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黑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黑陶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左右,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出现。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加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
在原材料的选择、泥浆的制作、土坯的成型、雕花工艺、阴干除水、烧制以及渗碳等成型工艺上都有复杂的程序和独特的表现。但是黑陶工艺从古代发展到今天,一直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由于黑陶是一次烧成,前期在氧化焰中烧成,关键是后期在低温还原焰中烟熏渗碳而呈黑色的。如果重新在氧化焰中复烧,则会因温度增高,使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起来,吸附在陶坯中的碳元素会受热挥发,产生脱碳现象,黑色也就随之消失。
在黑陶的装饰上,全国各地的方法是不同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的黑陶纹饰是用贝壳或者卵石做工具,在半干的陶坯体表面进行砑光的方法形成的;香格里拉尼西的黑陶酥油壶是把破碎的瓷器按照纹饰样式打成形状规则的瓷片后,再把这些瓷片镶嵌到坯体上,通过瓷片的黑白对比,从而达到了装饰的效果;陕西一些厂家生产的黑陶采用硬刻的方法诠释纹饰设计思想;景泰蓝的掐丝工艺也被恰当运用到黑陶的表面;山东的现代黑陶的装饰则是采用刻花和镂雕来完成的。
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黑陶制品不管是传统装饰还是现代装饰都只能是素面装饰,也有用油漆、丙烯酸漆、水粉、水彩等材料进行短期或临时性装饰,但获得的黑陶工艺品仍然存在容易褪色和脱落,无法长期保存等缺陷,尽管在造型上各有千秋,但在色泽上通体墨黑素面为主,表现形式相对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用于改变黑陶的表现形式和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各步骤:
步骤一、原料塑型:选用耐温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的陶泥原料并造成陶坯;
步骤二、装饰:在陶坯表面预留出施釉空间,再进行装饰,然后上坯架晾干;
步骤三、素烧:将晾干的陶坯入窑素烧至700摄氏度~800摄氏度;
步骤四、施釉:把素烧好的陶坯进行打磨补水,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遮盖或施蜡进行局部施釉,施釉按照先施底釉、后施面釉的顺序完成,待烧;
步骤五、烧制:采用电加热体和液化气辅助的的电气双烧窑炉,电气双烧窑炉的烧制过程包括:
将陶坯放入电气双烧窑炉中,打开烟囱、观察孔,关闭窑门,启动电加热体的电源,按正常升温曲线烧至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保温;
打开液化气喷枪的液化气阀门,点燃液化气喷枪调节至小火还原焰气氛;
保温和还原焰同步进行25~35分钟;
关掉电气双烧窑炉的电源、烟囱和观察孔;把液化气喷枪调节至小火强还原焰气氛,至电气双烧窑炉的温度退至940~960摄氏度;
关闭液化气喷枪的液化气阀门,熄火;13~17分钟后打开电气双烧窑炉的烟囱、观察孔和窑门持续退温;
待窑温退至100摄氏度以下后烧制完毕,获得施釉黑陶制品。
所述步骤一原料塑型可以为注浆、拉坯、盘筑、手捏成型工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二装饰包括压光、雕刻、镂空、印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四使用的底釉为化妆土或乌金釉。
所述步骤四使用的面釉为为透明釉、结晶釉、无光釉、乳浊釉、裂纹釉、花釉、颜色釉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步骤四的施釉过程中,在彩釉施加完成后,还需要将陶坯底部的积釉清理干净。
所述步骤五烧制中的正常升温曲线包括:
在初始温度~3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1.5摄氏度,保温10分钟;
在300摄氏度~6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2摄氏度,保温15分钟;
在600摄氏度~10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摄氏度,保温15分钟;
1000摄氏度~1230摄氏度或1000摄氏度~125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5摄氏度,保温35~4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体采用电窑烧制,在陶坯上设计好釉面位置,局部施釉入窑一次烧制而成,施釉后的黑陶制品表面光滑、色彩亮丽,不吸湿,不透气,增加了黑陶产品的艺术性,有效改善了黑陶的色泽单一、透气、透水等现象,拓展了黑陶艺术品审美多元化的应用空间,使这一传统的古老手工艺,获得新的生命力,使作品表现更加丰富多彩,填补了黑陶烧制技术的一项空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电气双烧窑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气双烧窑炉、101液化气喷枪、102烟囱、103观察孔、104窑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一、原料塑型:选用耐温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的陶泥原料并造成陶坯,陶坯的成型方式采用拉坯成型、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手塑成型等工艺均可,具体根据施釉黑陶工艺品的形状选择;
上述陶泥原料在选择陶土的时候就必须要提高选材的标准,陶土颗粒的大小、密度必须要保证细腻均匀,才能够让陶土经过加工后成为可塑性极高的土坯,以便满足于后期各种工艺制作的要求,才能够保证陶坯成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中经过化学变化后,成为施釉黑陶工艺品,所以想要烧制出优质的黑陶作品,陶土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山东淄博产的高铝质细陶土,其细度在200~350目,耐温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
