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pcb生产线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络合态重金属、nh3-h以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利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过废液后,仍需对废液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以降低废液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9647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pcb废液生化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初级化学沉淀机构、缓冲池、三级a/o深度处理机构,通过设置三级a/o深度处理机构对初级化学沉淀机构处理过的废液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氨氮吹脱法配合氧化法进行深度处理或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导致废液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但是,上述a/o深度处理机构中没有公开用于控制废液进出的阀门装置,由于废液经abr反应池处理后需要流至一级a/o深度处理机构,经由一级a/o深度处理机构进一步处理后输送至二级a/o深度处理机构,同时废液在一级a/o深度处理机构中沉降产生的沉降物需要排放至综合污泥池中;一级a/o深度处理机构中如果缺少用于管理废液流动的阀门装置,将会导致废液在一级a/o深度处理机构中停留时间过短,从而影响废液的沉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通过在在一级a/o生物池中设置阀门装置,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的沉降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包括一级a/o生物池以及固定于所述一级a/o生物池一侧的第一连通管;所述一级a/o生物池一侧固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一级a/o生物池远离第二连通管一侧固定有第三连通管,所述一级a/o生物池内周面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一级a/o生物池靠近第一连通管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流入第一连通管的第一阀门装置;所述一级a/o生物池靠近第三连通管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由第三连通管流入一级a/o生物池的第二阀门装置;所述一级a/o生物池靠近第二连通管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泥浆由一级a/o生物池流入第二连通管的第三阀门装置;所述第一阀门装置、第二阀门装置与第三阀门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一级a/o生物池内靠近第三连通管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绞龙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处理后生成的沉降物由出液管排入第二隔板与一级a/o生物池底面之间的区域内;电机启动后带动绞龙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绞龙将泥浆通过第三阀门装置排入第二连通管内,通过设置第一阀门装置和第二阀门装置,对输送至一级a/o生物池的废液进行管理,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的沉降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三阀门装置,降低沉降物由第二连通管回流至一级a/o生物池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阀门装置包括固定于一级a/o生物池内靠近第一连通管一侧的环形盒、沿环形盒周向固定于所述环形盒内周面的两个固定杆、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端的固定柱、沿环形盒周向均布于所述环形盒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以及分别固定于四个所述转动轴外周面的四个扇形阀门;所述环形盒内远离第一连通管一侧转动安装有锥齿环;每个所述转动轴远离固定柱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均与锥齿环啮合;所述绞龙转轴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锥齿轮与锥齿环配合转动后,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扇形阀门转动,废液经扇形阀门转动后的缝隙流出,通过设置第一阀门装置,降低废液由一级a/o生物池回流进入abr反应池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绞龙转轴外周面的第二锥齿轮、贯穿设置于第二隔板表面的转动圆管、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圆管底端的第三锥齿轮、沿竖向与所述第三锥齿轮滑移连接的螺纹轴、固定于所述转动圆管外周面的l轴、固定于所述l轴远离转动圆管一端的套管以及固定于所述套管内的抵接轴;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轴与转动圆管内周面螺纹连接;所述抵接轴与第一阀门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锥齿轮随绞龙转轴转动后,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螺纹轴随第三锥齿轮转动,同时螺纹轴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转动圆管转动,转动圆管通过l轴带动抵接轴转动,从而通过同一电机控制绞龙转动以及第一阀门装置、第二阀门装置的开闭,提高电机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圆管外周面固定有限位条,所述第二隔板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条沿转动圆管周向滑动设置于弧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移动至与弧形槽侧壁接触后,转动圆管停止转动,此时螺纹轴由于与转动圆管螺纹配合,螺纹轴向上移动,降低由于绞龙持续转动造成转动圆管持续转动的可能性,便于第一阀门装置开启后,绞龙继续转动从而将沉降物输送至第二连通管内。