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大部分ro型(反渗透型)净水器,大部分的废水比在1左右,因其ro膜性质所决定。有的仅仅是通过调节废水比,治标不治本,废水得不到回收再利用,有时会加剧堵塞ro膜,影响净水器的正常工作。现有电渗析净水器,只是单一地用电渗析膜堆替代了ro膜滤芯处理水,但处理效率较低,而且水流量较大,会破坏电渗析膜堆。技术实现要素: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根据不同使用需求,两种工况运行设备:当需要大量使用纯水时,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可经废水出口直接排出;当只需要正常时可开启电渗析系统,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经电渗析处理后回收到原水端进行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包括净水器处理前端、净水器处理后端、电渗析系统和压力桶,所述净水器处理前端包括第一电磁阀、净水组件、增压泵和ro滤芯,所述第一电磁阀与净水组件的进口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净水组件的出口与ro滤芯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增压泵设于净水组件与ro滤芯之间,所述ro滤芯的出口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净水器处理后端连接,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的出口设有纯水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压力桶相连接,所述压力桶设有一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组件与电渗析系统相连接,所述电渗析系统连接有淡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淡水出口与净水器处理前端相连接,所述引水管延伸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废水出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根据不同使用需求,两种工况运行设备:当需要大量使用纯水时,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可经废水出口直接排出;当只需要正常时可开启电渗析系统,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经电渗析处理后回收到原水端进行再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电渗析系统包括淡水箱、浓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电渗析膜堆,所述淡水箱的进口和浓水箱的进口分别与压力桶的引水管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压力桶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淡水箱相连通,所述压力桶通过第三电磁阀与浓水箱相连通,所述淡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与电渗析膜堆相连通,所述浓水箱通过第二水泵与电渗析膜堆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设置在电渗析膜堆上,所述电渗析膜堆的顶部上连接有淡水连接管和浓水连接管,所述淡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浓水连接管上设有第六单向阀,所述淡水连接管与淡水箱相连接,所述淡水箱在与淡水连接管相连接的位置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突出淡水箱延伸至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之间并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上设有第四水泵,所述废水连接管与浓水箱相连接,所述浓水箱设有一废水管,所述废水管与废水出口相连接。淡水箱和浓水箱的设置,使得在两个水箱同时进水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压力桶内的水排,压力桶能够从新储存水,然后淡水箱和浓水箱的水能够同时进入电渗析膜堆进行电渗析,使得净水达到最大最大化,且淡水箱和浓水箱能够单独使用互不影响。更进一步的,所述淡水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淡水箱的顶端设置第一自动气阀。第一液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控淡水箱内的水位情况,而第一自动气阀能够保证淡水箱内的压力稳定。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沿着第四水泵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tds探针、第四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水泵位于第一tds探针与第四电磁阀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第四水泵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设置。第一tds探针可检车淡水箱内水的tds值是否达到标准,若达到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第四水泵将达到标准的水输送至原水端进行再利用。更进一步的,所述浓水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淡水箱的顶端设置第二自动气阀。第二液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控浓水箱内的水位情况,而第二自动气阀能够保证浓水箱内的压力稳定。更进一步的,所述废水管沿着浓水箱内水向废水出口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tds探针和第五电磁阀。第二tds探针可检测浓水箱内的水的tds值是否达到最大值,若是就通过打开第五电磁阀将浓水箱内的水排出,使得水从废水出口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净水组件包括pp聚丙烯熔喷滤芯、udf颗粒活性炭滤芯、cto烧结活性炭滤芯和低压开关,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与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udf颗粒活性炭滤芯、cto烧结活性炭滤芯和低压开关沿着第一电磁阀向着纯水出口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低压开关与增压泵相连通。先通过净水组件能够将水进行净化,再到达ro滤芯时能够相对减轻ro滤芯的工作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ro滤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包括高压开关和后端活性炭滤芯,所述高压开关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进口与高压开关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出口与纯水出口相连通。进行第二重净化,保证水质更加的纯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向着压力桶的方向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单向阀和冲洗电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ro滤芯内水向着压力箱流动的方向设置。