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0

本发明属于纳米绝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低热导率原位生长的复合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耗能是中国三大高耗能行业之首,在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炉和高温设备上采用绝热耐火材料,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传统绝热耐火材料有轻质砖、轻质浇注料、耐火纤维等,由于其导热系数相对较高,在给定厚度下无法满足工业设备外壁温度低于70℃的节能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低导热率的绝热材料。

气凝胶绝热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与传统的绝热保温材料相比,绝热效果可提高2~10倍,绝热层厚度可减少30%~50%,既可提高有效工作容量又可减少大量热损失,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型绝热材料之一。在气凝胶材料中添加适量增强纤维和红外遮光剂构成复合材料,不仅有助于材料制备成型,而且提高材料在中高温度段的绝热保温性能,从而拓宽了气凝胶材料的应用范围。专利cn105084859a、cn105084910a、cn104527199b、cn103043999b公开了利用粉体混合的方法制备复合气凝胶绝热材料方法: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料、增强纤维与红外遮光剂等材料混合搅拌,再将混料装入模具,压制成型。该方法虽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较高,但存在混料不均现象。不同种类的原料通过机械设备混合时,纳米级的气凝胶颗粒较难稳固地固定在微米级纤维上,使纤维无法充分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微米级遮光剂颗粒也无法均匀分散在纳米级气凝胶颗粒基体中,从而不能充分发挥遮光效果。未分散均匀的纤维和遮光剂颗粒又会增加固相传热,另外,利用粉体混合的方法制备复合绝热材料的过程中粉尘污染较大,试验员及操作工人需做好防护措施。

为解决现用复合绝热材料制备过程中混料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复合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气凝胶绝热材料,即在溶胶形成过程中添加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在流动的液相体系中,微米级的遮光剂粉末和增强纤维可均匀分散在溶胶中,陈化及干燥后,颗粒和纤维表面均匀附着气凝胶。颗粒和纤维在气凝胶中均匀分散,使纤维对材料的力学增强作用和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颗粒间由于相互接触导致的固相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热导率。另外,该方法避免了粉体混合引起的粉尘污染,因此,属于绿色环保的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用复合绝热材料制备过程中混料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中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和纤维的力学增强性能,同时降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硅溶胶制备: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与乙醇、水、催化剂和添加剂混合,在30~50℃下搅拌1~10h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含铝粉体与水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60~85℃后剧烈搅拌,加入硝酸,在剧烈搅拌和60~85℃条件下回流2~10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将步骤1制得的硅溶胶和步骤2制得的铝溶胶混合,加入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搅拌均匀;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材料在60~80℃静置、陈化24~48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步骤4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下干燥,置于模具中压制成型。

步骤1中所用催化剂为醋酸、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添加剂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

步骤1中teos:乙醇:水:催化剂: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5~20):(4~20):(0.01~0.1):(0.01~0.1),优选比例为1:(5~10):(7~15):(0.01~0.05):(0.01~0.05)。

步骤2中所用含铝粉体为勃姆石粉体和拟薄水铝石粉体的任意一种或二种。

步骤2中含铝粉体:水:硝酸的摩尔比为1:(5~20):(0.01~0.2),优选比例为1:(10~15):(0.05~0.1)。

步骤3中所用遮光剂颗粒为炭黑、碳化硅、二氧化钛、硅酸锆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颗粒尺寸为2~20μm,优选5~10μm。

步骤3中所用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纤维直径2~20μm,优选5~10μm,长度为5~50mm,优选为10~30mm。

步骤3中硅溶胶:铝溶胶:遮光剂: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30~50):(20~40):(10~40):(2~10),优选比例为(40~50):(30~40):(20~30):(2~5)。

步骤5中干燥温度为60~160℃,优选80~100℃,压制压力为1~20mpa,优选2~10mpa。

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的绝热材料,比表面积为300~800m2/g,常温下热导率为0.013~0.020w·m-1k-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步骤1,硅溶胶制备:分别称取teos146.44g、乙醇161.92g、去离子水189.79g、硝酸14.06ml(1mol/l)、甲酰胺0.95g,(摩尔比为1:5:15:0.02:0.03),在30℃下搅拌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分别称取勃姆石粉体227.84g、去离子水262.95g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85℃后剧烈搅拌,加入1mol/l硝酸146.09ml(勃姆石:去离子水:硝酸摩尔比为1:5:0.05),在剧烈搅拌和85℃条件下回流一段时间5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称取硅溶胶450g、铝溶胶350g混合,加入硅酸锆180g、高硅氧玻璃纤维20g,搅拌均匀。硅酸锆颗粒尺寸3~5μm,纤维直径7μm,长20mm。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混合材料在60℃静置、陈化24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80℃干燥,置于模具中2.5mpa压制成型。

