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组件。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利用阀组件控制制冷剂的流量,通过对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达到对系统过热度的控制作用,阀组件包括控制部、定子组件、阀芯组件和阀体,在装配方式中,定子组件的限位方式是一个需要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组件,改善定子组件的限位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阀组件,包括控制部、定子组件、阀体以及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盒和电路板,定子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形成控制盒内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控制盒内腔,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定子组件通过所述固定架相对于所述控制盒限位。

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中,阀组件包括控制部、定子组件、阀体和阀芯组件,控制部包括控制盒,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和阀体固定连接,阀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与下壳体连接,定子组件通过固定架相对于控制盒限位。这样定子组件通过固定架与控制盒配合来限位,限位方式较可靠,且固定架与控制盒装配和/或拆卸方便、简单,当固定架与定子组件出现问题时,便于更换固定架或定子组件,提高了阀组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阀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阀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阀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阀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阀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阀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阀体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下壳体的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剖开侧壁的下壳体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固定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固定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定子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阀组件去除上壳体的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阀组件去除上壳体、电路板且剖开下壳体侧壁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阀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阀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2中固定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2中固定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2中电路板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2中阀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一;

图21是图2中阀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二;

图22是图2中阀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和图2,阀组件100包括控制部1、定子组件2、阀体3、阀芯组件4以及传感器5,控制部1包括控制盒11和电路板12,定子组件2与电路板电连接,传感器5与电路板12电连接。阀芯组件4与阀体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阀芯组件4通过第一压紧螺母101与阀体固定连接,当然阀芯组件4也可以直接与阀体3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实现固定连接;传感器5与阀体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通过第二压紧螺母102与阀体3固定连接,当然传感器5也可以直接与阀体3固定连接或通过其他形式与阀体3实现固定连接;控制部1与阀体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中,控制部1通过螺钉组件6与阀体3固定连接,当然控制部1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控制盒11形成控制盒内腔10,定子组件2位于控制盒内腔,电路板12位于控制盒内腔10,部分传感器5位于控制盒内腔10,部分螺钉组件6位于控制盒内腔10,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100包括传感器5,但阀组件100也可以没有传感器5。这样布置有利于阀组件结构紧凑,使得阀组件整体小型化。

结合图3、图4、图5、图6和图7,阀体3包括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3、第一通道35和第一安装部36,阀芯组件4与第一安装部36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36具有第一腔360,阀芯组件4至少部分置于第一腔360,第一腔360与第一通道35连通,第一通道35成形在第一进口31与第一出口33之间,阀体3还包括第二进口32、第二出口34、第二通道37和第二安装部38,传感器5与第二安装部38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38具有第二腔380,第二腔380与第二通道37连通,第二通道37成形在第二进口32与第二出口34之间,第一通道35与第二通道37不连通。第一进口31和第二出口34位于阀体3的同一侧,第二进口32和第一出口33位于阀体3同一侧,第一腔360的开口与第二腔380开口位于阀体20的同一侧,以上三侧为阀体的不同侧,这样有利于避免干涉,有利于阀体的小型化,以及提高阀体的利用率。

结合图2、图3和图7,阀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压紧螺母101和第二密封件1002,第二密封件1002置于第一腔360,阀芯组件4置于阀体3的第一安装部36,第二密封件1002被阀芯组件4与阀体3挤压变形。第一压紧螺母101套于阀芯组件4的外周并与阀体3的第一安装部36的螺纹部361螺纹连接,第一压紧螺母101至少限制阀芯组件4相对于阀体3沿阀芯组件4轴向方向的移动。阀芯组件4包括阀座41,阀芯42、转子组件43、连接件44和套筒45,阀座41相对于阀体3固定设置,将转子组件43和阀芯42组装置于套筒45内侧,将套筒45与连接件44焊接固定,将阀座41与连接件44焊接固定,阀座41形成有阀口441,阀芯42相对于阀座41运动并控制阀口411的开度,控制部1通过控制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43进而控制阀芯42运动。这样有利于简化定位夹具和阀组件装配工艺。

