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产线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滤芯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国家的主要管理手段由控制排放总量向区域治理、改善空气质量目标的转变。环保净化产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空气滤芯生产厂家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工艺限制,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处于流水线手工作业的模式。空气滤芯产品的品质检测也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相当的高。面对逐日增高的劳动力成本、生产效率低、次品率高的缺点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求自动化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滤芯生产线,所述空气滤芯生产线在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能够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且免去了工人重复上料定位这一动作,有效地提高了现场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包括有纸框上料工位和滤棉格上料工位,所述纸框上料工位设置在所述生产线的起始端,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设置在所述纸框上料工位的后方;涂胶工位,所述涂胶工位包括有下底面涂胶工位,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设置在所述纸框上料工位和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之间;折边工位,所述折边工位设置在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后方;压型工位,所述压型工位设置在所述折边工位后方;出料工位,所述出料工位设置在所述压型工位的后方,所述出料工位上还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运输装置,所述纸框上料工位、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所述折边工位、所述压型工位和所述出料工位依次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随行夹具,所述随行夹具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并随着所述运输装置的输送而移动;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各工位上,用于定位各工位上经过的所述随行夹具以便加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有如下技术效果:随行夹具在运输装置上移动,并一直保持对产品的定位和夹持作用,随行夹具在运输装置的输送下依次经过纸框上料工位、涂胶工位、滤棉格上料工位、折边工位、压型工位和出料工位,随行夹具承载物料经过不同的工位时被定位装置固定在该工位上,并在该工位上完成相应的工作,无需对物料进行重复定位,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在出料时,设置在出料工位上的视觉检测装置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运输装置为上下循环运输装置,所述上下循环运输装置的上层为工作层,下层为循环层,所述工作层与所述循环层的两端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空气滤芯生产线中各个工位均设置在所述上下循环运输装置的工作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阻挡气缸、夹具升降气缸和夹具到位传感器,所述阻挡气缸设置在各工位的后方,所述夹具升降气缸设置在各工位的下方,所述夹具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夹具是否运动到各工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挡气缸上设有第一挡块,拉簧和滑轮,所述第一挡块为一l型件,所述第一挡块铰接在所述阻挡气缸上,所述l型件的一端通过拉簧与所述阻挡气缸连接,所述l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轮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料工位包括有设置在垂直方向的第一出料装置,所述随行夹具的中部设有供第一出料装置穿过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料工位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出料装置上方,且设置在水平方向的第一推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涂胶工位还包括上表面涂胶工位,所述上表面涂胶工位设置在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和所述折边工位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工位还包括有活性碳网上料工位,所述活性碳网上料工位设置在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和所述上表面涂胶工位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边工位包括有折边机,所述折边机包括有第一折边气缸、支撑板、第二折边气缸、第三折边气缸和折边板,所述第一折边气缸垂直设置在所述折边工位的上部,且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折边气缸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折边气缸沿垂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折边气缸上,所述折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折边气缸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型工位包括有压型机,所述压型机包括有压型气缸和上压板,所述压型气缸设置在所述压型机的上部,所述压型气缸的活动部与上压板连接,所述上压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表面涂胶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边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阻挡气缸上升时的剖视图;
