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蒸冷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闪蒸冷凝器。
背景技术:
:
闪蒸(英文:flashdistillation)是一个发生于饱和液体的沸点因压力下降而降到周边温度以下,引致的部份蒸发。换句话说,闪蒸就是高压的饱和液体进入比较低压的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这些饱和液体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液的现象。
在闪蒸之后,需要采用冷却装置进行冷却,使饱和蒸汽冷凝成液体,以重复使用。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闪蒸冷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一种技术方案:该闪蒸冷凝器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该机架上的冷凝器主体和安装于冷凝器主体下端的闪蒸容器,该冷凝器主体包括有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中的冷凝换热芯,所述冷凝换热芯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壳程流道;所述冷凝换热芯内部形成有与该壳程流道隔绝的板程流道;该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连通所述壳程流道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冷凝换热芯设有与该板程流道连通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该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均穿过并伸出该壳体外;所述冷凝换热芯下端包覆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模组,该第一阻流板模组下端还设置有内管,该内管还穿过该壳体和第二管体以伸出该第二管体下端外;所述闪蒸容器上端安装于第二管体下端,且该内管伸入该闪蒸容器中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二种技术方案:该闪蒸冷凝器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该机架上的冷凝器主体和安装于冷凝器主体下端的闪蒸容器,该冷凝器主体包括有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中的冷凝换热芯,所述冷凝换热芯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壳程流道;所述冷凝换热芯内部形成有与该壳程流道隔绝的板程流道;该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连通所述壳程流道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冷凝换热芯设有与该板程流道连通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该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均穿过并伸出该壳体外;所述冷凝换热芯下端包覆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模组,该第一阻流板模组下端还设置有内管,该内管还穿过该壳体以伸出该第二管体中,且该内管下端形成的折弯段穿过该第二管体侧面的穿孔以伸出于该第二管体侧面外;所述闪蒸容器上端安装于第二管体下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下端的第一阻流板以及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左侧的第一折流块和若干安装于第一阻流板右侧的第一支架,该第一折流块和第一支架均与壳体内壁接触,该第一阻流板呈弧形,所述内管固定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下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折流块与该第一支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一支架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折流块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折流块与该第一支架在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支架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与第一折流块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阻流板下端具有管接头,该内管上端与该管接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换热芯上端包覆安装有第二阻流板模组,该第二阻流板模组位于该第一管体下方;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一间隔、冷凝换热芯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二间隔、该第二阻流板模组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三间隔组成所述壳程流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阻流板模组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上端的第二阻流板以及安装于该第二阻流板右侧的第二折流块和若干安装于第二阻流板左侧的第二支架,该第二折流块和第二支架均与壳体内壁接触,该第二阻流板呈弧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折流块与该第二支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小于第二折流块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折流块与该第二支架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与第二折流块相对冷凝换热芯底面的高度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闪蒸容器内的物质反应形成蒸汽,该蒸汽沿冷凝器主体中的第二管体进入冷凝器主体的壳程流道,并先被第一阻流板模组阻挡,被迫沿第一阻流板模组侧边进入壳程流道,与此同时,冷却介质沿第三管体进入冷凝换热芯内部的板程流道,然后再沿第四管体流出,该壳程流道内流动的蒸汽与板程流道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该蒸汽被冷凝成冷凝液体,随后,该冷凝液体向下流动,并流在第一阻流板模组上,该第一阻流板模组起到收集汇聚冷凝液体的作用,使冷凝液体会沿第一阻流板模组下端的内管流出,并流回到闪蒸容器中,避免该冷凝液体第一阻流板模组侧边流出而与蒸汽碰撞,保证换热冷凝效果,并且能够在不影响蒸汽换热冷凝的情况下收集冷凝液体,达到回收的目的,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另外,蒸汽内含有的某些不能冷凝成冷凝液体的气体会沿第一管体流出,达到排气效果,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另一种结构第一阻流板模组的装配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