参见图4、图7和图19,传感器5包括感应头51、本体52、和第三插针53,感应头51与本体52固定设置,第三插针53露出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三插针53插入成形在电路板12上的第三插针孔123,并将第三插针123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使得电路板12与传感器5电连接,当然传感器5与电路板12也可以通过信号连接;感应头51露出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感应头51位于第二通道37或者与第二通道37直接连通的第二腔380。其中传感器5为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这样传感器5可以检测第二通道37和/或第二腔380内制冷剂或工作介质的温度或压力或者温度和/或压力。本体51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13置于控制盒内腔10,本体51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13与阀体3固定连接,具体地,阀组件100包括第二压紧螺母102和第三密封件1003,将第三密封件1003置于第二腔380,将传感器5安装于阀体的第二安装部38,传感器5至少部分置于第二腔380,第三密封件1003被传感器5和阀体3挤压变形,将第二压紧螺母102套于传感器5外周并与成形在第二安装部38的螺纹部381螺纹连接,第二压紧螺母102至少限制传感器5相对于阀体3沿传感器5的轴向移动。

结合图2、图8和图9,控制盒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下壳体112和阀体3固定连接。下壳体包括底部1121和第一侧壁部1122,底部1121与阀体3密封连接,第一侧壁部1122与上壳体111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单独成型,第一侧壁部1122与上壳体111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焊接之后形成控制盒内腔10;同时参见图9、图13和图14,下壳体具有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17和数量大于等于1个的螺钉孔114,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17和螺钉孔114成形在下壳体底部1121内侧,阀芯组件4穿过第四通孔114和阀体固定连接;传感器5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13与电路板12电连接,传感器5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13与阀体3固定连接;螺钉孔114布置于第三通孔113两侧,阀组件100还包括螺钉组件6,螺钉组件6穿过第一螺钉孔114与成形在阀体3上的第二螺钉孔39螺纹连接使得下壳体11相对于阀体3固定;下壳体112具有环形凹槽115,环形凹槽115成形在下壳体底部1121外侧,同时环形凹槽115围绕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17和螺钉孔114布置,阀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001,第一密封件1001置于环形凹槽115内,且第一密封件1001被控制盒11和阀体3挤压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密封件1001阻止外界流体介质进入所述控制盒内腔10,此外,环形凹槽115也可以成形在与控制盒11配合的阀体3的一侧。这样将电路板12、定子组件2和传感器5都集成包覆在控制盒内腔10,同时控制盒11和阀体3通过挤压第一密封件1001使得敏感的电器元件避免了因与外部流体介质接触而失效,提高了阀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而且控制盒11与阀体3连接的螺钉组件6被封装在控制盒内腔10中,使得阀组件100外型更加紧凑。

结合图2、图9和图14,控制盒11具有第一定子容纳部116,第一定子容纳部116自底部1121凸起形成,第一定子容纳部116的凸起方向与下壳体112的第一侧壁部1122的延伸方向相同,至少部分定子组件4位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形成的内腔,阀组件100还包括固定架7,固定架7与下壳体112连接,此处所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如固定架7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1卡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如通过单独的第二连接件使得固定架7与下壳体112固定连接,此处第二连接件不单独示出,这样定子组件2通过固定架7相对于控制盒11限位。第一定子容纳部116与下壳体112一体注塑成型,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容纳部116注塑在下壳体112上。参见图9和图12,定子组件2具有定子外壳23,定子外壳23形成有第六侧壁部231,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形成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壁部1161,第六侧壁部231与第一内壁部1161小间隙配合,此处,第六侧壁部231直径35.5±0.02mm,第一内壁部1161直径为36±0.02mm,第六侧壁部231与第一内壁部1161间隙在0.23-0.27的范围内即认为第六侧壁部231与第一内壁部1161小间隙配合。定义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形成的内腔为定子容纳腔1162,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将定子组件2的径向移动范围限定于所述定子容纳腔1162。此处第一内壁部1161的径向直径范围为35.48mm-35.52mm,也即定子组件2径向移动范围为35.48mm-35.52mm。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外壳23不包括注塑部分,有利于减小尺寸以及重量,且定子组件2通过固定架7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卡接来限位,使得定子组件2相对阀体3装配更加可靠。