图11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阻挡气缸偏转时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工作层110、循环层120、升降装置130、随行夹具200、定位装置300、阻挡气缸310、第一挡块311、拉簧312、滑轮313、夹具升降气缸320、上料工位400、纸框上料工位410、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涂胶工位500、下底面涂胶工位510、上底面涂胶工位520、涂胶机530、涂胶机械手531、涂胶头532、折边工位600、折边机610、第一折边气缸611、支撑板612、第二折边气缸613、第三折边气缸614、折边板615、压型工位700、压型机710、压型气缸711、上压板712、出料工位800、视觉检测装置810、第一出料装置820、第一推送装置830、空气滤芯900、纸框910、滤棉格920、活性碳网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400,上料工位400包括有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滤棉格上料工位420,纸框上料工位410设置在生产线的起始端,滤棉格上料工位420设置在纸框上料工位410的后方;涂胶工位500,涂胶工位500包括有下底面涂胶工位510,下底面涂胶工位510设置在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滤棉格上料工位420之间;折边工位600,折边工位600设置在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后方;压型工位700,压型工位700设置在折边工位600后方;出料工位800,出料工位800设置在压型工位700的后方,出料工位800上还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810;运输装置,纸框上料工位410、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折边工位600、压型工位700和出料工位800依次设置在运输装置上;随行夹具200,随行夹具200设置在运输装置上,并随着运输装置的输送而移动;定位装置300,定位装置300设置在各工位上,用于定位各工位上经过的随行夹具200以便加工。例如,如图1所示,空气滤芯生产线包括有运输装置、随行夹具200、定位装置300、上料工位400、涂胶工位500、折边工位600、压型工位700和出料工位800,其中,运输装置作为空气滤芯生产线的骨架,生产线中的各个工位沿着运输装置输送的方向布置,除出料工位800外,各个工位的下方都设有定位装置300,运输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随行夹具200,随行夹具200在运输装置的输送作用下带动产品一同在生产线上移动,上料工位400包括有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沿着运输装置输送的方向,生产线上依次设置有纸框上料工位410、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折边工位600、压型工位700和出料工位800。随行夹具200在经过各工位的时候,先被定位装置300固定在该工位上,等到该工位的工序完成后,该工位上的定位装置300不再固定随行夹具200,随行夹具200即可继续前进。当随行夹具200在运输装置的带动下经过纸框上料工位410时,操作员便往随行夹具200中加入纸框910原料,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运动,到达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时,涂胶工位500便往纸框910的下底面涂上边胶,以便后续步骤放入的滤棉格920能够和纸框910粘合在一起,下底面涂边胶完成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运动,到达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操作员便往随行夹具200中加入滤棉格920原料,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运动,到达折边工位600,折边工位600会对随行夹具200中的纸框910物料进行折边,使纸框910的四个侧边与滤棉格920的外形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折边完成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运动,到达压型工位700,压型工位700会对产品整体进行压紧,使滤棉格920充分地与纸框910下底面边胶接触,进而通过边胶使滤棉格920与纸框910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压型完成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移动到达出料工位800,设置在出料工位800上的视觉检测装置810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检,操作员将产品从随行夹具200上取下,自此便完成了一个空气滤芯900的生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通过设置随着运输装置一同运动的随行夹具200以及设置在各工位下的定位装置300,可以保证产品在生产线上的各工位上始终保持被定位的状态,免去了操作员在不同工位对产品进行不同工作时重复定位的这一动作。