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位置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通过进行多次的图像形成制作规定的打印物时,有在各图像形成中,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制作两面打印的打印物时,抑制表面背面的图像的位置偏移的构成。
另外,在规定的打印物中,已知有组合了通过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打印的多个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组合了种类不同的多个打印介质的打印物那样的通过分散打印制作的打印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4608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通过分散打印制作的打印物中,产生由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的个体差、打印介质的种类的不同,而产生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的偏移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不是假定了分散打印的构成,所以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分散打印中,抑制产生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的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位置修正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获取部,获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以及
控制部,在作为上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从上述获取部获取到的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上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上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是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在上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上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读取部,读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以及
控制部,在作为上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从上述读取部获取到的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上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上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在上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在上述图像位置修正方法中,
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获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在作为上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获取到的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上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上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分散打印中,抑制产生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的控制系统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打印介质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打印介质的第二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打印介质以及第二打印介质的裁切后的图。
图5是表示产生了图像的位置偏移时的第一打印介质以及第二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一打印介质以及第二打印介质的裁切后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打印介质的第一图像与第三打印介质的第三图像的比较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打印介质的第一图像与第三打印介质的第三图像的比较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将封面标记作为基准对象时的、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的比较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执行控制部中的第二图像的修正控制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执行控制部中的修正量计算控制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动作模式的一览表的图。
图15是表示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2…后处理装置,3…图像读取装置,40…图像形成部,100…图像形成系统,101…控制部,200…供纸托盘,201…第一输送部,202…第二输送部,300…读取部,301…读取输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具备的控制系统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包括沿着纸张s的输送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1、后处理装置2以及图像读取装置3。另外,图像形成系统100通过接受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的指令来进行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将形成在感光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之后,二次转印到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送出的纸张s,从而形成图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沿中间转印带421的行驶方向串联配置有与ymck的四种颜色对应的感光鼓413,并通过一次的工序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串联方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1。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0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展开在ram104,并与所展开的程序相协作来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等的动作。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71同与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于纸张s。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在控制部101也连接有后述的后处理装置2的控制部和图像读取装置3的控制部。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进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送出到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并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地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来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如图2所示,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受理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01。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格)进行灰度修正。另外,除了灰度修正之外,图像处理部30还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形成基于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构成。为了方便图示以及说明,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共同的构成要素,在分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进行示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加附图标记,对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例如是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圆周面依次层叠了内涂层(ucl:undercoat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generationlayer)以及电荷输送层(ctl:chargetransportlayer)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