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ro滤芯内的废水流向压力桶内,并且适应性的储存起来。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与电渗析系统的连接端连接有减压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内水向着电渗析系统流动的方向,所述排水管上还连接有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内水向着废水出口流动的方向。减压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保证在压力桶内的废水能够稳定排入电渗析系统内,且第四单向阀的设置在第六电磁阀打开时防止废水回流。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设有电渗析系统,可通过电渗析系统进一步的对废水进行电渗析循环利用,极大的减少净水器的纯废比,传统净水器的纯废比在1左右,加入电渗析系统之后的纯废比可以达到2-5。2、本发明设有压力桶和电渗析系统,ro滤芯产生的废水能够储存在压力桶内,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实现两种工况,当需要大量使用纯水时,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可经废水出口直接排出;当正常实用时可开启电渗析系统,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经电渗析处理后回收到原水端进行再利用,两种工况相结合,在大量用水和通常用水时的工作状态中灵活切换,在保证供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减少废水的排放。3、本发明通过电渗析系统纯化后的水硬度大幅降低,引入到市政自来水入口处,降低净水器处理前端入口处水的硬度,可以缓解ro滤芯的工作压力,增加ro滤芯的使用寿命。4、本发明设有净水器处理前端和净水器处理后端,水先经过净水器处理前端的净水组件先进行净化,再流动到ro滤芯上,相对减轻ro滤芯的工作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ro滤芯的使用寿命,且在通过净水器处理后端进行第二重净化,保证水质更加的纯净。5、本发明设有第五电磁阀用于排放浓水箱内的二次废水,可以通过调节第五电磁阀流速,纯废比得到提高,提高纯水的单位时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
背景技术:
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的原理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新型电渗析净水器的水路流程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新型电渗析净水器的总体水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pp聚丙烯熔喷滤芯,2、udf颗粒活性炭滤芯,3、cto烧结活性炭滤芯,4、低压开关,5、增压泵,6、ro滤芯,7、高压开关,8、后置活性炭滤芯,9、纯水出口,10、压力桶,11、第一单向阀,12、减压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电磁阀,16、淡水箱,17、浓水箱,18、第一水泵,19、第二水泵,20、第三水泵,21、电渗析膜堆,22、第三单向阀,23、第四单向阀,25、第四水泵,26、第四电磁阀,28、第六电磁阀,29、第五单向阀,30、第五电磁阀,31、第六单向阀,32、废水出口,33、第一tds探针,34、第二tds探针,35、第一电磁阀,36、第一液位传感器,37、第一自动气阀及第二自动气阀,38、第二液位传感器,41、冲洗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包括净水器处理前端、净水器处理后端、电渗析系统和压力桶10,所述净水器处理前端包括第一电磁阀35、净水组件、增压泵5和ro滤芯6,所述第一电磁阀35与净水组件的进口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净水组件的出口与ro滤芯6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增压泵5设于净水组件与ro滤芯6之间,用于增强水压,所述ro滤芯6的出口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流通纯水,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流通废水,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净水器处理后端相连通,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的出口设有纯水出口9,具体地,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包括高压开关7和后端活性炭滤芯,所述高压开关7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进口与高压开关7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出口与纯水出口9相连通。进行第二重净化,保证水质更加的纯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压力桶10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向着压力桶10的方向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单向阀11和冲洗电磁阀41,所述第一单向阀11的流通方向沿着ro滤芯6内水向着压力箱流动的方向设置,保证其流到压力桶10的废水不会回流到第二连接管内,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ro滤芯6内的废水流向压力桶10内,并且适应性的储存起来。所述压力桶10的底端设有一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组件与电渗析系统相连接,所述引水管与电渗析系统的连接端连接有减压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所述第二单向阀13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10内水向着电渗析系统流动的方向,所述电渗析系统连接有淡水出口和废水出口32,所述淡水出口与净水器处理前端相连接,具体地,所述电渗析系统包括淡水箱16、浓水箱17、第一水泵18、第二水泵19、第三水泵20和电渗析膜堆21,所述淡水箱16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一液位传感器36,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36位移淡水箱16侧壁的最顶端位置,所述淡水箱16的顶端设置第一自动气阀37。第一液位传感器36可实时监控淡水箱16内的水位情况,而第一自动气阀37能够保证淡水箱16内的压力稳定。所述浓水箱17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8,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38位于浓水箱17侧壁的最顶端位置,所述淡水箱16的顶端设置第二自动气阀37。第二液位传感器38可实时监控浓水箱17内的水位情况,而第二自动气阀37能够保证浓水箱17内的压力稳定。