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螺旋闸阀属于阀门领域,主要涉及开关阀和开关调节两用阀,以及双路或多路同步开关阀。
本发明是继旋转闸阀(201910845635.4)之后,在旋转闸阀独立权利要求基础之上的又一个更加完善的发明项目。
本发明将解决超高压介质、超低温介质、超高温介质,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炸介质以及核能介质的输送控制难题,以及高速开关等一系列难题,并将在诸多应用领域取代闸阀、球阀、截止阀、蝶阀等。
本发明为全通径,其流阻等于或接近球阀,并且,采用多重密封保护,使密封副免受介质冲蚀;目标是长寿命、减免维护、零泄漏。
背景技术:
闸阀:只能做开关不能调节,流阻较大,启闭力矩较大,密封副容易受到介质冲蚀,内密封不能保持长期的可靠性,开启之后,介质充斥整个阀体内腔,阀杆的填料函,容易外泄漏。
球阀:只能做开关不能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球芯的磨损,导致内漏,开关过程中,刚开启或者即将关闭时,介质流速快,密封副容易受到冲蚀,容易被杂质卡滞、或划伤密封面,直接引发安全风险,同时,球阀的加工难度大,制造和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螺旋闸阀,避免介质对密封副冲蚀和磨蚀,实现长寿命、免维护、零泄漏。
螺旋闸阀的技术特征是:所述阀体由输入板和输出板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输入板有至少一个输入孔,输出板有至少一个输出孔,闸板有至少一个流通孔和/或调节孔;至少设置一种密封环绕阀杆;与闸板相对应并环绕输入孔的输入板和/或环绕输出孔的输出板上至少设置一种密封;采用螺旋驱动机构,即阀杆与闸板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的阀杆座,圆形闸板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连接;转动阀杆带动闸板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错相通,并锁定输入板一侧和/或输出板一侧的密封,实现开关或调节。
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与闸板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的阀杆座,阀杆尾端与阀杆尾座螺旋连接。
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与闸板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与外置阀杆座螺旋连接。
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与闸板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的阀杆座,输入板或输出板内端面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或棘突,与滚珠或棘突相对应的闸板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
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与闸板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的阀杆座,阀体内腔环壁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或棘突,与滚珠或棘突相邻的闸板环面有相匹配的螺旋槽,阀体径向至少设置两个直抵滚珠的调节螺栓。
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中轴穿过闸板中心与输入板和输出板的中心固定连接,阀杆穿过输入板或输出板的非中心区域的阀杆座,阀杆尾端的齿轮轮齿与圆形闸板镂空的弧形槽内齿相啮合,圆形闸板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连接,闸板绕中轴滑动连接。
根据区别特征的第一项或第二项,所述输入板或输出板内端面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或棘突,与滚珠或棘突相对应的闸板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
所述环绕阀杆的密封至少是其中一种:一、弹簧蓄能密封圈,二、密封环,三、波纹管密封环a,四、∠形密封环,五、密封圈。
所述环绕输入孔和/或环绕输出孔的密封至少是其中一种:一、密封座,二、波纹管密封环b。
所述阀体轴向或径向设置孔道沟通阀体内腔,孔道作为内腔清洗、传感器探针安装、压力表安装、和lng阀门的泄压等。
所述阀体的输入板和输出板的连接形式最好采用焊接,确保牢固可靠和无泄漏;所述闸板的流通孔环角最好倒圆,避免造成对密封座、波纹管密封环b的刮伤;所述密封座的材质最好采用非金属软材料,特殊工况采用金属材料;所述阀杆密封亦可以采用其它密封结构;所述螺旋连接可以采用螺纹或滚珠丝杠副;所述外置阀杆座与阀体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环焊接;所述滚珠或棘突在下面的实施列中只描述了滚珠,滚珠固定安装在沉孔中,那么,就是棘突;所述密封环、波纹管密封环a、密封座和波纹管密封环b的密封面有至少二个环形密封台;所述闸板的流通孔全通经情况下,阀杆处设置开启定位标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螺旋闸阀的积极效果在于:
1、便于集约化、模块化精确制造,性价比高;
2、可靠性、安全性强;
3、多重密封,零泄漏;
4、长寿命,减免维护;
5、多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3、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5、6、7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三种状态图。
附图8、9、10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三种状态图。
附图11、12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3、14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5、16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7、18是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9、20是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21、22是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23、24是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25是本发明第十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26是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27、28,附图29、30,附图31、32,附图33、34,附图35、36,附图37、38、39是本发明的六种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板、1'-输出板、100-输入孔、100'-输出孔、101-孔道、2-闸板、200-流通孔、200′-调节孔、201-镂空的弧形槽、3-阀杆、3′-阀杆座、3”-阀杆尾座、3″′-外置阀杆座、300-轴承、301-螺旋、302-齿轮、303-弹簧蓄能密封圈、304-密封环、305-波纹管密封环a、306-∠形密封环、307-密封圈、4-密封座、4′-平衡环台、401-波纹管密封环b、5-中轴、6-滚珠、6′-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参看附图1、2、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三个密封圈307和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环绕并贴近阀杆3,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固定连接闸板2中心并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螺旋301连接;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相错;起始阶段,阀门开启,密封环304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密封座4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1所示,为开启状态,介质经输入孔100、流通孔200、输出孔100′流通。
附图2所示,为关闭状态,介质被切断。
实施例二
参看附图3、4、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出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出板1′的阀杆尾座3″螺旋301连接;阀体径向设置一个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错相通;起始阶段,阀门关闭,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座4分别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开启,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3所示,为关闭状态。
附图4所示,为开启状态。
实施例三
参看附图5、6、7、37、38、39,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调节孔200′和一个流通孔200并互为90度;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相错;起始阶段,调节孔200′开启,密封环304和波纹管密封环a305均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流通孔200开启,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继续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座4分别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5所示,为调节状态,介质有限流通,减压限流;为了便于标注,调节孔200′和流通孔200出现在同一个剖面。
附图6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7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四