控制部101通过控制供给至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省略)的驱动电流,使感光鼓413以恒定的圆周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成负极性。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
显影装置412是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片等,除去在一次转印后残存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的辊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配置在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为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驶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进行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驶。
中间转印带421是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带,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信号进行旋转驱动。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感光鼓413压接,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支撑辊423b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支撑辊423b压接,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其后,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s。朝向定影部60输送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
带清洁装置426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定影部60具备具有配置在纸张s的定影面、即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和具有配置在纸张s的背面、即与定影面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0b等。背面侧支承部件与定影面侧部件压接,从而形成夹持纸张s进行输送的定影辊隙。
定影部60通过在定影辊隙对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并输送来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s。定影部60作为单元配置在定影器f内。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按照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纳基于基重、尺寸等识别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
输送路径部53具有对位辊对53a等多个输送辊对、使纸张s通过图像形成部40以及定影部60并排出到机外的通常输送路53b、以及在使通过了定影部60的纸张s的表面背面反转后使其在图像形成部40的上游再次与通常输送路53b合流的反转输送路53c。在两面打印时,在最初通过通常输送路53b时,在纸张s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在通过了反转输送路53c之后再次通过通常输送路53b时,在纸张s的背面形成调色剂像。输送路径部53对应于本发明的“输送部”。
收纳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开始被一张一张地送出,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此时,通过配设有对位辊对53a的对位辊部,修正所供纸的纸张s的倾斜并且调整输送定时。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一并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面,并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工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通过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排纸到机外。
收纳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开始被一张一张地送出,并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一并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面,并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工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通过具备输送辊对(排纸辊对)52a的排纸部52排纸到机外。
后处理装置2例如是用于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的打印介质插入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等预先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的装置。后处理装置2具有供纸托盘200、第一输送部201以及第二输送部202。
供纸托盘200是用于将预先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供纸到后处理装置2的托盘。第一输送部201构成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纸的纸张s输送到图像读取装置3的输送路径。
第二输送部202构成将配置在供纸托盘200的打印介质输送到第一输送部201的输送路径。通过第二输送部202,构成为供纸托盘200朝向图像读取装置3供给打印介质。
通过利用该后处理装置2插入打印介质,从而在图像形成系统100中,能够制作组合了该打印介质和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的打印介质的一个打印物。换句话说,在图像形成系统100中,通过设置后处理装置2,从而能够通过分散打印,制作一个打印物。
作为通过这样的分散打印制作的打印物,能够列举组合了通过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打印的多个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组合了种类不同的多个打印介质的打印物。
例如,如图3所示,对制作组合了构成打印物中的封面部分的第一打印介质s1、和构成打印物中的正文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s2的打印物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各打印介质的四个角,与图像一起形成有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裁切装置进行裁切的基准的规矩标记t。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打印介质s1为从后处理装置2的供纸托盘200供纸的预先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第二打印介质s2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的打印介质。
在图3中的第一打印介质s1上,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有规矩标记t以及封面用标记m1。在图3中的第二打印介质s2上,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有规矩标记t、正文m2以及页面编号m3。另外,图3中的虚线是通过裁切装置进行裁切的裁切线。
另外,在打印任务中打印的第二打印介质s2为多页的情况下,作为第二图像,正文m2以及页面编号m3不同的图像形成在各第二打印介质s2。
在制作这样的打印物的情况下,首先在供纸托盘200放置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的第一打印介质s1,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在第二打印介质s2形成第二图像时,通过后处理装置2插入第一打印介质s1。若第二打印介质s2的图像形成完成,则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裁切装置对由第一打印介质s1以及第二打印介质s2构成的打印物进行裁切,制作打印物的完成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是读取形成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纸的纸张s或者从后处理装置2插入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装置,具有读取部300以及读取输送部301。
读取部300例如是扫描仪,构成为能够读取形成于打印介质(纸张s)的图像。
