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9


本发明涉及设备防丢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物品丢失、老人外出迷失、残障人士识障、婴幼童迷途、宠物走丢等现象比较常见。目前智能手机是国人必备的通讯工具,通过手机扫码是最常见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市面上出了很多防丢的产品和防丢二维码应用。市面上也有很多基于手动变码的活码二维码应用。

目前,现有市场上这些具有防丢功能或者活码功能的二维码系统,都没有具备主人身份识别并且自动变码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带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软件扫描设备上的唯一识别码;

s2,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链接,收集主人的id和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入云端服务器,完成数据id与主人身份绑定;

s3,当设备未丢失时,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判断扫码者的身份;如果是主人扫码,直接进入主人管理端界面;如果是客人扫码,进入客人端界面;

s4,当设备丢失时,主人通过拾取者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拾取者的账户id和位置信息。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1中的唯一识别码为二维码,所述步骤s2中的链接包括云服务器域名、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所述唯一识别码是软件账户id采用aes加密得到。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唯一识别码的加密过程为:通过云服务器调用aes算法库,采用三位批次序列号 四位随机数字 三位序列号数字的编排方式生成所述唯一识别码。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判断扫码用户id是否与设备绑定的具体方式为:

k1,扫码者扫描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云服务器进行解码和检索,识别用户id是否被激活绑定过;若是,则转入步骤k2;若是,则转入步骤k3;

k2,云服务器将用户信息与设备识别码进行绑定,该用户成为拥有该设备唯一识别码的唯一主人;

k3,云服务器对上传的唯一识别码信息进行解密处理,获得唯一识别码的明文版本,包括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4具体为:拾取者扫描设备识别码后,拾取者的软件界面会弹出两个选项:

d1,拨打设备主人的电话;

d2,留下联系方式给设备主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唯一识别码的身份绑定、唯一识别码的扫码者身份识别、获取拾取者的信息、联系方式编辑、活码系统的控制、防丢系统和活码系统的自动切换等功能,不仅实现了基于身份识别的防丢管理,而且实现了基于后台主人端变码的活码管理系统,既能实现物品防丢,又能实现一码多用,为本发明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丢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扫码者身份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丢方法的信息逻辑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码系统的逻辑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丢系统和活码系统自动切换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带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软件扫描设备上的唯一识别码;s2,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链接,收集主人的id和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入云端服务器,完成数据id与主人身份绑定;s3,当设备未丢失时,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判断扫码者的身份;如果是主人扫码,直接进入主人管理端界面;如果是客人扫码,进入客人端界面;s4,当设备丢失时,主人通过拾取者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拾取者的账户id和位置信息。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1中的唯一识别码为二维码,所述步骤s2中的链接包括云服务器域名、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所述唯一识别码是软件账户id采用aes加密得到。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唯一识别码的加密过程为:通过云服务器调用aes算法库,采用三位批次序列号 四位随机数字 三位序列号数字的编排方式生成所述唯一识别码。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判断扫码用户id是否与设备绑定的具体方式为:k1,扫码者扫描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云服务器进行解码和检索,识别用户id是否被激活绑定过;若是,则转入步骤k2;若是,则转入步骤k3;k2,云服务器将用户信息与设备识别码进行绑定,该用户成为拥有该设备唯一识别码的唯一主人;k3,云服务器对上传的唯一识别码信息进行解密处理,获得唯一识别码的明文版本,包括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4具体为:拾取者扫描设备识别码后,拾取者的软件界面会弹出两个选项:d1,拨打设备主人的电话;d2,留下联系方式给设备主人。

参照图2至图5所示,以微信手机端为例,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的数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c1,身份识别初始化,软件系统首先产生数据id以及带有该id信息的入口链接,该链接的主人id和对应信息皆为空,通过微信扫码后,收集主人的id和对应信息,存入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库里,达到了数据id与主人身份绑定;

c2,通过微信扫描唯一识别码,识别身份逻辑判断,绑定后如果是主人身份的微信扫码,则进入主人端管理界面;否则,如有非主人身份的微信扫码,则进入客人端界面;

c3,防丢与活码系统的判断逻辑,防丢码功能与活码功能,共同植入系统中,防丢码功能是默认的功能;活码功能则是非默认的功能,需要由主人端进行手动操作转换;

c4,参照图5所示,防丢与活码系统自动转换的判断逻辑,如果是主人的微信扫码,则直接进入主人管理端界面,主人可以自由激活设定活码系统的各种功能,每次点击后系统都开始自动倒计时,并且在倒计时结束后自动将默认的防丢功能激活。如果是非主人身份的微信扫码,则自动进入预设的客人端界面,在倒计时结束前,预设的是活码系统的链接界面;在倒计时结束后,进入的是默认的防丢界面。

