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9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



背景技术:

干衣机是工业洗涤中的常用设备,加快干衣速度是干衣机的根本任务,传统的干衣机能量损耗大,且排出的带湿度的空气仍存在较高的热能量,同时未能有效地利用带高热能量和湿度的空气为后续进入的外界自然空气进行预热,使得加热外界自然空气的速度慢,从而干衣速度慢,造成能源浪费;且现有干衣机的风道设计不合理,为了加快干衣速度,必须更多地使用加热器提供热量,不利于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需开发一种实现余热再利用、能量功耗小的干衣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滚筒,所述机箱设有容纳滚筒的主腔道,所述机箱内还设有位于主腔道一侧的进风腔、位于主腔道另一侧且与主腔道相通的传导腔,所述主腔道内设有贯穿其中的预热交换结构,所述进风腔通过预热交换结构与传导腔相通,所述预热交换结构两端设有通过预热交换结构相通的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一出风腔与主腔道相通,所述第二出风腔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预热交换结构包括外管、套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的管壁之间有间隙,所述进风腔通过间隙与传导腔相通,所述第一出风腔通过内管与第二出风腔相通。

优选地,所述外管、内管分别设有若干个的热量交换片。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主腔道设有与外管的端面连接的隔板,主腔道上侧还设有与滚筒相衬的外筒,所述外筒设有位于滚筒的正上方且朝向传导腔的第一开口,所述外筒的下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预热交换结构设置在第二开口下侧,所述隔板与第二开口的两侧边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大小小于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机箱的后侧还设有连接主腔道与第一出风腔的第三出风腔,所述第三出风腔内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外设有至于主腔道的导风罩。

优选地,所述传导腔内有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预热交换结构设一组或以上。

优选地,所述外管、内管的截面为方形或者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所述进风腔通过预热交换结构与传导腔相通,所述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通过预热交换结构相通,所述较高湿度的热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内管进而加热外管再排出外界,自然外界空气经过预热交换结构时吸收了外管、内管存储的热量,使自然外界空气快速升温,其充分利用了较高湿度的热空气中剩余的热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减低能源损耗,进而减少加热工作的需求,节能、环保,且合理的设计了干衣风道,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空气加热速度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进行热量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能源,干衣速度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预热交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设滚筒2,所述机箱1设有容纳滚筒2的主腔道3,所述机箱1内还设有位于主腔道3右侧的进风腔4、位于主腔道3左侧且与主腔道3相通的传导腔5,所述主腔道3内设有贯穿其中的预热交换结构6,所述进风腔4通过预热交换结构6与传导腔5相通,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两端设有通过预热交换结构6相通的第一出风腔7和第二出风腔8,所述第一出风腔7与主腔道3相通,所述第二出风腔8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风口81。所述传导腔5的上侧设置有加热腔51,所述加热腔51内设有加热装置52。所述进风腔4、传导腔5、主腔道3、第一出风腔7和第二出风腔8形成能将滚筒2内衣物中水分以蒸发形式带走的风道。

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一组或以上,并间隔排列。在机箱1内还设有多个分别监测机箱1内各个腔道的温度监控装置。

所述主腔道3上侧设有与滚筒2相衬的圆弧形外筒32,所述外筒32与机箱1固定连接,所述外筒32设有位于滚筒2的正上方且朝向加热腔51的第一开口321,所述外筒32的下侧设有第二开口322,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置在第二开口322下侧。所述第一开口321的大小小于第二开口322,以便于经加热的外界自然空气从加热腔51腔进入滚筒2内,同时便于带较高湿度的热空气随抽风装置33从滚筒2从第二开口322出来。

滚筒2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滚筒2有内腔,滚筒2前面铰链有可开闭门盖。所述抽风装置33设置于滚筒2下侧,所述加热腔51、加热装置52设置于滚筒2上侧。

