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照明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墙灯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销往北美市场的户外灯具,特别是通过dlc认证的照明产品,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可以是终端客户获得丰厚的政府补贴。于是国内越来越多的灯具厂商就转战市场,瞄准北美市场,造成了当今市场接近饱和的状态。加之灯具成本居高不下,贸易战的影响,造成了北美市场的疲软。国外的客户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创新和成本的控制,对具有创新性兼具低成本的灯具情有独钟。然而现有北美市场上的外墙灯wallpack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结构单一大众化、成本高、防护等级达不到ip65、光损严重、安装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灯结构及安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外墙灯结构不具创新,导致安装不便,且复杂的结构导致造价高昂,防护等级较低,光损失严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墙灯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上盖组件和连接于上盖组件一侧的灯体组件,灯体组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一侧的玻璃灯罩,灯体组件包括反光罩和设置于反光罩内部的灯板,灯板、反光罩安装于设有电源和光感应器组件的灯体罩壳中,灯体罩壳一侧通过穿线板将内部的接线端子于带线胶塞穿出,安装板组件包括与灯体组件一侧通过螺丝活动连接的安装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感应器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光感应器;与光感应器连接,且设置于灯体罩壳外部一侧的应急开关测试按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一侧和上盖一侧均设有泡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盖与反光罩连接处的灯罩防水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于安装板组件一侧设有吊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盖组件一侧与灯体组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在电源处设有至少两个电源放置处’;k,分别为裸板电源放置处和一侧的成品电源放置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光罩为pet罩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玻璃灯罩为pc灯罩外壳。外墙灯结构的安装步骤包括:s1、用内六角扳手按螺钉松劲方向方向松开螺钉,从灯体组件取出安装板;s2、用十字螺丝刀将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墙面的接线盒上;s3、将灯体组件上的吊绳的挂在安装板上的卡槽内,以防止灯具在安装过程中掉落;s4、用弹簧螺旋接线端子按黑对黑、白对白、绿色线接地、紫对紫、灰对灰,完成接线;s5、将灯体组件固定在墙面上的安装板上;s6、用内六角扳手将紧定螺钉按紧固方向旋转,顶紧安装板,完成整灯安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灯体将传统wallpack中的散热器与底壳的功能合二为一。去掉底壳,安装功能只通过安装板实现,省时省力。且防护等级提高,降低了光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中的上盖组件、灯体组件和安装板组件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上盖组件、灯体组件和安装板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整体安装步骤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的电源放置位置及局部组件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两种方位立体示意图。【主要部件/组件附图标记说明表】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上盖组件17电源200灯体组件18灯体罩壳300安装板组件19光感应器1硅胶塞20npt1/2牙塞堵头2上盖固定螺丝21应急开关测试按钮3上盖22螺母4泡棉23螺帽5卡簧24呼吸器6玻璃灯罩25带线胶塞7小压片26穿线板8小压片固定螺丝27穿线板固定螺丝9灯罩防水圈28固定压板10灯板固定螺丝29固定压板固定螺丝11反光罩固定螺丝30吊绳12灯板31吊绳螺丝13反光罩32安装板14电源盖板固定螺丝33安装板固定螺丝15电源盖板34泡棉16裸板电源固定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参照图1~图5,一种外墙灯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上盖组件和连接于上盖组件一侧的灯体组件,灯体组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一侧的玻璃灯罩,灯体组件包括反光罩和设置于反光罩内部的灯板,灯板、反光罩安装于设有电源和光感应器组件的灯体罩壳中,灯体罩壳一侧通过穿线板将内部的接线端子于带线胶塞穿出,安装板组件包括与灯体组件一侧通过螺丝活动连接的安装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感应器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光感应器;与光感应器连接,且设置于灯体罩壳外部一侧的应急开关测试按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一侧和上盖一侧均设有泡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盖与反光罩连接处的灯罩防水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于安装板组件一侧设有吊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盖组件一侧与灯体组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体组件在电源处设有至少两个电源放置处’;k,分别为裸板电源放置处和一侧的成品电源放置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光罩为pet罩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玻璃灯罩为pc灯罩外壳。外墙灯结构的安装步骤包括:s1、用内六角扳手按螺钉松劲方向方向松开螺钉,从灯体组件取出安装板;s2、用十字螺丝刀将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墙面的接线盒上;s3、将灯体组件上的吊绳的挂在安装板上的卡槽内,以防止灯具在安装过程中掉落;s4、用弹簧螺旋接线端子按黑对黑、白对白、绿色线接地、紫对紫、灰对灰,完成接线;s5、将灯体组件固定在墙面上的安装板上;s6、用内六角扳手将紧定螺钉按紧固方向旋转,顶紧安装板,完成整灯安装。有三大组件组成上盖组件、灯体组件、安装板组件。(见附图4):其中附图1中的标号1-8组成上盖组件完成玻璃灯罩的固定;标号9-31组成灯体组件,完成电源、灯板、反光板、带线胶塞、固定压板的安装固定;标号32-24组成安装板组件,完成安装板的组装固定。