结合图9,第一定子容纳部116还包括第一主体部1163、第一锁紧部1164和缺口1166,第一锁紧部1164包括第一凸起部1165,第一锁紧部1164位于第一主体部1163外围,缺口1166成形在第一锁紧部1164之间。应予以说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不只有一个第一锁紧部11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具有四个第一锁紧部1164。参见图10、图11和图14,阀组件100包括固定架7,固定架7包括第二主体部71、第二锁紧部72和第二侧壁部76,第二侧壁部76凸起方向与第二主体部71轴向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锁紧部72位于第二侧壁部76外围,同样,固定架7不应只有一个第二锁紧部72,在本实施例中,有与第一锁紧部1164对应数量的第二锁紧部72。第二锁紧部72包括锁紧孔721,第一凸起部1165能够插入锁紧孔721,固定架7和第一定子容纳部116通过第一凸起部1165和锁紧孔721卡接。此外,固定架7具有第二凸起部77,第二凸起部77沿第二主体部71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凸起部77插入缺口1166内,第二凸起部77具有第三侧壁部771,缺口1166具有第二内壁部1167,第三侧壁部771与第二内壁部1167小间隙配合,固定架7沿所述第一主体部1163周向可转动范围限定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内壁部1167之间。此处,缺口1166的两个第二内壁部1167之间的距离为15.6±0.05mm,第二凸起部77的两个第三侧壁部771之间的距离为15.5±0.05mm,第三侧壁部771与第二内壁部1167间隙在0-0.325的范围内即认为第三侧壁部771与第二内壁部1167小间隙配合。这样第二凸起部77与第三侧壁部771小间隙配合加强了固定架7相对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固定架7装配的可靠性。

结合图2、图11和图14,固定架7与下壳体112通过第一锁紧部1164和第二锁紧部72锁紧连接,定子组件2位于固定架7和下壳体1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2一端抵接在第二主体部71内侧,定子组件2另一端抵接在下壳体112的底部1121,固定架7使得定子组件2相对下壳体112不能沿阀芯组件4的轴向上移动。在径向方向上,定子组件2穿过设置在第一定子容纳部116上缺口1166进入控制盒内腔10。这样定子组件2通过固定架7与控制盒11配合来限位,限位方式较可靠,且固定架与控制盒装配和/或拆卸方便、简单,当固定架与定子组件出现问题时,便于更换固定架或定子组件,提高了阀组件的使用性能。

结合图2、图12和图14,定子组件2包括线圈22、定子外壳23、插针座24和第一插针25,线圈22设置于定子外壳23内,插针座24沿定子组件2的径向穿过缺口1166延伸至控制盒内腔10,插针座24具有第四侧壁部241,缺口1166具有第二内壁部1167,第四侧壁部241与第二内壁部1167小间隙配合,插针座24沿第一主体部1163周向可移动范围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第二内壁部1167之间。此处,缺口1166的两个第二内壁部1167之间的距离为15.6±0.05mm,插针座24的两个第四侧壁部241之间的距离为14.95±0.05mm,第四侧壁部241与第二内壁部1167间隙在0.275-0.35的范围内即认为第四侧壁部241与第二内壁部1167小间隙配合。结合图19,插针座24包括第四插针孔242,第一插针25的一端安插在第四插针孔242中,另一端插入成形在电路板12上的第一插针孔121,并且第一插针25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使得定子组件2与电路板12电连接,当然定子组件2与电路板12也可以通过信号连接。

结合图2、图11和图12,固定架7具有第一通孔73,第一通孔73与固定架7同轴心,定子组件2成形有第二通孔21,阀芯组件4穿过第一通孔73和第二通孔21固定至阀体3上。此外,固定架7具有开口槽74,开口槽74成形在靠近第一通孔73的外周侧,且与第一通孔73连通;阀组件100还包括霍尔元件8,将霍尔元件8置于开口槽74内,霍尔元件8相对于固定架7固定连接。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霍尔元件8通过导线和电路板12电连接,图中未示出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连接的导线。霍尔元件8的作用是监测阀组件100中转子组件43的转速,然后将转速信号传递给系统ecu,ecu通过转速信号来监测阀口开度状况。