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轴外周面沿螺纹轴径向固定有导向条,所述第三锥齿轮底部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条沿竖向滑移设置于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为导向条提供导向作用,降低螺纹轴沿竖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锥齿轮底部的第一连接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外周面的传动齿轮、沿环形盒轴向滑移设置于第一隔板底部的第一固定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片靠近环形盒一侧的限位轴、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底部的第二固定片、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片靠近第一固定片一侧的限位通孔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底部且用于与传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限位轴沿环形盒轴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限位通孔内;所述抵接轴远离转动圆管一端固定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齿条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阀门装置打开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件通过斜面向远离转动圆管一侧推动齿条,齿条移动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使扇形阀门打开,通过设置第一转动组件,便于通过抵接轴的转动控制第一阀门装置打开,从而便于经过处理的废液由第一阀门装置流入第一连通管内。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片靠近第二固定片一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固定片一端与第二固定片靠近第一固定片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件与齿条接触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向第一固定片施加向远离第二固定片一侧的弹力,便于抵接件与齿条分离时,通过弹簧驱动齿条向远离第二固定片一侧复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锥齿轮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轴、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外周面的主动锥齿轮、固定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内侧的两个竖板、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竖板相对内侧的两个圆形通孔、贯穿设置于两个所述圆形通孔内的传动轴、固定于所述传动轴靠近主动锥齿轮一端的第一传动轮、固定于所述传动轴远离第一传动轮一端的第二传动轮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轴外周面的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轴转动后带动第三传动轮转动,第三传动轮通过与第二传动轮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通过第二连接轴带动第三阀门装置打开,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便于第一阀门装置打开时,第三阀门装置同时打开,从而便于经过处理的废液流出一级a/o生物池时,沉降物可以经第三阀门装置流出一级a/o生物池。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阀门装置和第二阀门装置,对输送至一级a/o生物池的废液进行管理,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的沉降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三阀门装置,降低沉降物由第二连通管回流至一级a/o生物池的可能性;

2.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便于利用同一电机控制绞龙转动以及第一阀门装置、第二阀门装置的开闭,提高电机的利用效率;

3.通过设置第一转动组件,便于通过抵接轴的转动控制第一阀门装置打开,从而便于经过处理的废液由第一阀门装置流入第一连通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凸显一级a/o生物池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凸显第一阀门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一级a/o生物池、11、第一连通管;12、第二连通管;13、综合污泥池;14、第三连通管;15、abr反应池;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出液管;2、二级a/o生物池;21、三级a/o生物池;22、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4、缓冲池;25、第三连接管;26、化学沉淀池;3、第一阀门装置;31、环形盒;32、固定杆;33、固定柱;34、转动轴;35、扇形阀门;36、锥齿环;37、第一锥齿轮;4、第二阀门装置;41、第三阀门装置;42、电机;43、绞龙转轴;5、驱动机构;51、第二锥齿轮;52、转动圆管;53、第三锥齿轮;54、弧形槽;55、第一传动轮;56、l轴;57、套管;58、抵接轴;59、第二传动轮;6、螺纹轴;61、导向条;62、导向通孔;63、导向槽;64、限位条;7、第一转动组件;71、抵接件;72、第一连接轴;73、传动齿轮;74、第一固定片;75、限位轴;76、第二固定片;77、限位通孔;78、齿条;79、限位片;8、第二转动组件;81、第三传动轮;82、斜面;83、弹簧;9、传动组件;91、第二连接轴;92、主动锥齿轮;93、竖板;94、圆形通孔;95、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一级a/o生物池1、固定于一级a/o生物池1一侧的第一连通管11、固定于第一连通管11远离一级a/o生物池1一侧且与一级a/o生物池1连通的二级a/o生物池2、固定于二级a/o生物池2远离第一连通管11一侧的第一连接管22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管22远离二级a/o生物池2且与二级a/o生物池2连通的三级a/o生物池21。