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9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



背景技术:

埋地管道由于被埋在地下需要承受较大的承重力,必须考虑管道的承重能力,否则管道容易被到挤压引起管道变形,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申请号为201710681777.2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地下连接管道,该专利中限位柱插在管体上,由于管体是薄壁水泥排污管,也就是在管体上开设凹槽或通孔,这样对影响管体的抗压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包括:

连接管道本体,其包括中间管组件和外抗压机构;

所述中间管组件包括第一耐压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耐压管件内的第二耐压管件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耐压管件的两侧,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管体,所述管体插接在所述连接组件内,并且所述第二耐压管件内设置有插接至所述管体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套、设置在所述卡套中的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卡接所述管体;所述外抗压机构包裹在所述管体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外抗压机构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套在所述管体外的半弧形机构,所述半弧形机构包括第一抗压弧形板、第二抗压弧形板以及多个弹性连接部,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的内表面并包裹所述管体,所述弹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与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之间。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翅板,两个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之间的连接翅板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并且两个所述连接翅板之间设置有阻隔垫。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抗压弧形分板,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筒体、柱体以及内簧,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抗压弧形分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内,并且所述内簧套在所述筒体和所述柱体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抗压弧形分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管体接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卡套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凹槽,所述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周向凹槽内,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耐磨体、第二耐磨体以及第三耐磨体,所述第一耐磨体、第二耐磨体以及第三耐磨体均套接在所述管体,所述第一耐磨体与所述第二耐磨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二耐磨体与所述第三耐磨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耐磨体内具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设置有弹性抵顶部,所述弹性抵顶部包括上弧形板、下弧形板以及中间回弹部,所述中间回弹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的回弹体,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上弧形顶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下弧形板连接;

所述第一耐压管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卡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内端抵顶所述第一耐磨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周向凹槽,所述第二周向凹槽内设置有阻挡套,并且所述阻挡套与所述管体接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包括第三抗压弧形板和第四抗压弧形板,并且所述第三抗压弧形板与所述第四抗压弧形板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层,所述蜂窝状结构层沿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防堵管,其设置在所述中间管组件上,所述防堵管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耐压管件、所述第二耐压管件,所述防堵管的上端设置有封堵盖,所述封堵盖上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箱、设置在所述报警箱内的报警器和蓄电池,所述第二耐压管件内设置有压力网,所述压力网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报警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控制模块,其包括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1-c3,放大器f,npn双极型晶体管q1,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器本体b和发光二极管d1;

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以及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放大器f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f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与放大器f的输出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参考地gnd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报警器本体b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连接,报警器本体b、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中连接管道本体包括中间管组件和外抗压机构,中间管组件连接管体,并且第一耐压管件防护着管件端部,外抗压机构包裹在管体上,对管体的管身进行抗压保护,避免了在管体上开设凹槽或者通孔等破坏管体整体结构的动作,这样在管体原有的抗压能力基础上,通过设计的连接管道本体为管体进一步地提高抗压能力。

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外抗压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第一抗压弧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防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的控制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5中箭头方向表示排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包括:

连接管道本体100,其包括中间管组件10和外抗压机构20;