冷凝换热芯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6所示,为一种闪蒸冷凝器,其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于该机架1上的冷凝器主体200和安装于冷凝器主体200下端的闪蒸容器300,该冷凝器主体200包括有壳体2以及安装于壳体2中的冷凝换热芯3,所述冷凝换热芯3与壳体2内壁之间形成有壳程流道201;所述冷凝换热芯3内部形成有与该壳程流道201隔绝的板程流道202;该壳体2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连通所述壳程流道201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冷凝换热芯3设有与该板程流道202连通的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该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均穿过并伸出该壳体2外;所述冷凝换热芯3下端包覆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模组33,该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下端还设置有内管4,该内管4还穿过该壳体2和第四管体32以伸出该第四管体32下端外;所述闪蒸容器300上端安装于第四管体32下端,且该内管4伸入该闪蒸容器300中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闪蒸容器300内的物质反应形成蒸汽,该蒸汽沿冷凝器主体200中的第二管体22进入冷凝器主体200的壳程流道201,并先被第一阻流板模组33阻挡,被迫沿第一阻流板模组33侧边进入壳程流道201,与此同时,冷却介质沿第三管体31进入冷凝换热芯3内部的板程流道202,然后再沿第四管体32流出,该壳程流道201内流动的蒸汽与板程流道202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该蒸汽被冷凝成冷凝液体,随后,该冷凝液体向下流动,并流在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上,该第一阻流板模组33起到收集汇聚冷凝液体的作用,使冷凝液体会沿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下端的内管4流出,并流回到闪蒸容器300中,避免该冷凝液体第一阻流板模组33侧边流出而与蒸汽碰撞,保证换热冷凝效果,并且能够在不影响蒸汽换热冷凝的情况下收集冷凝液体,达到回收的目的,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另外,蒸汽内含有的某些不能冷凝成冷凝液体的气体会沿第一管体流出,达到排气效果,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33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3下端的第一阻流板331以及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331左侧的第一折流块332和若干安装于第一阻流板331右侧的第一支架333,该第一折流块332和第一支架333均与壳体2内壁接触,以此对整个冷凝换热芯3形成支撑,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再者,该第一折流块332用于折流,即挡住沿第二管体22流入的蒸汽,使全部蒸汽沿第一阻流板331右侧的第一支架333的间隙流入,增加换热行程,提高换热冷凝效果。该第一阻流板331呈弧形,所述内管4固定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331下端,该第一阻流板331相当于一个漏斗,以具有漏斗的功能。
本实施中,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折流块332与该第一支架333在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支架33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与第一折流块33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相同。或者是,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折流块332与该第一支架33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一支架33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折流块33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此结构的第一阻流板模组33可使壳程流道的形成变得更长,达到错流或逆流的效果,换热冷凝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阻流板331下端具有管接头334,该内管4上端与该管接头334固定连接,其装配更加方便。
所述冷凝换热芯3上端包覆安装有第二阻流板模组35,该第二阻流板模组35位于该第一管体21下方;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一间隔、冷凝换热芯3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二间隔、该第二阻流板模组35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三间隔组成所述壳程流道201。该第二阻流板模组35也是用于阻挡蒸汽,以致可使壳程流道的形成变得更长,达到错流或逆流的效果,换热冷凝效果更佳。
所述第二阻流板模组35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3上端的第二阻流板351以及安装于该第二阻流板351右侧的第二折流块352和若干安装于第二阻流板351左侧的第二支架353,该第二折流块352和第二支架353均与壳体2内壁接触,该第二阻流板351呈弧形。
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折流块352与该第二支架353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35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与第二折流块35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相同。或者是,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二折流块352与该第二支架35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35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小于第二折流块35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以致可使壳程流道的形成变得更长,达到错流或逆流的效果,换热冷凝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闪蒸容器300内的物质反应形成蒸汽,该蒸汽沿冷凝器主体200中的第二管体22进入冷凝器主体200的壳程流道201,并先被第一阻流板模组33阻挡,被迫沿第一阻流板模组33侧边进入壳程流道201,与此同时,冷却介质沿第三管体31进入冷凝换热芯3内部的板程流道202,然后再沿第四管体32流出,该壳程流道201内流动的蒸汽与板程流道202中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该蒸汽被冷凝成冷凝液体,随后,该冷凝液体向下流动,并流在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上,该第一阻流板模组33起到收集汇聚冷凝液体的作用,使冷凝液体会沿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下端的内管4流出,并流回到闪蒸容器300中,避免该冷凝液体第一阻流板模组33侧边流出而与蒸汽碰撞,保证换热冷凝效果,并且能够在不影响蒸汽换热冷凝的情况下收集冷凝液体,达到回收的目的,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另外,蒸汽内含有的某些不能冷凝成冷凝液体的气体会沿第一管体流出,达到排气效果,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7、8所示,所述内管4还穿过该壳体2以伸出该第四管体32中,且该内管4下端形成的折弯段41穿过该第四管体32侧面的穿孔以伸出于该第四管体32侧面外。该内管4流出的冷凝液体不流回闪蒸容器300,而流到外界与该内管4连接的容器中,以收集存储。