读取输送部301是将从后处理装置2排纸的打印介质排纸到机外的输送路径。在读取输送部301的上方以及下方各配置一个读取部300,读取在读取输送部301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所形成的图像。通过读取部300读取了图像的打印介质直接通过读取输送部301排纸到机外。
通过读取部300读取到的图像信息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101。控制部101在作为包括第一打印介质s1的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s2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在第二打印介质s2上形成第二图像之前,在第三打印介质s3形成第三图像。
然后,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基于形成在第一打印介质s1的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和形成在第三打印介质的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第二打印介质s2的第二图像的位置。
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是指从打印任务中的位置变更第二图像的位置、和从打印任务中的尺寸变更第二图像的尺寸,或者它们的组合。
第三打印介质是用于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第三图像是用于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位置修正用的图像。另外,第三图像既可以是与第二图像相同的图像,也可以是与第二图像不同的图像。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第三图像是与第二图像中的第一页的第二图像相同的图像。
控制部101从图像读取装置3获取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和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在它们的位置之差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图像的修正。
在通过分散打印制作的打印物中,产生由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的个体差或者打印介质的种类的不同,而产生各打印介质中的图像的位置的偏移这样的问题。作为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各自的个体差,能够列举走纸精度的不同、装置的设定的不同等。作为打印介质的种类的不同,除了纸种其本身的不同之外,还能够列举打印介质的含水量的不同等。
对于这样的打印物来说,例如有通过裁切装置,沿着图3中的裁切线(参照虚线),在使第一打印介质s1以及第二打印介质s2重叠的基础上,对这些打印介质进行集中裁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为所希望的位置,则如图4所示,以各打印介质为所希望的状态,来制作打印物。
但是,若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偏移,则例如如图5所示,各打印介质上的规矩标记t的位置产生差异,所以各打印介质上的裁切线不一致。
例如,在以第一打印介质s1的规矩标记t为基准进行裁切的情况下,裁切线不与第二打印介质s2的规矩标记t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对第一打印介质s1以及第二打印介质s2进行集中裁切,则如图6所示,成为在裁切后的第二打印介质s2中残存规矩标记t(参照第二打印介质s2中的左上角),或者切掉了页面编号m3的一部分的状态。换句话说,制作包括不为所希望的状态的第二打印介质s2的打印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预先形成在第一打印介质s1的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与形成在第三打印介质的位置修正用的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提取图像形成装置1的个体差、打印介质的种类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然后,通过考虑该差异修正第二打印介质s2的第二图像的位置,能够抑制产生图像形成装置1的个体差、打印介质的种类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接下来,对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的比较方法进行说明。图7以及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打印介质s1的第一图像与第三打印介质s3的第三图像的比较方法的图。
首先,控制部101基于第一图像以及第三图像的各图像信息中的基准对象的位置,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作为基准对象,例如能够列举与各图像一起附加在打印介质的四角的规矩标记t、打印介质的页面编号m3、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固定图像、或者打印介质的切口部分的加涂部等。此外,也可以将规矩标记t、页面编号m3、固定图像以及切口部分的加涂部中的两个以上作为基准对象。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基准对象设为规矩标记t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控制部101将包围打印介质的四角的各规矩标记t的四边形状的区域r(斜线阴影部分)的各顶点中的、最接近打印介质的中心的位置的对象顶点使用于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的比较。
对于第一图像中的对象顶点来说,对于左上的规矩标记t为右下顶点的a1,对于左下的规矩标记t为右上顶点的a2,对于右上的规矩标记t为左下顶点的a3,对于右下的规矩标记t为左上顶点的a4。对于第三图像中的对象顶点来说,对于左上的规矩标记t为右下顶点的b1,对于左下的规矩标记t为右上顶点的b2,对于右上的规矩标记t为左下顶点的b3,对于右下的规矩标记t为左上顶点的b4。
如图8所示,控制部101使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重叠,计算各角处的规矩标记的对象顶点的位置的差分。在图8中,为了方便,仅图示四个规矩标记t中的区域r的位置。另外,在图8中,考虑易于观察附图而省略规矩标记t的图示。
在图8中,以实线示出第一图像所涉及的区域r,以虚线示出第三图像所涉及的区域r。另外,第一图像的a1的比较对象是第三图像的b1,第一图像的a2的比较对象是第三图像的b2。第一图像的a3的比较对象是第三图像的b3。第一图像的a4的比较对象是第三图像的b4。
控制部101分别针对纵向以及横向计算各规矩标记的各对象顶点的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之间的移动量。左上的规矩标记的纵向的移动量lty是a1的纵向的坐标与b1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左上的规矩标记的横向的移动量ltx是a1的横向的坐标与b1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
左下的规矩标记的纵向的移动量lby是a2的纵向的坐标与b2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左下的规矩标记的横向的移动量lbx是a2的横向的坐标与b2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
右上的规矩标记的纵向的移动量rty是a3的纵向的坐标与b3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右上的规矩标记的横向的移动量rtx是a3的横向的坐标与b3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
右下的规矩标记的纵向的移动量rby是a4的纵向的坐标与b4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右下的规矩标记的横向的移动量rbx是a4的横向的坐标与b4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
若计算出各移动量,则控制部101分别在纵向以及横向上,计算各移动量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具体而言,通过(lty lby rty rby)/4的式子计算纵向的修正量。通过(ltx lbx rtx rbx)/4的式子计算横向的修正量。此外,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计算修正量。
控制部101通过基于像这样计算出的移动量,从打印任务中的位置(第三图像的位置)变更第二图像的位置,进行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
由此,如图3所示,第二打印介质s2的规矩标记的位置与第一打印介质s1的规矩标记的位置一致,所以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对第二打印介质s1进行裁切。因此,如图4所示,以各打印介质为所希望的状态来制作打印物,所以抑制产生切掉了第二打印介质s2中的图像的一部分的部分,或者抑制残存规矩标记的一部分。
另外,有在第一打印介质s1的第一图像与第二打印介质s2的第二图像中,图像的倍率不同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不考虑倍率的不同而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则有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修正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101通过从打印任务中的尺寸变更第二图像的尺寸,来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由此,能够进行考虑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倍率的不同的修正。例如,通过分别在第一打印介质s1和第三打印介质s3中计算通过规矩标记t的各对象顶点形成的四边形的纵向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来计算倍率。
