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3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越来越高,对废水处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得严格,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侵蚀,环境承载力也越来越弱,为此,国家对各种工业废水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制浆造纸(gb3544-2008)和中药类制药(gb21906-2008)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化学需氧量(codcr)、色度及悬浮物(ss)三个特征污染物指标的最低排放要求分别为100mg/l、50倍和50mg/l。

目前,常用的混凝、吸附、化学氧化等传统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普遍存在脱色效率低,无法达到排放要求,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而臭氧氧化、光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及膜滤、反渗透等先进的分离技术又存在使用环境受限,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条件温和、稳定性好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工业废水进行接触絮凝预处理后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即为待处理废水;

s20、向所述待处理废水中加入绿锈,混合吸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类fenton反应至使所述待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后,固液分离,得到澄清水;

s30、进一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

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可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绿锈与所述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5~20);和/或,

在步骤s20中,所述过氧化氢与所述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3~15):10000。

可选地,步骤s30包括:

使所述澄清水流经活性炭吸附滤床,通过所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

可选地,所述工业废水为制浆造纸黑液、纺织染整废水、中药类制药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

s101、向工业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

s102、静置1~2h,得上层清液,为待处理废水。

可选地,在步骤s10之前,所述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停留6~24h。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预处理系统,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固液分层后收集上层清液,得到待处理废水;

吸附反应系统,设于所述预处理系统的下游,所述吸附反应系统包括吸附池和位于所述吸附池下游的反应沉淀池,所述吸附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混合,所述反应沉淀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以及在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得到澄清水;以及,

深度处理系统,设于所述吸附反应系统的下游,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滤床,用于处理所述澄清水,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

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可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接触絮凝池及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下游的第一沉淀池,所述接触絮凝池用以供工业废水与絮凝剂混合,以及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所述第一沉淀池用于供充分接触后的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静置,得上层清液。

可选地,所述反应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和设于所述反应池下游的第二沉淀池,所述反应池用于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所述第二沉淀池用于供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液体,得到澄清水。

可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的上游,用以在所述工业废水进入所述接触絮凝池之前,供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利用绿锈中高反应活性的结合态二价铁与过氧化氢形成类fenton试剂,相对于其他普遍采用的由游离态二价铁与过氧化氢形成的传统fenton试剂,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更强,且对反应ph值没有严格要求,在中性条件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反应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绿锈的大比表面积和高吸附性能,将工业废水中大量高色度物质吸附在绿锈表面,大大提高了后续参与类fenton反应的有机物浓度,从而显著提高反应速率。此外,类fenton反应后生成的高铁绿锈沉淀性能好且仍具有很高的接触絮凝活性,将其沉淀浓缩后回用于吸附原水中的杂质,可起到预处理的作用,大大减轻后续处理负担,实现循环利用。最后,类fenton反应后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变成相对简单小分子,更易穿过吸附剂表面进入到内部孔隙,与传统吸附工艺相比,其吸附效率更高,饱和吸附量更大,可以大大延长再生周期。本发明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系统运行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普遍存在脱色效率低,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条件温和、稳定性好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工业废水进行接触絮凝预处理后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即为待处理废水;

优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

s101、向工业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

s102、静置1~2h,得上层清液,为待处理废水。

其中,对于絮凝剂的种类,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剂采用步骤s20中反应得到的高铁绿锈(下文详述),高铁绿锈具有较强的接触絮凝活性,采用高铁绿锈作为絮凝剂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对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胶态杂质及有色物质进行预吸附,然后泥水混合物静置1~2h,得上层清液,为待处理废水,起到预处理的作用,大大减轻后续处理负担。