所述淡水箱16的进口和浓水箱17的进口分别与压力桶10的引水管相连接,所述引水管分支成形成两条分支管,一条分支管与淡水箱16相连接,另一条分支管与浓水箱17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所述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分别设置在两条分支管上,所述压力桶10通过第二电磁阀14与淡水箱16相连通,所述压力桶10通过第三电磁阀15与浓水箱17相连通,所述淡水箱16通过第一水泵18与电渗析膜堆21相连通,所述浓水箱17通过第二水泵19与电渗析膜堆21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8和第二水泵19的输出管分别设置在电渗析膜堆21的顶端,所述第三水泵20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设置在电渗析膜堆21上,使得电渗析膜堆21内的极水能够循环利用,所述电渗析膜堆21的顶部上连接有淡水连接管和浓水连接管,所述淡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22,所述浓水连接管上设有第六单向阀31,防止水回流到电渗析膜堆21内,所述淡水连接管与淡水箱16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淡水箱16在与淡水连接管相连接的位置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淡水箱16内,所述出水管另一端突出淡水箱16的顶端延伸至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35之间并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35之间的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上设有第四水泵25,所述出水管沿着第四水泵25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tds探针33、第四电磁阀26和第四单向阀23,所述第一tds探针33位于最靠近淡水箱16的位置,所述第四水泵25位于第一tds探针33与第四电磁阀26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23的流通方向沿着第四水泵25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设置,防止水回流至淡水箱16内,第一tds探针33可检车淡水箱16内水的tds值是否达到标准,若达到可通过第四电磁阀26与第四水泵25将达到标准的水输送至原水端进行再利用,若没达到通过第一水泵18抽回电渗析膜堆21内继续进行电渗析内。所述废水连接管与浓水箱17相连接,所述浓水箱17设有一废水管,所述废水管与废水出口32相连接,所述废水管沿着浓水箱17内水向废水出口32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tds探针34和第五电磁阀30,所述第二tds探针34和第五电磁阀30在废水管的排布顺序为第二tds探针34→第五电磁阀30,第二tds探针34可检测浓水箱17内的水的tds值是否达到最大值,若是就通过打开第五电磁阀30将浓水箱17内的水排出,使得水从废水出口32排出,若否可通过第二水泵19将水抽入到电渗析膜堆21没进行电渗析,再回收利用。淡水箱16和浓水箱17的设置,使得在两个水箱同时进水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压力桶10内的水排,压力桶10能够从新储存水,然后淡水箱16和浓水箱17的水能够同时进入电渗析膜堆21进行电渗析,使得净水达到最大最大化,且淡水箱16和浓水箱17能够单独使用互不影响。根据不同使用需求,两种工况运行设备:当需要大量使用纯水时,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可经废水出口32直接排出;当只需要正常时可开启电渗析系统,净水处理前端的废水经电渗析处理后回收到原水端进行再利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管的底端延伸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废水出口32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28,所述排水管上还连接有第五单向阀29,所述第五单向阀29向着废水出口32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五单向阀29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10内水向着废水出口32流动的方向,第五单向阀29的设置在第六电磁阀28打开时防止废水回流。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组件包括pp聚丙烯熔喷滤芯1、udf颗粒活性炭滤芯2、cto烧结活性炭滤芯3和低压开关4,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1与第一电磁阀35相连通,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1、udf颗粒活性炭滤芯2、cto烧结活性炭滤芯3和低压开关4沿着第一电磁阀35向着纯水出口9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低压开关4与增压泵5相连通,先通过净水组件能够将水进行净化,再到达ro滤芯6时能够相对减轻ro滤芯6的工作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ro滤芯6的使用寿命。在具体应用时,第一,先将设备电源开启,本专利装置首先进行冲洗作业30秒,即水从第一电磁阀35进入通过pp聚丙烯熔喷滤芯1、udf颗粒活性炭滤芯2和cto烧结活性炭滤芯3,然后通过低压开关4经过增压泵5增压,进入ro滤芯6内,然后纯水经过第一连接管流道高压开关7内,通过后置活性炭滤芯8再次过滤,再通过纯水出口9流出,此时ro滤芯6的第二连接管有水流出,第一电磁阀35和第二电磁阀14此时开启,第六电磁阀28关闭,水流入淡水箱16和浓水箱17内至满液面位置时,第一液位传感器36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8感应,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此时关闭,第一水泵18、第二水泵19和第三水泵20开启,第三水泵20由电渗析系统控制,此为极水循环作用,只要开启,即进行运转;电渗析系统开始运行,然后淡水箱16和浓水箱17内的水通过第一水泵18和第二水泵19进入电渗析膜堆21内进行电渗析,电渗析完成后淡水通过淡水连接管流入淡水箱16内,废水经过废水连接管进入浓水箱17内,此时ro滤芯6废水暂流入压力桶10中储存;第二,淡水箱16中的水经5分钟循环电渗析后,水质的tds值通过第一tds探针33检测可达到原水标准,电渗析系统停止工作,第四水泵25开启,第四电磁阀26开启,水从淡水箱16被抽到净水器处理前端参与净水作业;若增压泵5不工作,则第四电磁阀26关闭;第三,淡水箱16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第四电磁阀26关闭,第四水泵25停止,第二电磁阀14开启,水重新流入淡水箱16,重复第一、第二步骤,唯一不同的是靠近浓水箱17的第三电磁阀15依然关闭,让浓水箱17不断参与电渗析循环工作,而淡水箱16的水不断进行循环电渗析脱盐工作5分钟后,使其tds值达到原水标准后再排入至净水器处理前端中,周而复始;第四,若遇到需要使用大量纯水时,第六电磁阀28开启,净水器处理前端的废水直接通过引水管和排水管从废水出口32排出,使净水器处理前端得以持续性工作产出所需的水;第五,当浓水箱17中的水质tds达到较大值时,为避免影响水质,通过第二tds探针34感应,第五电磁阀30开启,将浓水箱17体内的水通过废水管从废水出口32排出后,低压开关4感应打开第三电磁阀15,使水流入浓水箱17中,参与电渗析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实用的电渗析膜堆采用如下参数:循环流量(l/h)1.1膜材质聚烯烃类膜类型均相膜规格(w*d*h)140*85*240膜对数15总膜面积(m2)0.6有效对膜面积0.0073隔板聚烯烃类电极板钛涂贵金属配水装置亚克力夹紧装置不锈钢螺杆管路接口u-pvc接口尺寸dn10充水组件(kg)4空组件(kg)3.5进水压力(mpa)0.01-0.1使用温度5~50运行ph范围2~10清洗ph范围1~12下面通过将实施例中的有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无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和普通ro净水器在相同时间三者的净水实验对比,并且统计在相同时间和同等水质的情况下,有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无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和普通ro净水器三者的水质和纯废比,从而进一步来突出本实施例的有一效果。