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盾构渣土制备透水免烧制品的方法。发明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改造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产量日趋加大,建筑渣土增量迅速。建筑渣土严重影响环境且不利于资源利用。利用盾构渣土制成免烧制品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社会和环保问题,对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烧结制品在生产过程消耗大量煤的燃料,同时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毁田取土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其块体小、施工效率低,砌体自重大,抗震性差等缺点,在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及地区已被禁止使用。作为新型材料的免烧制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既可以解决部分盾构渣土堆积问题,又可以避免烧结制品生产出现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符合我国利废、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透水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同时还可以吸收水分和热量,调节局部温湿度。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绿色环保新型建材产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盾构渣土、水泥等原材料制备一种透水免烧制品。制品由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两部分构成,前者内部设人造连通空隙,两部分通过凹凸型结构卯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筑渣土污染城市大气、侵占大量土地、影响城市美观等问题,从而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一种透水免烧制品,其包含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两部分。所述透水结构层由盾构渣土、胶凝材料等材料经特制模具压制成型而成;所述砂基透水层由偏高岭土、超细矿粉掺合料等材料制备而成。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通过凹凸互锁结构连接。所述透水结构层呈凸形,两侧各设有连通孔隙。其配合比为:盾构渣土100份、水泥8-12份、石灰1.6-1.9份、硅灰0.5-0.7份、水10.8-11.5份、淀粉0.5-0.9份。所述砂基透水层呈长方体。其配合比为:偏高岭土、水泥、超细矿粉共100-150份、0.15-2mm的砂460-530份、可分散乳胶粉0.5-7.5份、甲基纤维素0.05-0.75份、聚丙烯酰胺0.02-0.75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03-7.5份、纳米二氧化硅0.03-0.75份、聚羧酸减水剂0.05-0.75份、水20-60份。所述的盾构渣土是指地铁建设过程中由盾构机挖出的地下泥土,盾构渣土经晒干后由破碎机破碎成直径不超过5mm的原料备用。所述的水泥为市售42.5或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石灰其钙含量大于85%,杂质小于5%,细度为500目,有效钙含量为44%;所述的硅灰烧失量为1.2%。所述的偏高领土粒径为200-1000目;所述的超细矿粉粒径为1000目;所述的砂为0.15mm-2mm机制砂、石英砂或天然砂;所述的可分散乳胶粉、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氨基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硅、聚羧酸减水剂均为市售普通规格。一种盾构渣土透水免烧制品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盾构渣土烘干或晒干;(2)干燥后的土样经破碎机破碎成不大于5mm的渣土备用;(3)将处理后的盾构渣土、水泥、石灰、硅灰、淀粉按比例称量后置于搅拌机中干混1-5min。干料搅拌均匀后,加水搅拌5-10min,得到基层拌合物;(4)将所得基层拌合物分2-3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20-5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蒸汽养护8-24h或自然养护7-14天即得透水结构层;(5)所述蒸汽养护温度为60℃-80℃、湿度95%以上;(6)将砂基透水层原料按配合比称量,充分搅拌后分2-3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1-1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自然养护8-72h得砂基透水层;(7)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通过凹凸互锁结构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本发明采用免烧制品技术,该技术具有低能耗、环保、节能且制品强度高等优点,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品由盾构渣土、水泥等原材料制成,材料来源广泛,同时改善了建筑垃圾堆放困难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本发明制品具有良好力学性能、透水性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道路、广场等所需的关键材料。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附图说明;图1为透水免烧制品示意图;图2为透水结构层成型图;图3为砂基透水层成型图;图中:砂基透水层1、透水结构层2、连通孔隙3,图中尺寸单位为mm。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透水免烧制品,包括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所述透水结构层凸形,配合比为:盾构渣土100份、水11份、水泥7份、石灰1.7份、硅灰0.6份、淀粉0.7份;所述砂基透水层呈长方体,其配合比为:0.15-0.6mm的砂528份、偏高岭土12份、水泥110份、超细矿粉12份、可分散乳胶粉1.3份、甲基纤维素0.07份、聚丙烯酰胺0.03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03份、纳米二氧化硅0.03份、聚羧酸减水剂0.37份、水35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一种透水免烧制品示意图,包括砂基透水层1及透水结构层2。