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05


本发明属于瓦斯地质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分析防突预测探孔时,需要通过cad作图来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比较费时,且需要分析人员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和cad作图能力,限制了全员参与率。为了方便所有人员快速、准确的得出结论,需要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的分析方法,通过excel表格的图表功能使预测数据生成曲线图,以实现直观的体现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情况,以减轻防突预测探孔分析的劳动强度,开创“防突工作人人防”的大好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excel表格中,设置用于输入第一数据的第一表格区域的表头,并设置用于生成第二级数据的第二表格区域的表头和函数计算公式,同时,在excel表格中设置第三表格区域的表头,同时,以第三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

s2、将防突预测原始数据输入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然后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

s3、将第三表格区域中的数据按照升序进行排列;通过图表中的曲线图观测前方煤层顶、底板是否连续,煤层厚度和坡度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掘进前方是否存在地质异常。

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七项内容:探测位置、煤层坡度、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夹角、开孔高度、探孔倾角、孔深、见煤矸情况。

所述第二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两项内容:投影后平距和投影后垂距;

其中,将第一级数据生成第二级数据的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投影后平距=cos(e3*pi()/180)*cos(c3*pi()/180)*f3;

投影后垂距=sin(e3*pi()/180)*sin(c3*pi()/180)*f3 d3;

其中,e3表示探孔倾角,c3表示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的夹角,f3表示孔深,d3表示开孔高度。

所述步骤s1中,第三表格区域设置有三个数据区,分别为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每个区域的表头均包括x值和y值;

所述步骤s2中,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时,按照数据对应的类型,使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命令将数据分别复制到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

所述步骤s1中,以第三表格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的具体方法为:

选择excel表格菜单栏中“插入”→“图表”→“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系列”,通过添加系列并对应的选取“x值”与“y值”来生成图表曲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通过excel表格的图表功能使预测数据生成曲线图,直观的体现了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情况,既可用于分析防突预测探孔的结果也可用来设计防突预测探孔的参数。本发明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任何人都可以熟练操作。提高了预测孔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可以广泛应用于瓦斯地质研究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表格区域和第二表格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表格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的excel图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excel表格中,设置用于输入第一数据的第一表格区域的表头,并设置用于生成第二级数据的第二表格区域的表头和函数计算公式,同时,在excel表格中设置第三表格区域的表头,同时,以第三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七项内容:探测位置、煤层坡度、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夹角、开孔高度、探孔倾角、孔深、见煤矸情况。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两项内容:投影后平距和投影后垂距;将第一级数据生成第二级数据的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投影后平距=cos(e3*pi()/180)*cos(c3*pi()/180)*f3;(1)

投影后垂距=sin(e3*pi()/180)*sin(c3*pi()/180)*f3 d3;(2)

其中,e3表示探孔倾角,c3表示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的夹角,f3表示孔深,d3表示开孔高度。

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中,第三表格区域设置有三个数据区,分别为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每个区域的表头均包括x值和y值;其中x值对应投影后平距,y值对应投影后垂距。

具体地,以第三表格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的具体方法为:选择excel表格菜单栏中“插入”→“图表”→“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系列”,通过添加系列并对应的选取“x值”与“y值”来生成图表曲线。

s2、将防突预测原始数据输入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然后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

其中,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时,按照数据对应的类型,使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命令将数据分别复制到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应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命令进行数据复制,是为了避免因函数计算公式关联造成数据出现错误。

s3、将第三表格区域中的数据按照升序进行排列;通过图表中的曲线图观测前方煤层顶、底板是否连续,煤层厚度和坡度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掘进前方是否存在地质异常。

如图3所示,为与第三表格区域数据关联的excel图表的示意图,图中根据第三表格区域的第三级数据,自动生成了点和线,从而分析前方煤层赋存情况。

通过步骤s1中进行的以第三表格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的步骤后,每次将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后,图表上都会自动更新图表曲线,不需要重复建立图表的操作,由曲线图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出前方煤层顶、底板是否连续,煤层厚度和坡度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掘进前方是否存在地质异常。因此,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显示直观,易于分析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excel表格中,设置用于输入第一数据的第一表格区域的表头,并设置用于生成第二级数据的第二表格区域的表头和函数计算公式,同时,在excel表格中设置第三表格区域的表头,同时,以第三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

s2、将防突预测原始数据输入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然后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

s3、将第三表格区域中的数据按照升序进行排列;通过图表中的曲线图观测前方煤层顶、底板是否连续,煤层厚度和坡度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掘进前方是否存在地质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七项内容:探测位置、煤层坡度、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夹角、开孔高度、探孔倾角、孔深、见煤矸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格区域中,表头包括两项内容:投影后平距和投影后垂距;

其中,将第一级数据生成第二级数据的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投影后平距=cos(e3*pi()/180)*cos(c3*pi()/180)*f3;

投影后垂距=sin(e3*pi()/180)*sin(c3*pi()/180)*f3 d3;

其中,e3表示探孔倾角,c3表示探孔方位与掘进方位的夹角,f3表示孔深,d3表示开孔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第三表格区域设置有三个数据区,分别为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每个区域的表头均包括x值和y值;

所述步骤s2中,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时,按照数据对应的类型,使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命令将数据分别复制到见顶数据区、底板数据区及全煤情况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以第三表格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的具体方法为:

选择excel表格菜单栏中“插入”→“图表”→“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系列”,通过添加系列并对应的选取“x值”与“y值”来生成图表曲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瓦斯地质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突预测探孔的图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excel表格中,设置用于输入第一数据的第一表格区域的表头,并设置用于生成第二级数据的第二表格区域的表头和函数计算公式,同时,在excel表格中设置第三表格区域的表头,同时,以第三区域数据为关联对象,建立图表;S2、将防突预测原始数据输入所述第一表格区域中,然后将第二表格区域自动生成的数据拷贝到第三表格区域中;S3、将第三表格区域中的数据按照升序进行排列;通过图表中的曲线图观测前方煤层顶、底板是否连续,煤层厚度和坡度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掘进前方是否存在地质异常。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显示直观,易于分析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防突预测探孔分析中。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峰;吴光亮;郭向阳;边瑞武;王国梁;刘进;赵智超;李建力;王树亮;王树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9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