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2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吹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吹机领域内,立式注吹机合模动力基本由一个体积庞大的锁模油缸提供,合模力等于油缸活塞杆产生的推力等于系统压力乘以油缸缸体截面积。现有的锁模油缸基本采用普通活塞油缸,即无杆腔充油推动活塞带动活塞动作。

现有的锁模油缸的设置,若需要获得较大的锁模力,在系统压力难提升情况下,油缸截面积会增加,从而导致油缸体积增加。由于抽液泵的伺服电机功率有限,油缸体积越大,充油速度越慢,导致机器的开模、合模速度慢,若注吹机的开、合模速度过慢会降低生产效率,直接影响机器的生产性能;同时,注吹机双工位的特点,如果工位转换工程用时较长,瓶胚冷却,会影响生产工艺,导致产品出现瑕疵甚至无法获得完整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油缸运动产生的压差快速充油合模的注塑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抽液泵、控制抽液泵的伺服电机,还包括锁模油缸、柱塞油缸和充液阀,锁模油缸的有杆腔为a腔,锁模油缸的无杆腔为b腔,所述柱塞油缸以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为缸体,柱塞油缸的活塞杆朝向锁模油缸的b腔设置,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内部设置有供柱塞油缸的活塞杆伸缩的柱塞腔,所述油箱和所述柱塞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油路,油箱和a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组成合模油路,所述油箱和所述b腔之间设置有锁模油路和回油油路,第一油路自油箱至柱塞腔之间依次连接有抽液泵、伺服电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左位1ya和液控单向阀;第二油路自油箱至a腔之间依次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右位2ya、平衡阀和充液阀,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左位1ya得电时,第一油路接通,压力油进入柱塞腔,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快速下行,锁模油缸的b腔形成负压,充液阀打开,油箱中的液压油随着第二油路快速进入到锁模油缸的b腔,使锁模油缸快速合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注吹机的合模机构采用单独一个油缸,由于注吹机的锁模油缸只需要在锁模时提供较大动力,故,本实用新型在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内加入柱塞油缸形成子母油缸的形式,在合模过程中,锁模油缸所受的力较小,可以直接由柱塞油缸带动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以及注吹机运动,就能实现较快的合模速度,由于柱塞油缸的运动速度远大于锁模油缸,在锁模油缸的b腔进油口增加充液阀,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快速下行,锁模油缸的b腔形成负压,充液阀打开,油箱中的液压油随着第二油路快速进入到锁模油缸的b腔,使锁模油缸快速合模,该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利用油缸运动时产生的压差,直接从油箱吸油,速度远快于油泵电机直接充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模油路自油箱至b腔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抽液泵、伺服电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左位1ya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当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得电,锁模油路接通,液压油流入到b腔进行增压,给合模机构提供所需的锁模力。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能够配合合模油路快速实现锁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油路自油箱至b腔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右位2ya、液控单向阀、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右位2ya得电,压力油经平衡阀进入锁模油缸的a腔,充液阀受压打开,将b腔内的液压油快速排回到油箱,随着锁模油缸的b腔内液压油的减少,柱塞腔内的液压油排回油箱。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充液阀的设置在实现快速充液的同时,在开模时在b腔油压的作用下能够将打开将b腔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内,且随着b腔内液压油的排除,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升导致柱塞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模油缸上设置有控压系统,该控压系统包括锁模压力表,在锁模油缸和锁模压力表之间设置有锁模压力传感器,在锁模油缸上还连接有用于泄压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锁模压力表实施监测锁模油缸的压力,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的设置用于泄压,开模前,锁模油缸内压力大,先泄压在开模可以有效减少开模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系统安全溢流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系统溢流阀作为液压压力控制阀,在液压系统中起到定压溢流作用,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内设置有空气滤清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有效过滤空气,去除空气中的微粒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内设置有液位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实时检测油箱内的储油量。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在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内加入柱塞油缸形成子母油缸的形式,在合模过程中,锁模油缸所受的力较小,可以直接由柱塞油缸带动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以及注吹机运动,就能实现较快的合模速度,由于柱塞油缸的运动速度远大于锁模油缸,在锁模油缸的b腔进油口增加充液阀,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快速下行,锁模油缸的b腔形成负压,充液阀打开,油箱中的液压油随着第二油路快速进入到锁模油缸的b腔,使锁模油缸快速合模,充液阀的设置在实现快速充液的同时,在开模时在b腔油压的作用下能够将打开将b腔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内,且随着b腔内液压油的排除,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升导致柱塞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达到快速开模,该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利用油缸运动时产生的压差,直接从油箱吸油,速度远快于油泵电机直接充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锁模油缸和柱塞油缸的剖视图。

图中:1、充液阀;2、锁模压力传感器;3、锁模压力表;4、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5、平衡阀;6、锁模油缸;601、a腔;602、b腔;7、柱塞油缸;701、柱塞腔;8、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9、液控单向阀;10、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1、系统安全溢流阀;12、吸油过滤器;13、回油冷却器;14、空气滤清器;15、液位计;16、伺服电机;17、抽液泵;18、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