沿着运输装置输送方向设置的一系列工位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设置在出料工位800上的视觉检测装置810能够对产品进行视觉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电脑中记录起来,保证了产品生产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运输装置为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的上层为工作层110,下层为循环层120,上层与下层的两端设有升降装置130,空气滤芯生产线中各个工位均设置在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的工作层110。例如,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运输装置为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其上层为工作层110,下层为循环层120,且在上下层两端的交界处各设有一升降装置130,升降装置130用于将随行夹具200由上层运往下层,或由下层运往上层,随行夹具200在工作层110的起点开始运动,途径各个工位且完成相应工位的工作后到达出料工位800,操作员在出料工位800上取下产品后,随行夹具200便被升降装置130从工作层110运往循环层120,循环层120与工作层110的输送方向相反,随行夹具200到达循环层120后,循环层120便对随行夹具200进行输送,等到随行夹具200被输送到循环层120的终点时,升降装置130再将随行夹具200从循环层120运往工作层110,随行夹具200到达工作层110后,再向前移动便到达了纸框上料工位410,为新一轮的生产做好了准备,自此随行夹具200便在上下循环输送装置上走了一个循环。通过在生产线中设置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每当完成一件产品的生产时,空载的随行夹具200会通过升降装置130和循环层120自动回到工作层110的起点位置,操作员只需往其中填入物料即可进行下一轮的产品生产,免去了操作员在每生产完一个产品后,需要重新将随行夹具200安装并定位在运输装置上的这一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00包括有阻挡气缸310、夹具升降气缸320和夹具到位传感器,阻挡气缸310设置在各工位的后方,夹具升降气缸320设置在各工位的下方,夹具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夹具是否运动到各工位上。例如,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该工位为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夹具升降气缸320设置在该工位的下方,夹具升降气缸320的活动部设置有一顶板,顶板的四周设置有导向柱。随行夹具200的前进方向设置有阻挡气缸310,具体地,当随行夹具200被工作层110运输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时,阻挡气缸310先升起,阻挡随行夹具200继续向前移动,夹具到位传感器检测到随行夹具200到达工件下方后,夹具升降气缸320稍微向上举起随行夹具200使其与工作层110分离,阻挡气缸310下降,不再阻挡该工位上的随行夹具200前进。此时随行夹具200与工作层110分离,不再受到工作层110的运输作用,当该工位的工序完成后,夹具升降气缸320下降,随行夹具200重新回到工作层110,并在工作层110的运输作用下前往下一个工位。在该生产线中,除出料工位800外均设置有定位装置300。通过在工作层110上设置定位装置300,既能够防止工作层110的震动传递给随行夹具200,也能够防止各工位工作时产生的力传递到运输装置上,使得生产线整体的工作更为平稳。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气缸310上设有第一挡块311,拉簧312和滑轮313,所述第一挡块311为一l型件,所述第一挡块311铰接在所述阻挡气缸310上,所述l型件的一端通过拉簧312与所述阻挡气缸310连接,所述l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轮313铰接。例如,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挡块311大致成一l型件,第一挡块311的左下端与阻挡气缸310的活动部铰接,第一挡块311的右下端与阻挡气缸310活动部的上底面之间设有拉簧312,滑轮313设置在第一挡块311的上方,拉簧312此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一挡块受力后只能向前偏转,且在外力消失后会在拉簧的弹性下复位。通过如上设置,在两个随行夹具200靠的很近时,即使在前的随行夹具200还没有完全退出工位,阻挡气缸310升起准备对在后的随行夹具200进行阻挡,也不会影响在前的随行夹具200移动。具体地,当随行夹具200之间的间距很短时,在前的随行夹具200还没完全退出工位,阻挡气缸310就要先升起对阻挡在后的随行夹具200做好准备,当阻挡气缸310的活动部整体上升时,滑轮313碰到随行夹具200的底部后会开始转动以便随行夹具200顺利通过,第一挡块311以其与阻挡气缸310的活动部的铰接点作为支点向左偏转,拉簧312被拉长,当在前的随行夹具200完全退出工位后,拉簧312的弹性形变恢复,第一挡块311恢复到初始的偏转角度,此时便可以对在后的随行夹具200进行阻挡。通过在阻挡气缸310上设置第一挡块311、拉簧312和滑轮313,可以减少随行夹具200之间设置的间距,使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更高,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料工位800包括有设置在垂直方向的第一出料装置820,随行夹具200的中部设有供第一出料装置820穿过的通孔。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当随行夹具200带着产品共同运动到工作层110的末端时,第一出料装置820向上运动,穿过设置在随行夹具200中部的通孔将产品顶起,使产品与随行夹具200分离,操作员再将与随行夹具200分离的产品取下,便完成了产品的出料,产品出料完成后,第一出料装置820先复位,等到第一出料装置820复位完毕后,升降装置130再将空载的随行夹具200由工作层110运往循环层120,避免与第一出料装置820产生干涉,通过在出料工位800上设置第一出料装置820,产品生产完毕后第一出料装置820能够将其向上顶出,产品在被向上顶出的过程中与随行夹具200分离,操作员再取出被分离的产品便完成了一个产品的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出料工位800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出料装置820上方,且设置在水平方向的第一推送装置830。