中间管组件10包括第一耐压管件11、设置在第一耐压管件11内的第二耐压管件12和两个连接组件13,两个连接组件13位于第二耐压管件12的两侧,连接组件13用于连接管体1,管体1插接在连接组件13内,并且第二耐压管件12内设置有插接至管体1内的连接管2,连接组件13包括卡套131、设置在卡套131中的卡接机构132,卡接机构132卡接管体1;外抗压机构20包裹在管体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两个管体1在对接时,使用连接管道本体100将两个管体1连接起来,具体地,管体1插接在中间管组件10中的连接组件13内,并且使得连接管2也相对地插接在管体1内,连接组件13中有卡接机构132,在卡接机构132和连接管2的双重作用下可以牢固的被连接起来,并且中间管组件10中的第一耐压管件11防护着管件1端部,外抗压机构20包裹在管体1上,对管体1的管身进行抗压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管组件10与外抗压机构20二者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中提供了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中连接管道本体100包括中间管组件10和外抗压机构20,中间管组件10连接管体1,并且第一耐压管件11防护着管件1端部,外抗压机构20包裹在管体1上,对管体1的管身进行抗压保护,避免了在管体1上开设凹槽或者通孔等破坏管体1整体结构的动作,这样在管体1原有的抗压能力基础上,通过设计的连接管道本体100为管体1进一步地提高抗压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抗压机构20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套在管体外的半弧形机构21,半弧形机构21包括第一抗压弧形板22、第二抗压弧形板23以及多个弹性连接部24,第二抗压弧形板23设置在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内表面并包裹管体1,弹性连接部24设置在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与第二抗压弧形板23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外抗压机构20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套在管体外的半弧形机构21,也就是,使用两个结构相同的板弧形机构21采用上下对称将管体1包裹起来,其中,半弧形机构21包括第一抗压弧形板22、第二抗压弧形板23以及多个弹性连接部24,第一抗压弧形板22连接着弹性连接部24,弹性连接部24连接着第二抗压弧形板23,使得第二抗压弧形板23扣合在管体1上。其中,外抗压机构20可以根据管体1的长度制作成多个,两个相邻之间的外抗压机构20连接时,在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端部上安装法兰盘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外抗压机构20的具体结构,该结构可以较好地包裹住管体1,并且采用第一抗压弧形板22、第二抗压弧形板23的双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外抗压机构20的抗压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翅板25,两个第一抗压弧形板22之间的连接翅板25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并且两个连接翅板25之间设置有阻隔垫2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翅板25,这样两个第一抗压弧形板22扣合住管体1后,通过连接翅板25也容易定位,另外,在两个连接翅板25之间设置有阻隔垫26,这样防止地下有水浸入到外抗压机构20内而造成第一抗压弧形板22被腐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连接机构,也就是连接翅板25,并且两个连接翅板25之间设置有阻隔垫26,也起到防水作用,提高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抗压弧形板23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抗压弧形分板231,弹性连接部24包括筒体241、柱体242以及内簧243,筒体241的一端与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内表面连接,柱体242的一端与抗压弧形分板231的外表面连接,柱体242的另一端插接在筒体241的另一端内,并且内簧243套在筒体241和柱体242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第二抗压弧形板23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抗压弧形分板231,这样抗压弧形分板231可以较好地接触到管体1的外壁,另外,弹性连接部24包括筒体241、柱体242以及内簧243,内簧243抵顶着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内表面,以及第二抗压弧形板23的外表面,并且套在筒体241、柱体242上,这样弹性连接部24可以较好地连接着第一抗压弧形板22、第二抗压弧形板23提供弹性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弹性连接部24、以及第二抗压弧形板23的具体结构,方便生产制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抗压弧形分板231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232,防滑垫232与管体1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抗压弧形分板231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232,这样管体1在抗压弧形分板231中时,管体1通过防滑垫232避免产生径向的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防滑垫232,避免管体1产生径向的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套13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凹槽133,卡接机构132设置在第一周向凹槽133内,卡接机构132包括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以及第三耐磨体136,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以及第三耐磨体136均套接在管体1,第一耐磨体134与第二耐磨体135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杆137,第一连接杆137上套有第一压簧138,第二耐磨体135与第三耐磨体13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39,第二连接杆139上套有第二压簧140,第二耐磨体135内具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内设置有弹性抵顶部,弹性抵顶部包括上弧形板141、下弧形板142以及中间回弹部,中间回弹部包括上连接板143、下连接板144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143、下连接板144之间的回弹体145,上连接板143与上弧形顶板141连接,下连接板144与下弧形板142连接;