组件组装过程:上盖组件通过转轴装到标号灯体的转轴孔内,再用卡簧卡住防止上盖组件脱落。然后再通过上盖固定螺丝与底壳组件固定在一起,完成上盖组件与底壳组件的安装。单面背胶泡棉可贴在安装板上,然后装到底壳组件后,通过安装板紧定螺丝锁紧固定,完成安装板的安装。简而言之,上盖组件完成发光面的固定,底壳组件完成电源及光源板的固定,安装板组件完成安装部件的固定。其中灯体下面一个孔位可以安装应急开关按钮以及光感应器组件,以满足传统wallpack中的常用配置。本结构在安装时只用安装板组件即可实现。本技术方案在尺寸上更小,重量轻,安装省时省力,节约了人力安装成本。模具上省了一套大件压铸模具费,结构上又省掉了一个大压铸件。传统wallpack中散热器和底壳是组合使用的。此类灯具又为户外灯具中间必须有一个底壳防水圈来解决接触面的进水问题,而本结构将传统wallpack中的散热器和底壳合二为一,因此不需要底壳防水圈。模具上省掉了底壳防水圈的模具费,结构上又省掉了底壳防水圈的费用。传统wallpack的安装时先将底壳固定在安装墙面,再安装其他结构件。而新款wallpack的安装是通过安装板的实现的,安装时先将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墙面,再安装其他结构件。本技术方案中的安装板取代了传统wallpack中的底壳的安装功能,模具费和结构件的费用低得多。传统wallpack设计上只有成品电源放置处,而本技术方案在设计上,除了设计有成品电源安装位,又设计有裸板电源放置处,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将电源直接灌胶到灯体上比直接购买电源再来安装成本更低。综上所述新款wallpack与老款wallpack对比尺寸更小,重量轻,开模费用低,结构件费用也低,而且去掉了传统wallpack中的底壳及底壳防水圈,结构件成本对比传统wallpack降低了不少。而且功能上设计有裸板电源安装灌胶处,从电源上又节约了成本。就当前贸易战的形势来看,低成本的新款wallpack更受北美市场欢迎。传统wallpack由于散热器与底壳是分开的,因此多了一个底壳防水圈。目前北美市场上的传统wallpack的开盖方式均是从侧面开盖。如散热器通过自身的转轴孔套进底壳的转轴上,然后上盖部分与底壳部分通过上盖固定螺丝固定在一起。由于传统wallpack长度方向尺寸过长,侧面开盖这种结构就会增加力臂的长度,因此传统wallpack组装后的成品灯具。底壳防水圈的中间一部分相比两端承受的预压力就比较小,也因此传统wallpack一般都会在底壳设计两个漏水孔。所以传统wallpack在设计上本身达不到ip65防护等级。而本技术方案首创正面开盖方式,组装时,上盖通过自带的转轴套入灯体的左下转轴孔内,再通过上盖固定螺丝与灯体固定,完成组装。由于本技术方案对比传统wallpack小很多,所以力臂大大缩小,因此灯罩防水圈所受到的压紧力较均匀,防水得到较好保障。本技术方案在设计上只有一个防水圈,省去底壳防水圈,从防水方面来讲,防水圈多一个隐患就多一处。因此本技术方案对比传统wallpack防护等级更高,防水更有保障。传统wallpack与本技术方案主要结构件对比,本技术方案多了一个反光罩,我司首创将pet反光罩应用于wallpack中,该反光罩材质为pet材质,可以长期在110℃下使用,而且该pet反射率可达96%以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光损失。因此类北美市场上的wallpack在dlc认证中只承认0°-90°内的光通量,90°以外的光为无用光。我司新款wallpack加上此反光罩可以提高0°-90°内的光通量在整灯光通量内的占比,就同等功率对比,以玻璃罩80w为例,新款wallpack通过远方分布光度计测试出来的0°-90°内的光通量占整灯光通量的93%。不带反光罩的传统wallpack测试出的0°-90°内的光通量占整灯光通量的85%。因此新款wallpack由于增加了反光罩可以有效的防止光损失。见以下为新旧wallpack90°内光通量测试数据对比(红色框内数据)。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灯体将传统wallpack中的散热器与底壳的功能合二为一。去掉底壳,安装功能只通过安装板实现,省时省力。且防护等级提高,降低了光损失。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组件和连接于所述上盖组件一侧的灯体组件,所述灯体组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组件,
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安装于所述上盖一侧的玻璃灯罩,所述灯体组件包括反光罩和设置于所述反光罩内部的灯板,
所述灯板、反光罩安装于设有电源和光感应器组件的灯体罩壳中,所述灯体罩壳一侧通过穿线板将内部的接线端子于带线胶塞穿出,所述安装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灯体组件一侧通过螺丝活动连接的安装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应器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光感应器;与所述光感应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灯体罩壳外部一侧的应急开关测试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一侧和所述上盖一侧均设有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反光罩连接处的灯罩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组件于所述安装板组件一侧设有吊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一侧与所述灯体组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组件在所述电源处设有至少两个电源放置处,分别为裸板电源放置处和一侧的成品电源放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为pet罩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灯罩为pc灯罩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步骤包括:
s1、用内六角扳手按螺钉松劲方向方向松开螺钉,从灯体组件取出安装板;
s2、用十字螺丝刀将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墙面的接线盒上;
s3、将灯体组件上的吊绳的挂在安装板上的卡槽内,以防止灯具在安装过程中掉落;
s4、用弹簧螺旋接线端子按黑对黑、白对白、绿色线接地、紫对紫、灰对灰,完成接线;
s5、将灯体组件固定在墙面上的安装板上;
s6、用内六角扳手将紧定螺钉按紧固方向旋转,顶紧安装板,完成整灯安装。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墙灯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上盖组件和连接于上盖组件一侧的灯体组件,灯体组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一侧的玻璃灯罩,灯体组件包括反光罩和设置于反光罩内部的灯板,灯板、反光罩安装于设有电源和光感应器组件的灯体罩壳中,灯体罩壳一侧通过穿线板将内部的接线端子于带线胶塞穿出,安装板组件包括与灯体组件一侧通过螺丝活动连接的安装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外墙灯结构不具创新,导致安装不便,且复杂的结构导致造价高昂,防护等级较低,光损失严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柯志鹏;李漫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拓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