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属于环境测绘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系统的演替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但是在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区域,诸如:采矿活动区、农业生产区等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的植被生长、区域微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发生改变,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造成扰动。为此,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演替扰动的影响程度如何?如何测量?是本技术解决的问题。npp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转的直接反映,揭示了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量,npp与植被本身生物学特性及降水、温度等区域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能够以统一的尺度标准来衡量人类生产活动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程度,并直接反映植被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表征生态敏感区生态系统运行质量状况。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速的生态要素的监测,能够高效、动态、综合地采集生态区的生态环境信息,并进行生态区空间多种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扰动信息的加工、处理及分析。如利用遥感监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变化、温度变化、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状况。但“遥感 npp”的生态损伤探测技术未在生态区范围内广泛应用,更无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损伤的影响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准确及时地掌握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剥离效果好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植被覆盖的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作为植被样本区,获取植被样本区的地表植物光谱数据,利用实地观测光谱数据进行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检验测量数据并剔除异常样点;
b获取检测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ndvi指数测算,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并提高fpar反演模型的精度;
c计算光能转换率,运用改进型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光能利用率模型)模型测算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即实际npp;
d测算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并将影像定义为潜在npp;
e将潜在npp与实际npp做差处理从而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fpar实际测算计算公式为:
apar=(parci-parcr)-(pargi-pargr)
fpar=apar/parci
式中:t0和t1分别表示日出和日落时间,单位为s;parci是测得的冠层顶部的瞬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单位为μmolm-2s-1;parcr是冠层之上的反射的ppfd;pargi是植物冠层之下的ppfd;pargr是来自土壤表面的发射ppfd。
样本区的地表植物类型为玉米、大豆、水稻、杂草,所述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日照差异纠正、图像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得到预处理后影像。
所述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指标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光谱特征。利用决策树方法将预处理后影像分为水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废弃地五大类。
对预处理后影像进行ndvi指数测算: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的具体方法为:将遥感数据植被盖度ndvi指数f(与实测的测算的fpar之间拟合来建立fpar的反演模型,提高fpar精度,通过测算拟合后公式为:fpar=0.5321 0.7043f。
光能转换率利用公式:ε(x,t)=tε1(x,t)*tε2(x,t)*wε(x,t)*ε*计算,
式中,tε1(x,t)和tε2(x,t)表示温度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wε(x,t)表示水分胁迫影响系数,反映水分条件的影响,ε*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为gcmj-1,式中参数的变化根据环境与气候条件而决定。根据生态区域作物的生态生长特征,通过调查获取植被最佳温度参数值为:耕地的最佳温度25℃,林地的最佳温度为26.5℃,其他无植被地为0℃;最大光能利用率取值为0.389gcmj-1,耕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林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475gcmj-1,其它植被类型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
生态系统不同年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结果,利用公式:npp(x,t)=apar(x,t)*ε(x,t)进行计算,式中apar(x,t)为像元x在t月份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每月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mjm-2month-1,ε(x,t)为像元x在t月份光能利用率,单位:gcmj-1,t为时间,x为空间位置。
测算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即潜在npp,利用公式:
npp′=0.29×[exp(-0.216×rdi)]×rn×0.45
rn=rdi×l×p=rdi×(597-0.6tyr)×0.0103×p
式中,rdi为年平均辐射干燥度;rn为陆地表面所获得净辐射量,单位为mm;l蒸发潜热,单位为mm;p年降水量,单位为mm;tyr年平均气温,单位为℃;npp′为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单位为每年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植被碳量gcm-2a-1。
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变化的影响通过潜在npp′和实际npp的残差来表示:npp″=npp′-npp,式中,npp″为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值;npp′为生境因子影响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即潜在npp′;npp为根据改进的casa模型测算的npp,即实际npp。
有益效果:
1)利用npp作为生态系统生境扰动的监测指标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基础,并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指标有直接的联系;将人类活动的扰动结果必然体现在npp的变化上,npp的变化反过来能反映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动的程度,使npp的监测能够实现全覆盖、可持续、高效率和动态性;
2)利用遥感技术实现npp的测算,成本较低耗费时间短,而且覆盖范围较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为生态系统长期、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
3)本发明最终剥离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剥离方法,以此建立生境质量变化的测度体系,为进一步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不同年份npp测算结果示意图;
图3为不同年份生境因子对npp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4为不同年份人类活动因素对npp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选择植被覆盖的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作为植被样本区,获取植被样本区的地表植物光谱数据,
b获取检测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ndvi指数测算,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并提高fpar反演模型的精度;
c计算光能转换率,运用改进型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光能利用率模型)模型测算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即实际npp;
d测算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并将影像定义为潜在npp;
e将潜在npp与实际npp做差处理从而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具体见图2、图3和图4中不同年份中对npp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具体步骤为
步骤1:选择植被覆盖的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作为植被样本区,获取植被样本区的地表植物光谱数据,利用实地观测光谱数据进行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检验测量数据并剔除异常样点;
步骤1-1:获取研究区大豆、玉米、水稻的光谱数据。用isi921vf-256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测定植物光谱数据,用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modellp-80)进行par(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平均与截取测量,测量入射的par值和冠层反射的par,总计样本数121个。
步骤1-2: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根据光谱数据检验要求,剔除异常样点,保留有效样本数量107个。
步骤1-3:植被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fpar实际测算。fpar是植被冠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吸收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apar=(parci-parcr)-(pargi-pargr)