第一耐压管件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卡套13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内端抵顶第一耐磨体13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耐压管件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卡套13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14,管体1的端部插接在卡接机构13中后,操作人员将螺杆14转动,螺杆14抵顶着第一耐磨体134,这样相比第二耐磨体135、第三耐磨体136,第一耐磨体134较为紧密的接触管体1,避免管体1在轴向和径向上移动,另外,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杆137,第一连接杆137上套有第一压簧138,第一压簧138抵顶着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避免二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形,同理,第二压簧140抵顶着第二耐磨体135、第三耐磨体136,避免二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形;进一步地,管体1在轴向有移动时,第二耐磨体135会受到压力,第二耐磨体135内具有中空通道,中间回弹部进而受压力被压迫,中间回弹部中的回弹体145则向沿管体的径向变形,进而抵顶着上连接板143、下连接板144,使得上连接板143进一步抵顶上弧形顶板141,下连接板144进一步地抵顶着下弧形板142,这样第二耐磨体135在径向上产生变形并阻止管体1在轴向上移动,当然了,通过卡接机构13、连接管2可以阻止管体1在半径方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卡接机构1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中在第一耐压管件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卡套13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内端抵顶第一耐磨体134,不是在管体1上开设凹槽或者通孔等破坏结构的设计,进而保证了管体1自身强度;另外,第二耐磨体135能够沿管体1的径向发生变形而阻止管体1在轴向上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周向凹槽15,第二周向凹槽15内设置有阻挡套16,并且阻挡套16与管体1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连接管2与管体1的内壁接触,为了进一步防止管体1在排水时发生水从连接管2与管体1之间流出,在连接管2上设置了第二周向凹槽15,第二周向凹槽15内设置阻挡套16,阻挡套16紧密接触管体1的内壁进而阻止水流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上设置了阻挡套16,阻挡套16紧密接触管体1的内壁进而阻止水流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为双层结构,第一抗压弧形板22包括第三抗压弧形板221和第四抗压弧形板222,并且第三抗压弧形板221与第四抗压弧形板222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层223,蜂窝状结构层223沿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为双层结构,具体地,第一抗压弧形板22包括第三抗压弧形板221和第四抗压弧形板222,而且在第三抗压弧形板221与第四抗压弧形板222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层223,相比同等厚度的弧形板,双层结构的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不仅抗压能力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并且质量也轻,方便运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第一抗压弧形板22相比同等厚度的弧形板,不仅抗压能力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并且质量也轻,方便运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防堵管17,其设置在中间管组件10上,防堵管17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耐压管件11、第二耐压管件12,防堵管17的上端设置有封堵盖171,封堵盖171上设置有报警装置172,报警装置172包括报警箱、设置在报警箱内的报警器173和蓄电池174,第二耐压管件12内设置有压力网121,压力网1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2,压力传感器122、报警器173分别与蓄电池174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防止管体1在排水过程中被堵塞,在第二耐压管件12内设置有压力网121,该压力网121可以将较大的污物拦截下来,当污物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达到压力传感器122的限值,此时报警器173就会发出警报声,并同时产生光电信号,提醒工程师进行排污,工程师需要打开封堵盖171后再使用配备的工具或者吸污车将污物清理掉,这样就避免了对埋在地下的管体1进行开挖;

另外,报警器173和蓄电池174被安装在报警箱内,报警箱提供了防护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防堵管17,当管体1内发生堵塞时,报警器173就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工程师进行排污,避免了对埋在地下的管体1进行开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其包括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电路与报警器电连接,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1-c3,放大器f,npn双极型晶体管q1,报警器包括报警器本体b和发光二极管d1;

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以及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放大器f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f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与放大器f的输出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参考地gnd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报警器本体b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连接,报警器本体b、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设计了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报警器包括报警器本体b和发光二极管d1,压力传感器向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电路启动警器本体b和发光二极管d1,也就是,报警器173就会发出警报声,并同时产生光电信号,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1-c3,放大器f,npn双极型晶体管q1等较少的电子元器件,可以实现快速地启动报警器173,通过该控制电路的设计使得信号稳定避免被干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管道本体(100),其包括中间管组件(10)和外抗压机构(20);

