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1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和手性分离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组装型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除了旋光性外具有相同的物力和化学性质,但是其生化和药理活性却往往不同,甚至有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手性分离技术对于医药工业、生命科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性拆分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拆分、优先结晶、化学拆分、酶拆分、膜分离和色谱拆分等多种拆分方法。其中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拆分法被认为是最具有优势的光学异构体拆分方法,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手性固定相,按照手性固定相的结构,可分为蛋白质型、刷型/prikle型、多糖衍生物型、大环抗生素型、配体交换型和环糊精型等。按照手性选择剂在载体上的固定方式,可分为键合型和涂覆型两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性化合物不同生物活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单一对映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色谱手性分离技术虽然应用广泛、操作条件温和、分离效率高,但处理量小、放大成本高,多适用于分析和检测。因此,研究新型手性识别材料和高效快速手性分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手性分离技术的发展更侧重于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手性选择剂在载体上的固定方式,还是主要为键合型和涂覆型两类。键合型固定方式作用力强,稳定性高,但是反应过程复杂且不易达到较高键合率,而且容易破坏手性选择剂结构导致作用位点减少。涂覆型固定方式,操作简易,涂覆量高,能有效提高分离容量,但是不稳定,寿命较短,容易随着流动相流失,导致分离效率下降。

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前沿研究课题,其在分析化学领域已有广泛的用途,在手性识别领域也显示了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纳米颗粒具有高比表面且易于修饰,作为手性选择剂载体,可以起到提高柱容量或信号放大的作用。纳米材料在手性识别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多数纳米材料在溶液中难于实现固液分离的不足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纳米材料特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性质,还具有独特的磁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快速聚集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因此在催化、生物分离和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新型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近年来,通过表面修饰手性选择剂制得的功能化磁性纳米在手性分离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自组装是指系统的构筑元素(如分子)在不受外力借助下,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发的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创造具有多层次结构与功能的新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学术前沿研究领域。分子自主装技术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及其协同效应,形成有序分子聚集体如自组装膜,这里的弱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阳离子-π相互作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性固定相材料的稳定性和负载量的不足,提供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磁性纳米材料为手性选择剂载体,结合自主装技术为固定方式来制备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该材料可应用于手性化合物进行快速、高效手性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以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为内核,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在外壳上键接表面修饰的苯磺酸,再以万古霉素进行表面修饰,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合成磁性fe3o4纳米粒子(参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09788.9)

将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加入到乙二醇的水溶液中,配成0.05~0.4mol/l的澄清溶液,将溶液放入密闭加热容器中,在200~30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加热时间为8~72小时,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40~80℃烘干,制得100~1000纳米粒径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微球;

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50—30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0—60小时。

在步骤1中,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为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或醋酸铁。

步骤2,在步骤1合成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外壳,以得到核壳型fe3o4@sio2磁性材料

将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重新分散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0):1,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1—10):(0.2—10),室温下持续搅拌,以使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fe3o4/sio2磁性材料,其中浓氨水为碱性催化剂,为反应体系提供碱性环境,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二氧化硅的外壳结构;

在步骤2中,选择在室温20—25℃下机械搅拌3—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

在步骤2中,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4—8):(2—6)。

在步骤2中,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粒子,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fe3o4/sio2磁性粒子。

步骤3,在步骤2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粒子的外壳上键接表面修饰的苯磺酸,以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

将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分散到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过量的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以使其充分反应,通过硅烷化反应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磁性微球;

在步骤3中,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1~10)。

在步骤3中,硅烷化反应在25~6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

在步骤3中,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微球,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

在步骤3中,所述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与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质量比为1:(1—20),优选1:(8—15),在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质量百分数为50wt%。

步骤4,以万古霉素进行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的表面修饰,以得到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

将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置于等体积比的甲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洗涤活化,然后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磁性材料,再以万古霉素与活化后的磁性材料混合均匀并振荡,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自组装了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的磁性材料。

在步骤4中,取40ml浓度为0.05-1mg/ml的万古霉素水样,ph值用甲酸或氨水调节至2-10后,加入活化的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进行万古霉素的自组装。

在步骤4中,振荡反应温度为室温20—25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300min,优选30—60min。