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推送装置830水平设置在第一出料装置820上方,且设置的高度刚好超出第一出料装置820向上移动的最大高度一些。具体地,当第一出料装置820将产品顶起,并带动其到达预设的高度时,第一推送装置830便向右移动,推动产品向右移动离开第一出料装置820甚至离开生产线,产品离开生产线后,第一推送装置830和第一出料装置820均复位,为下一个产品的出料做好准备。通过在出料装置上设置第一推送装置830,免去了操作员从第一出料装置820上取下产品这一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涂胶工位500还包括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上表面涂胶工位520设置在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和折边工位600之间。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除下底面涂胶工位510外,涂胶工位500还包括有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两个工位分别用于给产品的上表面和下底面涂胶,使纸框910能够和滤棉格920粘合在一起,故下底面涂胶工位510设置在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滤棉格上料工位420之间,上表面涂胶工位520设置在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和折边工位600之间。下底面涂胶工位510和上表面涂胶工位520都设置有涂胶机530。涂胶机530包括有涂胶机械手531、涂胶头532和储胶箱,涂胶机械手531设置在涂胶工位500的上方,涂胶头532设置在涂胶机械手531上,储胶箱用于储存热熔胶原料并将其供给涂胶头532。由于涂胶机械手531在x轴、y轴和z轴上都可以自由移动,操作员只要输入预设的程序,涂胶机械手531就会带动涂胶头532沿着预设的轨迹运动。当生产需要对不同形状、高度的产品涂胶时,只要更改输入的程序,即可改变涂胶机械手531运动的轨迹,进而改变涂胶头532涂胶的轨迹。在涂胶工位500上设置涂胶机530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通过在生产线上设置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使得纸框910和滤棉格920能够更稳固地粘接在一起,避免两者组装成空气滤芯900后发生松脱,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料工位400还包括有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设置在下底面涂胶工位510和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之间。例如,如图1和图12所示,为提高空气滤芯900的过滤效果,还可以在空气滤芯900之间增加一层活性碳网930,为此,需要在生产线上增设一个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为保证活性碳网930能够被稳固地粘接在纸框910当中,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需要设置在下底面涂胶工位510和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之间。通过在生产线上设置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能够增强空气滤芯900的过滤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折边工位600包括有折边机610,折边机610包括有第一折边气缸611、支撑板612、第二折边气缸613、第三折边气缸614和折边板615,第一折边气缸611设置在折边工位600的上方,且与支撑板612连接,第二折边气缸61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撑板612上,第三折边气缸614沿垂直方向设置在第二折边气缸613上,折边板615设置在第三折边气缸614上。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折边机610设置在折边工位600的上方,第一折边气缸611设置在垂直方向上,且设置在折边机610的最上方,支撑板612设置在第一折边气缸611的运动部上,且支撑板612的四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支撑板612的四周还设有四个滑槽,每个滑槽中都设有第二折边气缸613,且第二折边气缸613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支撑板612连接,操作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按照产品的尺寸调整第二折边气缸613的位置,每个第二折边气缸613的下方垂直设置了第三折边气缸614,每个第三折边气缸614下方设置了折边板615,通过在折边工位600上设置折边机610,能够使产品的成型更加紧凑。具体地,第一折边气缸611先带动先带动折边板615整体下移,支撑板612在四周导向柱的作用下垂直下移靠近产品。支撑板612靠近产品后,四个第三折边气缸614先动作,让四个折边板615垂直下移到达产品的外侧壁,然后四个第二折边气缸613再动作,让四个折边板615贴紧纸框910的四个边并向里挤压,使纸框910的四个侧面与滤棉格920和活性碳网930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成型更加紧凑,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压型工位700包括有压型机710,压型机710包括有压型气缸711和上压板712,压型气缸711设置在压型机710的上方,压型气缸711的活动部与上压板712连接,上压板712上设有若干通孔。