一级a/o生物池1一侧固定有第二连通管12,第二连通管12远离一级a/o生物池1一端固定有与一级a/o生物池1连通的综合污泥池13。一级a/o生物池1远离第二连通管12一侧固定有第三连通管14,第三连通管14远离一级a/o生物池1一端固定有与一级a/o生物池1连通的abr反应池15。abr反应池15远离第一连通管11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3远离abr反应池15一侧固定有与abr反应池15连通的缓冲池24。缓冲池24靠近第三连通管14一侧固定有第三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5远离缓冲池24一端固定有化学沉淀池26。废液在化学沉淀池26进行过初步处理后,将废液导入缓冲池24中进行缓冲,之后废液流入abr反应池15中进行厌氧处理,使废液中不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了废液的可生化性,同时降低废液中的cod;废液由abr反应池15流出后依次经过一级a/o生物池1、二级a/o生物池2和三级a/o生物池21,使废液中的nh3-h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同时还能降低废液中的cod;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1的沉降物排入综合污泥池13中。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级a/o生物池1内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将一级a/o生物池1内分隔为彼此独立的三个舱室。第一隔板16表面贯穿固定有出液管18,出液管18底端贯穿固定于第二隔板17表面;出液管18内周面安装有挡盖,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1处理后生成的沉降物由出液管18排入第二隔板17与一级a/o生物池1底面之间的区域内。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一连通管11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流入二级a/o生物池2的第一阀门装置3。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三连通管14一侧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由abr反应池15流入一级a/o生物池1的第二阀门装置4;第一阀门装置3和第二阀门装置4均设置于第一隔板16上方。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二连通管12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泥浆由一级a/o生物池1流入abr反应池15的第三阀门装置41;第三阀门装置41设置于第二隔板17下方。第一阀门装置3、第二阀门装置4与第三阀门装置41的结构相同。一级a/o生物池1内靠近第三连通管14一侧安装有电机42,电机42输出端固定有绞龙转轴43,电机42启动后带动绞龙转轴43转动,进而通过绞龙将泥浆通过第三阀门装置41排入第二连通管12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阀门装置3包括固定于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一连通管11一侧内侧壁的环形盒31、沿环形盒31周向固定于环形盒31内周面的两个固定杆32、固定于两个固定杆32相对一端的固定柱33、沿环形盒31周向均布于环形盒31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34以及分别固定于四个转动轴34周侧的四个扇形阀门35。环形盒31内远离第一连通管11一侧转动安装有锥齿环36。每个转动轴34远离固定柱33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锥齿轮37,每个第一锥齿轮37均与锥齿环36啮合。绞龙转轴43与第二隔板1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的驱动机构5。第一锥齿轮37与锥齿环36配合转动后,第一锥齿轮37带动转动轴34转动,转动轴34带动扇形阀门35转动,废液经扇形阀门35转动后的缝隙流出。

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绞龙转轴43外周面的第二锥齿轮51以及贯穿设置于第二隔板17表面的转动圆管52,结合图4,还包括转动安装于转动圆管52底端的第三锥齿轮53、沿竖向与第三锥齿轮53滑移连接的螺纹轴6、固定于转动圆管52外周面的l轴56、固定于l轴56远离转动圆管52一端的套管57以及固定于套管57内的抵接轴58。第三锥齿轮53与第二锥齿轮51啮合。螺纹轴6与转动圆管52内周面螺纹连接。螺纹轴6外周面沿螺纹轴6径向固定有导向条61,第三锥齿轮53底部开设有导向通孔62,导向通孔62内周面开设有导向槽63,导向条61沿竖向滑移设置于导向槽63内。转动圆管52外周面固定有限位条64,第二隔板17顶部开设有弧形槽54,限位条64沿转动圆管52周向滑动设置于弧形槽54内。抵接轴58与第一阀门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阀门装置3的第一锥齿轮37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7。抵接轴58与第二阀门装置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阀门装置4的第一锥齿轮37转动第二转动组件8;第二转动组件8与第一转动组件7结构相同。第二锥齿轮51随绞龙转轴43转动后,第二锥齿轮51带动第三锥齿轮53转动,螺纹轴6随第三锥齿轮53转动,同时螺纹轴6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转动圆管52转动,转动圆管52通过l轴56带动抵接轴58转动。