fpar=apar/parci
式中:t0和t1分别表示日出和日落时间(s);parci是测得的冠层顶部的瞬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单位为μmolm-2s-1;parcr是冠层之上的反射的ppfd;pargi是植物冠层之下的ppfd;pargr是来自土壤表面的发射ppfd。
步骤2:获取检测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ndvi指数测算,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并提高fpar反演模型的精度;
具体的选择徐州九里矿区(东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来源较广泛,多光谱及高光谱数据均可,如:landsat、quickbird、sentinel-2、worldview、spot等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以landsat5tm影像为例进行详细描述,过程主要包括步骤2-1至步骤2-5。
步骤2-1,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日照差异纠正、图像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得到预处理后影像。
步骤2-2,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预处理后影像进行分类。所述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指标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光谱特征。利用决策树方法将预处理后影像分为水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废弃地五大类。
步骤2-3,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ndvi指数测算,求取各土地类型的ndvi值。其公式为:
式中,dnnir指近红外波段图像的灰度值,dnr指红波段图像的灰度值。
步骤2-4:fpar反演模型的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的具体方法为:将遥感数据植被盖度ndvi指数f与实测的测算的fpar之间拟合来建立fpar的反演模型,提高fpar精度,通过测算,拟合后公式为:
fpar=0.5321 0.7043f
步骤2-5:光能转换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ε(x,t)=tε1(x,t)*tε2(x,t)*wε(x,t)*ε*
式中,tε1(x,t)和tε2(x,t)表示温度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wε(x,t)表示水分胁迫影响系数,反映水分条件的影响,ε*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为gcmj-1,式中参数的变化根据环境与气候条件而决定。根据生态区域作物的生态生长特征,通过调查获取植被最佳温度参数值为:耕地的最佳温度25℃,林地的最佳温度为26.5℃,其他无植被地为0℃;最大光能利用率取值为0.389gcmj-1,耕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林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475gcmj-1,其它植被类型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
步骤3:利用改进型casa模型计算出矿区生态系统不同年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结果,即实际npp。其计算公式为:
npp(x,t)=apar(x,t)*ε(x,t)
式中apar(x,t)为像元x在t月份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每月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mjm-2month-1,ε(x,t)为像元x在t月份光能利用率,单位:gcmj-1,t为时间,x为空间位置。
步骤4:测算生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即潜在npp′根据m.i.budyko的辐射平衡公式以及ibp研究计划对世界植被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研究而编制的chikugo模型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npp′=0.29×[exp(-0.216×rdi)]×rn×0.45
rn=rdi×l×p=rdi×(597-0.6tyr)×0.0103×p
式中,rdi为年平均辐射干燥度;rn为陆地表面所获得净辐射量,单位为mm;l蒸发潜热,单位为mm;p年降水量,单位为mm;tyr年平均气温,单位为℃;npp′为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单位为每年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植被碳量gcm-2a-1。
步骤5: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主要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变化的影响。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变化的影响通过潜在npp′和实际npp的残差来表示:
npp″=npp′-npp
式中,npp″指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值;npp′指生境因子影响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即潜在npp′;npp指根据改进的casa模型测算的npp,即实际npp。
1.一种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选择植被覆盖的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作为植被样本区,获取植被样本区的地表植物光谱数据,利用实地观测光谱数据进行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检验测量数据并剔除异常样点;
b获取检测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ndvi指数测算,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并提高fpar反演模型的精度;
c计算光能转换率,运用改进型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光能利用率模型)模型测算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即实际npp;
d测算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并将影像定义为潜在npp;
e将潜在npp与实际npp做差处理从而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被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fpar实际测算计算公式为:
apar=(parci-parcr)-(pargi-pargr)
fpar=apar/parci
式中:t0和t1分别表示日出和日落时间,单位为s;parci是测得的冠层顶部的瞬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单位为μmolm-2s-1;parcr是冠层之上的反射的ppfd;pargi是植物冠层之下的ppfd;pargr是来自土壤表面的发射ppf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样本区的地表植物类型为玉米、大豆、水稻、杂草,所述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日照差异纠正、图像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得到预处理后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指标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光谱特征。利用决策树方法将预处理后影像分为水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废弃地五大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预处理后影像进行ndvi指数测算: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的具体方法为:将遥感数据植被盖度ndvi指数f(与实测的测算的fpar之间拟合来建立fpar的反演模型,提高fpar精度,通过测算拟合后公式为:fpar=0.5321 0.7043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能转换率利用公式:ε(x,t)=tε1(x,t)*tε2(x,t)*wε(x,t)*ε*计算,
式中,tε1(x,t)和tε2(x,t)表示温度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wε(x,t)表示水分胁迫影响系数,反映水分条件的影响,ε*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为gcmj-1,式中参数的变化根据环境与气候条件而决定。根据生态区域作物的生态生长特征,通过调查获取植被最佳温度参数值为:耕地的最佳温度25℃,林地的最佳温度为26.5℃,其他无植被地为0℃;最大光能利用率取值为0.389gcmj-1,耕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林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475gcmj-1,其它植被类型最大光能利用率为0.542gcmj-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态系统不同年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结果,利用公式:npp(x,t)=apar(x,t)*ε(x,t)进行计算,式中apar(x,t)为像元x在t月份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每月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mjm-2month-1,ε(x,t)为像元x在t月份光能利用率,单位:gcmj-1,t为时间,x为空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算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即潜在npp,利用公式:
npp′=0.29×[exp(-0.216×rdi)]×rn×0.45
rn=rdi×l×p=rdi×(597-0.6tyr)×0.0103×p
式中,rdi为年平均辐射干燥度;rn为陆地表面所获得净辐射量,单位为mm;l蒸发潜热,单位为mm;p年降水量,单位为mm;tyr年平均气温,单位为℃;npp′为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单位为每年每平方米的单位面积上植被碳量gcm-2a-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变化的影响通过潜在npp′和实际npp的残差来表示:npp″=npp′-npp,式中,npp″为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值;npp′为生境因子影响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即潜在npp′;npp为根据改进的casa模型测算的npp,即实际npp。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