图20至图22为阀组件的制造流程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19中的示意图对阀组件100制造方法做进一步阐述。阀组件100包括控制部1、定子组件2、阀体3以及阀芯组件4。该阀组件100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将阀芯组件4与阀体3固定连接;

a2、将下壳体112与步骤a1形成的组件固定连接;

a3、将定子组件2置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所形成的腔,并通过固定架7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配合将定子组件2相对第一定子容纳部116限位;

a4、将电路板12置于控制盒内腔10;

a5、将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固定连接。

步骤a1包括:将第二密封件1002置于成形在阀体3的第一安装部所形成的第一腔360内;将阀芯组件4置于阀体3的第一安装部36,阀芯组件4至少部分置于第一腔360,第二密封件被阀芯组件与阀体3挤压变形;将第一压紧螺母101套于阀芯组件4的外周,并且将第一压紧螺母101与阀体3的第一安装部36的螺纹部361螺纹连接,第一压紧螺母101至少限制阀芯组件4相对于阀体3沿阀芯组件4的轴向移动。在步骤a1前还包括阀芯组件4的组装,阀芯组件4包括阀座41、阀芯42、转子组件43、连接件44和套筒45,将转子组件43和阀芯42组装置于套筒45内侧,将套筒45与连接件44焊接固定,将阀座41与连接件44焊接固定。

步骤a2之前包括:将第三密封件1003置于成形在阀体第二安装部所形成的第二腔380内;将传感器安装于阀体3的第二安装部38,传感器5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安装部38所形成的第二腔380,第三密封件1003被传感器5与阀体3挤压变形;将第二压紧螺母102套于传感器5的外周,并且将第二压紧螺母102与阀体3的第二安装部38的螺纹部381螺纹连接,第二压紧螺母102至少限制传感器5相对于阀体3沿传感器5的轴向移动。

步骤a2包括:将第一密封件1001置于成形在阀体3或控制部1的环形凹槽115内;将螺钉组件6插入控制部1的第一螺钉孔114和阀体3的第二螺钉孔39,通过螺钉组件6将控制部1与阀体3固定连接。

步骤a4包括:将电路板12与定子组件2电连接,定子组件2具有第一插针25,将第一插针25插入成形在电路板12上的第一插针孔内121,再将第一插针25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将电路板12与注塑在控制盒11上的第二插针13电连接,第二插针13插入成形在电路板12上的第二插针122孔内,再将第二插针13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电路板12通过第二插针13与外界电源连接;此外,将电路板12与传感器5电连接,传感器5具有第三插针53,将第三插针53插入成形在电路板12上的第三插针孔123,再将第三插针53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通过将插针与电路板焊接固定,有利于保证装配连接的可靠性。

在步骤a5前包括将霍尔元件8置于成形在固定架7的开口槽74内,霍尔元件8相对于固定架7固定连接,将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电连接;在步骤a5中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通过焊接固定。

这样制造的阀组件,由于阀芯组件的装配和传感器的装配步骤没有限制,装配工艺设计的自由度较大。

图15是阀组件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较,主要的区别点在于:阀组件100可以不包括霍尔元件8,这样固定架7上不需要加工开口槽74,同时由于没有霍尔元件8的限制,上壳体111结构可进一步优化。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阀组件100去掉霍尔元件8时,可通过传感器5检测到系统的压力和温度,然后利用系统的算法来监测阀口开度情况,同样达到了监测阀口开度的目的,但又减少了零件,降低了阀组件100成本,同时,不加工开口槽74,有利于降低固定架7加工的工艺成本,而且优化了上壳体111的结构,使阀组件100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方式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不包括霍尔元件8,在步骤a5前不包括将霍尔元件8置于开口槽内,且不包括将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电连接。

图16是阀组件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较,主要的区别点在于:电路板12布置在定子组件2上侧,使得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直接电连接,而不是通过导线连接,这样避免了阀组件100在长时间振动环境或高低温冲击环境下导线被扯断的风险,增加了阀组件100的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的区别点在于:在步骤a5中包括将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焊接固定,从而实现霍尔元件8与电路板12电连接。

图17是阀组件100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较,主要的区别点在于:固定架7包括第二主体部71和第二锁紧部72,第二锁紧部72包括锁紧孔721,第一凸起部1165能够插入所述锁紧孔721,固定架7和第一定子容纳部116通过第一凸起部1165和锁紧孔721卡接,从而使得固定架7相对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固定。定子组件2一端抵接在第二主体部71内侧,定子组件2另一端抵接在下壳体112的底部1121,固定架7使得定子组件2相对下壳体112不能沿阀芯组件的轴向移动。由于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锁紧部1164和第二锁紧部72锁紧配合使得固定架7相对于控制盒11限位,故固定架7工艺加工时,可以不加工第二侧壁部76和第二凸起部77,这样降低了固定架7加工时的工艺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相同。

