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装置主要有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通过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偏转实现显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封装盖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无需背光源,当有电流通过时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发光,以实现显示。显示装置中通常还设置有指纹识别传感器,以提高显示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然而,目前的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存在指纹识别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显示装置中存在空气层或者真空层导致的。具体的,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组装后,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气间隙(即空气层),由于空气层的存在,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大角度光线在背光模组和空气层的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导致大角度光线无法照射至手指上,使得照射至手指上的光线较少,降低指纹识别的灵敏度。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如刚性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即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玻璃基板和玻璃封装盖板,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玻璃基板和玻璃封装盖板构成的密封空间内,在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密封时,会在玻璃封装盖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形成真空层,由于真空层的存在,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同样会使大角度光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真空层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从而降低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和指纹识别组件,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具有手指接触基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光源出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具有雾度,所述偏光片的雾度为5%-60%,或者,所述空隙中填充有透明材料层,且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1。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指纹识别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硅油以及光学胶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使大角度光线穿过该透明材料层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源为背光模组,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表面,或者,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所述透明材料层。由此,可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玻璃封装盖板,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玻璃封装盖板构成密封空间,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位于所述玻璃封装盖板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复用为所述光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玻璃封装盖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透明材料层填充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玻璃封装盖板之间的空隙中。由此,可消除目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封装盖板之间的真空层,使得大角度光线穿过透明材料层、玻璃封装盖板和手指接触基板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包括电性相连的薄膜晶体管和光电二极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光电二极管靠近所述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中,且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无重叠区域。由此,可以利用指纹识别传感器实现指纹识别,同时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彩膜层之间,或者,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在所述彩膜层中。由此,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色阻块排列成多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或者,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行中且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由此,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完全相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中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由此,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入光侧,且所述滤光层在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在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上的正投影相匹配,构成所述滤光层的材料包括绿色光阻材料,所述滤光层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480-580nm的光,或者,所述滤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所述滤光层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380-600nm的光。由此,通过在光电二极管的入光侧设置滤光层,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滤光层可过滤掉环境光,从而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具有平坦化层和钝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光电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光电二极管的一侧,构成所述滤光层的材料包括绿色光阻材料,所述滤光层复用为所述平坦化层;任选的,所述滤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所述滤光层复用为所述钝化层。由此,可过滤掉入射的环境光,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行指纹识别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与色阻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与色阻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源;200:透明材料层;300:手指接触基板;400:液晶显示面板;410:阵列基板;420:液晶层;430:彩膜基板;431:基板;432:彩膜层;500: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10:玻璃基板;520:玻璃封装盖板;600:指纹识别传感器;610:光电二极管;620:薄膜晶体管;621:衬底;622:栅极;623:栅绝缘层;624:有源层;60:源极;70:漏极;625:绝缘层;611:第一电极;612:pin结;613:第二电极;630:平坦化层;640:钝化层;650:连接电极;10:第一偏光片;20:第二偏光片;30:色阻块;40:黑矩阵;50:高分子层;80: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图3,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100和指纹识别组件,指纹识别组件具有手指接触基板300(图1-图3中仅示出了指纹识别组件中的手指接触基板300,未示出指纹识别组件的其他部分),光源100和手指接触基板300之间具有空隙,光源100出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偏光片80(参考图3),偏光片80具有雾度,偏光片80的雾度可以为5%-60%,如5%、10%、20%、30%、40%、50%、60%,或者,在光源100与手指接触基板300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透明材料层200(参考图1和图2),且透明材料层200的折射率大于1。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指纹识别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光源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具有空隙,通过在光源出光侧的表面设置雾度为5%-60%的偏光片,由此,该偏光片具有扩散功能,偏光片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打散,使得大角度光线可以射入光源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的空隙,并照射至手指接触基板远离光源一侧的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以提高显示装置指纹识别的灵敏度。或者,通过在光源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一层透明材料层,即消除目前显示装置中光源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的空气层或者真空层,并且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1,由此,可使大角度光线穿过透明材料层照射至位于手指接触基板远离光源一侧的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以提高显示装置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照射至手指上的光线经手指反射后,可被指纹识别组件中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手指指纹的谷和脊反射的光强不同,从而经指纹识别传感器转换成的光信号不同,以实现指纹识别,由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使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由此,可提高谷和脊反射光线的强度,增大谷和脊反射光强的对比度,从而增大谷和脊对应的光信号之间的差异,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透明材料层200的折射率大于1,如透明材料层200的折射率可以为1.5。由此,可以使大角度光线穿过该透明材料层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关于透明材料层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折射率满足上述条件即可。