步骤二、装饰:把陶坯按设计要求规划好施釉的位置,预留出施釉空间,再进行压光、雕刻、镂空、印花等装饰,然后上坯架晾干;
步骤三、素烧:将晾干的陶坯入窑素烧至700摄氏度~800摄氏度;
步骤四、施釉:把素烧好的陶坯进行打磨补水,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遮盖或施蜡进行局部施釉,施釉按照先施底釉、后施面釉的顺序完成,待烧;
上述施釉步骤中,先施底釉中的底釉为化妆土或乌金釉,后施面釉中的面釉可以为透明釉、结晶釉、无光釉、乳浊釉、裂纹釉、花釉、颜色釉等中的一种,只要底釉和面釉符合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烧成范围都可以;施釉后还需要将陶坯底部的积釉清理干净防止粘连,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矿物料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液体釉浆,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然后液体釉浆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烧制成有玻璃光泽的涂层,使黑陶陶器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步骤五、烧制:采用电加热体和液化气辅助的的电气双烧窑炉100,即在电窑结构的电加热体为硅碳棒,同时在电气双烧窑炉100内部加装液化气喷枪101,根据电气双烧窑炉100的炉体积大小决定加装液化气喷枪101数量,液化气喷枪101可以加装在电气双烧窑炉100的底部,也可以加装在电气双烧窑炉100的两侧,液化气喷枪101的位置应注意避开硅碳棒;
首先电气双烧窑炉100的烧制过程的操作步骤为:
将陶坯放入电气双烧窑炉100中,打开烟囱102、观察孔103,关闭窑门104,启动硅碳棒的电源;
按正常升温曲线烧至1230摄氏度或1250摄氏度保温,具体为:
在初始温度20摄氏度~3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1.5摄氏度,这一阶段的初始温度即室内常温,加热过程中陶坯湿气开始蒸发,保温10分钟让窑内上下温度充分均衡;在300摄氏度~6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2摄氏度,保温15分钟;在600摄氏度~10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摄氏度,这时窑内陶坯的结晶水已经基本排放完,保温15分钟;1000摄氏度~1230摄氏度或1000摄氏度~125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5摄氏度,保温35分钟;
打开液化气喷枪101的液化气阀门,点燃液化气喷枪101调节至小火还原焰气氛,保持电气双烧窑炉100的1230摄氏度或1250摄氏度的温度不变,使窑炉内陶坯受热均匀,釉面充分溶解;
上述保温和还原焰同步进行30分钟;
关掉电气双烧窑炉100的电源、烟囱102和观察孔103,窑温缓慢下降;把液化气喷枪101调节至小火强还原焰气氛,至窑温退至950摄氏度;
关闭液化气喷枪101的液化气阀门,熄火;15分钟后打开电气双烧窑炉100的烟囱102、观察孔103和窑门104持续退温;
待窑温退至100摄氏度以下就可以出窑,既获得釉色鲜亮陶体乌黑的施釉黑陶制品,烧制完毕;
上述烧制步骤中,在前期用电力加热升温在氧化焰中烧成,后期退温用液化气强还原焰渗碳,一次烧成,陶瓷工艺学通常把游离氧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在2-4%的窑炉气氛称为还原气氛,一氧化碳含量在5-7%的窑炉气氛称为强还原气氛;在退温过程中由于关闭了窑炉的烟囱102和观察孔103造成窑内密闭缺氧,强还原焰气氛形成的游离碳粒子渗透到陶器坯体中,而陶坯施釉的部分经高温熔化形成有玻璃质的涂层碳分子无法浸入,从而形成陶坯通体墨黑,釉面色泽鲜亮的施釉黑陶制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各步骤:
步骤一、原料塑型:选用耐温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的陶泥原料并造成陶坯;
步骤二、装饰:在陶坯表面预留出施釉空间,再进行装饰,然后上坯架晾干;
步骤三、素烧:将晾干的陶坯入窑素烧至700摄氏度~800摄氏度;
步骤四、施釉:把素烧好的陶坯进行打磨补水,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遮盖或施蜡进行局部施釉,施釉按照先施底釉、后施面釉的顺序完成,待烧;
步骤五、烧制:采用电加热体和液化气辅助的的电气双烧窑炉,电气双烧窑炉的烧制过程包括:
将陶坯放入电气双烧窑炉中,打开烟囱、观察孔,关闭窑门,启动电加热体的电源,按正常升温曲线烧至1230摄氏度~1250摄氏度保温;
打开液化气喷枪的液化气阀门,点燃液化气喷枪调节至小火还原焰气氛;
保温和还原焰同步进行25~35分钟;
关掉电气双烧窑炉的电源、烟囱和观察孔;把液化气喷枪调节至小火强还原焰气氛,至电气双烧窑炉的温度退至940~960摄氏度;
关闭液化气喷枪的液化气阀门,熄火;13~17分钟后打开电气双烧窑炉的烟囱、观察孔和窑门持续退温;
待窑温退至100摄氏度以下后烧制完毕,获得施釉黑陶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原料塑型可以为注浆、拉坯、盘筑、手捏成型工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装饰包括压光、雕刻、镂空、印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使用的底釉为化妆土或乌金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使用的面釉为为透明釉、结晶釉、无光釉、乳浊釉、裂纹釉、花釉、颜色釉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施釉过程中,在彩釉施加完成后,还需要将陶坯底部的积釉清理干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釉黑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烧制中的正常升温曲线包括:
在初始温度~3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1.5摄氏度,保温10分钟;
在300摄氏度~6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2摄氏度,保温15分钟;
在600摄氏度~100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摄氏度,保温15分钟;
1000摄氏度~1230摄氏度或1000摄氏度~1250摄氏度之间每分钟升温3.5摄氏度,保温35~45分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