优选地,在步骤s10之前,所述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停留6~24h。

调节池具有调节水量、稳定水质的作用,工业废水在进行预处理之前,在调节池中停留6~24h,如停留20h,可使水质、流量等均匀,大大降低对后续处理设施的冲击负荷。

对于预处理并固液分离后得到的下层污泥,本发明实施例将污泥浓缩、脱水后,填埋。将污泥依次浓缩、脱水,形成泥饼,大大减小了污泥的体积,便于外运填埋,减小占地空间。此外,在浓缩、脱水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水产生,这些水由于含有有机物等杂质,可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处理。

s20、向所述待处理废水中加入绿锈,混合吸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类fenton反应至使所述待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后,固液分离,得到澄清水;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绿锈的制备方法按专利201811559445.8中的方法制备,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将待处理废水与绿锈充分接触,待处理废水中大量有机物被吸附到绿锈表面后,再向其中投加过氧化氢溶液,此时系统发生类fenton反应:在绿锈中高反应活性的结合态二价铁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迅速将吸附的有机物降解成无机小分子,从而实现废水脱色和codcr的去除。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澄清水。

因底部浓缩的污泥为被氧化生成的高铁绿锈,具有很好的接触絮凝活性,并有良好的沉淀性能,故将其作为絮凝剂用于步骤s101中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实现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对于该步骤中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5~20),更优选为1:10,在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10时,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同样地,对于该步骤中过氧化氢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氧化氢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3~15):10000,更优选为12:10000,上述比例时,反应更加充分。其中,过氧化氢溶液为有效过氧化氢含量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s20中得到的澄清水,其中悬浮物可稳定达到排放要求,而codcr及色度也已大大降低,因此,该步骤中得到的澄清水可直接用于工厂内某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单元操作中,若要排放,则需再经过步骤s30进一步处理。

s30、进一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

由于废水经绿锈吸附-类fenton反应后,其中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变成了相对简单小分子,更容易被除去,对于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的去除方法,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去除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的方法是将所述澄清水经活性炭吸附滤床,小分子有机物更易穿过吸附剂表面进入到内部孔隙,使该深度吸附过程与传统吸附工艺相比,其吸附效率更高,饱和吸附量更大,大大延长再生周期。

对于处理废水的种类,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地,工业废水为制浆造纸黑液、纺织染整废水、中药类制药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工业废水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成分复杂、不易降解,而本发明中在绿锈中高反应活性的结合态二价铁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绿锈经过吸附反应后,大量有机物被吸附到绿锈表面,使得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原位迅速的降解有机物,从而大大降低羟基自由基无效分解的比例,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瞬时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利用绿锈中高反应活性的结合态二价铁与过氧化氢形成类fenton试剂,相对于其他普遍采用的由游离态二价铁与过氧化氢形成的传统fenton试剂,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更强,且对反应ph值没有严格要求,在中性条件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反应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绿锈的大比表面积和高吸附性能,将工业废水中大量高色度物质吸附在绿锈表面,大大提高了后续参与类fenton反应的有机物浓度,从而显著提高反应速率。此外,类fenton反应后生成的高铁绿锈沉淀性能好且仍具有很高的接触絮凝活性,将其沉淀浓缩后回用于吸附原水中的杂质,可起到预处理的作用,大大减轻后续处理负担,实现循环利用。最后,类fenton反应后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变成相对简单小分子,更易穿过吸附剂表面进入到内部孔隙,与传统吸附工艺相比,其吸附效率更高,饱和吸附量更大,可以大大延长再生周期。本发明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系统运行稳定性高。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请参照图2,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预处理系统,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固液分层后收集上层清液,得到待处理废水;

吸附反应系统,设于所述预处理系统的下游,所述吸附反应系统包括吸附池和位于所述吸附池下游的反应沉淀池,所述吸附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混合,所述反应沉淀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以及在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得到澄清水;以及,

深度处理系统,设于所述吸附反应系统的下游,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滤床,用于处理所述澄清水,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

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混合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优选地,预处理系统包括接触絮凝池及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下游的第一沉淀池,所述接触絮凝池用于供工业废水与絮凝剂混合,以及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所述第一沉淀池用于供充分接触后的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静置,得上层清液。

