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锅炉所产生的烟气需要依次采用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电除尘以及湿法脱硫的技术路线,从而达到净化烟气的作用。但是,该工艺存在整体流程长、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广的缺点。
为了缩短烟气净化流程、降低电厂环保设备投资,针对燃煤烟气开发相应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脱硫脱硝技术,虽然可实现烟气的脱硫脱硝处理,但后续废液的分离工艺复杂,且烟气中含有的粉尘会对溶剂造成污染,进一步增加废液的处理难度,导致废液处理和副产品分离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硫脱硝装置,以解决传统的脱硫脱硝装置中所产生的脱硫废液与脱硝废液较难分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第一过烟通道和第二过烟通道,所述第一过烟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处理设备,所述第二过烟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将所述第一过烟通道分隔为第一进烟腔和第一出烟腔,所述第一进烟腔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第一过烟通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废液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处理设备将所述第二过烟通道分隔为第二进烟腔和第二出烟腔,所述第二过烟通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废液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出烟腔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出烟腔与所述第二进烟腔连通,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和所述第二处理设备中,一者为脱硫液体喷洒装置,另一者为脱硝液体喷洒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中,烟气经过脱硫脱硝装置的过程中,烟气通过第一过烟通道和第二过烟通道,进而由第一处理设备和第二处理设备依次对烟气进行脱硫或脱硝处理,从而使得脱硫或脱硝后所产生的废液容易分离,同时,本发明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还具有第一废液容纳空间和第二废液容纳空间,进而使得脱硫或脱硝后所产生的废液便于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在另一种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过烟通道、110-第一处理设备、120-第一进烟腔、121-烟气入口、122-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30-第一出烟腔、140-第一除尘除雾装置;
200-第二过烟通道、210-第二处理设备、220-第二进烟腔、221-烟气出口、222-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30-第二出烟腔、240-第二除尘除雾装置;
300-过渡通道;
400-壳体;
500-第一隔板;
600-第二隔板;
700-第一连通间隙;
800-第二连通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硫脱硝装置,所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第一过烟通道1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
第一过烟通道100内设置有第一处理设备110,第二过烟通道200设置有第二处理设备210,第一处理设备110将第一过烟通道100分隔为第一进烟腔120和第一出烟腔130,第一进烟腔120开设有烟气入口121,第二处理设备210将第二过烟通道200分隔为第二进烟腔220和第二出烟腔230,第二出烟腔230开设有烟气出口221,第一出烟腔130与第二进烟腔220连通,从而使得烟气通过烟气入口121进入第一过烟通道100内,进而通过第一处理设备110进行第一次净化,第一次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第二处理设备210进行第二次净化,最终,经过两次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烟气出口221排放到外部环境。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设备110和第二处理设备210中,一者为脱硫液体喷洒装置,另一者为脱硝液体喷洒装置,从而使得经过第一处理设备110和第二处理设备210所净化后的烟气,能够起到脱硫脱硝的功能,当然,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处理设备110可以为脱硫液体喷洒装置,第二处理设备210可以为脱硝液体喷洒装置。当然,第一处理设备110可以为脱硝液体喷洒装置,第二处理设备210则可以为脱硫液体喷洒装置。
在具体的脱硫脱硝过程中,脱硫液体可以为石膏、海水或氨水等能够与含硫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液体,同样的,脱硝液体可以为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能够与含氮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液体,当烟气经过脱硫脱硝装置时,脱硫液体或脱硝液体通过喷淋的方式与烟气接触,进而与烟气中的含硫气体或含氮气体产生化学反应,最终起到脱硫脱硝的功能。
同时,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过烟通道10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第二过烟通道20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能够容纳第一处理设备110中发生化学反应后所产生的废液,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烟气经过第一处理设备110后形成的废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中;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能够容纳第二处理设备210中发生化学反应后所产生的废液,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烟气经过第二处理设备210后形成的废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中。
通过上文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中,烟气经过脱硫脱硝装置的过程中,烟气通过第一过烟通道1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进而由第一处理设备110和第二处理设备210依次对烟气进行脱硫或脱硝处理,从而使得脱硫或脱硝后所产生的废液容易分离,同时,本发明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还具有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和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进而使得脱硫或脱硝后所产生的废液便于回收处理。
与此同时,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和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相互隔离,从而能够使得脱硫和脱硝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互不影响,便于后续废液的再次利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使得第一过烟通道100与第二过烟通道200之间实现衔接,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渡通道300,过渡通道300连通第一出烟腔130与第二进烟腔220,过渡通道300还能够使得第一过烟通道1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实现较为灵活地设置。
形成上文第一过烟通道100、第二过烟通道200、过渡通道300等结构的方式有多种。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中,为了使得脱硫脱硝装置的结构更紧凑,脱硫脱硝装置可以包括壳体400、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均设置在壳体400的内腔中,第一隔板500的底端连接于内腔的底壁,第一隔板500的顶端与内腔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间隙700,第一隔板500将内腔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和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第二隔板600的顶端连接于内腔的顶壁,第二隔板600的底端与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间隙800,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将内腔分为第一过烟通道100、过渡通道3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第一过烟通道100通过第一连通间隙700与过渡通道300连通,过渡通道300通过第二连通间隙800与第二过烟通道200连通。此种结构的脱硫脱硝装置中,第一过烟通道100、过渡通道3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形成几乎并排设置的通道,因此能够保证烟气流经长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脱硫脱硝装置的高度,进而使得脱硫脱硝装置具有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同时,上述结构较为简单,进而能够降低脱硫脱硝装置的制造成本。
当然,对于此种结构下的脱硫脱硝装置的内部具体结构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将壳体400的内腔可以分隔成蛇形结构,第一过烟通道100、过渡通道3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依次组成上述蛇形结构。