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包括油箱18、抽液泵17、控制抽液泵17的伺服电机16、锁模油缸6、柱塞油缸7和充液阀1,锁模油缸6的有杆腔为a腔601,锁模油缸6的无杆腔为b腔602,柱塞油缸7以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为缸体,柱塞油缸7的活塞杆朝向锁模油缸6的b腔602设置,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内部设置有供柱塞油缸7的活塞杆伸缩的柱塞腔701,油箱18和柱塞腔70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路,油箱18和a腔60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组成合模油路,油箱18和b腔602之间设置有锁模油路和回油油路,第一油路自油箱18至柱塞腔701之间依次连接有抽液泵17、伺服电机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和液控单向阀9;第二油路自油箱18至a腔601之间依次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平衡阀5和充液阀1;锁模油路自油箱18至b腔602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18、抽液泵17、伺服电机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回油油路自油箱18至b腔602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1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右位2ya、液控单向阀9、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

在锁模油缸6上设置有控压系统,该控压系统包括锁模压力表3,在锁模油缸6和锁模压力表3之间设置有锁模压力传感器2,在锁模油缸6上还连接有用于泄压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4。

油箱18内设置有空气滤清器14和液位计15,在锁模油路的油箱18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之间设置有回油冷却器13,回油冷却器13的作用是维持液压系统的热量平衡。

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和油箱18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系统安全溢流阀11。系统安全溢流阀作为液压压力控制阀,在液压系统中起到定压溢流作用,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

合模时,伺服电机16输出压力和流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得电,第一油路接通,抽液泵17抽取油箱18的压力油经液控单向阀9进入柱塞油缸7的柱塞腔701,柱塞腔701压力增加,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快速下行,此时,锁模油缸6的b腔602形成负压,充液阀1打开,油箱18中的液压油随着第二油路依次经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平衡阀5和充液阀1快速进入到锁模油缸6的b腔602,使锁模油缸6快速合模,合模接近到位时,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得电,锁模油路接通,液压油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左位1ya、液控单向阀9、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流入到b腔602进行增压,给合模机构提供所需的锁模力。

开模前,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4得电泄压,减少开模冲击。

开模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得电,压力油经平衡阀5进入锁模油缸6的a腔601,此时锁模油缸6的b腔602内压力油作用在充液阀1的先导油上打开充液阀1,将锁模油缸6的b腔602内的液压油快速排回到油箱18,随着锁模油缸6的b腔602内液压油的减少,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上升致使柱塞油缸7的柱塞腔701内的液压油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回油箱18。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包括油箱(18)、抽液泵(17)、控制抽液泵(17)的伺服电机(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模油缸(6)、柱塞油缸(7)和充液阀(1),锁模油缸(6)的有杆腔为a腔(601),锁模油缸(6)的无杆腔为b腔(602),所述柱塞油缸(7)以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为缸体,柱塞油缸(7)的活塞杆朝向锁模油缸(6)的b腔(602)设置,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内部设置有供柱塞油缸(7)的活塞杆伸缩的柱塞腔(701);所述油箱(18)和所述柱塞腔(70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路,油箱(18)和a腔(60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组成合模油路,所述油箱(18)和所述b腔(602)之间设置有锁模油路和回油油路;第一油路自油箱(18)至柱塞腔(701)之间依次连接有抽液泵(17)、伺服电机(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和液控单向阀(9);第二油路自油箱(18)至a腔(601)之间依次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平衡阀(5)和充液阀(1),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得电时,第一油路接通,压力油进入柱塞腔(701),锁模油缸(6)的活塞杆快速下行,锁模油缸(6)的b腔(602)形成负压,充液阀(1)打开,油箱(18)中的液压油随着第二油路快速进入到锁模油缸(6)的b腔(602),使锁模油缸(6)快速合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油路自油箱(18)至b腔(602)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18)、抽液泵(17)、伺服电机(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左位1ya和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当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得电,锁模油路接通,液压油流入到b腔(602)进行增压,给合模机构提供所需的锁模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路自油箱(18)至b腔(602)之间依次连接有油箱(1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右位2ya、液控单向阀(9)、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ⅱ(8),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右位2ya得电,压力油经平衡阀(5)进入锁模油缸(6)的a腔(601),充液阀(1)受压打开,将b腔(602)内的液压油快速排回到油箱(18),随着锁模油缸(6)的b腔(602)内液压油的减少,柱塞腔(701)内的液压油排回油箱(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油缸(6)上设置有控压系统,该控压系统包括锁模压力表(3),在锁模油缸(6)和锁模压力表(3)之间设置有锁模压力传感器(2),在锁模油缸(6)上还连接有用于泄压的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ⅰ(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和所述油箱(18)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系统安全溢流阀(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8)内设置有空气滤清器(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8)内设置有液位计(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抽液泵、控制抽液泵的伺服电机,还包括锁模油缸、柱塞油缸和充液阀,锁模油缸的有杆腔为A腔,锁模油缸的无杆腔为B腔,柱塞油缸以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为缸体,柱塞油缸的活塞杆朝向锁模油缸的B腔设置,锁模油缸的活塞杆内部设置有供柱塞油缸的活塞杆伸缩的柱塞腔,油箱和柱塞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油路,油箱和A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组成合模油路,油箱和所述B腔之间设置有锁模油路和回油油路,该注吹机合模机构的油路控制系统利用油缸运动时产生的压差,直接从油箱吸油,速度远快于油泵电机直接充油。

技术研发人员:何一帆;周腾超;吴清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