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组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产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设备的外观在发生不断的革新。
相关技术中,终端的外壳通常包括屏幕、中框和电池盖,首先将屏幕固定在中框的上端面上,然后将主板、电池等器件设置在中框内,最后将电池盖通过背胶和卡扣固定在中框的下端面,完成外壳的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组装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玻璃前盖与所述玻璃后盖之间,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玻璃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并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玻璃前盖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后盖包括3d玻璃后盖。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装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并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玻璃前盖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组装方便,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
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包括:
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
在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并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包括:
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第一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子模块;
所述第一连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形成子模块和第二连接子模块;
所述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块,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包括连接单元;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将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模块;
所述第三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模块和去除模块;
所述填充模块,用于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
所述去除模块,用于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成模块包括加工子模块;
所述加工子模块,用于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f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g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终端,该终端可以为用户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相关技术中,终端的外壳通常包括屏幕、中框和电池盖,首先将屏幕固定在中框的上端面上,然后将主板、电池等器件设置在中框内,最后将电池盖通过背胶和卡扣固定在中框的下端面,完成外壳的组装。但上述终端的中框和电池盖通常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而终端的屏幕为玻璃材质,导致终端的一体感较差,降低了用户体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并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玻璃前盖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包括:壳体1、屏幕2、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玻璃前盖3与所述玻璃后盖4之间,所述屏幕2位于所述玻璃前盖3与所述壳体1之间。
所述玻璃后盖4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41,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3连接,使得所述壳体1位于由所述玻璃前盖3和所述玻璃后盖4构成的外壳内。
优选的,所述玻璃后盖4包括3d玻璃后盖。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玻璃前盖3包括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
另外,壳体1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内设置电池、电子线路板等器件,具体壳体1的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可根据需求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41与玻璃后盖4的边缘之间可以为直角过渡,也可以为预设圆角的过渡,其中,预设圆角小于90度,具体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前盖3还可以为2.5维弧面玻璃和曲面玻璃等;屏幕2还可以为液晶显示屏等;玻璃后盖4还可以由玻璃板和玻璃边框构成,其中玻璃边框即为第一翻边41,玻璃边框垂直连接的玻璃板的边缘,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胶粘等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在玻璃后盖4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41,并将第一翻边41的端面与玻璃前盖3连接,使得壳体1位于由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所述玻璃前盖3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31,所述第二翻边3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翻边4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31的厚度。
具体的,将第二翻边31的端面与第一翻边41的端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后,使得玻璃前盖3与玻璃后盖4之间形成腔体,内设有屏幕2和壳体1,且玻璃前盖3与玻璃后盖4之间的连接缝隙位于整体外壳的侧壁,提高终端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翻边31与玻璃前盖3的边缘之间可以为直角过渡,也可以为预设圆角的过渡,具体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且为了美观,当第一翻边41与玻璃后盖4之间为直角过渡时,第二翻边31与玻璃前盖3之间也为直角过渡;当第一翻边41与玻璃后盖4之间为预设圆角过渡时,第二翻边31与玻璃前盖3之间也为预设圆角过渡。
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1和挡板12,所述底板11位于所述屏幕2下方,所述挡板12位于所述第一翻边41的内侧,所述底板11与所述挡板12连接并构成腔体,腔体内用于设置电池、电子线路板等器件,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4,所述底板11的边缘为支撑部111,所述支撑部111位于所述挡板12外;屏幕2可以为双曲面柔性屏,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底板11表面和所述底板11侧面,使得双曲面柔性屏完全覆盖底板11。
所述支撑部111通过粘合剂5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内侧,所述第二翻边31的端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外侧。
具体的,为了提高壳体1的稳固性,壳体1上设有支撑部111,并将壳体1的支撑部111与玻璃后盖4的第一翻边41的端面内侧通过粘合剂5连接,使得壳体1的支撑部111搭接在玻璃后盖41上,然后将第二翻边31的端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在第一翻边41的端面外侧上,且为了提高美观性,需要将第二翻边31与第一翻边41的端面外侧对齐粘接,使得由玻璃后盖4和玻璃前盖3组成的外壳在外观上看是完全匹配的,如图3所示;且为了将壳体1完全隐藏,可将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底板11表面和底板11侧面,使得壳体1完全隐藏在双曲面柔性屏的下方,这里的底板11表面指的是底板11与屏幕2贴合的一面,底板11侧面指的是底板11的厚度侧,双曲面柔性屏可根据底板11的表面和支撑部111的形状进行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支撑部11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支撑部111的边缘可以设置预设圆角,此预设圆角和第二翻边31与玻璃前盖3之间的过渡角相同,图3中以预设圆角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41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5。
具体的,当将双曲面柔性屏贴合在底板11上时,若双曲面柔性屏与第一翻边41的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为了提高密封性,需要在双曲面柔性屏与第一翻边41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粘合剂可以为点胶、双面胶、背胶等,具体可根据需要粘接的物体的材质来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在玻璃后盖4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41,在玻璃前盖3的边缘形成第二翻边31,将第一翻边41的端面与第二翻边31的端面通过粘合剂5连接,使得壳体1位于由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并选用双曲面柔性屏,使得壳体1完全隐藏在由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构成的外壳内,提高终端的美观性;另外,由于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均具有翻边,从而使得玻璃前盖3和玻璃后盖4连接后的缝隙位于外壳的侧壁,进一步提高了终端的美观性。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如图4a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01a和步骤402a:
在步骤401a中,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优选的,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即采用3d热弯机将平板玻璃加热软化,并在第一模具中成型,最后再经过退火处理后制成带有第一翻边的玻璃后盖,具体第一模具需要与第一翻边的尺寸匹配。
在步骤402a中,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使得所述壳体位于由所述玻璃前盖和所述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