参看附图8、9、10、37、38、39,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调节孔200′和一个流通孔200并互为90度;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与外置阀杆座3″′螺旋301连接;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阀体径向设置一个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沿输入板1内端面接近边缘处环绕中心嵌入一个平衡环台4′,防止闸板2的轴向偏移,用以保障密封座4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相错;起始阶段,流通孔200开启,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回转90度,调节孔200′开启,密封环304和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180度,或者,流通孔200开启时,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座4分别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8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9所示,为调节状态,介质有限流通,减压限流;为了便于标注,调节孔200′和流通孔200出现在同一个剖面。
附图10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五
参看附图11、12、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还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密封座4的密封面有三道环形密封台;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与外置阀杆座3″′螺旋301连接;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阀体径向设置一个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转为相错;起始阶段,阀门开启,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环304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密封座4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
附图11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12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六
参看附图13、14、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b401环绕输入孔100;输出板1′嵌入一个波纹管密封环b401环绕输出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输出板1′内端面两个不同半径的环线均嵌入三个匀称交叉排布的滚珠6,与滚珠6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弧形槽的夹角>90度,这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滚珠6和弧形槽被磨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封堵输入孔100,滚珠6固定安装在沉孔中,那么,就是棘突;阀体轴向设置一个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错转为相通;起始阶段,阀门关闭,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嵌入输入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b401和密封座4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密封环304、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入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
附图13所示,为关闭状态。
附图14所示,为开启状态。
实施例七
参看附图15、16、33、34,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中轴5穿过闸板2中心与输入板1和输出板1′中心固定连接;阀杆3穿过输出板1′非中心区域的阀杆座3′,阀杆3靠近尾端的齿轮302轮齿与圆形闸板2镂空的弧形槽201内齿相啮合;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阀杆尾座3”的轴承300滚动连接;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闸板2绕中轴5滑动连接;在输出板1'设置两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形密封环306环绕并贴近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b401环绕输入孔100;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b401环绕输出孔100';阀体轴向设置一个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转为相错;起始阶段,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密封座4和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入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嵌入输入板1的密封座4和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b401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
附图15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16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八
参看附图17、18、35、36,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四组三角形排布的共计12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四组三角形排布的共计12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四组三角形排布的共计12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12个密封座4分别环绕12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嵌入12个密封座4分别环绕12个输出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转为相错;起始阶段,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12个密封座4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嵌入输入板1的密封座4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
附图17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18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九
参看附图19、2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两个对称排布的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两个对称排布的输出孔100′,闸板2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密封环304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两个密封座4分别环绕两个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两个流道相通转为相错;起始阶段,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密封环304和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关闭,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嵌入输入板1的两个密封座4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
附图19所示,为开启状态。
附图20所示,为关闭状态。
实施例十
参看附图21、22、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波纹管密封环a305的密封面有三道环形密封台,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密封环304的密封面有两道环形密封台;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密封座4的密封面有四道环形密封台;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输出板1′内端面同一半径的环线上匀称嵌入三个滚珠6,与滚珠6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弧形槽的夹角>90度,这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滚珠6和弧形槽被磨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封堵输入孔100,滚珠固定安装在沉孔中,那么,就是棘突;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位移和轴向微量位移,使流道相错转为相通;起始阶段,阀门关闭,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入板1的密封座4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密封环304和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21所示,为关闭状态。