在步骤4中,在振荡反应之后,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以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磁性分离技术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引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有利于进一步修饰和增加表面负载量,提供更多的主客体作用位点,以增大手性分离容量;而且以磁场分离技术代替传统分离技术,可快速实现分离和再生。磁性纳米颗粒的引入对手性分离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小、表面积大,作为载体可以增加负载容量;二是磁性纳米颗粒易于表面修饰,有利于实现可控设计;三是通过开关磁场实现目标物的选择性分离和吸附剂的简便再生,也可延长吸附剂使用寿命。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手性分析技术,引入磁性纳米颗粒负载手性主体来构建手性分离体系更有利于实现快速、高效分离。(2)利用自主装技术将手性主体分子负载到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表面,从而制得具有手性识别能力又具有磁性的多功能磁性复合材料;通过静电吸引、疏水、配位等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手性主体通过自组装方式负载在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表面,该方法简便易行,并易于实现高容量负载。以自组装技术和纳米科学为牵引,将手性主体分子自组装在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表面。以应用为向导来设计和制备材料,构建相应组装路线,这一动态有序自组装方法可有效避免空间无序排列和分布不均匀等现象,有利于规模化制备;而且根据手性主体分子结构特点,通过自组装方式将手性主体负载在磁性材料表面,方法简单、负载容量高,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磁性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其中(a)磁性fe3o4亚微球,(b)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c)粒度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磁性材料fe3o4@sio2@bsaf-ga磁性亚微球的eds测试谱线图。

图3为本发明磁性材料的xrd谱线图,其中(a)磁性fe3o4亚微球,(b)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

图4为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测试曲线图,其中1为磁性fe3o4亚微球,2为磁性fe3o4@sio2亚微球,3为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4为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

图5为本发明在溶液中进行磁分离照片,其中(a)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分散在溶液中,(b)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与溶液分离。

图6为本发明磁性材料的ft-ir谱线图,其中(a)万古霉素,(b)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c)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

图7为本发明的磁性复合材料(fe3o4@sio2@bsaf)以及万古霉素(van)的zeta电位测试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中分离手性布洛芬的hplc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室温为20-25摄氏度,所述浓氨水为质量浓度(质量百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50wt%二氯甲烷溶液,比利时acros公司生产),关于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的制备参考中国发明专利“表面修饰苯磺酸的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为2012105148097,申请日为2012年12月4日。

实施例1—自组装型万古霉素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1)磁性fe3o4亚微球的制备

称取fecl3·6h2o溶于40ml乙二醇溶液中,配成0.05mol/l的溶液,然后依次加入3.6g无水乙酸钠、1g聚乙二醇-6000,磁力搅拌0.5h。将所得溶液转移至50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热至200℃反应8h。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6次,40~80℃真空干燥,制得磁性fe3o4亚微球。

(2)磁性fe3o4@sio2亚微球的制备

将1g磁性fe3o4亚微球重新分散到120ml乙醇和40ml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3ml(25-28%,w/w),四乙氧基硅烷(teos)1ml,室温机械搅拌8h。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洗涤6次,每次50ml,80℃真空干燥24h,得到干燥的fe3o4@sio2磁性亚微球。

(3)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的制备

将1g磁性fe3o4@sio2亚微球重新分散到12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40ml甲苯混合溶液中,加入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质量百分比为50wt%,比利时acros公司生产)5ml,室温机械搅拌24h。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产物,依次用乙醇、去离子水、丙酮洗涤6次,每次50ml,80℃真空干燥24h,得到干燥的苯磺酸修饰磁性fe3o4@sio2亚微球(fe3o4@sio2@bsaf,其中bsaf对应苯磺酸基团,即键接到二氧化硅上的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硅烷)。

(4)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fe3o4@sio2@bsaf的制备

取磁性fe3o4@sio2@bsaf纳米材料50mg置于50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5ml甲醇和5ml去离子水洗涤活化,然后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磁性fe3o4@sio2-bsaf纳米材料,溶液弃去;取40ml浓度为0.01mol/l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水样置于离心管中,用甲酸调节ph=2,与活化后的磁性fe3o4@sio2-bsaf纳米材料混合均匀并振荡120min,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磁性fe3o4@sio2-bsaf纳米材料,分别加入去离子水和甲醇洗涤3次;80℃真空干燥,制得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fe3o4@sio2@bsaf-ga,ga为万古霉素,与bsaf作用,在微球表面实现自组装)。

实施例2—磁性材料的结构表征

(1)颗粒形貌及粒径大小和表征

采用tecnaig2f2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观察制备的磁性粒子的粒径和形貌。图1为磁性fe3o4亚微球和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的tem图。从图1(a)可以看出磁性fe3o4亚微球为球形,图1(b)显示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外层包裹了一层厚度为20±2nm的二氧化硅,整个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呈现核壳结构,纳米粒度仪测试流体力学直径结果为205nm。