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透明材料层200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油和光学胶的至少之一。具体的,形成透明材料层200的材料可以为折射率为1.5的硅油、折射率为1.5的光学胶,或者,还可以为折射率为1.5的其他透明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400,光源100为背光模组,手指接触基板30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400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具有空隙,偏光片80设置在背光模组(即光源100)出光侧的表面,且偏光片80的雾度为5%-60%。由此,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先经过偏光片,偏光片具有扩散功能,可将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打散,使得大角度光线可以射入偏光片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空气层中,并经液晶显示面板照射至手指接触基板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以提高显示装置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即光源100)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具有空隙,透明材料层200填充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中。由此,可消除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气层,使得大角度光线穿过透明材料层、液晶显示面板和手指接触基板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液晶显示面板400包括:阵列基板410、液晶层420和彩膜基板430,液晶层420位于阵列基板410和彩膜基板430之间,液晶显示面板400与手指接触基板300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10,液晶显示面板400与背光模组(即光源100)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片20。由此,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偏光片20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的表面上,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可以为第二偏光片20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此时,透明材料层200可以填充在第二偏光片20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中(参考图4)。或者,第二偏光片20还可以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400靠近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上,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可以为背光模组与第二偏光片20之间的空隙,此时,透明材料层200可以填充在背光模组与第二偏光片20之间的空隙中(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400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透明材料层200时,上面描述的第二偏光片20可以为常规偏光片,即不具有雾度的偏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当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有透明材料层200时,其进行指纹识别的原理如下: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点亮具有一定面积的发光单元(如图5中所示出的区域a),具体的,向区域a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使区域a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可以通过区域a,而控制区域b(区域b为除区域a以外的区域)的液晶电压为0,即不向区域b中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则区域b中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无法通过区域b。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包括大角度光线)可经透明材料层200、液晶显示面板400中的区域a,照射至手指接触基板300上的手指上,经手指反射后被指纹识别传感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实现指纹识别。由于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了折射率大于1的透明材料层,由此,可使大角度光线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包括玻璃基板510、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玻璃封装盖板520,有机发光二极管复用为光源100,玻璃基板510和玻璃封装盖板520构成密封空间,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在上述密封空间内,手指接触基板300位于玻璃封装盖板520远离玻璃基板510的一侧,有机发光二极管(即光源100)与玻璃封装盖板520之间具有空隙,透明材料层200填充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与玻璃封装盖板520之间的空隙中。由此,可消除目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封装盖板之间的真空层,使得大角度光线穿过透明材料层、玻璃封装盖板和手指接触基板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密封时,还可以在玻璃基板和玻璃封装盖板之间设置密封胶,以构成密封空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透明材料层200由硅油构成时,玻璃基板510和玻璃封装盖板520之间的密封胶还可以实现对硅油的密封,防止硅油流动。当透明材料层200由光学胶构成时,还可以省去玻璃基板510和玻璃封装盖板520之间的密封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手指接触基板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偏光片和触控面板,由此,可以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以及使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进行指纹识别时,可以仅向部分区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施加电压,使该部分区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包括大角度光线)可经透明材料层、玻璃封装盖板、手指接触基板照射至手指上,经手指反射后被指纹识别传感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实现指纹识别。由于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玻璃封装盖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了折射率大于1的透明材料层,由此,可使大角度光线照射至手指上,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手指上,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彩膜基板430可以包括基板431以及设置在基板431上的彩膜层432,彩膜层432包括多个色阻块30,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600,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包括电性相连的薄膜晶体管620和光电二极管610,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430中,此时,薄膜晶体管620位于光电二极管610靠近手指接触基板300的一侧,且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块3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之间无重叠区域。由此,可以利用指纹识别传感器实现指纹识别,同时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指纹识别传感器600设置在彩膜基板430中时,光电二极管610靠近手指接触基板300的一侧为入光侧,且经手指反射的光可透过薄膜晶体管中的绝缘层照射至光电二极管处,如参考图11,经手指反射的光线可透过栅绝缘层623、绝缘层625照射至光电二极管处,此时,光电二极管的第一电极611由透明导电材料(如ito)构成,第二电极613由金属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可以位于基板431和彩膜层432之间,此时,彩膜层432中设置有黑矩阵40,黑矩阵40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块30之间,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4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相重合,由此,可使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区域,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指纹识别传感器600与彩膜层432之间设置一层高分子层50,以为彩膜层432的设置提供平整的表面。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可以位于彩膜层432中,此时,指纹识别传感器600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块30之间,即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取代了黑矩阵40的位置,由此,可使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区域,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指纹识别传感器600远离基板431的一侧设置一层高分子层50,以为后续其他膜层的设置提供平整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7和图8(图7和图8显示了指纹识别传感器与色组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示意图),彩膜层432中的色阻块30排列成多行,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行色阻块3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之间(参考图7),或者,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行中且相邻排布的两个色阻块30在基板431上的正投影之间(参考图8)。由此,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