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可以为平板,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板500可以为第一筒状结构件,第二隔板600可以为第二筒状结构件,第二筒状结构件套设在第一筒状结构件中,第二筒状结构件的内腔为第二过烟通道200,第一筒状结构件与第二筒状结构件形成过渡通道300,第一筒状结构件与内腔的侧壁形成第一过烟通道100,第一过烟通道100围绕第一筒状结构件设置,过渡通道300围绕第二筒状结构件设置,此种结构使得第一过烟通道100的体积增大,从而使得烟气更容易在第一过烟通道100中扩散,进而更容易通过第一处理设备110进行脱硫或脱硝处理,同时,此种结构还可以使得能够布置的第一处理设备110的空间更大,进而烟气更容易通过第一处理设备110进行脱硫或脱硝处理。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烟气进入第二过烟通道200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由于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所容纳的废液的液位会持续升高,从而影响烟气的传播路径,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废液泄放阀门,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内,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一废液泄放阀门相连,在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内的液位与第二筒状结构件的底端的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警戒值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废液泄放阀门开启,第一废液泄放阀门开启后,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内的废液会通过第一废液泄放阀门排出,进而能够避免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对烟气流动的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烟气入口121和烟气出口221可以设置在壳体400的任意位置,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烟气入口121可以设置在壳体400的底端,烟气出口221设置在壳体400的顶端,此种方式使得烟气在经过第一处理设备110或第二处理设备210的过程中,由于烟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从而使得烟气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够穿过第一处理设备110或第二处理设备210,进而使得烟气更容易与第一处理设备110或第二处理设备210接触。
当然,烟气入口121可以设置在壳体400的第一侧壁的底端,烟气出口221可以设置在壳体400的第二侧壁的顶端,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此种方式使得壳体400中所能设置的第一过烟通道100、过渡通道3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的体积较大,进而提高壳体40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此种方式使得壳体400的外观性能较好。
为了避免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中的废液通过烟气入口121溢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脱硫脱硝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中,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废液泄放阀门相连,在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内的液位与烟气入口12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警戒值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废液泄放阀门开启,第二废液泄放阀门开启后会将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内的废液排出,从而使得废液的液位始终低于烟气入口121的最低点,进而防止废液通过烟气入口121溢出。
为了防止经过第一处理设备110净化后的烟气携带粉尘或雾气进入第二处理设备210中,脱硫脱硝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除尘除雾装置140,第一除尘除雾装置140可以设置在第一出烟腔130中,从而使得烟气在进入第二处理设备210之前先通过第一除尘除雾装置140进行除尘处理和除雾处理,进而提高烟气的净化率。
同理,为了防止经过第二处理设备210净化后的烟气携带粉尘或雾气通过烟气出口221排出,脱硫脱硝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除尘除雾装置240,第二除尘除雾装置240可以设置在第二出烟腔230中,从而使得烟气通过烟气出口221排出之前先通过第二除尘除雾装置240进行除尘和除雾处理。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烟通道(100)和第二过烟通道(200),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内设置有第一处理设备(110),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内设置有第二处理设备(210),所述第一处理设备(110)将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分隔为第一进烟腔(120)和第一出烟腔(130),所述第一进烟腔(120)开设有烟气入口(121),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所述第二处理设备(210)将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分隔为第二进烟腔(220)和第二出烟腔(230),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所述第二出烟腔(230)开设有烟气出口(221),所述第一出烟腔(130)与所述第二进烟腔(220)连通,所述第一处理设备(110)和所述第二处理设备(210)中,一者为脱硫液体喷洒装置,另一者为脱硝液体喷洒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通道(300),所述过渡通道(300)连通所述第一出烟腔(130)与所述第二进烟腔(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脱硝装置包括壳体(400)、第一隔板(500)和第二隔板(600),所述第一隔板(500)和所述第二隔板(60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内腔中,所述第一隔板(50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内腔的底壁,所述第一隔板(500)的顶端与所述内腔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间隙(700),所述第一隔板(500)将所述内腔的底部分隔成所述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和所述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所述第二隔板(600)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内腔的顶壁,所述第二隔板(600)的底端与所述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间隙(800),所述第一隔板(500)和所述第二隔板(600)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所述过渡通道(300)和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间隙(700)与所述过渡通道(300)连通,所述过渡通道(300)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间隙(800)与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00)为第一筒状结构件,所述第二隔板(600)为第二筒状结构件,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筒状结构件中,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件的内腔为所述第二过烟通道(200),所述第一筒状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件形成所述过渡通道(300),所述第一筒状结构件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所述第一过烟通道(100)围绕所述第一筒状结构件设置,所述过渡通道(300)围绕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控制器和第一废液泄放阀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中,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废液泄放阀门相连,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内的液位与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件的底端的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警戒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废液泄放阀门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入口(121)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底端,所述烟气出口(221)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入口(121)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第一侧壁的底端,所述烟气出口(221)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第二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二废液泄放阀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废液容纳空间(122)内,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废液泄放阀门相连,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废液容纳空间(222)内的液位与所述烟气入口(12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警戒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废液泄放阀门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除尘除雾装置(140),所述第一除尘除雾装置(140)设置在所述第一出烟腔(13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除尘除雾装置(240),所述第二除尘除雾装置(240)设置在所述第二出烟腔(230)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