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体及具有该导光体的车辆旋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有旋钮开关上的导光部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步走向智能化、简约化的发展方向,其中对外观美感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在产品造型和生产工艺方面,而且在灯光显示效果方面也尤为重视,有关灯光的显示效果,除了颜色搭配多样化,而且对整体灯光的亮度一致性、灯光均匀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旋钮是各种控制面板上重要的操作部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用途的车辆上。为了使旋钮开关达到夜间可视与美观的双重效果,一般需要在旋钮周圈设置氛围灯导光部件,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现有的旋钮氛围灯结构一般是在pcb板上沿旋钮周圈布置多颗led,其弊端有三:第一,采用多颗led,造成成本较高;第二,氛围灯出光不均匀,距离led近的位置光照较亮,距离led远的位置光照较暗;第三,基板上布置多颗led,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位置,并且造成氛围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出光均匀配置简单的导光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出光均匀且成本低的车辆旋钮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导光部、竖直导光部及出光部,前述的竖直导光部凸设于水平导光部的中部并底面形成收光面,前述出光部成型于水平导光部外周而呈环形并外端面形成出光面,前述水平导光部的中部上端面成型有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全反射面,前述水平导光部的下端面靠近出光部成型有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第二全反射面,该第二全反射面呈环形布置。

所述收光面呈倒圆锥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也呈倒圆锥形。可以保证光线投射到出光部上均匀。

进一步,所述竖直导光部与水平导光部的通过连接部连为一体,该连接部呈倒立圆锥台状。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旋钮结构,包括面板,具有空腔;

旋钮,能旋转的设置于前述面板的空腔内,该旋钮外周与空腔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

导光体,能旋转地设于前述面板的空腔内并上端与前述旋钮连接,该导光体的出光部位于前述环形间隙内并外露出光面;

支架,轴向中空形成供导光体的竖直导光部通入的中心通孔;该支架上端与前述导光体连接并能随导光体一起旋转;以及

线路板,设于前述支架下方并上端面具有发光体,该发光体靠近导光体的竖直导光部的收光面布置;

前述支架旋转状态下能改变线路板上信号输出。

导光体上下两端优选如下结构分别与旋钮和支架连接:所述导光体上端面向上延伸有上翻边,向下延伸有下翻边,前述上翻边开设有上卡接孔,前述下翻边上开设有下卡接孔,前述旋钮的内壁具有与前述上卡接孔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块,所述支架上端具有与前述下卡接孔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块。

为提高导光体与支架的稳定性和装配的快捷性,优选如下设置:所述支架位于第二卡接块的两侧成型有定位筋,对应地,所述下翻边上成型有与前述定位筋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光线位于中部的竖直导光部经第一全反射面后向四周传导并经第二全反射面进入到出光部,由出光部的出光面把光均匀的透射出来,只需要一颗发光体即可,成本低,布置简单,且出光均匀。导光体同时作为旋钮和支架的连接中介,起到联动作用,结构紧凑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放大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2中导光体的另一视角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旋钮结构包括面板2、旋钮1、导光体3、支架4及线路板5。面板2具有空腔21;旋钮1能旋转的设置于面板2的空腔21内,该旋钮1外周与空腔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优选5mm。

导光体3能旋转地设于面板2的空腔内并上端与旋钮1连接,该导光体3的出光部33位于环形间隙内并外露出光面;设置由于出光面没有遮挡,亮度更高,具有节能的效果。

支架4轴向中空形成供导光体3的竖直导光部32通入的中心通孔41;该支架4上端与导光体3连接并能随导光体3一起旋转,下端具有遮光部44。

线路板5,设于支架4下方并上端面具有发光体51和光电感应开关(图中无显示),该发光体51靠近导光体3的竖直导光部32的收光面321布置;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体51优选led。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体3包括水平导光部31、竖直导光部32及出光部33,竖直导光部32凸设于水平导光部31的中部并底面形成收光面321,出光部33成型于水平导光部31外周而呈环形并外端面形成出光面,水平导光部31的中部上端面成型有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全反射面34,第一全反射面34位于竖直导光部32的正背面位置。水平导光部31的下端面靠近出光部33成型有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第二全反射面39,该第二全反射面39呈环形布置。