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置在外筒32的下侧,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包括外管61、套在外管61内的内管62,所述内管62的长度大于外管61的长度,所述外管61和内管62的管壁之间有间隙64,所述进风腔4通过间隙64与传导腔5相通,所述第一出风腔7通过内管62与第二出风腔8相通,所述外管61、内管62的截面为方形。

所述外管61的内侧、内管6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若干个的热量交换片63,所述热量交换片63包括环绕在外管61内壁上的能进行热量交换的鳍片一631、环绕内管62的外壁上的鳍片二632、环绕内管62的内壁上的鳍片三633,所述鳍片一631、鳍片二632、鳍片三633均与外管61中心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主腔道3设有与外管61的端面连接的隔板31,并采用法兰连接安装,所述隔板31紧贴外管61的端面且与第二开口322的两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1设两块,所述隔板31与第二开口322的两侧边沿固定连接且与预热交换结构6垂直,所述隔板31设避开外管61的避开位,所述隔板31的底部延伸到主腔道3的底部,所述第一开口321与加热腔51相通,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置在第二开口322下侧,所述滚筒2通过预热交换结构6的间隙与主腔道3的下侧相通。

所述内管6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通风管二624、通风管三625,通风管二624、通风管三625的开口分别朝向第一出风腔7、第二出风腔8,所述隔板31两侧分别设能封住外管61的两端、通风管二624、通风管三625之间的间隙的法兰结构,使传导腔5与第一出风腔7隔离开,同时使进风腔4与第二出风腔8隔离开。

所述进风腔4、传导腔5的下侧分别与外管61相通,所述进风腔4、传导腔5分别与外管61相通,所述进风腔4的上侧与外界相通,所述滚筒2通过间隔排布的外管61的间隙与主腔道3的下侧相通。

所述机箱1的后侧还设有连接主腔道3与第一出风腔7的第三出风腔11,所述第三出风腔11内设有抽风机111,所述抽风机111外设有至于主腔道3的导风罩112。

所述加热腔51内设有加热装置52,所述加热装置52可为发热丝加热器或蒸汽交换器。

所述外筒32、外管61、内管62、鳍片一631、鳍片二632、鳍片三633、隔板31均由能有效的锁住热量,并快速与自然外界空气进行能量交换的铝合金、铁、铜、不锈钢等金属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打开门盖,将待烘干的衣物放入滚筒2的内腔,闭合门盖,所述加热装置52、抽风机111分别启动。自然外界空气经过进风腔4进入,从外管61的一端进入外管61然后从外管61的另一端四进入传导腔5。所述加热装置52对自然外界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的自然外界空气由经第一开口321进入主腔道3的上侧再由滚筒2的小孔进入滚筒2的内腔,从而将滚筒2内的衣物水分带走变成较高湿度的热空气,较高湿度的热空气经滚筒2的小孔进入主腔道3由第二开口322通向预热交换结构6的空隙从而进入主腔道3的下侧,此时较高湿度的热空气的热量被外筒32、外管61、内管62、鳍片二632、鳍片一631、隔板31吸收并锁住热能量。在抽风机111的作用下,主腔道3下侧的较高湿度的热空气进入导风罩112内,且被抽风机111抽送至第三出风腔11进而进入第一出风腔7,然后较高湿度的热空气由通风管二624进入内管62进入通风管三625然后进入第二出风腔8,较高湿度的热空气在经过内管62时热量被鳍片二632、鳍片三633、内管62、隔板31吸收进而将热量吸收供二次利用。较高湿度的热空气经过能量转换后在第二出风口81腔道内经过出风口81排出外界,从而所述进风腔4与出风口81之间形成能快速带走内腔内衣物里水分的风道。

由于抽风机111不断地抽走湿空气形成引导力,带动自然外界空气进入进风腔4、传导腔5进而形成经加热的外界自然空气、带较高湿度的热空气在主腔道3、第三出风腔11、第一出风腔7、第二出风腔8移动进而从出风口81排出外界,从而以蒸发形式带走衣服的水分,直至衣物中的水分全部烘干。