唯一识别码的身份识别方法,以微信手机端为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e1.首先采用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生成的公众号的开发者id(appid)和appsecret为唯一识别编码;

e2.通过云服务器平台,对上述公众号进行关联和绑定,生成公众号的唯一识别号id;

e3.根据aes加密算法,为每个市点码生成一个带有公众号id和自身独有字符串的唯一编码。每个市点码编号均为不会重复的唯一识别码,为了管理方便,给每个市点码定义了三位的批次序列号数字 四位的随机字母 三位的序列号数字,共10位数字 字母组合的编号作为唯一识别码,在保证加密效果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e4.每个市点码的网址为一串带有云服务器域名、公众号id、市点码编号等信息的唯一编号,经过云服务器加密生成一个具有唯一标识的短网址,这个短网址就是市点二维码的url。通过打印或者雕刻等工艺手段方式,将该市点二维码和市点码编号等信息依附在设备上,形成带有市点二维码的设备。该码在云服务器数据库的链接表中被标识为未被激活绑定。

e5.如果有用户通过微信(每个微信本身具有唯一识别id)扫描设备上的市点二维码,该二维码完整信息将通过微信上传到云服务器中进行解码和检索,识别是否激活绑定过;

若是,则转入步骤e7;若否,则转入步骤e6;

e6.未被绑定的市点码,被扫码时,弹出绑定界面,需要用户填写相关信息,提交绑定后,即成为占用该码的唯一主人,此时该码在云服务器数据库上标记为已经绑定激活,并且记录了主人的微信id和相关绑定信息。

e7.当用户用微信扫描市点码设备上的二维码信息时,则通过微信将该二维码的完整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上进行识别解密,获取识别码的明文版本,包括了公众号id、市点码编号、以及绑定的微信id。

e8.通过对比微信id来甄别是否是主人的微信id;若是,则服务器推送主人端的应用界面;若否,则服务器推送拾者端的应用界面;

e9.通过对比市点码编号来甄别并推送服务器上储存的该码预绑定信息到应用界面;

e10.通过对比公众号id来甄别并推送服务器上存储的该公众号信息到应用界面。

其中,当唯一识别码绑定成功之后,则活码系统由主人端进行控制。例如,当客人先扫描唯一识别码,则系统判断扫码者为非主人端时,客人的微信自动打开防丢界面的链接,客人的微信进入防丢界面。当主人先扫描唯一识别码,则系统判断扫码者为主人端时,主人的微信自动打开活码系统的链接,主人的微信进入活码系统的控制界面,主人可以随意操作选择目标链接,此时,客人再扫描唯一识别码时,系统判断扫码者为非主人端时,客人的微信自动打开目标链接,客人的微信进入目标链接导出的界面。基于本防丢活码系统的功能,不仅可以保证本活码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多元化地应用于产品展示、公司宣称、交流沟通等方面,实现了一码多用的功能。

参照图3所示,当带有唯一识别码的设备丢失时,拾取者(非唯一识别码绑定者)用手机扫描唯一识别码,此时拾取者的手机界面会弹出两个选项:d1,拨打设备主人的电话;d2,留下联系方式给设备主人。这时,会自动获取拾取者的微信id、gps位置和时间戳,并将其上传至云数据库,微信公众号模板将这些信息推送至主人界面,即,唯一识别码的主人可在第一时间得知唯一识别码上一次扫描的时间、地点和扫码者微信id。需要说明的是,选项d1中的主人电话为隐私保护号码,起到了保护主人隐私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带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软件扫描设备上的唯一识别码;

s2,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链接,收集主人的id和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入云端服务器,完成数据id与主人身份绑定;

s3,当设备未丢失时,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判断扫码者的身份;如果是主人扫码,直接进入主人管理端界面;如果是客人扫码,进入客人端界面;

s4,当设备丢失时,主人通过拾取者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拾取者的账户id和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唯一识别码为二维码,所述步骤s2中的链接包括云服务器域名、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所述唯一识别码是软件账户id采用aes加密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识别码的加密过程为:通过云服务器调用aes算法库,采用三位批次序列号 四位随机数字 三位序列号数字的编排方式生成所述唯一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扫码用户id是否与设备绑定的具体方式为:

k1,扫码者扫描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云服务器进行解码和检索,识别用户id是否被激活绑定过;若是,则转入步骤k2;若是,则转入步骤k3;

k2,云服务器将用户信息与设备识别码进行绑定,该用户成为拥有该设备唯一识别码的唯一主人;

k3,云服务器对上传的唯一识别码信息进行解密处理,获得唯一识别码的明文版本,包括软件账户id和识别码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拾取者扫描设备识别码后,拾取者的软件界面会弹出两个选项:

d1,拨打设备主人的电话;

d2,留下联系方式给设备主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设备防丢方法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活码系统的设备防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带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软件扫描设备上的唯一识别码;S2,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链接,收集主人的ID和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入云端服务器,完成数据ID与主人身份绑定;S3,当设备未丢失时,通过扫描唯一识别码判断扫码者的身份;如果是主人扫码,直接进入主人管理端界面;如果是客人扫码,进入客人端界面;S4,当设备丢失时,主人通过拾取者扫描唯一识别码获取拾取者的账户ID和位置信息。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基于身份识别的防丢管理,而且实现了基于后台主人端变码的活码管理系统,既能实现物品防丢,又能实现一码多用,为本发明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叶晓阳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8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