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压型气缸711设置在压型工位700的上方,上压板712与压型气缸711的活动部连接,上压板712的四周还设有导向柱,以保证上压板712能够沿着垂直方向来回移动,上压板712上还设有四个用于安装气嘴的通孔,以便对该工位的产品进行吹气使其边胶固化。具体地,当随行夹具200带着产品到达压型工位700时,定位装置300先将随行夹具200向上顶起使其脱离工作层110,然后压型气缸711动作令上压板712整体下移,因为上压板712的四周设置有导向柱,所以上压板712在下移的过程中会始终沿着垂直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上压板712接触到产品后压紧产品,使纸框910下底面的侧边和滤棉格920上表面的边胶、纸框910下表面侧边的边胶和活性碳网930下表面紧密贴合。与此同时,冷的空气气流通过设置在上压板712的通孔被吹到产品当中,以降低边胶的温度加速其固化的速度。通过在压型工位700上设置压型机710,在加速边胶固化的同时,能够使产品的成型更紧凑,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下面参考图1至图12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芯生产线。
如图1至图12所示,空气滤芯生产线包括有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随行夹具200、定位装置300、上料工位400、涂胶工位500、折边工位600、压型工位700和出料工位800,其中上料工位400包括有纸框上料工位410、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和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涂胶工位500包括有上表面涂胶工位520和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涂胶工作均由涂胶机530完成,折边工位600包括有设置在其上方的折边机610,压型工位700包括有设置在其上方的压型机710,出料工位800包括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出料装置820和设置在其上方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推送装置830,出料装置上还设有视觉检测装置810。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的上层为工作层110,下层为循环层120,工作层110与循环层120的输送方向相反,上下层两端的交界处各设有一个升降装置130。生产线沿着工作层110输送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纸框上料工位410、下底面涂边胶工位、滤棉格上料工位420、碳网上料工位400、上表面涂边胶工位、折边工位600、压型工位700和出料工位800,上述工位除出料工位800外,其余各工位的下方都设有定位装置300,定位装置300包括有阻挡气缸310、夹具升降气缸320和夹具到位传感器,当随行夹具200即将到达工位时,阻挡气缸310先升起阻挡随行夹具200继续在工作层110上移动,夹具到位传感器检测到随行夹具200停在工位的正下方时,夹具升降气缸320便将随行夹具200顶起使其与工作层110分离,随行夹具200与工作层110分离后,阻挡气缸310下降,等到该工位上的工作完成后,夹具升降气缸320下降,随行夹具200回到工作层110上并继续前进。随行夹具200从工作层110的起点开始被运输,依次经过各个工位完成各项工序后到达出料工位800,等到第一出料装置820和第一推送装置830复位后,升降装置130再将空载的随行夹具200向循环层120运输,空载的随行夹具200到达循环层120后被循环层120输送到循环层120的终点,再通过升降装置130将空载的随行夹具200运回工作层110的起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滤芯生产线,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如下的一些技术效果,随行夹具200在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中循环移动,到达各工位后被定位装置300固定住直到该工位的工序完成,始终能够对设置在其上的产品起到一个定位夹持的作用,且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会通过升降装置130和循环层120将空载的随行夹具200自动运回工作层110的起点,无需工作人员每次生产完产品后都重新对随行夹具200进行安装,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产品时,随行夹具200先到达纸框上料工位410,操作员将预折叠的纸框910放入随行夹具200后,随行夹具200在工作层110的运输下带动纸框910向前移动到达下底面涂边胶工位,涂胶机530对纸框910底面的四边涂边胶,涂胶完成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前进到达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和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操作员将滤棉格920和活性碳网930依次置入纸框910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前进到达上表面涂边胶工位,涂胶机530对活性碳网930表面的四边涂上边胶,涂胶完成后,随行夹具200带动产品继续前进到达折边工位600,第一折边气缸611先带动折边机610整体向随行夹具200靠近,第三折边气缸614再向下移动使折边板615对准纸框910的四个侧壁,然后第二折边气缸613再向里移动,使折边板615向内挤压纸框910,让纸框910的四个内侧面与滤棉格920和活性碳网930的侧壁紧密接触,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成型形状,折边完成后折边机610复位,随行夹具200带动产品到达压型工位700,压型气缸711运动,使上压板712向下压紧产品,使纸框910上表面的四个侧边与涂在活性碳网930四周的边胶接触并粘合,使滤棉格920四周与涂在纸框910下底面四个侧边的边胶接触并粘合,同时通过设置在上压板712通孔上的气嘴向产品中吹入冷的空气气流,降低边胶的温度,加快其的凝固速度,压型完成后,随行夹具200继续前进到达出料工位800,垂直设置的第一出料装置820穿