所述中间管组件(10)包括第一耐压管件(11)、设置在所述第一耐压管件(11)内的第二耐压管件(12)和两个连接组件(13),两个所述连接组件(13)位于所述第二耐压管件(12)的两侧,所述连接组件(13)用于连接管体(1),所述管体(1)插接在所述连接组件(13)内,并且所述第二耐压管件(12)内设置有插接至所述管体(1)内的连接管(2),所述连接组件(13)包括卡套(131)、设置在所述卡套(131)中的卡接机构(132),所述卡接机构(132)卡接所述管体(1);所述外抗压机构(20)包裹在所述管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抗压机构(20)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套在所述管体外的半弧形机构(21),所述半弧形机构(21)包括第一抗压弧形板(22)、第二抗压弧形板(23)以及多个弹性连接部(24),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内表面并包裹所述管体(1),所述弹性连接部(24)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与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翅板(25),两个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之间的连接翅板(25)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并且两个所述连接翅板(25)之间设置有阻隔垫(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压弧形板(23)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抗压弧形分板(231),所述弹性连接部(24)包括筒体(241)、柱体(242)以及内簧(243),所述筒体(2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柱体(242)的一端与所述抗压弧形分板(23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柱体(242)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筒体(241)的另一端内,并且所述内簧(243)套在所述筒体(241)和所述柱体(2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弧形分板(231)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232),所述防滑垫(232)与所述管体(1)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13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凹槽(133),所述卡接机构(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周向凹槽(133)内,所述卡接机构(132)包括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以及第三耐磨体(136,所述第一耐磨体(134)、第二耐磨体(135)以及第三耐磨体(136)均套接在所述管体(1),所述第一耐磨体(134)与所述第二耐磨体(135)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杆(137),所述第一连接杆(137)上套有第一压簧(138),所述第二耐磨体(135)与所述第三耐磨体(13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39),所述第二连接杆(139)上套有第二压簧(140),所述第二耐磨体(135)内具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设置有弹性抵顶部,所述弹性抵顶部包括上弧形板(141)、下弧形板(142)以及中间回弹部,所述中间回弹部包括上连接板(143)、下连接板(144)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143)、下连接板(144)之间的回弹体(145),所述上连接板(143)与所述上弧形顶板(141)连接,所述下连接板(144)与所述下弧形板(142)连接;

所述第一耐压管件(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卡套(1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内端抵顶所述第一耐磨体(1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周向凹槽(15),所述第二周向凹槽(15)内设置有阻挡套(16),并且所述阻挡套(16)与所述管体(1)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包括第三抗压弧形板(221)和第四抗压弧形板(222),并且所述第三抗压弧形板(221)与所述第四抗压弧形板(222)之间设置有蜂窝状结构层(223),所述蜂窝状结构层(223)沿所述第一抗压弧形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堵管(17),其设置在所述中间管组件(10)上,所述防堵管(17)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耐压管件(11)、所述第二耐压管件(12),所述防堵管(17)的上端设置有封堵盖(171),所述封堵盖(171)上设置有报警装置(172),所述报警装置(172)包括报警箱、设置在所述报警箱内的报警器(173)和蓄电池(174),所述第二耐压管件(12)内设置有压力网(121),所述压力网(12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2),所述压力传感器(122)、所述报警器(173)分别与所述蓄电池(174)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其包括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1-c3,放大器f,npn双极型晶体管q1,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器本体b和发光二极管d1;

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以及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放大器f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f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与放大器f的输出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参考地gnd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报警器本体b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连接,报警器本体b、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压地下连接管道,包括:连接管道本体,其包括中间管组件和外抗压机构;中间管组件包括第一耐压管件、设置在第一耐压管件内的第二耐压管件和两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管体,管体插接在连接组件内,并且第二耐压管件内设置有插接至管体内的连接管,连接组件包括卡套、设置在卡套中的卡接机构,卡接机构卡接管体;外抗压机构包裹在管体上。本抗压地下连接管道,中间管组件连接管体,并且第一耐压管件防护着管件端部,外抗压机构包裹在管体上,对管体的管身进行抗压保护,避免了在管体上开设凹槽或者通孔等破坏管体整体结构的动作,这样在管体原有的抗压能力基础上,通过连接管道本体为管体进一步地提高抗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燕;周德祥;王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丰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4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