本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其它结构相同,并且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再次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1.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于该机架(1)上的冷凝器主体(200)和安装于冷凝器主体(200)下端的闪蒸容器(300),该冷凝器主体(200)包括有壳体(2)以及安装于壳体(2)中的冷凝换热芯(3),所述冷凝换热芯(3)与壳体(2)内壁之间形成有壳程流道(201);所述冷凝换热芯(3)内部形成有与该壳程流道(201)隔绝的板程流道(202);该壳体(2)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连通所述壳程流道(201)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冷凝换热芯(3)设有与该板程流道(202)连通的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该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均穿过并伸出该壳体(2)外;所述冷凝换热芯(3)下端包覆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模组(33),该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下端还设置有内管(4),该内管(4)还穿过该壳体(2)和第二管体(22)以伸出该第二管体(22)下端外;所述闪蒸容器(300)上端安装于第二管体(22)下端,且该内管(4)伸入该闪蒸容器(300)中部。
2.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于该机架(1)上的冷凝器主体(200)和安装于冷凝器主体(200)下端的闪蒸容器(300),该冷凝器主体(200)包括有壳体(2)以及安装于壳体(2)中的冷凝换热芯(3),所述冷凝换热芯(3)与壳体(2)内壁之间形成有壳程流道(201);所述冷凝换热芯(3)内部形成有与该壳程流道(201)隔绝的板程流道(202);该壳体(2)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连通所述壳程流道(201)的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冷凝换热芯(3)设有与该板程流道(202)连通的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该第三管体(31)和第四管体(32)均穿过并伸出该壳体(2)外;所述冷凝换热芯(3)下端包覆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模组(33),该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下端还设置有内管(4),该内管(4)还穿过该壳体(2)以伸出该第二管体(22)中,且该内管(4)下端形成的折弯段(41)穿过该第二管体(22)侧面的穿孔以伸出于该第二管体(22)侧面外;所述闪蒸容器(300)上端安装于第二管体(22)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33)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3)下端的第一阻流板(331)以及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331)左侧的第一折流块(332)和若干安装于第一阻流板(331)右侧的第一支架(333),该第一折流块(332)和第一支架(333)均与壳体(2)内壁接触,该第一阻流板(331)呈弧形,所述内管(4)固定安装于该第一阻流板(331)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块(332)与该第一支架(33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一支架(33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折流块(33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块(332)与该第一支架(333)在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支架(33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与第一折流块(33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板(331)下端具有管接头(334),该内管(4)上端与该管接头(33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芯(3)上端包覆安装有第二阻流板模组(35),该第二阻流板模组(35)位于该第一管体(21)下方;所述第一阻流板模组(33)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一间隔、冷凝换热芯(3)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二间隔、该第二阻流板模组(35)与壳体(2)内壁形成的第三间隔组成所述壳程流道(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流板模组(35)包括有包覆安装于冷凝换热芯(3)上端的第二阻流板(351)以及安装于该第二阻流板(351)右侧的第二折流块(352)和若干安装于第二阻流板(351)左侧的第二支架(353),该第二折流块(352)和第二支架(353)均与壳体(2)内壁接触,该第二阻流板(351)呈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块(352)与该第二支架(35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35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小于第二折流块(35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闪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块(352)与该第二支架(353)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该第二支架(353)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与第二折流块(352)相对冷凝换热芯(3)底面的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