此次对比统计实验中,有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为实验1,无压力桶的新型净水器为实验2,普通ro净水器为实验3,详细地水质测试结果如下表示:详细地纯废比如下表示:由附件图3可知,9为纯水出口;35为第一电磁阀,即自来水端;32为废水出口,即浓水与ro滤芯的总废水出口。从上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等水质(自来水)输入下,普通ro净水器产生的废水电导率在120左右,而添加了电渗析膜堆的新型净水器对废水进行二次净化回收后废水的电导率提升到240左右,废水的电导率提升了一倍,意味着在净化等体积的水,排放的废水变得更少了,且有效的提高了净水器的废水比,达到了节水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器处理前端、净水器处理后端、电渗析系统和压力桶,所述净水器处理前端包括第一电磁阀、净水组件、增压泵和ro滤芯,所述第一电磁阀与净水组件的进口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净水组件的出口与ro滤芯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增压泵设于净水组件与ro滤芯之间,所述ro滤芯的出口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净水器处理后端连接,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的出口设有纯水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压力桶相连接,所述压力桶设有一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组件与电渗析系统相连接,所述电渗析系统连接有淡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淡水出口与净水器处理前端相连接,所述引水管延伸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废水出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渗析系统包括淡水箱、浓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电渗析膜堆,所述淡水箱的进口和浓水箱的进口分别与压力桶的引水管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压力桶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淡水箱相连通,所述压力桶通过第三电磁阀与浓水箱相连通,所述淡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与电渗析膜堆相连通,所述浓水箱通过第二水泵与电渗析膜堆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设置在电渗析膜堆上,所述电渗析膜堆的顶部上连接有淡水连接管和浓水连接管,所述淡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浓水连接管上设有第六单向阀,所述淡水连接管与淡水箱相连接,所述淡水箱在与淡水连接管相连接的位置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突出淡水箱延伸至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之间并与净水组件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上设有第四水泵,所述废水连接管与浓水箱相连接,所述浓水箱设有一废水管,所述废水管与废水出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淡水箱的顶端设置第一自动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沿着第四水泵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tds探针、第四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水泵位于第一tds探针与第四电磁阀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第四水泵内水向净水组件流动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控淡水位置情况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淡水箱的顶端设置第二自动气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沿着浓水箱内水向废水出口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tds探针和第五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组件包括pp聚丙烯熔喷滤芯、udf颗粒活性炭滤芯、cto烧结活性炭滤芯和低压开关,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与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pp聚丙烯熔喷滤芯、udf颗粒活性炭滤芯、cto烧结活性炭滤芯和低压开关沿着第一电磁阀向着纯水出口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低压开关与增压泵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处理后端包括高压开关和后端活性炭滤芯,所述高压开关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进口与高压开关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后端活性炭滤芯的出口与纯水出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向着压力桶的方向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单向阀和冲洗电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ro滤芯内水向着压力箱流动的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电渗析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与电渗析系统的连接端连接有减压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内水向着电渗析系统流动的方向,所述排水管上还连接有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沿着压力桶内水向着废水出口流动的方向。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渗析净水器,包括净水器处理前端、净水器处理后端、电渗析系统和压力桶,所述净水器处理前端包括第一电磁阀、净水组件、增压泵和RO滤芯,所述第一电磁阀与净水组件的进口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净水组件的出口与RO滤芯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增压泵设于净水组件与RO滤芯之间,所述RO滤芯的出口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本发明设有电渗析系统,可通过电渗析系统进一步的对废水进行电渗析循环利用,极大的减少净水器的纯废比,传统净水器的纯废比在1左右,加入电渗析系统之后的纯废比可以达到2‑5。
技术研发人员:郑高峰;傅刚;黄衍辉;魏孟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纳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