(2)元素表征采用x-射线能谱仪(tem配件,美国fei公司)测定磁性微球的x-射线能量损失谱图。图2为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的eds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材料主要含有铁和硅元素,从而可以证实sio2成功包裹在磁性fe3o4亚微球上。

(3)晶型表征采用rigaku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株式会社)表征磁性微球的晶体类型,其xrd谱图如图3所示。与x-射线衍射卡片对照可以看出,磁性fe3o4亚微球的晶体结构为尖晶石,被二氧化硅、苯磺酸硅烷试剂和万古霉素包覆和修饰后,其衍射峰的数量没有增加,位置也没有改变,这表明包覆过程中内核磁性fe3o4亚微球的晶型没有改变。

(4)磁性表征采用ppms-9型物理性质测量系统(美国quantumdesign公司)表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磁性fe3o4、磁性fe3o4@sio2、磁性fe3o4@sio2@bsaf和fe3o4@sio2@bsaf-ga的磁滞回线见图4,从图可见两种磁性亚微球的剩磁和矫顽力均趋于零,表现为超顺磁性。由于sio2和硅烷试剂没有磁响应性能,磁性fe3o4亚微球被sio2和硅烷试剂、万古霉素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其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75.4、50.7、48.7和46.4emug-1。该磁性材料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超顺磁性,在没有外加磁场时可分散在水溶液中,如图5(a)所示;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向磁铁聚集,实现固液分离,如图5(b)所示,撤去磁场后又能在溶液中分散。

(5)官能团表征采用nicolet670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fisher公司)表征磁性材料的官能团变化,从图6(b)可以看出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在波数为2922、2853、1208和1152cm-1处出现c-h的吸收峰,该吸收峰是由万古霉素上的-ch基团产生的,这就表明万古霉素成功自组装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表面。

(6)zeta电位表征采用nanozs型zeta电位仪(英国malvern公司)表征磁性材料表面的带电情况,从图7可以看出fe3o4@sio2@bsaf的纳米粒子在ph值为1~10的范围内均为负值。由于磺酸基是强酸基团,它在1~10的ph范围内均电离而带负电荷。万古霉素等电点ph为5,在ph小于5时带正电。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万古霉素可以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在磁性fe3o4@sio2@bsaf亚微球表面。

(7)ga固载量分析

采用lambda7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elmer公司)测量ga的固载量,三次测试取平均值,结果表明该磁性fe3o4@sio2@bsaf-ga亚微球材料表面ga的固载量为15mgg-1

实施例3自组装型万古霉素功能化磁性微球用于拆分手性药物布洛芬

将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自组装型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微球用于拆分手性药物布洛芬异构体。

选择rs-布洛芬作为分析物,采用hplc分析拆分效果。用正己烷-异丙醇(9:1)配制布洛芬质量浓度为1μg/l的标准溶液进行液相色谱(仪器型号为shimazuhplc-20a,产商为日本岛津公司,仪器配置spd-m20a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to-20ac柱温箱、sil-20ac自动进样器;色谱柱为chiralcelod手性柱,250×4.6mm,10μm,产商为大赛璐药物手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甲酸(体积比为90:9.9:0.1),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20μl)测定,得到手性吸附前布洛芬两个对映异构体的峰面积。

取100mgfe3o4@sio2@bsaf-ga磁性材料加入1mg/ml外消旋布洛芬溶液中,振荡5min。磁分离后,取上清液,待测液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残留物用正己烷-异丙醇(9:1)重新溶解并定容至1ml,用0.22μm的水洗滤膜过滤,每次取20μl该溶液进行手性液相色谱分析以测定与磁性材料作用后布洛芬两个对映异构体的峰面积。

手性分离结果表明,与磁性材料作用之前,布洛芬外消旋溶液中含有等量的对映异构体,两个对映异构体的峰面积几乎相等。与磁性材料混合作用之后,上清液中两个对映体的峰面积都发生了明显下降,其中s-对映体的峰面积减少量大于r-对映体的峰面积减少量,说明选择性地识别了两个对映体,对s-对映体的作用力要大于r-对映体,导致磁性分离之后上清液中r-对映体的含量大于s-对映体。