过设置在随行夹具200中部的通孔向上顶起产品并使其上升到一个高度,产品上升到预设的高度后,水平设置的第一推送装置830向右将产品顶出出料装置并离开生产线,完成产品的出料,在进行产品出料的同时,设置在出料装置上的视觉检测装置810会对出料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保存到计算机中,自此便完成了一件产品的生产,出料完成后,第一出料装置820和第一推送装置830均复位,随行夹具200也运动到了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上层的末端,空载的随行夹具200被升降装置130运输到循环层120,当随行夹具200移动到循环层120的末端时,升降装置130将其向工作层110运输,随行夹具200便到达纸框上料工位410,自此便完成了一个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工位(400),所述上料工位(400)包括有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设置在所述纸框上料工位(410)的后方;
涂胶工位(500),所述涂胶工位(500)包括有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510)设置在所述纸框上料工位(410)和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之间;
折边工位(600),所述折边工位(600)设置在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后方;
压型工位(700),所述压型工位(700)设置在所述折边工位(600)后方;
出料工位(800),所述出料工位(800)设置在所述压型工位(700)的后方,所述出料工位(800)上还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810);
运输装置,所述纸框上料工位(410)、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510)、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所述折边工位(600)、所述压型工位(700)和所述出料工位(800)依次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
随行夹具(200),所述随行夹具(200)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上,并随着所述运输装置的输送而移动;
定位装置(300),所述定位装置(300)设置在各工位上,用于定位各工位上经过的所述随行夹具(200)以便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为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所述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的上层为工作层(110),下层为循环层(120),所述工作层(110)与所述循环层(120)的两端通过升降装置(130)连接,所述空气滤芯生产线中各个工位均设置在所述上下循环运输装置(100)的工作层(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300)包括有阻挡气缸(310)、夹具升降气缸(320)和夹具到位传感器,所述阻挡气缸(310)设置在各工位的后方,所述夹具升降气缸(320)设置在各工位的下方,所述夹具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夹具是否运动到各工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气缸(310)上设有第一挡块(311),拉簧(312)和滑轮(313),所述第一挡块(311)为一l型件,所述第一挡块(311)铰接在所述阻挡气缸(310)上,所述l型件的一端通过拉簧(312)与所述阻挡气缸(310)连接,所述l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轮(313)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工位(800)包括有设置在垂直方向的第一出料装置(820),所述随行夹具(200)的中部设有供第一出料装置(820)穿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工位(800)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出料装置(820)上方,且设置在水平方向的第一推送装置(8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工位(500)还包括上表面涂胶工位(520),所述上表面涂胶工位(520)设置在所述滤棉格上料工位(420)和所述折边工位(6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400)还包括有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所述活性碳网上料工位(430)设置在所述下底面涂胶工位(510)和所述上表面涂胶工位(5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工位(600)包括有折边机(610),所述折边机(610)包括有第一折边气缸(611)、支撑板(612)、第二折边气缸(613)、第三折边气缸(614)和折边板(615),所述第一折边气缸(611)垂直设置在所述折边工位(600)的上部,且与所述支撑板(612)连接,所述第二折边气缸(61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板(612)上,所述第三折边气缸(614)沿垂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折边气缸(613)上,所述折边板(615)设置在所述第三折边气缸(61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工位(700)包括有压型机(710),所述压型机(710)包括有压型气缸(711)和上压板(712),所述压型气缸(711)设置在所述压型机(710)的上部,所述压型气缸(711)的活动部与上压板(712)连接,所述上压板(712)上设有若干通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