接触絮凝池是利用絮凝剂,对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胶态杂质及有色物质进行预吸附,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优选地,絮凝剂为后续绿锈吸附-类fenton反应后产生的高铁绿锈,仍具有较强的接触絮凝活性。接触絮凝池可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反应池、穿孔旋流反应池、折板絮凝池、流化床等池型,能保证废水与回流的高铁绿锈污泥充分接触絮凝即可。此外,也可将接触絮凝池和第一沉淀池合二为一,采用机械搅拌澄清池,将接触絮凝和沉淀两大功能合为一体。

优选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的上游,用以在所述工业废水进入所述接触絮凝池之前,供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在工业废水进入接触絮凝池之前,先进入调节池,调节水量、稳定水质,可大大降低对后续处理设施的冲击负荷。

优选地,如图2所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处理系统,用于处理预处理系统中得到的沉淀污泥。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污泥浓缩池可大大降低污泥含水率,缩小污泥体积,浓缩后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间,进行脱水处理,以进一步缩小污泥体积,降低后续外运填埋或处置的成本。由于排放的污泥主要为高铁绿锈,而高铁绿锈沉淀性能好,产生的絮体密实,采用重力浓缩池即可,污泥压滤采用板框压滤机或带式压滤机均可。

吸附反应系统设于预处理系统的下游,吸附反应系统包括吸附池和位于吸附池下游的反应沉淀池,吸附池用以供待处理废水与绿锈混合,反应沉淀池用以供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以及在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得到澄清水。

在吸附池中,利用浓缩绿锈的大比表面积和高吸附性能有效吸附废水中高色度物质,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加入过氧化氢,利用绿锈中高反应活性的结合态二价铁与过氧化氢形成的类fenton试剂高效降解被吸附物质,起到降低废水色度及codcr的作用。

吸附池可采用流化床、射流混合反应、穿孔旋流反应等池型,由于浓缩绿锈遇空气易发生氧化,因此在保证废水与浓缩绿锈充分接触发生吸附反应的同时尽量不要与空气发生强烈的接触对流。

反应沉淀池可以是一个池子,采用高密度澄清池,将混合反应和固液分离两大功能合为一体。反应沉淀池也可以是两个池子,反应池和第二沉淀池,分别用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和固液分离。由于类fenton反应迅速,产热并伴有大量气体产生,因此要求反应池敞口,并伴有快速搅拌混合功能,适宜采用机械搅拌反应池。

深度处理系统设于吸附反应系统的下游,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滤床,用于处理澄清水,以除去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吸附复杂大分子经类fenton反应后生成的简单小分子,此时简单小分子更易穿过吸附剂表面进入到内部孔隙,使该深度吸附过程与传统吸附工艺相比,其吸附效率更高,饱和吸附量更大,大大延长再生周期。

活性炭吸附滤床采用传统的活性炭类吸附填料床形式即可,活性炭再生周期为3-5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3,染料废水经调节池停留20h,均质均量后提升至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反应并沉淀共2h,与高密度澄清池底部回流的高铁绿锈(即吸附反应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接触絮凝反应,对染料废水中的悬浮物、胶态杂质及有色物质进行预吸附,然后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后续吸附反应系统,底部沉淀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经预处理之后的废水排入流化床,与进入的绿锈(绿锈的制备方法按专利201811559445.8中的方法制备)接触1h,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10,再按照过氧化氢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2:10000的比例,向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反应区投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0.5h后的混合物通过高密度澄清池中部的推流通道进入后部的澄清区进行固液分离,因底部浓缩的污泥为高铁绿锈,将其作为絮凝剂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上清液可直接厂内回用,或进入活性炭吸附滤床进行吸附后,达标排放。