可选的,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此时,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示例的,在第一翻边的端面上涂覆粘合剂,在平板玻璃的下表面与第一翻边相对的位置处涂覆粘合剂,然后再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平板玻璃的下表面对应的位置贴合,采用粘合剂的粘合力将玻璃后盖的第一翻边与平板玻璃的下表面粘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玻璃后盖和平板玻璃构成一个整体的外壳,将壳体设置在外壳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方法,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玻璃前盖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组装方便,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其中,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如图4b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01b和步骤406b:
在步骤401b中,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在步骤402b中,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其中,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优选的,采用3d热弯工艺将玻璃前盖加工为带有第二翻边的玻璃前盖,即采用3d热弯机将平板玻璃加热软化,并在第二模具中成型,最后再经过退火处理后制成带有第二翻边的玻璃前盖,具体第二模具需要与第二翻边的尺寸匹配。
在步骤403b中,将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示例的,在支撑部上涂覆粘合剂,在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处涂覆粘合剂,然后再将支撑部与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贴合,采用粘合剂的粘合力将底板的支撑部与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粘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底板部分搭接在玻璃后盖上,提高了壳体的稳固性。
在步骤404b中,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示例的,在双曲面柔性屏与底板贴合的一面上涂覆粘合剂,在底板表面和侧面涂覆粘合剂,然后再将双曲面柔性屏与底板表面和侧面贴合,采用粘合剂的粘合力将双曲面柔性屏与底板粘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4b可以在步骤403b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403b之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405b中,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示例的,在第二翻边的端面上涂覆粘合剂,在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处涂覆粘合剂,然后再将第二翻边的端面与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贴合,采用粘合剂的粘合力将第二翻边的端面与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粘接在一起。
在步骤406b中,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并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示例的,为了提高密封性,需要在双曲面柔性屏与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具体填充粘合剂的方式可以为喷涂等,并在填充粘合剂之后将连接处多余的胶和毛刺等采用高光刀去除,提高美观性,具体连接处包括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的连接处、支撑部与第一翻边的连接处以及柔双曲面柔性屏与第一翻边的连接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方法,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在玻璃前盖的边缘形成第二翻边,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组装方便,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并选用双曲面柔性屏,使得壳体完全隐藏在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提高终端的美观性;另外,由于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均具有翻边,从而使得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连接后的缝隙位于外壳的侧壁,进一步提高了终端的美观性。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修剪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50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如图5a所示,该修剪装置50包括第一形成模块501和第一连接模块502。
其中,第一形成模块501,用于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第一连接模块502,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使得所述壳体位于由所述玻璃前盖和所述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模块502包括第一连接子模块5021。
其中,第一连接子模块5021,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c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模块502包括形成子模块5022和第二连接子模块5023。
所述形成子模块5022,用于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5023,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如图5d所示,所述装置50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块503,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5023包括连接单元50231。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503,用于将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所述连接单元50231,用于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如图5e所示,所述装置50还包括第三连接模块504。
所述第三连接模块504,用于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f所示,所述装置50还包括填充模块505和去除模块506。
所述填充模块505,用于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
所述去除模块506,用于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g所示,所述第一形成模块501包括加工子模块5011。
所述加工子模块5011,用于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在玻璃后盖的边缘形成第一翻边,在玻璃前盖的边缘形成第二翻边,将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使得壳体位于由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构成的外壳内,使得外壳全部由玻璃构成,组装方便,终端的一体感较强,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均具有翻边,从而使得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连接后的缝隙位于外壳的侧壁,从而提高了美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玻璃前盖与所述玻璃后盖之间,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玻璃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后盖包括3d玻璃后盖。
8.一种组装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
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包括:
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
在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所述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并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包括:
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
16.一种组装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屏幕、玻璃前盖和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玻璃后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一翻边;
第一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玻璃前盖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前盖包括平板玻璃;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子模块;
所述第一连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形成子模块和第二连接子模块;
所述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玻璃前盖的边缘经过翻起处理形成第二翻边;
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屏幕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连接并构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后盖,所述底板的边缘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挡板外;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模块,所述第二连接子模块包括连接单元;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将支撑部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内侧;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外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双曲面柔性屏,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模块;
所述第三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双曲面柔性屏弯曲后通过粘合剂贴合在所述底板表面和所述底板侧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模块和去除模块;
所述填充模块,用于在所述双曲面柔性屏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合剂;
所述去除模块,用于去除剩余胶和毛刺。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成模块包括加工子模块;
所述加工子模块,用于采用3d热弯工艺将所述玻璃后盖加工为带有第一翻边的3d玻璃后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