智能柜a被选择后由电子装置140传送预约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其中预约信息包含身分识别号、合约识别号、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在此即为智能柜a对应的装置识别号)。身分识别号对应于传送预约信息的电子装置140,合约识别号以及装置识别号都是对应于被选择的智能柜a。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15,通过跨链服务器120传送预约信息至第二区块链110b,并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以及步骤s416,更新商家服务器150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于一实施例中,透过跨链服务器120传送预约信息至第二区块链110b以将智能柜a的状态更新为“使用中”,接着再更新商家服务器150中智能柜a的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当跨链服务器120根据合约识别号查询智能合约时,跨链服务器120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装置识别号的控制指令并传送到第一区块链110a,由对应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130连接至该第一区块链取得。举例而言,如果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40要求要解锁或上锁智能柜a,可以根据合约识别号透过跨链服务器120查询智能柜a对应的智能合约,接着跨链服务器120会产生对应的控制指令,送到第一区块链110a,控制智能柜a可连接至该第一区块链110a取得控制指令。

承上述,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20,利用电子装置140透过跨链服务器120以执行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130。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420是用以利用电子装置140解锁智能柜a,步骤s420还包含步骤s421~s429。请进一步参考图6,图6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20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1,利用电子装置140读取物联网装置130的其中之一对应的条码,并取得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合约识别号。于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在步骤s411中预约了智能柜a,此时使用者可以透过电子装置140扫描智能柜a柜体上的条码或二维条码,以取得智能柜a的合约识别号。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2,将合约识别号以及操作信息传送至跨链服务器120。于一实施例中,操作信息包含电子装置140对应的身分识别号以及解锁请求等讯息。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3,根据合约识别号于第二区块链110b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步骤s424,第二区块链110b回传智能合约的内容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接续上方实施例,跨链服务器120接收到合约识别号以及解锁信息后会向第二区块链110b提出请求,以取得智能柜a对应的智能合约中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装置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举例而言,跨链服务器120可以取得智能柜a对应的装置识别号(第一区块链110a使用的识别号),智能柜a当前的使用状态,在步骤s410执行完毕后智能柜a的状态即更新为“使用中”,内容信息还可以包含电子装置140的身分识别号。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5,跨链服务器120根据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验证操作信息,并传送控制请求至第一区块链110a。于一实施例中,跨链服务器120在根据智能柜a当前的使用状态以及电子装置140的身分识别号与操作信息比对后,将控制请求传送至第一区块链110a,等待智能柜a侦测到控制请求以解锁智能柜a。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6,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可连接到第一区块链110a取得控制指令,以及步骤s427,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传送操作记录至第一区块链110a。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110a接收到跨链服务器120传送的控制指令后于以储存,智能柜a的处理器131可连接到第一区块链110取得控制指令,处理器131会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子锁头构件134解锁,接着,处理器131会回传操作记录至第一区块链110a。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28,跨链服务器120侦测到操作记录后,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步骤s429,跨链服务器120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至电子装置140。接续上方实施例,当第一区块链110a接收到操作记录后,跨链服务器120会侦测到操作记录并更新智能柜a于第二区块链110b上的智能合约,并再回传智能柜a对应的状态至使用者的电子装置140以及商家服务器150。举例而言,如果智能柜a解锁后并且是在使用中的状态可以为“使用中已解锁”。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执行步骤s430,透过跨链服务器120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430是用以利用电子装置140更新智能柜a的状态,步骤s430还包含步骤s431~s436。请进一步参考图7,图7是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步骤s430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1,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传送状态更新记录至第一区块链110a。于一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将智能柜a上锁后,智能柜a会传送状态更新记录至第一区块链110a。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2,电子装置140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合约识别号以及上锁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于一实施例中,使用者的电子装置140在使用者关上智能柜a的柜门后,会传送智能柜a对应的合约识别号以及上锁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以确认智能柜a已完成上锁。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3,根据合约识别号于第二区块链110b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步骤s434,第二区块链110b回传智能合约的内容信息至跨链服务器120。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433~s434的操作方式与步骤s423~s424类似,都是跨链服务器120提出查询智能合约的请求,第二区块链110b会回传智能柜a的智能合约的内容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5,跨链服务器120侦测到状态更新记录后,根据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验证上锁信息。于一实施例中,跨链服务器120会侦测到智能柜a的状态更新记录后,会根据智能柜a当前的使用状态以及电子装置140的身分识别号与上锁信息比对,以确认智能柜a已经上锁。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6,上锁信息验证成功后,跨链服务器120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于一实施例中,当确认智能柜a已经上锁后,跨链服务器120会更新智能柜a对应的智能合约,以更新智能柜a的状态,举例而言,如果智能柜a上锁后并且是在使用中的状态可以为“使用中已上锁”。

接着,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400接着执行步骤s437,跨链服务器120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至电子装置140,以及更新商家服务器150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130对应的状态。于一实施例中,更新完智能合约后,跨链服务器120会再传送智能柜a对应的状态至电子装置140,以及更新商家服务器150中智能柜a对应的状态。

于另一实施例中,使用者也可以选择不预约物联网装置130,也就是不执行步骤s410的流程,仅执行步骤s420~s430的流程,由于步骤s420是解锁物联网装置130以及步骤s430是上锁物联网装置130,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步骤s430的流程通常会与步骤s420的流程一起发生,仅有在特殊的异常状况下步骤s420才会与步骤s430独立发生,例如使用者未关上柜门,或是解锁柜门发生异常等情况。