透水结构层制备:将上述原材料按比例称量后置于搅拌机中干混均匀,加水搅拌10min后得到基层拌合物,基层拌合物分2次分层装入透水结构层压制成型模具中,在2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在温度为80℃、湿度为95%的蒸汽养护箱中,养护24h即得透水结构层,如图2所示。砂基透水层制备:将上述砂基透水层的原料按比例称量,充分搅拌后得面层拌合物分2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3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自然养护12h后所得即砂基透水层,如图3所示。透水结构层并排连接,砂基透水层置于结构层间凹处,从而制得透水免烧制品。透水免烧制品性能参数:名称孔隙率%透水系数mm/s抗压强度mpa制品19.13.440.1透水结构层201620.5砂基透水层162.4642.5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透水免烧制品,包括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所述透水结构层凸形,配合比为:盾构渣土100份、水11份、水泥7.52份、石灰1.88份、硅灰0.6份;所述砂基透水层呈长方体,其配合比为:0.6-2mm的砂528份、水泥117份、偏高岭土13份、超细矿粉13份、可分散乳胶粉2份、甲基纤维素0.07份、聚丙烯酰胺0.02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03份、纳米二氧化硅0.03份、西卡聚羧酸减水剂0.37份、水35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一种透水免烧制品示意图,包括砂基透水层1和透水结构层2。透水结构层制备:将上述原材料按比例称量后置于搅拌机中干混均匀,加水搅拌10min后得到基层拌合物,基层拌合物分2次分层装入透水结构层压制成型模具中,在2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自然养护14d即得透水结构层,如图2所示。砂基透水层制备:将上述砂基透水层的原料按比例称量,充分搅拌后得面层拌合物分2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3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自然养护12h后所得即砂基透水层,如图3所示。透水结构层并排连接,砂基透水层置于结构层间凹处,从而制得透水免烧制品。透水免烧制品性能参数:名称孔隙率%透水系数mm/s抗压强度mpa制品18.83.341.9透水结构层22.41819.3砂基透水层162.245.4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利用盾构渣土制备透水免烧制品的方法,透水免烧制品包含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两部分,所述透水结构层由盾构渣土、胶凝材料等材料经特制模具压制成型而成,所述砂基透水层由偏高岭土、超细矿粉掺合料等材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透水结构层为凸形,配合比为:地铁盾构渣土100份、水10.8-11.5份、水泥8-12份、石灰1.6-1.9份、硅灰0.5-0.7份、水10.8-11.5份、淀粉0.5-0.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砂基透水层呈长方体,其配合比为:偏高岭土、水泥、超细矿粉共100-150份、0.15-2mm的砂460—530份、分可分散乳胶粉0.5-7.5份、甲基纤维素0.05-0.75份、聚丙烯酰胺0.05-0.75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5-7.5份、纳米二氧化硅0.05-0.75份、水20-60份。
4.所述的盾构渣土是指地铁建设过程中由盾构机挖出的地下泥土,盾构渣土经干燥后由破碎机破碎成直径不超过5mm的原料备用,所述的水泥为市售42.5或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石灰其钙含量大于85%,杂质小于5%,细度为500目,有效钙含量为44%,所述的硅灰烧失量为1.2%,所述的偏高岭土为200-1000目,所述的水泥为市售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超细矿粉为1000目,所述的砂为0.15mm-2mm机制砂、石英砂或天然砂,所述的可分散乳胶粉、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氨基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硅、聚羧酸减水剂均为市售普通规格。
5.一种利用盾构渣土制备透水免烧制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盾构渣土、水泥、石灰、硅灰、淀粉按比例称量后置于搅拌机中干混1-5min,干料搅拌均匀后,加水搅拌5-10min,得到基层拌合物;
(2)将所得基层拌合物分2-3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20-5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蒸汽养护8-24h或自然养护7-14天即得透水结构层,蒸汽养护温度为60℃-80℃、湿度95%以上。
(3)将砂基透水层原料按配合比称量,充分搅拌后分2-3次分层装入预制模具中,在1-1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后,自然养护8-72h得砂基透水层;
(4)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通过凹凸互锁结构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名称为一种利用盾构渣土制备透水免烧制品的方法,制品包含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两部分。所述透水结构层由渣土、胶凝材料等材料经特制模具压制成型而成;所述砂基透水层由偏高岭土、超细矿粉掺合料等材料制备而成。透水结构层和砂基透水层通过凹凸互锁结构连接。制品采用免烧砖技术,该技术具有低能耗、环保、节能且制品强度高等有点优点,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品由盾构渣土、水泥等原材料制成,材料来源广泛,改善了建筑渣土堆放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渣土资源化利用;制品具有良好力学性能、透水性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道路、广场等所需的关键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曾路;沈婷;谭述慧;王瑶;余意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