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间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6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夜间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在夜晚活动时间逐步增长,因而对城市照明系统特别是特夜间出行时的夜间照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在北方寒冷季节,由于积雪荷载或温差造成的路灯表面起雾或结霜,会对照明系统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8222365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12月1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除霜雪路灯。该除霜雪路灯包括路灯组件、灯杆、路灯基座、防雪板、角度调节支架组件和除雪装置,路灯组件包括两个led照明灯、两个圆盘式灯座、两个弧形杆和一个固定环;两个led照明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圆盘式灯座的下端,两个圆盘式底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弧形杆的外端,两个弧形杆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两端;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灯杆的上端。该除霜雪路灯内部设有除雪装置,除雪装置可以有效对防雪板上的积雪进行清除,防止防雪板被大雪的重力压的变形;其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支架组件,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安装情况来调节防雪板的角度。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除霜雪路灯,其除雪装置单独设置在路灯内部,不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浪费,且一旦除雪装置出现了故障,该路灯即失去除雪功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路灯照明装置出现故障时,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其不具有备用照明功能,严重影响夜间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夜间照明系统除雪装置不能共享以及出现故障后影响夜间出行人员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清扫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路灯杆、照明灯、备用路灯a和备用路灯b;路灯杆面由外伸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便于积雪清扫;所述灯杆照明灯设置在路灯杆面底面,用于日常照明。

所述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导轨、主行走机构;所述导轨设置在相邻的路灯杆之间,所述导轨位于路灯的侧面;所述主行走机构下部设置有行走轮,通过所述行走轮在所述导轨内行走,所述主行走机构可由一路灯位置往复行走至由所述导轨相连接的其它路灯位置;所述主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卷筒和复位弹簧。

所述清扫系统包括路灯杆面清扫系统和照明灯清扫系统;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用于清扫所述路灯杆面顶面的积雪;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用于清除所述照明灯表面的霜雾。

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与所述主行走机构连接;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路灯杆面上设置有导向凹槽,所述定位凸起限位在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卷筒通过绳索与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行走机构和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的下侧设置有清扫盘。

所述主行走机构上还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所述支架的末端与主行走机构相连;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的上侧设置有清扫转盘、下侧设置有备用路灯b。

使用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清扫路灯杆面的顶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槽内,所述主行走机构中的卷筒断电,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由路灯杆面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所述复位弹簧和卷筒的绳索的共同作用下,将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重新拉回路灯杆面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顶面的清扫。

使用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清扫照明灯表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槽内,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的清扫转盘通电,实现对照明灯表面的转动清扫。

使用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同时清扫路灯杆面的顶面和清扫照明灯表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槽内,所述主行走机构中的卷筒断电,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由路灯杆面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所述复位弹簧和卷筒的绳索的共同作用下,将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重新拉回路灯杆面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顶面的清扫;在路灯杆面清扫系统清扫路灯杆面顶面的同时,清扫照明灯清扫系统的清扫转盘通电,实现对照明灯表面的转动清扫。

当对一路灯清扫结束后,所述主行走机构沿所述导轨行进至下一需要清扫的路灯,直至将导轨沿线的路灯全部清扫完毕。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所述导轨上设置有两台以上主行走机构。当导轨上设置多台主行走机构时,可同时对于多盏路灯同时进行清扫,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在所述导轨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检修平台,当两台主行走机构相向而行时,其中一台主行走机构可行走至避让检修平台,以便另外一台主行走机构能顺利通过。当主行走机构出现故障时也可直接行进至检修平台等待检修。

可见,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能实现单独或同时清扫路灯杆面的顶面积雪和清扫照明灯表面霜雾。沿轨道设置的多盏路灯能使用同一主行走机构及其清扫系统,不必每盏路灯均设置清扫装置,提高了清扫系统的利用率。当导轨上设置有两台以上主行走机构,提高了对路灯的清扫效率,且当一台主行走机构或其清扫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另外一台或几台主行走机构及其清扫系统继续完成清扫作业。轨道的侧面设置的避让检修平台为主行走机构及其清扫系统的避让或检修提供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的上侧设置有备用路灯a。

所述主行走机构上设置有支杆,支杆上铰接有电磁伸缩臂,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与所述主行走机构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容纳槽。