复合绝热材料比表面积464m2/g,常温下热导率为0.017w·m-1k-1

实施例2

步骤1,硅溶胶制备:分别称取teos121.77g、乙醇269.29g、去离子水105.21g、硫酸29.23ml(1mol/l)、n,n-二甲基甲酰胺0.85g,(摩尔比为1:10:10:0.05:0.02),在30℃下搅拌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分别称取勃姆石粉体149.31g、去离子水344.65g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85℃后剧烈搅拌,加入1mol/l硝酸95.73ml(勃姆石:去离子水:硝酸摩尔比为1:10:0.05),在剧烈搅拌和80℃条件下回流7.5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称取硅溶胶350g、铝溶胶300g混合,加入碳化硅320g、陶瓷纤维30g,搅拌均匀。碳化硅颗粒尺寸5~10μm,纤维直径10μm,长30mm。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混合材料在65℃静置、陈化30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100℃干燥,置于模具中5mpa压制成型。

复合绝热材料比表面积537m2/g,常温下热导率为0.019w·m-1k-1

实施例3

步骤1,硅溶胶制备:分别称取teos106.65g、乙醇353.77g、去离子水36.86g、盐酸30.71ml(1mol/l)、二甲基亚砜1.60g,(摩尔比为1:15:4:0.06:0.04),在30℃下搅拌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分别称取拟薄水铝石粉体104.73g、去离子水386.80g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85℃后剧烈搅拌,加入1mol/l硝酸134.26ml(拟薄水铝石:去离子水:硝酸摩尔比为1:16:0.1),在剧烈搅拌和75℃条件下回流10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称取硅溶胶500g、铝溶胶260g混合,加入二氧化钛220g、陶瓷纤维20g,搅拌均匀。二氧化钛颗粒尺寸10~15μm,纤维直径3μm,长20mm。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混合材料在75℃静置、陈化48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105℃干燥,置于模具中7.5mpa压制成型。

复合绝热材料比表面积559m2/g,常温下热导率为0.016w·m-1k-1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硅溶胶制备: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与乙醇、水、催化剂和添加剂混合,在30~50℃下搅拌1~10h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含铝粉体与水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60~85℃后剧烈搅拌,加入硝酸,在剧烈搅拌和60~85℃条件下回流2~10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将步骤1制得的硅溶胶和步骤2制得的铝溶胶混合,加入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搅拌均匀;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材料在60~80℃静置、陈化24~48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步骤4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下干燥,置于模具中压制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催化剂为醋酸、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添加剂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teos:乙醇:水:催化剂: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5~20):(4~20):(0.01~0.1):(0.01~0.1),优选比例为1:(5~10):(7~15):(0.01~0.05):(0.01~0.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用含铝粉体为勃姆石粉体和拟薄水铝石粉体的任意一种或二种。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含铝粉体:水:硝酸的摩尔比为1:(5~20):(0.01~0.2),优选比例为1:(10~15):(0.05~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用遮光剂颗粒为炭黑、碳化硅、二氧化钛、硅酸锆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颗粒尺寸为2~20μm,优选5~1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用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纤维直径2~20μm,优选5~10μm,长度为5~50mm,优选为10~30mm。

8.如权利要求1、3、5、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硅溶胶:铝溶胶:遮光剂: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30~50):(20~40):(10~40):(2~10),优选比例为(40~50):(30~40):(20~30):(2~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干燥温度为60~160℃,优选80~100℃,压制压力为1~20mpa,优选2~10mpa。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绝热材料,比表面积为300~800m2/g,常温下热导率为0.013~0.020w·m-1k-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硅溶胶制备: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制备硅溶胶;(2)铝溶胶制备:利用含铝粉体制备γ‑Al‑OOH溶胶;(3)材料混合:将硅溶胶和铝溶胶混合,加入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搅拌均匀;(4)凝胶化和陈化:将混合材料静置、陈化;(5)干燥与热处理: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下干燥,置于模具中压制成型。本发明在溶胶形成过程中添加红外遮光剂和增强纤维,体系分散更均匀,使纤维对材料的力学增强作用和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颗粒间相互接触导致的固相传热,降低了热导率。

技术研发人员:程谟杰;王秀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