具体而言,通过用第一打印介质s1的纵向的长度(例如,对象顶点a1的纵向的坐标与对象顶点a4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除以第三打印介质s3的纵向的长度(例如,对象顶点b1的纵向的坐标与对象顶点b4的纵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来计算纵向的倍率。
通过用第一打印介质s1的横向的长度(例如,对象顶点a1的横向的坐标与对象顶点a4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除以第三打印介质s3的横向的长度(例如,对象顶点b1的横向的坐标与对象顶点b4的横向的坐标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横向的倍率。
若计算出倍率,则控制部101使用该倍率计算修正量。具体而言,通过用第三打印介质s3上的对象顶点的纵向的坐标与纵向的倍率的积除以第一打印介质s1上的对象顶点的纵向的坐标来计算纵向的修正量。另外,通过用第三打印介质上的对象顶点的横向的坐标与横向的倍率的积除以第一打印介质上的对象顶点的横向的坐标来计算横向的修正量。此外,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计算修正量。
另外,在将规矩标记t以外的对象作为基准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计算修正量。例如,如图9所示,在将基准对象设为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固定图像m4的情况下,对每个打印介质获取包围固定图像m4的四边形状的区域r的各顶点c1、c2、c3、c4的坐标。
然后,计算第一打印介质s1的各顶点c1、c2、c3、c4与第三打印介质s3的各顶点c1、c2、c3、c4的各个差值、即移动量,并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图像的修正量。
另外,也可以例如如图10所示,能够由用户自由地选择基准对象的设定。在图10中,例如示出pc等那样的用户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设定画面x。
用户从设定画面x中的“基准对象”选择想要作为基准对象的对象并选中复选框x1。在图10中,示出从“规矩标记”、“页面编号”以及“固定图像”中选中“规矩标记”的例子,在设定画面中,对选中的基准对象显示斜线阴影。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基准对象。
另外,也可以能够在设定画面x中选择倍率修正的实施的有无。例如,在用户想要实施倍率修正的情况下,用户选中图10中的“实施倍率修正”的复选框x2。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倍率修正的实施的有无。
另外,也可以在设定画面x中能够设定对第一打印介质s1进行供纸的托盘。在设定画面x中的托盘显示部分x3,显示有所设定的托盘。在图10中,示出选择了供纸托盘200的例子,但也可以选择供纸托盘单元51a~51c。
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与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的比较结果,决定是否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例如,在上述计算出的修正量在规定值(例如,0.1mm)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决定为不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例如,用户在修正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用户选中图10中的“在修正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进行修正”的复选框x4。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修正的实施的有无。
在对第一打印介质s1和第三打印介质s3的图像进行比较,几乎没有差异的情况下,考虑装置的个体差等的影响较低,所以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使不进行修正,也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打印物。因此,能够抑制不必要地进行修正控制。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101根据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与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的比较结果,决定将第三打印介质s3作为打印任务中的第二打印介质进行处理,还是将第三打印介质s3作为用于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的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进行处理。例如,在上述计算出的修正量在规定值(例如,0.1mm)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第三打印介质s3作为打印任务中的第二打印介质s2进行处理。
如上述那样,对于第三打印介质s3而言,虽然是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但是,在使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为相同的图像时,在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没有差异而不进行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的情况下,考虑也可以不为位置修正用,而作为第二打印介质s2。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三打印介质s3作为第二打印介质s2进行处理,能够降低因消耗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而引起的打印张数的消耗张数。
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使计算出的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显示于显示部。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控制部101将计算出的修正量显示在作为显示部的一个例子的pc等的设定画面z中的修正量设定部z1。
在图11中的修正量设定部z1中,显示有修正量(纵向以及横向)和倍率(纵向以及横向),并自动地输入计算出的修正量、倍率。在图11中,示出显示为修正量在纵向以及横向为0.00,倍率在纵向以及横向为1.00的例子。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确认第二打印介质s2的第二图像的修正量。
另外,也能够通过这样的设定画面z,由用户设定第二图像的修正量。例如,能够用户自身通过选择显示在修正量设定部z1的“计算出的修正量、倍率”的任意一个,并通过未图示的数字键或者up键/down键等进行变更来设定所选择的修正量或者倍率。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在把握通过控制部101计算出的修正量的值的基础上,在确认修正量设定部z1的左方的图像的同时,与用户的喜好配合地进行修正量的微调。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动地计算出的修正量、和符合用户的喜好的修正量这双方。
另外,显示于修正量设定部z1的修正量等通过由用户点击设定画面z上的打印执行部y而被应用于打印在第二打印介质s2上的图像。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101在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输出警告指令。最大可修正量是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的上限值。作为警告,既可以是基于蜂鸣声、声音引导等声音的警告,也可以是在显示部21等显示超过修正量的上限值的主旨的警告。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容易地把握第一打印介质s1的第一图像与第三打印介质s3的第三图像偏移了不能够修正的程度。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101在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根据修正量与最大可修正量的差分,将修正量设为最大可修正量,来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在修正量与最大可修正量的差分小于上述的规定值(例如,0.1mm)的情况下,将第二图像的修正量设为最大可修正量。
在最大可修正量例如为0.2mm的情况下,在修正量被计算为0.25mm时,作为最大可修正量的0.2mm被应用为第二图像的修正量。这样一来,即使修正量超过最大可修正量,在修正量与最大可修正量之差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第二图像的位置偏移。
另外,有所制作的打印物除了包括第一打印介质s1和第二打印介质s2之外,还包括在与第二打印介质s2不同的打印任务中形成第四图像的第四打印介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1也可以基于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决定第四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例如,在像封面(第一打印介质)、第一章的文件(第二打印介质)、第二章的文件(第四打印介质)那样由章结构的文件构成的打印物中,有第一章的文件和第二章的文件不由连续的一个文件构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打印介质和第四打印介质在不同的打印任务中进行打印。