限位条64移动至与弧形槽54侧壁接触后,转动圆管52停止转动,此时螺纹轴6由于与转动圆管52螺纹配合,螺纹轴6向上移动。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转动组件7包括固定于第一锥齿轮37底部且位于环形盒31下方的第一连接轴72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轴72外周面的传动齿轮73,结合图1,还包括沿环形盒31轴向滑移设置于第一隔板16底部的第一固定片74、固定于第一固定片74靠近环形盒31一侧的限位轴75、固定于第一隔板16底部的第二固定片76、开设于第二固定片76靠近第一固定片74一侧的限位通孔77以及固定于第一固定片74底部且用于与传动齿轮73啮合的齿条78。第一连接轴72贯穿设置于第一隔板16表面。限位轴75沿环形盒31轴向滑移设置于限位通孔77内。限位轴75远离第一固定片74一端固定有用于阻止限位轴75与第二固定片76分离的限位片79。结合图2,抵接轴58远离转动圆管52一端固定有抵接件71,抵接件71与齿条78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82。第一固定片74靠近第二固定片76一侧固定有弹簧83,弹簧83远离第一固定片74一端与第二固定片76靠近第一固定片74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阀门装置41打开的传动组件9。抵接件71通过斜面82向远离转动圆管52一侧推动齿条78,齿条78移动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73转动,传动齿轮73通过第一连接轴72带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进而使扇形阀门35打开。

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9包括与第三阀门装置41的第一锥齿轮37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轴91、固定于第二连接轴91外周面的主动锥齿轮92,结合图1,还包括固定于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相对内侧的两个竖板93、分别开设于两个竖板93相对内侧的两个圆形通孔94、贯穿设置于两个圆形通孔94内的传动轴95、固定于传动轴95靠近主动锥齿轮92一端且用于与主动锥齿轮92啮合的第一传动轮55、固定于传动轴95远离第一传动轮55一端的第二传动轮59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轴72外周面且用于与第二传动轮59啮合的第三传动轮81。第二连接轴91位于第三阀门装置41上方;第二连接轴91贯穿设置于第二隔板17表面。第一连接轴72转动后带动第三传动轮81转动,第三传动轮81通过与第二传动轮59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轮55转动,第一传动轮55带动主动锥齿轮92转动,主动锥齿轮92通过第二连接轴91带动第三阀门装置41打开。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abr反应池15向一级a/o生物池1进液时,电机42启动,第二锥齿轮51随绞龙转轴43转动后,第二锥齿轮51带动第三锥齿轮53转动,螺纹轴6随第三锥齿轮53转动,同时螺纹轴6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转动圆管52转动,转动圆管52通过l轴56带动抵接轴58向靠近第二阀门装置4一侧转动。抵接轴58接近齿条78时,抵接件71通过斜面82向远离转动圆管52一侧推动齿条78,齿条78移动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73转动,传动齿轮73通过第一连接轴72带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第一锥齿轮37与锥齿环36配合转动后,第一锥齿轮37带动转动轴34转动,转动轴34带动扇形阀门35转动,废液经扇形阀门35转动后的缝隙流入一级a/o生物池1。

一级a/o生物池1向二级a/o生物池2进液时,绞龙转轴43反向转动,抵接轴58向靠近第一阀门装置3一侧转动,第一阀门装置3打开。第一阀门装置3中的第一连接轴72转动后带动第三传动轮81转动,第三传动轮81通过与第二传动轮59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轮55转动,第一传动轮55带动主动锥齿轮92转动,主动锥齿轮92通过第二连接轴91带动第三阀门装置41打开;绞龙转轴43转动后,通过绞龙将泥浆通过第三阀门装置41排入第二连通管12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包括一级a/o生物池(1)以及固定于所述一级a/o生物池(1)一侧的第一连通管(11);所述一级a/o生物池(1)一侧固定有第二连通管(12),所述一级a/o生物池(1)远离第二连通管(12)一侧固定有第三连通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a/o生物池(1)内周面固定有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所述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一连通管(11)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流入第一连通管(11)的第一阀门装置(3);所述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三连通管(14)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废液由第三连通管(14)流入一级a/o生物池(1)的第二阀门装置(4);所述一级a/o生物池(1)靠近第二连通管(12)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泥浆由一级a/o生物池(1)流入第二连通管(12)的第三阀门装置(41);所述第一阀门装置(3)、第二阀门装置(4)与第三阀门装置(41)的结构相同;所述一级a/o生物池(1)内靠近第三连通管(14)一侧安装有电机(42),所述电机(42)输出端固定有绞龙转轴(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装置(3)包括固定于一级a/o生物池(1)内靠近第一连通管(11)一侧的环形盒(31)、沿环形盒(31)周向固定于所述环形盒(31)内周面的两个固定杆(32)、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