由上述本案的实施方式可知,本案主要是改进以往集中式管理的管理僵化问题与安全隐私争议,以及现有非集中式管理机制因区块链交易时间过长无法进行即时交易等问题。利用物联网装置合约管理服务,保留集中式管理弹性部署、数据安全可靠的特性,达到物联网装置即时互动,并降低物联网装置开发与部署成本的功效。

另外,上述例示包含依序的示范步骤,但这些步骤不必依所显示的顺序被执行。以不同顺序执行该些步骤皆在本揭示内容的考量范围内。在本揭示内容的实施例的精神与范围内,可视情况增加、取代、变更顺序及/或省略这些步骤。

虽然本案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案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案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个物联网装置,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具有对应的一装置识别号,该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

透过一跨链服务器接收并储存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一第一区块链上注册其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

透过该跨链服务器将该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一智能合约;以及

将该智能合约部署至一第二区块链以产生对应该智能合约的一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

其中,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合约识别号查询该智能合约,产生对应该智能合约的该装置识别号的一控制指令并传送到该第一区块链,以供对应该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连接到该第一区块链取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该跨链服务器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的该合约识别号至一商家服务器,由该商家服务器记录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利用一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一预约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该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该预约请求,还包含:

通过该电子装置传送对应的一身分识别号以及一查询请求至该跨链服务器;

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依据该装置识别码向该第二区块链提出该查询请求,以查询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的该使用信息;

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使用信息至该电子装置;其中该使用信息包含该合约识别号、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位置、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传送一预约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其中该预约信息包含该身分识别号、该合约识别号、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

通过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该预约信息至该第二区块链,并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

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利用一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以及

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该电子装置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还包含:

利用该电子装置读取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对应的一条码,并取得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

将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操作信息传送至该跨链服务器;

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

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一内容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其中,该内容信息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操作信息,并传送一控制指令至该第一区块链;

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连接到该第一区块链取得该控制指令;

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传送一操作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

该跨链服务器侦测到该操作记录后,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

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还包含:

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传送一状态更新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

该电子装置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上锁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

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

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该内容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

该跨链服务器侦测到该状态更新记录后,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上锁信息;

该上锁信息验证成功后,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

该跨链服务器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以及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8.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区块链网络,该区块链网络包含一第一区块链以及一第二区块链,该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包含:

多个物联网装置,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具有对应的一装置识别号;以及

一跨链服务器,与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与该区块链网络通讯连接,该跨链服务器更用以接收并储存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该第一区块链上注册其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并将该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一智能合约,以将该智能合约部署至该第二区块链以产生对应该智能合约的一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其中,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合约识别号查询该智能合约,产生对应该智能合约的该装置识别号的一控制指令并传送到该第一区块链,以供对应该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连接到第一区块链取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物联网装置还包含:

一处理器,用以产生该装置识别号;

一通讯模块,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与该跨链服务器以及该第一区块链通讯连接并取得该控制指令;以及

一电子锁头构件,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

其中,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该电子锁头构件的上锁及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物联网装置还包含有一条码以记录该装置识别码,且该控制系统还包含:

一电子装置,与该跨链服务器通讯连接,用以读取该条码后透过该跨链服务器提出以查询对应该物联网装置的一使用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还包含:

一商家服务器,与该跨链服务器通讯连接,以接收每一该物联网装置的该合约识别号,并记录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

一电子装置,用以传送对应的一身分识别号以及一查询请求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依据该装置识别码向该第二区块链提出该查询请求,以查询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的该使用信息;

其中,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传送每一该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使用信息至该电子装置;

其中,该电子装置用以提供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传送一预约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

其中,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传送该预约信息至该第二区块链,并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以及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其中,该使用信息包含该合约识别号、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位置、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该预约信息包含该身分识别号、该合约识别号、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更用以透过该跨链服务器以执行该智能合约并控制对应该智能合约的物联网装置,以及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更新被控制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该电子装置选择所述多个物联网装置的其中之一,并取得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该电子装置用以将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操作信息传送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并接收该第二区块链回传该智能合约的一内容信息;该跨链服务器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操作信息,并传送一控制指令至该第一区块链;接着,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用以连接到该第一区块链取得该控制指令,并传送一操作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侦测到该操作记录后,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接着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以及

其中,该内容信息包含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联网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用以传送一状态更新记录至该第一区块链,接着该电子装置用以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合约识别号以及一上锁信息至该跨链服务器;该跨链服务器用以根据该合约识别号于该第二区块链上查询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接着接收该第二区块链回传的该智能合约的该内容信息;该跨链服务器用以侦测到该状态更新记录后,根据该身分识别号以及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验证该上锁信息,该上锁信息验证成功后,该跨链服务器更新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该智能合约,以及传送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至该电子装置,并更新该商家服务器中被选择的物联网装置对应的状态。

技术总结
一种物联网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此控制方法应用于多个物联网装置,每一物联网装置具有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此控制方法包含:透过跨链服务器接收并储存每一物联网装置对应的装置识别号,每一物联网装置并于第一区块链上注册其对应的该装置识别号;透过跨链服务器将装置识别号填入对应的智能合约;以及将智能合约部署至第二区块链以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合约识别号并储存对应的装置识别号;其中,跨链服务器根据合约识别号查询智能合约,产生对应智能合约的装置识别号的控制指令并传送到第一区块链,以供对应装置识别号的物联网装置连接至该第一区块链取得。借此,达到物联网装置即时互动,并降低物联网装置开发与部署成本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李耕维;王圣方;何丞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技术研发日:2018.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54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