图18是阀组件100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较,主要的区别点在于:固定架7包括第二主体部71、凸耳78和第五侧壁部79,第五侧壁部79凸起方向与第二主体部71轴向延伸方向相同,凸耳78成形在第五侧壁部79一端的外围,凸耳78上成形有固定孔781,阀组件100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置于固定孔781中并连接至阀体3上,从而固定架7相对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件未示出,但固定件不限于螺钉组件,只要能起到紧固作用的部件均包含在本方案中;定子组件2一端抵接在第二主体部71内侧,定子组件2另一端抵接在下壳体112的底部1121,固定架7使得定子组件2相对下壳体112不能沿阀芯组件4的轴向上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组装方法的区别点在于:固定架包括凸耳78,凸耳上成形有固定孔781,在步骤a3中将定子组件2置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所形成的腔,将固定件置于固定孔并连接到阀体上,从而使得固定架7相对于第一定子容纳部116固定,进而使得定子组件2相对于控制盒11限位。

第一定子容纳部116被包覆在第二主体部71与第五侧壁部79所围成的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阀组件,包括控制部、定子组件、阀体以及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盒和电路板,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形成控制盒内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控制盒内腔,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定子组件通过所述固定架相对于所述控制盒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底部和第一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控制盒具有第一定子容纳部,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自所述底部凸起形成,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延伸方向相同,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形成的内腔,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定子组件具有第六侧壁部,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形成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壁部,所述第六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小间隙配合,定义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形成的内腔为定子容纳腔,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将所述定子组件的径向移动范围限定于所述定子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还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侧为所述第一内壁部,所述第一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侧壁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侧壁部沿所述固定架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锁紧孔,所述第一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锁紧孔,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锁紧孔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具有缺口,所述固定架具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架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插入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具有第三侧壁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二内壁部,所述第三侧壁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部小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架沿所述第一主体部周向可转动范围限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内壁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还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侧为所述第一内壁部,所述第一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围,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锁紧孔,所述第一凸起部能够插入所述锁紧孔,所述固定架和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锁紧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五侧壁部和凸耳,所述第五侧壁部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轴向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凸耳成形在所述第五侧壁部一端的外围,所述凸耳具有固定孔,阀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置于固定孔中并连接至阀体上,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定子容纳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7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内侧,所述定子组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固定架使得所述定子组件相对下壳体不能沿所述阀芯组件的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7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成形有缺口,所述定子组件具有插针座,所述插针座穿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控制盒内腔,所述插针座具有第四侧壁部,所述缺口具有第二内壁部,所述第四侧壁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部小间隙配合,所述插针座沿所述第一主体部周向可移动范围被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内壁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具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数量大于等于1个的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一螺钉孔成形在所述下壳体底部内侧,所述阀芯组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组件包括传感器和螺钉组件,所述传感器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传感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孔布置于所述第三通孔两侧,所述螺钉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与成形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二螺钉孔螺纹连接使得所述控制部相对于所述阀体固定;所述下壳体或所述阀体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围绕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螺钉孔布置,所述阀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被所述控制盒和所述阀体挤压变形,从而所述第一密封件阻止外界流体介质进入所述控制盒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单独成型,所述下壳体侧壁与所述上壳体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焊接之后形成所述控制盒内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具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成形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阀组件包括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霍尔元件置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霍尔元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阀组件,包括控制部、定子组件、阀体以及阀芯组件,阀芯组件与阀体固定连接,控制部包括控制盒和电路板,定子组件与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与阀体固定连接,控制盒形成控制盒内腔,定子组件和电路板位于控制盒内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与下壳体连接,定子组件通过固定架相对于控制盒限位;这样定子组件通过固定架与控制盒配合来限位,限位方式较可靠,且固定架与控制盒装配和/或拆卸方便、简单,当固定架与定子组件出现问题时,便于更换固定架或定子组件,提高了阀组件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