实施例2

染料废水经调节池停留6h后均质均量后提升至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反应并沉淀共2h,与高密度澄清池底部回流的高铁绿锈(即吸附反应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接触絮凝反应,对染料废水中的悬浮物、胶态杂质及有色物质进行预吸附,然后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后续吸附反应系统,底部沉淀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经预处理之后的废水排入流化床,与进入的绿锈(绿锈的制备方法按专利201811559445.8中的方法制备)接触1h,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5,再按照过氧化氢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3:10000的比例,向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反应区投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0.5h后的混合物通过高密度澄清池中部的推流通道进入后部的澄清区进行固液分离,因底部浓缩的污泥为高铁绿锈,将其作为絮凝剂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上清液可直接厂内回用,或进入活性炭吸附滤床进行吸附后,达标排放。

实施例3

染料废水经调节池停留24h后均质均量后提升至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反应并沉淀共2h,与高密度澄清池底部回流的高铁绿锈(即吸附反应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接触絮凝反应,对染料废水中的悬浮物、胶态杂质及有色物质进行预吸附,然后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后续吸附反应系统,底部沉淀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经预处理之后的废水排入流化床,与进入的绿锈(绿锈的制备方法按专利201811559445.8中的方法制备)接触1h,绿锈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20,再按照过氧化氢与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5:10000的比例,向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反应区投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0.5h后的混合物通过高密度澄清池中部的推流通道进入后部的澄清区进行固液分离,因底部浓缩的污泥为高铁绿锈,将其作为絮凝剂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上清液可直接厂内回用,或进入活性炭吸附滤床进行吸附后,达标排放。

以将三氯化铝作为预处理系统中的絮凝剂,将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组成的传统fenton试剂作为反应系统的药剂构成对比例,相同条件下处理与实施例1、2、3均相同的染料废水,并以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直接排放各项指标作为要求,对本发明三个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各处理阶段进出水主要水质指标测定,得表1。

表1各工艺阶段各主要水质指标及去除率

由表1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2及3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得到的干净水的三项特征污染物指标均符合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标准中的对应要求。此外,相同条件下,本申请实施例1、2及3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得到的干净水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例,说明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在处理效率、条件和稳定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能够广泛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工业废水进行接触絮凝预处理后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即为待处理废水;

s20、向所述待处理废水中加入绿锈,混合吸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类fenton反应至使所述待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后,固液分离,得到澄清水;

s30、进一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

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所述绿锈与所述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5~20);和/或,

所述过氧化氢与所述待处理废水的质量之比为(3~15):10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包括:

使所述澄清水流经活性炭吸附滤床,通过所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废水为制浆造纸黑液、纺织染整废水、中药类制药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具体包括:

s101、向工业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

s102、静置1~2h,得上层清液,为待处理废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之前,所述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停留6~24h。

7.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系统,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固液分层后收集上层清液,得到待处理废水;

吸附反应系统,设于所述预处理系统的下游,所述吸附反应系统包括吸附池和位于所述吸附池下游的反应沉淀池,所述吸附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混合,所述反应沉淀池用以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以及在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得到澄清水;以及,

深度处理系统,设于所述吸附反应系统的下游,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滤床,用于处理所述澄清水,以除去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

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接触絮凝池及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下游的第一沉淀池,所述接触絮凝池用以供工业废水与絮凝剂混合,以及搅拌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充分接触,所述第一沉淀池用于供充分接触后的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絮凝剂静置,得上层清液。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和设于所述反应池下游的第二沉淀池,所述反应池用于供所述待处理废水与绿锈的混合物与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类fenton反应,所述第二沉淀池用于供反应完毕后使固液分离并收集液体,得到澄清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于所述接触絮凝池的上游,用以在所述工业废水进入所述接触絮凝池之前,供所述工业废水均质均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工业废水进行接触絮凝预处理后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即为待处理废水;S20、向所述待处理废水中加入绿锈,混合吸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类Fenton反应至使所述待处理废水中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后,固液分离,得到澄清水;S30、进一步去除所述澄清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完成对所述工业废水的处理;其中,所述绿锈通过将碳酸钠、四水氯化亚铁和铁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经高效重力浓缩制得。本发明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系统运行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芙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8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