导光体3和旋钮2及与支架4的连接结构如下:导光体3上端面向上延伸有上翻边35,向下延伸有下翻边37,上翻边35开设有上卡接孔36,下翻边37上开设有下卡接孔38,旋钮1的内壁具有与上卡接孔36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块11,支架4上端具有与下卡接孔38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块42。进一步,支架4位于第二卡接块42的两侧成型有定位筋43,对应地,下翻边37上成型有与定位筋43定位配合的定位槽371。

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体3采用圆环形对称结构,竖直导光部32设于水平导光部中心位置,led布置在圆形的中心轴线上,保证出光面各处出光均匀。

导光体3的材质选用半透的pc材料,透光度、耐磨性高,变形温度高。并且对收光面、出光面、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进行镜面处理,模具抛光到2500目以上。根据导光体的材质,在导光体内部使光线的入射角大于pc材料的全反射临界角。

收光面321呈倒圆锥形,第一全反射面34也呈倒圆锥形。竖直导光部32与水平导光部31的通过连接部322连为一体,该连接部322呈倒立圆锥台状。

旋钮2旋转带动导光体3和支架4转动,遮光部44与光电感应开关配合能改变线路板5上信号输出。

第一全反射面34和第二全反射面38的设置能够保证光线最大程度从出光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发光体51发出的光线首先在收光面321上发生折射进入竖置导光部32,然后照射在第一全反射面34上,光线接下来全部经过水平导光部31照射在第二全反射面39上,经过全反射的光线最后照射在出光部33的出光面上,最终光线经折射后照亮旋钮周圈。

本实施例不用设置多颗led,只需1颗就可以照亮整个导光体周圈,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出光均匀,没有明暗交替现象,出光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导光部(31)、竖直导光部(32)及出光部(33),前述的竖直导光部(32)凸设于水平导光部(31)的中部并底面形成收光面(321),前述出光部(33)成型于水平导光部(31)外周而呈环形并外端面形成出光面,前述水平导光部(31)的中部上端面成型有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全反射面(34),前述水平导光部(31)的下端面靠近出光部(33)成型有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第二全反射面(39),该第二全反射面(39)呈环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面(321)呈倒圆锥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34)也呈倒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光部(32)与水平导光部(31)的通过连接部(322)连为一体,该连接部(322)呈倒立圆锥台状。

4.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一种导光体(3)的车辆旋钮结构,包括

面板(2),具有空腔(21);

旋钮(1),能旋转的设置于前述面板(2)的空腔(21)内,该旋钮(1)外周与空腔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

导光体(3),能旋转地设于前述面板(2)的空腔内并上端与前述旋钮(1)连接,该导光体(3)的出光部(33)位于前述环形间隙内并外露出光面;

支架(4),轴向中空形成供导光体(3)的竖直导光部(32)通入的中心通孔(41);该支架(4)上端与前述导光体(3)连接并能随导光体(3)一起旋转;以及

线路板(5),设于前述支架(4)下方并上端面具有发光体(51),该发光体(51)靠近导光体(3)的竖直导光部(32)的收光面(321)布置;

前述支架(4)旋转状态下能改变线路板(5)上信号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3)上端面向上延伸有上翻边(35),向下延伸有下翻边(37),前述上翻边(35)开设有上卡接孔(36),前述下翻边(37)上开设有下卡接孔(38),前述旋钮(1)的内壁具有与前述上卡接孔(36)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块(11),所述支架(4)上端具有与前述下卡接孔(38)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块(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位于第二卡接块(42)的两侧成型有定位筋(43),对应地,所述下翻边(37)上成型有与前述定位筋(43)定位配合的定位槽(371)。

技术总结
一种导光体,包括水平导光部、竖直导光部及出光部,前述的竖直导光部凸设于水平导光部的中部并底面形成收光面,前述出光部成型于水平导光部外周而呈环形并外端面形成出光面,前述水平导光部的中部上端面成型有凹槽,该凹槽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全反射面,前述水平导光部的下端面靠近出光部成型有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第二全反射面。本发明创造性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旋钮结构。光线位于中部的竖直导光部经第一全反射面后向四周传导并经第二全反射面进入到出光部,由出光部把光均匀的透射出来,只需要一颗发光体即可,成本低,布置简单,且出光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闫帅印;陆威文;唐华平;董禄亮;吴瑞杰;江邵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