所述电磁伸缩臂能够伸进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主行走机构的上侧铰接有左电磁顶升臂和右电磁收拉臂,所述电磁伸缩臂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左电磁顶升臂和右电磁收拉臂配合的左收容槽和右收容槽。

根据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还设置有控制系统。

当所述控制系统监测到路灯有故障时,可仅启用备用路灯b或仅启用备用路灯a或同时启用备用路灯a与用路灯b。

当仅启用备用路灯b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槽内;关闭所述清扫转盘,将所述备用路灯b开启,提供备用照明。

当仅启动备用路灯a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槽内;将电磁伸缩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内,左电磁顶升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内,同时电磁伸缩臂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绕着支杆旋转;当电磁伸缩臂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内,在右电磁收拉臂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绕着支杆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提供备用照明。

当同时启用备用路灯a以及备用路灯b开启时,所述主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定位凸起限位在路灯杆面的导向凹内;将电磁伸缩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内,左电磁顶升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内,同时电磁伸缩臂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绕着支杆旋转;当电磁伸缩臂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内,在右电磁收拉臂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绕着支杆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开启备用路灯a的同时,关闭清扫转盘,将备用路灯b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所述主行走机构上设置有配重块,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倾覆。

根据本发明的夜间照明系统,除了清扫功能外,在路灯故障时能提供备用照明。由于备用照明设备也设置在主行走机构上,并与清扫系统的构件相结合,实现了清扫与备用照明一体化。主行走机构能沿导轨行进至导轨沿线任一故障路灯处提供备用照明,使用方便,能极大改善夜间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当同时出现多盏路灯故障时,也能同时使用多台主行走机构上的备用路灯解决这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夜间照明系统的主视图。

图2a-2d为路灯杆面清扫系统的翻转过程图。

图3为夜间照明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

1——路灯杆面清扫系统;

2——照明灯清扫系统;

3——路灯杆面;

4——导向凹槽;

5——定位凸起;

6——主行走机构;

7——复位弹簧;

8——绳索;

9——清扫盘;

10——备用路灯a;

11——支架;

12——清扫转盘;

13——备用路灯b;

14——支杆;

15——电磁伸缩臂;

16——导轨;

17——行走轮;

18——容纳槽;

19——左电磁顶升臂;

20——右电磁收拉臂;

21——左收容槽;

22——右收容槽;

23——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清扫系统。

照明系统包括路灯杆、照明灯23、备用路灯a10和备用路灯b13;路灯杆面3由外伸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便于积雪清扫;灯杆照明灯23设置在路灯杆面3底面,用于日常照明。

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导轨16、主行走机构6。导轨16设置在相邻的路灯杆之间,导轨16位于路灯的侧面;主行走机构6下部设置有行走轮17,通过行走轮17在导轨16内行走,可由一路灯位置往复行走至由导轨16相连接的其它路灯位置;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卷筒和复位弹簧7。

清扫系统包括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和照明灯清扫系统2;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用于清扫路灯杆面3顶面的积雪;照明灯清扫系统2用于清除照明灯23表面的霜雾。

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与主行走机构6连接,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5,路灯杆面3上设置有导向凹槽4,定位凸起5限位在导向凹槽4内。卷筒通过绳索8与路灯面清扫系统1连接,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行走机构6和路灯面清扫系统1。路灯面清扫系统1的下侧设置有清扫盘9。

主行走机构6上还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支架11,支架11的顶端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2,支架11的末端与主行走机构6相连。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上侧设置有清扫转盘12、下侧设置有备用路灯b13。

当仅清扫路灯杆面3的顶面时,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主行走机构6中的卷筒断电,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4,由路灯杆面3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复位弹簧7和卷筒的绳索8的共同作用下,将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重新拉回路灯杆面3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顶面的清扫。

当仅清扫照明灯23表面时,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清扫转盘12通电,实现对照明灯23表面的转动清扫。

当清扫路灯杆面3的顶面和清扫照明灯23表面时,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主行走机构6中的卷筒断电,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4,由路灯杆面3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复位弹簧7和卷筒的绳索8的共同作用下,将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重新拉回路灯杆面3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的清扫。在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清扫路灯杆面3顶面的同时,清扫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清扫转盘12通电,实现对照明灯23表面的转动清扫。