因外筒32、预热交换结构6、隔板31、导风罩112为铝合金所制,内部仍有带较高湿度的热空气并存有较高的热能量,通过所述外筒32、外管61锁住吸收用以预热后续进入的自然外界空气,加速空气升温,充分利用湿热气体中的热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加热工作的需求,达到符合节能、环保;同时能有效地锁住热量,并快速与自然外界空气进行能量交换,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空气加热速度从而提高烘干效率。达到既减低能源损耗,又能快速干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腔道配合抽风机111引导外界自然空气进入机体腔道里,与发热体进行热传导形成热空气后进入机体滚筒2内与湿衣物接触通过热交换将衣物里的水以蒸发形式带走从而烘干衣物。在此之后带湿度的空气仍存在较高的热能量,此带水蒸气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的外筒32、外管61、内管62等腔体通过热量交换片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预热后续进入的外界自然空气,将原来是排出的热能再回收到了用于烘干衣物的空气中,而带湿度的湿空气则排出外界。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加热自然空气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空气加热速度,提高了烘干衣物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装置52设安装在机箱1后侧的蒸汽交换器,所述蒸汽交换器连接有设置在加热腔51内的冷排回水部件一和设置在传导腔5内的冷排回水部件二53,蒸汽交换器向冷排回水部件一、冷排回水部件二53内输送热蒸汽,利用冷排回水部件一、冷排回水部件二53的余温为传导腔5内的自然外界空气进行预热、为加热腔51内的自然外界空气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设滚筒(2),其特征是所述机箱(1)设有容纳滚筒(2)的主腔道(3),所述机箱(1)内还设有位于主腔道(3)一侧的进风腔(4)、位于主腔道(3)另一侧且与主腔道(3)相通的传导腔(5),所述主腔道(3)内设有贯穿其中的预热交换结构(6),所述进风腔(4)通过预热交换结构(6)与传导腔(5)相通,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两端设有通过预热交换结构(6)相通的第一出风腔(7)和第二出风腔(8),所述第一出风腔(7)与主腔道(3)相通,所述第二出风腔(8)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风口(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包括外管(61)、套在外管(61)内的内管(62),所述外管(61)和内管(62)的管壁之间有间隙(64),所述进风腔(4)通过间隙(64)与传导腔(5)相通,所述第一出风腔(7)通过内管(62)与第二出风腔(8)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外管(61)、内管(62)分别设有若干个的热量交换片(6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内管(62)的长度大于外管(61)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主腔道(3)设有与外管(61)的端面连接的隔板(31),主腔道(3)上侧还设有与滚筒(2)相衬的外筒(32),所述外筒(32)设有位于滚筒(2)的正上方且朝向传导腔(5)的第一开口(321),所述外筒(32)的下侧设有第二开口(322),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置在第二开口(322)下侧,所述隔板(31)与第二开口(322)的两侧边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口(321)的大小小于第二开口(3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机箱(1)的后侧还设有连接主腔道(3)与第一出风腔(7)的第三出风腔(11),所述第三出风腔(11)内设有抽风机(111),所述抽风机(111)外设有至于主腔道(3)的导风罩(1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导腔(5)内有加热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预热交换结构(6)设一组或以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其特征是所述外管(61)、内管(62)的截面为方形或者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再利用节能快速干衣机,所述机箱内设滚筒,和容纳滚筒的主腔道,所述机箱内设进风腔、传导腔,所述主腔道内设有预热交换结构、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传导腔、主腔道、第一出风腔、第二出风腔依次串联连接相通。通过各个腔道配合抽风机引导外界自然空气进入机体腔道里,与发热体进行热传导,形成热空气后,进入机体滚筒内与湿衣物接触通将衣物里的水以蒸发形式带走从而烘干衣物。有较高温度余热的湿热气体通过所述的外筒、外管、内管等腔体以及热量交换片进行热交换,将原本是排出的热能再回收用于烘干衣物的空气中。减少了加热自然空气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空气加热速度,提高了烘干衣物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谭志华
技术研发日:2019.08.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