此时,在利用同一图像形成装置1对第二打印介质和第四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二打印介质和第四打印介质中,没有装置的个体差,所以考虑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并不怎么偏移。尽管如此,但在第二打印介质的打印任务和第四打印介质的打印任务中每次都计算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的情况下,有控制复杂化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应用于第四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能够省去第四打印介质中的第四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的计算,能够使控制简单化。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101以形成在第一打印介质s1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中的表面的第一图像为基准,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
接下来,对执行控制部101中的第二图像的修正控制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执行控制部101中的第二图像的修正控制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第一打印介质s1放置到后处理装置2的供纸托盘200之后,控制部101受理了打印任务的执行指示时适当地执行图12中的处理。
如图12所示,控制部101判定是否有打印任务指令(步骤s101)。在判定的结果是没有打印任务指令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反复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打印任务指令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控制部101设定基准对象(步骤s102)。基准对象的设定例如既可以是基于用户的设定的设定,也可以是基于控制部101中的自动设定的设定。
接下来,控制部101计算第二图像的修正量(步骤s103)。后述步骤s103的处理的详细。然后,控制部101判定是否决定了计算出的修正量(步骤s104)。
在判定的结果是决定了修正量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控制部101设定计算出的修正量(步骤s105)。然后,控制部101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不决定修正量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控制部101输出警告指令(步骤s107)。此外,不决定修正量例如是指在后述的图13中的步骤s208中决定为修正量错误这一情况。在步骤s106或者步骤s107之后,本控制结束。
接下来,对图12中的步骤s103的处理的详细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执行控制部101中的修正量计算控制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控制部101获取第一打印介质s1的图像信息(步骤s201)。控制部101获取第三打印介质s3的图像信息(步骤s202)。此外,在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中,在各打印介质的两面形成有图像的情况下,获取各打印介质的两面上的图像信息。
接下来,控制部101根据获取到的图像信息检测基准对象(步骤s203)。在判定的结果是未检测到基准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处理移至步骤s208。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基准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控制部101获取修正基准点的坐标(步骤s204)。修正基准点是上述的对象顶点等。
接下来,控制部101计算修正量(步骤s205)。在该处理中,在有倍率修正的指令的情况下,计算考虑了倍率修正的修正量,在没有倍率修正的指令的情况下,计算基于修正基准点的位置的修正量。
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修正量是否在最大可修正量以下(步骤s206)。在判定的结果是修正量在最大可修正量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控制部101决定修正量(步骤s207)。
另一方面,在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控制部101决定为修正量错误(步骤s208)。在步骤s207或者步骤s208之后,本控制结束。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基于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第二图像的位置,所以在分散打印中,能够抑制产生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位置的偏移。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单面打印的情况下的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两面打印的情况下的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
该情况下,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在打印介质的表面形成第二图像之后,在背面形成背面图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1也可以基于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修正背面图像的位置。
这样,通过对背面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应用表面的修正量,能够省去计算背面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的麻烦。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101在打印介质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基于预先所设定的设定,决定背面图像的位置。
在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预先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定表面与背面的偏移量,所以能够将对以第一打印介质s1为基准计算出的表面的图像的修正量考虑了基于预先所设定的设定的偏移量后的修正量作为背面的图像的修正量。因此,能够进行更正确的修正。另外,与通过读取第三打印介质s3上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来分别修正表面以及背面相比,能够高效地进行修正。
另外,对于两面打印时的第二图像以及背面图像的修正来说,例如也可以能够由控制部101从图14所示的动作模式的一览表选择动作模式。
如图14所示,例如,作为动作模式,是能够选择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动作模式。对于在第一模式中应用的修正量来说,表面是对表面计算出的修正量(表面的修正量),背面是对背面计算出的修正量(背面的修正量)。
对于在第二模式中应用的修正量来说,表面是对表面计算出的修正量(表面的修正量),背面是基于表面的修正量的修正量( -反转)。
如图15所示,能够通过pc的设定画面z等设定关于这样的背面图像的修正的设定。
设定画面z具有表面修正量设定部z2、背面修正量设定部z3以及模式选择部z4。
表面修正量设定部z2是与表面对应的修正量设定部。背面修正量设定部z3是与背面对应的修正量设定部。表面修正量设定部z2以及背面修正量设定部z3与图11所示的修正量设定部z1相同。
模式选择部z4是能够选择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个的复选框。在图15中,示出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
这样,通过在由用户在表面修正量设定部z2以及背面修正量设定部z3中确认各修正量的基础上,用户选择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能够使背面的修正量的调整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后处理装置2的供纸托盘200对第一打印介质s1进行供纸,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纸部51等供纸托盘200以外的供纸部对第一打印介质s1进行供纸。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3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进行了第二图像的修正,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基于通过不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读取部读取到的图像信息,进行第二图像的修正。换句话说,也可以控制部101在获取了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基于获取到的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进行第二图像的修正。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基准对象,例示了规矩标记、页面编号、固定图像以及切口部分的加涂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对象。