当对一路灯清扫结束后,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进至下一需要清扫的路灯,直至将导轨16沿线的路灯全部清扫完毕。

导轨16上设置有两台以上主行走机构6。当导轨上设置多台主行走机构6时,可同时对于多盏路灯同时进行清扫,提高工作效率。

导轨16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检修平台,当两台主行走机构6相向而行时,其中一台主行走机构6可行走至避让检修平台,以便另外一台主行走机构6能顺利通过。当主行走机构6出现故障时也可直接行进至检修平台等待检修。

该夜间照明系统,能实现单独或同时清扫路灯杆面3的顶面积雪和清扫照明灯23表面霜雾。沿轨道设置的多盏路灯能使用同一主行走机构6及其清扫系统,不必每盏路灯均设置清扫装置,提高了清扫系统的利用率。当导轨16上设置有两台以上主行走机构6,提高了对路灯的清扫效率,且当一台主行走机构6或其清扫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另外一台或几台主行走机构6及其清扫系统继续完成清扫作业。轨道16的侧面设置的避让检修平台为主行走机构6及其清扫系统的避让或检修提供了方便。

路灯面清扫系统1的上侧设置有备用路灯a10。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支杆14,支杆14上铰接有电磁伸缩臂15,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与主行走机构6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容纳槽18。当启用备用路灯a10时,电磁伸缩臂15能够伸进容纳槽18内,主行走机构6的上侧铰接有左电磁顶升臂19和右电磁收拉臂20,电磁伸缩臂15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左电磁顶升臂19和右电磁收拉臂20配合的左收容槽21和右收容槽22。

该夜间照明系统还设置有控制系统。

如图2a-2d所示,当控制系统监测到路灯有故障时,可仅启用备用路灯b13。其工作步骤如下: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使用备用照明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关闭清扫转盘12,将备用路灯b13开启,提供备用照明。

当控制系统监测到路灯有故障时,也可仅启动备用路灯a10。其工作步骤如下: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使用备用照明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将电磁伸缩臂15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18内,左电磁顶升臂19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21内,同时电磁伸缩臂15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19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当电磁伸缩臂15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20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22内,在右电磁收拉臂20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10,提供备用照明。

当控制系统监测到路灯出现故障时,也可同时启用备用路灯a10以及备用路灯b13开启,提供备用照明。其工作步骤为: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使用备用照明的路灯处;对位时,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将电磁伸缩臂15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18内,左电磁顶升臂19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21内,同时电磁伸缩臂15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19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当电磁伸缩臂15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20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22内,在右电磁收拉臂20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10;开启备用路灯a10的同时,关闭清扫转盘12,将备用路灯b13开启。

当有两盏或以上的路灯出现故障时,可同时使用对应数量的主行走机构6行至需要位置,提供备用照明。

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配重块,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倾覆。

该夜间照明系统,还能在路灯故障时提供备用照明。由于备用照明设备也设置在主行走机构6上,并与清扫系统的构件相结合,实现了清扫与备用照明一体化。由于主行走机构6能沿导轨16行进至导轨沿线任一故障路灯处提供备用照明,使用方便,能极大改善夜间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当同时出现多盏路灯故障时,也能同时使用多台主行走机构6上的备用路灯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清扫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路灯杆、照明灯(23)、备用路灯a(10)和备用路灯b(13);路灯杆面(3)由外伸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便于积雪清扫;所述灯杆照明灯(23)设置在路灯杆面(3)底面,用于日常照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导轨(16)、主行走机构(6);所述导轨(16)设置在相邻的路灯杆之间,所述导轨(16)位于路灯的侧面;所述主行走机构(6)下部设置有行走轮(17),通过所述行走轮(17)在所述导轨(16)内行走,所述主行走机构(6)可由一路灯位置往复行走至由所述导轨(16)相连接的其它路灯位置;所述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卷筒和复位弹簧(7);

所述清扫系统包括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和照明灯清扫系统(2);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用于清扫所述路灯杆面(3)顶面的积雪;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2)用于清除所述照明灯(23)表面的霜雾;