杆(32)相对一端的固定柱(33)、沿环形盒(31)周向均布于所述环形盒(31)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34)以及分别固定于四个所述转动轴(34)外周面的四个扇形阀门(35);所述环形盒(31)内远离第一连通管(11)一侧转动安装有锥齿环(36);每个所述转动轴(34)远离固定柱(33)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锥齿轮(37),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7)均与锥齿环(36)啮合;所述绞龙转轴(43)与第二隔板(1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的驱动机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绞龙转轴(43)外周面的第二锥齿轮(51)、贯穿设置于第二隔板(17)表面的转动圆管(52)、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圆管(52)底端的第三锥齿轮(53)、沿竖向与所述第三锥齿轮(53)滑移连接的螺纹轴(6)、固定于所述转动圆管(52)外周面的l轴(56)、固定于所述l轴(56)远离转动圆管(52)一端的套管(57)以及固定于所述套管(57)内的抵接轴(58);所述第三锥齿轮(53)与第二锥齿轮(51)啮合;所述螺纹轴(6)与转动圆管(52)的内周面螺纹连接;所述抵接轴(58)与第一阀门装置(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圆管(52)外周面固定有限位条(64),所述第二隔板(17)顶部开设有弧形槽(54),所述限位条(64)沿转动圆管(52)周向滑动设置于弧形槽(5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6)外周面沿螺纹轴(6)径向固定有导向条(61),所述第三锥齿轮(53)底部开设有导向通孔(62),所述导向通孔(62)内周面开设有导向槽(63),所述导向条(61)沿竖向滑移设置于导向槽(63)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7)包括固定于第一锥齿轮(37)底部的第一连接轴(72)、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轴(72)外周面的传动齿轮(73)、沿环形盒(31)轴向滑移设置于第一隔板(16)底部的第一固定片(74)、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片(74)靠近环形盒(31)一侧的限位轴(75)、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16)底部的第二固定片(76)、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片(76)靠近第一固定片(74)一侧的限位通孔(77)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片(74)底部且用于与传动齿轮(73)啮合的齿条(78);所述限位轴(75)沿环形盒(31)轴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限位通孔(77)内;所述抵接轴(58)远离转动圆管(52)一端固定有抵接件(71),所述抵接件(71)与齿条(78)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斜面(82);所述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阀门装置(41)打开的传动组件(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74)靠近第二固定片(76)一侧固定有弹簧(83),所述弹簧(83)远离第一固定片(74)一端与第二固定片(76)靠近第一固定片(74)一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9)包括与第一锥齿轮(37)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轴(91)、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91)外周面的主动锥齿轮(92)、固定于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相对内侧的两个竖板(93)、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竖板(93)相对内侧的两个圆形通孔(94)、贯穿设置于两个所述圆形通孔(94)内的传动轴(95)、固定于所述传动轴(95)靠近主动锥齿轮(92)一端的第一传动轮(55)、固定于所述传动轴(95)远离第一传动轮(55)一端的第二传动轮(59)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轴(72)外周面的第三传动轮(81);所述第一传动轮(55)与主动锥齿轮(92)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轮(81)与第二传动轮(59)啮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B废液处理系统,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级A/O生物池以及第一连通管;一级A/O生物池一侧固定有第二连通管,另一侧固定有第三连通管,一级A/O生物池内周面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一级A/O生物池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装置;一级A/O生物池靠近第二连通管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止泥浆由一级A/O生物池流入第二连通管的第三阀门装置;第一阀门装置、第二阀门装置与第三阀门装置的结构相同;一级A/O生物池内靠近第三连通管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绞龙转轴。本发明解决了影响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的沉降效果的问题,提高废液在一级A/O生物池的沉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坚立;王中洲;罗时丽;程洋洋;佘征平;邹祝琪;王丽琼;吴修宏;陆家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