附图22所示,为开启状态。
实施例十一
参看附图23、24、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阀体内腔环壁嵌入三个匀称排布的滚珠6,与滚珠6相邻的闸板2环面有相匹配的三个螺旋槽,阀体径向设置三个直抵滚珠6的调节螺栓6′,调节螺栓6'与阀体之间有密封,同时,特殊工况下,还可以将调节螺栓6'用焊接形式封堵,防止泄露;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滚珠6和螺旋槽被磨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封堵输入孔100;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位移和轴向微量位移,使流道相错转为相通;起始阶段,阀门关闭,嵌入输出板1′的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一侧紧密相贴,同时,嵌入输入板1的密封座4与闸板2另一侧紧密相贴;转动阀杆3同步带动闸板2径向旋转90度,阀门开启,嵌入输出板1'的密封环304和波纹管密封环a305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23所示,为关闭状态。
附图24所示,为开启状态。
实施例十二
参看附图25、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流通孔200;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螺旋301连接;输出板1'内端面同一半径的环线上匀称嵌入三个滚珠6,与滚珠6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弧形槽的夹角>90度,滚珠固定安装在沉孔中,那么,就是棘突;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错相通。
附图25所示,为开启状态,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环304与闸板2紧密相贴。
实施例十三
参看附图26、27、28、同时,可以选择性参照附图29、30、31、32;所述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一个调节孔200′和一个流通孔200并互为90度;在输出板1′设置一个弹簧蓄能密封圈303和一个波纹管密封环a305环绕并贴近阀杆3,同时,输出板1′嵌入一个密封环304环绕阀杆3;输入板1嵌入一个密封座4环绕输入孔100;阀杆3与闸板2中心一体,阀杆3穿过输出板1′与外置阀杆座3″′螺旋301连接;阀杆3尾端与输入板1的阀杆尾座3″滑动连接;输出板1′内端面同一半径的环线上匀称嵌入三个滚珠6,与滚珠6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弧形槽的夹角>90度,滚珠固定安装在沉孔中,那么,就是棘突;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通相错。
附图26所示,为关闭状态,波纹管密封环a305和密封座4分别与闸板2紧密相贴。
附图27、28,附图29、30,附图31、32,附图33、34,附图35、36,附图37、38、39是本发明的六种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的描述:
附图27、28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一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一个流通孔200,和阀杆3;附图27为开启状态,附图28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关闭状态。
附图29、30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一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两个对称的流通孔200,和阀杆3;附图29为开启状态,附图30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关闭状态。
附图31、32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两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两个对称的流通孔200,和阀杆3;附图31为开启状态,附图32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同步关闭状态。
附图33、34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一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一个流通孔200,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中轴5穿过闸板2与输出板1′固定连接,阀杆3,阀杆3尾端的齿轮302轮齿与圆形闸板2非中心区域镂空的弧形槽201内齿相啮合;附图33为开启状态,附图34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同步关闭状态。
附图35、36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四组三角形排布的共计12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四组三角形排布的共计12个流通孔200,和阀杆3;附图35为开启状态,附图36为阀杆3和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同步关闭状态。
附图37、38、39所示,阀体的输出板1′及一个输出孔100′,圆形闸板2及一个流通孔200和一个调节孔200′,以及阀杆3;附图37为关闭状态,附图38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旋转90度之后的全通径开启状态,附图39为阀杆3和圆形闸板2继续旋转90度之后的调节状态。
1.螺旋闸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由输入板(1)和输出板(1')相扣构成并包裹闸板(2),输入板(1)有至少一个输入孔(100),输出板(1′)有至少一个输出孔(100′),闸板(2)有至少一个流通孔(200)和/或调节孔(200');至少设置一种密封环绕阀杆(3);与闸板(2)相对应并环绕输入孔(100)的输入板(1)和/或环绕输出孔(100′)的输出板(1′)上至少设置一种密封;采用螺旋驱动机构,即阀杆(3)与闸板(2)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的阀杆座(3′),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转动阀杆(3)带动闸板(2)径向和轴向同时位移,使流道相错相通,并锁定输入板(1)一侧和/或输出板(1')一侧的密封,实现开关或调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闸阀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3)与闸板(2)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与阀杆尾座(3”)螺旋(301)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闸阀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3)与闸板(2)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与外置阀杆座(3″′)螺旋(301)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闸阀,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3)与闸板(2)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的阀杆座(3′),输入板(1)或输出板(1′)内端面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6)或棘突,与滚珠(6)或棘突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闸阀,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阀杆(3)与闸板(2)中心固定连接或一体,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的阀杆座(3′),阀体内腔环壁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6)或棘突,与滚珠(6)或棘突相邻的闸板(2)环面有相匹配的螺旋槽,阀体径向至少设置两个直抵滚珠(6)的调节螺栓(6′)。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闸阀,其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驱动机构是,中轴(5)穿过闸板(2)的中心与输入板(1)和输出板(1′)中心固定连接,阀杆(3)穿过输入板(1)或输出板(1')非中心区域的阀杆座(3′),阀杆(3)尾端的齿轮(302)轮齿与圆形闸板(2)镂空的弧形槽(201)内齿相啮合,圆形闸板(2)环面与阀体内腔环壁螺旋(301)连接,闸板(2)绕中轴(5)滑动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螺旋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板(1)或输出板(1')内端面至少嵌入两个匀称排布的滚珠(6)或棘突,与滚珠(6)或棘突相对应的闸板(2)有相匹配的从浅渐深的弧形槽。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螺旋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阀杆(3)的密封至少是其中一种:一、弹簧蓄能密封圈(303),二、密封环(304),三、波纹管密封环a(305),四、∠形密封环(306)、五、密封圈(307)。
9.按照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螺旋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输入孔(100)和/或环绕输出孔(100′)的密封至少是其中一种:一、密封座(4),二、波纹管密封环b(401)。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螺旋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轴向或径向设置孔道(101)沟通阀体内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