关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具体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前面所描述的四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9,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可以包括彩膜基板430,彩膜基板430设置在玻璃封装盖板520和手指接触基板300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发白光,白光经色阻块30后,可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实现画面显示。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彩膜基板(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结构与前面所描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彩膜基板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以将指纹识别传感器集成在彩膜基板中,且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偏光片和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完全相同,由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设置彩膜基板,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玻璃基板51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玻璃基板510上的正投影之间(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由此,可以利用指纹识别传感器实现指纹识别,同时指纹识别传感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结构与前面所描述的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具体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指纹识别传感器600在玻璃基板51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玻璃基板510上的正投影之间,且光线可射入光电二极管中实现指纹识别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设置有彩膜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指纹识别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靠近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此时,指纹识别传感器中的薄膜晶体管位于光电二极管远离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且光电二极管靠近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为入光侧,经手指反射的光可照射至光电二极管处,且无需经过薄膜晶体管,此时,光电二极管的第一电极611由金属材料构成,第二电极613由透明导电材料(如ito)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彩膜基板靠近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时,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块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区域,从而不影响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0,指纹识别组件还可以包括滤光层700,滤光层700位于光电二极管610的入光侧,且滤光层700在手指接触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光电二极管610在手指接触基板300上的正投影相匹配,构成滤光层700的材料可以包括绿色光阻材料,上述滤光层700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480-580nm的光,或者,滤光层700还可以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上述滤光层700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380-600nm的光。由此,通过在光电二极管的入光侧设置滤光层,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光线先经过滤光层,滤光层可过滤掉环境光,从而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指纹识别传感器600设置在彩膜基板430中时,滤光层700可以位于薄膜晶体管620远离光电二极管610的一侧(参考图10)。当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彩膜基板和手指接触基板之间时,滤光层可以位于光电二极管远离薄膜晶体管的一侧(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对滤光层的位置进行了说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滤光层的位置也满足上述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滤光层中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厚度、层数不受特别限制,只要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相互配合,使得滤光层可透过380-600nm的光即可。例如,可以采用ti3o5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和sio2膜层(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设置构成滤光层,或者,还可以采用sinx(高折射率膜层)和siox(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设置构成滤光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1,指纹识别传感器600中的薄膜晶体管6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431的栅极622、栅绝缘层623、有源层624、源漏极(包括源极60和漏极70)和绝缘层625,光电二极管6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611、pin结612和第二电极613,第一电极611设置在绝缘层625远离栅绝缘层623一侧的表面上,且第一电极611与漏极70电连接,以实现光电二极管610与薄膜晶体管620的电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薄膜晶体管620控制光电二极管610的开启或关闭,指纹识别传感器600中的平坦化层630覆盖光电二极管610和薄膜晶体管620,钝化层640设置在平坦化层630远离光电二极管610的一侧,指纹识别传感器600中的连接电极650设置在钝化层640远离平坦化层630的一侧,且通过钝化层640中的过孔与光电二极管610的第二电极613电连接,光电二极管610产生的电流信号可以通过连接电极650传输至外界电路,经外界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指纹识别。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栅极622、源漏极625和连接电极650的构成材料均可以为金属材料,其中,连接电极650由金属材料构成时,还可以避免光线照射至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处,以避免对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关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构成滤光层700的材料包括绿色光阻材料时,滤光层700还可以复用为平坦化层630,由于光线在射入光电二极管之前需先经过平坦化层,由此,可过滤掉入射的环境光,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滤光层700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时,滤光层700还可以复用为钝化层640,由于光线在射入光电二极管之前需先经过钝化层,由此,也可以过滤掉入射的环境光,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绿色光阻材料构成的滤光层复用为平坦化层630,同时由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构成的滤光层复用为钝化层640,由此,可进一步降低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增加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和指纹识别组件,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具有手指接触基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光源出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具有雾度,所述偏光片的雾度为5%-60%,
或者,所述空隙中填充有透明材料层,且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硅油以及光学胶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源为背光模组,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表面,
或者,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所述透明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玻璃封装盖板,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玻璃封装盖板构成密封空间,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位于所述玻璃封装盖板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复用为所述光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玻璃封装盖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透明材料层填充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玻璃封装盖板之间的空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包括电性相连的薄膜晶体管和光电二极管,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中,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光电二极管靠近所述手指接触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无重叠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彩膜层之间,
或者,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在所述彩膜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块排列成多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或者,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同一行中且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色阻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完全相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中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入光侧,且所述滤光层在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在所述手指接触基板上的正投影相匹配,
构成所述滤光层的材料包括绿色光阻材料,所述滤光层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480-580nm的光,
或者,所述滤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所述滤光层被配置为可透过波长为380-600nm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具有平坦化层和钝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光电二极管和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光电二极管的一侧,
构成所述滤光层的材料包括绿色光阻材料,所述滤光层复用为所述平坦化层;
任选的,所述滤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所述滤光层复用为所述钝化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