除此之外,上述实施方式均仅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通过它们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解释。即,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获取部,获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以及
控制部,在作为所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从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基准对象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基准对象的位置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决定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基准对象是所述打印介质的规矩标记、所述打印介质的页面编号、所述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固定图像、以及所述打印介质的切口部分的加涂部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决定是否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决定将所述第三打印介质作为所述第二打印介质进行处理,还是将所述第三打印介质作为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从打印任务中的位置变更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以及从打印任务中的尺寸变更所述第二图像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来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
在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所述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之后,在所述背面形成背面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修正所述背面图像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输送部,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以及
设定部,设定形成在所述表面的图像的位置的位置调整和形成在所述背面的图像的位置的位置调整,
在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所述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之后,在所述背面形成背面图像,并且基于所述设定部的设定,修正所述背面图像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示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的显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输出警告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修正量与所述最大可修正量的差分,将所述修正量设为所述最大可修正量来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二打印介质不同的打印任务中,在作为所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四打印介质形成第四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决定所述第四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
在所述第二打印介质的两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第一图像为基准,修正所述背面上的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14.一种图像形成系统,是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读取部,读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以及
控制部,在作为所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从所述读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供纸托盘,所述供纸托盘被配置在比所述读取部靠前段,并且朝向所述读取部供给打印介质。
16.一种图像位置修正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制作包括第一打印介质的打印物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打印介质上预先形成有第一图像,在所述图像位置修正方法中,
在打印介质形成图像,
获取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在作为所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二打印介质形成第二图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三打印介质形成第三图像,并且基于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对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基准对象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基准对象的位置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决定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所述基准对象是所述打印介质的规矩标记、所述打印介质的页面编号、所述图像信息所包含的固定图像、以及所述打印介质的切口部分的加涂部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决定是否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决定将所述第三打印介质作为所述第二打印介质进行处理,还是将所述第三打印介质作为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修正用的打印介质进行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通过从打印任务中的位置变更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以及从打印任务中的尺寸变更所述第二图像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
在所述控制中,在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之后,在所述背面形成背面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修正所述背面图像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
设定形成在所述表面的图像的位置的位置调整和形成在所述背面的图像的位置的位置调整,
在所述控制中,在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之后,在所述背面形成背面图像,并且基于所述设定,修正所述背面图像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6~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显示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6~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输出警告指令。
26.根据权利要求16~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比最大可修正量大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修正量与所述最大可修正量的差分,将所述修正量设为所述最大可修正量来修正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6~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中,在与所述第二打印介质不同的打印任务中,在作为所述打印物的一部分的第四打印介质形成第四图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决定所述第四图像的位置的修正量。
28.根据权利要求16~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位置修正方法,其中,
以能够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表面以及背面这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输送所述打印介质,
在所述控制中,在所述第二打印介质的两面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情况下,以第一图像为基准,修正所述背面上的所述第二图像的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