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与所述主行走机构(6)连接;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5),所述路灯杆面(3)上设置有导向凹槽(4),所述定位凸起(5)限位在所述导向凹槽(4)内;所述卷筒通过绳索(8)与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1)连接,所述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行走机构(6)和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1);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1)的下侧设置有清扫盘(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行走机构(6)上还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顶端设置有照明灯清扫系统(2),所述支架(11)的末端与主行走机构(6)相连;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上侧设置有清扫转盘(12)、下侧设置有备用路灯b(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清扫路灯杆面(3)的顶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所述主行走机构(6)中的卷筒断电,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4)由路灯杆面(3)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所述复位弹簧(7)和卷筒的绳索(8)的共同作用下,将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重新拉回路灯杆面(3)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顶面的清扫。

当清扫照明灯(23)表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所述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清扫转盘(12)通电,实现对照明灯(23)表面的转动清扫。

当清扫路灯杆面(3)的顶面和清扫照明灯(23)表面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所述主行走机构(6)中的卷筒断电,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凹槽(4)由路灯杆面(3)的顶端滑至底端,到达底端后卷筒通电,在所述复位弹簧(7)和卷筒的绳索(8)的共同作用下,将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重新拉回路灯杆面(3)的顶端,实现路灯杆面顶面的清扫;在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清扫路灯杆面(3)顶面的同时,清扫照明灯清扫系统(2)的清扫转盘(12)通电,实现对照明灯(23)表面的转动清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灯面清扫系统(1)的上侧设置有备用路灯a(10);

所述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支杆(14),支杆(14)上铰接有电磁伸缩臂(15),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与所述主行走机构(6)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容纳槽(18);

所述电磁伸缩臂(15)能够伸进所述容纳槽(18)内,所述主行走机构(6)的上侧铰接有左电磁顶升臂(19)和右电磁收拉臂(20),所述电磁伸缩臂(15)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左电磁顶升臂(19)和右电磁收拉臂(20)配合的左收容槽(21)和右收容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夜间照明系统还设置有控制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系统监测到路灯有故障时,可仅启用备用路灯b(13)或仅启用备用路灯a(10)或同时启用备用路灯a(10)与用路灯b(13);

当仅启用备用路灯b(13)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关闭所述清扫转盘(12),将所述备用路灯b(13)开启,提供备用照明;

当仅启动备用路灯a(10)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将电磁伸缩臂(15)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18)内,左电磁顶升臂(19)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21)内,同时电磁伸缩臂(15)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19)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当电磁伸缩臂(15)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20)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22)内,在右电磁收拉臂(20)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10),提供备用照明;

当同时启用备用路灯a(10)以及备用路灯b(13)开启时,所述主行走机构(6)沿导轨(16)行至需清扫的路灯处;对位时,所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定位凸起(5)限位在路灯杆面(3)的导向凹槽(4)内;将电磁伸缩臂(15)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长至容纳槽(18)内,左电磁顶升臂(19)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左收容槽(21)内,同时电磁伸缩臂(15)回缩,在左电磁顶升臂(19)的顶升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当电磁伸缩臂(15)位于竖直方向时,右电磁收拉臂(20)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并使其伸入右收容槽(22)内,在右电磁收拉臂(20)的收拉作用下,使电磁伸缩臂(15)绕着支杆(14)旋转实现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的翻转;当翻转至需要角度后,开启备用路灯a(10);开启备用路灯a(10)的同时,关闭清扫转盘(12),将备用路灯b(13)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16)上设置有两台以上主行走机构(6)。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16)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检修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配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16)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检修平台;所述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配重块。

技术总结
一种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清扫系统。照明系统包括路灯杆、照明灯(23)、备用路灯A(10)和备用路灯B(13);灯杆照明灯(23)设置在路灯杆面(3)底面。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导轨(16)、主行走机构(6);导轨(16)设置在相邻的路灯杆之间路灯的侧面;主行走机构(6)下部设置有行走轮(17),在导轨(16)内行走;主行走机构(6)上设置有卷筒和复位弹簧(7)。清扫系统与主行走机构(6)连接,包括路灯杆面清扫系统(1)和照明灯清扫系统(2)。该夜间照明系统实现了清扫与备用照明一体化,清扫效率高,使用方便,能极大改善夜间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丁以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启顺京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8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