根据本发明内容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均可实现自组装型万古霉素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且表现出与本发明基本一致的性能,即本发明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在分离布洛芬手性异构体中的应用。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为内核,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在外壳上键接表面修饰的苯磺酸,再以万古霉素进行表面修饰,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合成磁性fe3o4纳米粒子

将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加入到乙二醇的水溶液中,配成0.05~0.4mol/l的澄清溶液,将溶液放入密闭加热容器中,在200~30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加热时间为8~72小时,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40~80℃烘干,制得100~1000纳米粒径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微球;

步骤2,在步骤1合成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外壳,以得到核壳型fe3o4@sio2磁性材料

将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重新分散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0):1,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1—10):(0.2—10),室温下持续搅拌,以使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fe3o4/sio2磁性材料,其中浓氨水为碱性催化剂,为反应体系提供碱性环境,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二氧化硅的外壳结构;

步骤3,在步骤2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粒子的外壳上键接表面修饰的苯磺酸,以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

将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分散到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过量的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以使其充分反应,通过硅烷化反应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磁性微球;

步骤4,以万古霉素进行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的表面修饰,以得到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

将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置于等体积比的甲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洗涤活化,然后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磁性材料,再以万古霉素与活化后的磁性材料混合均匀并振荡,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自组装了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的磁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50—30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0—60小时;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为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或醋酸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选择在室温20—25℃下机械搅拌3—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4—8):(2—6);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粒子,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fe3o4/sio2磁性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1~10);硅烷化反应在25~6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所述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与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质量比为1:(1—20),优选1:(8—15),在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质量百分数为50wt%;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微球,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取40ml浓度为0.05-1mg/ml的万古霉素水样,ph值用甲酸或氨水调节至2-10后,加入活化的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进行万古霉素的自组装;振荡反应温度为室温20—25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300min,优选30—60min;在振荡反应之后,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

6.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合成磁性fe3o4纳米粒子

将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加入到乙二醇的水溶液中,配成0.05~0.4mol/l的澄清溶液,将溶液放入密闭加热容器中,在200~30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加热时间为8~72小时,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40~80℃烘干,制得100~1000纳米粒径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微球;

步骤2,在步骤1合成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外壳,以得到核壳型fe3o4@sio2磁性材料

将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重新分散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0):1,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1—10):(0.2—10),室温下持续搅拌,以使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fe3o4/sio2磁性材料,其中浓氨水为碱性催化剂,为反应体系提供碱性环境,四乙氧基硅烷在磁性粒子表面水解聚合得到二氧化硅的外壳结构;

步骤3,在步骤2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粒子的外壳上键接表面修饰的苯磺酸,以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

将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分散到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过量的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以使其充分反应,通过硅烷化反应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磁性微球;

步骤4,以万古霉素进行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的表面修饰,以得到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将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置于等体积比的甲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洗涤活化,然后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磁性材料,再以万古霉素与活化后的磁性材料混合均匀并振荡,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自组装了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的磁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50—30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0—60小时;可溶性三价铁离子盐为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或醋酸铁;在步骤2中,选择在室温20—25℃下机械搅拌3—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所述步骤1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25~28%的浓氨水和四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4—8):(2—6);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粒子,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fe3o4/sio2磁性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1~10);硅烷化反应在25~6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24h,优选10—20小时,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所述步骤2制备的磁性材料与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的质量比为1:(1—20),优选1:(8—15),在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2-(4-氯磺酰基)-乙基三甲氧硅烷的质量百分数为50wt%;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收集磁性微球,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修饰苯磺酸的fe3o4@sio2磁性微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取40ml浓度为0.05-1mg/ml的万古霉素水样,ph值用甲酸或氨水调节至2-10后,加入活化的步骤3制备的磁性微球进行万古霉素的自组装;振荡反应温度为室温20—25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300min,优选30—60min;在振荡反应之后,以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3~6次,在40~80℃下真空干燥6~24h,得到干燥的表面自组装糖肽类抗生素的fe3o4@sio2@bsaf磁性微球(fe3o4@sio2@bsaf-ga)。

10.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在分离布洛芬手性异构体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糖肽类抗生素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上通过硅烷化反应得到表面修饰苯磺酸的磁性微球,洗涤活化后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水样进行作用,在外加磁场辅助下收集自组装磁性材料。利用自组装技术将手性主体分子负载到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表面,从而制得具有手性识别能力又具有磁性的多功能磁性复合材料;通过静电吸引、疏水、配位等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手性主体通过自组装方式负载在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表面,该方法简便易行,并易于实现高容量负载。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娟;王意;丁国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7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