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3


本发明涉及微火焰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电加热和火焰加热是最常见的两种加热方式,虽然电加热有环境友好、温度均匀等优点,但是其能量利用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对火焰直接加热研究较多,其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达60%。加热器利用的火焰又可以分为常规火焰和微火焰。常规尺度火焰一般比较长,导致加热对象受热不均匀,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较多,碳烟生成量多。而微尺度火焰具有蓝色透明、清洁的优点,且随着尺度的变小,其单位体积最高发热率增大,最高温度绝对值减小,温度梯度减小,不易产生碳烟。微尺度火焰可以克服常规火焰的缺点,形成清洁、高密度、温度均匀的加热场。单个微火焰的温度绝对值低,通过多微管产生微火焰的叠加来形成符合高负荷要求的加热系统。当两个微火焰同时存在时要注意两者的距离,避免合并形成一个大的火焰。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如合成气(生物质/煤气化产品)、焦炉煤气(炼焦副产品)、高炉煤气(炼钢副产品)和液化石油气(石油蒸馏产品)等多组分气体燃料,上述这几种燃料多为工业副产品,成分种类复杂,且含量不固定,热值一般较低。利用合成气等燃料燃烧为加热器提供热源,可实现对大量工业副产品低热值燃气的科学利用。

专利文献cn104197329b公开了一种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可以产生曲面均匀温度场的微火焰阵列。然而,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这类现有的微火焰燃烧器仅能满足燃用一种燃料的燃烧器,燃料适用性差,在实际使用或者生产中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1)当燃料种类发生改变后,微管间距不会改变,形成的微火焰形态会发生变化,微火焰或相互影响较弱,温度场不连续,或发生合并形成一个大的火焰,影响温度场的均匀性。(2)可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匀会造成不完全燃烧和局部高温,而且会增加相应的污染物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这种微火焰燃烧器能够调整阵列排布的微管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距离,从而满足不同种类的可燃气体的燃烧,同时避免因燃料变化而无法调节微管间距导致形成的微火焰发生合并的现象。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包括:气体混合腔室、进气管、空气进口、燃气进口、微管密封板、软管、刚性微管、筒体和微管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气体混合腔室连通,所述空气进口、燃气进口分别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微管密封板密封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的上端口中,以便于将混匀的燃气和空气导入刚性微管中。所述微管密封板上开设若干连接孔,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和刚性微管连通,若干个刚性微管呈方形阵列排布,所述筒体包围在阵列排布的刚性微管的外围。

所述微管调节装置包括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宽度间距调节装置、推板、调节螺杆,其中,所述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均由多组菱形伸缩架组成,菱形伸缩架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单元结构为:微管固定环上对称固定两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节点连接环,两个第一单元以微管固定环为连接点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二单元结构为连接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微管固定环、节点连接环;所述“x”形结构的每个节点连接环均与一个第二单元的节点连接环活动连接,每两个第二单元的微管固定环活动连接,且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微管固定环同轴设置,从而形成一组菱形伸缩架。

所述长度间距调节装置中,每组活动连接的微管固定环均设置一根穿过该微管固定环的刚性微管,每一列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以便于在长度方向上对各列刚性微管均实现调节。所述宽度间距调节装置中,每一行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以便于在宽度方向上对各列刚性微管均实现调节。

所述菱形伸缩架由固定在刚性微管上的支撑块支撑,且支撑块和菱形伸缩架之间不固定;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

所述推板包括长度间距推板和宽度间距推板,长度间距推板由四块板组成,每两块板为一组,其将最外侧的一排刚性微管夹在之间,且刚性微管与推板之间不固定连接;两组板分别位于刚性微管方形阵列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宽度间距推板的两组板分别位于刚性微管方形阵列的另外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每组板均对应一根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依次穿过筒体上螺孔、推板上的通孔;且每一根调节螺杆上设置两个挡块18使两块推板位于所述两个挡块之间,以便于在调节螺杆旋转时,通过挡块约束长度间距推板和/或宽度间距推板靠近或远离筒体。

进一步地,位于筒体外部的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指针盘,筒体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盘,所述指针盘与刻度盘同轴设置,刻度盘上标示有零基准位和不同刻度;当燃料成分变化时,通过旋转到合适的刻度上,来调节火焰间距以实现连续均匀的温度场。

进一步地,所述微管密封板下方设置烧结金属板,其紧密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的内壁上。烧结金属板的主要作用是阻燃。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的底部,且两者之间通过法兰和密封板实现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密封板为橡胶板。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混合腔室和进气管的连通部位安装有网格板,以便于对进入气体混合腔室的空气和燃气进一步混匀。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为旋流混合器,优选为管道旋流混合器,其由管道和螺旋刀片组成,所述螺旋刀片固定在管道的内壁上。或者,由风扇扇叶代替所述螺旋刀片,且风扇扇叶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3cm,软管的主要作用除了支撑钢性微管之外,还在于满足微管之间距离的调节。优选地,所述软管采用耐高温伸缩软管,例如钢丝编织软管、玻璃纤维管等。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可以为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等任意适合的形状,主要能够满足开设螺孔固定螺杆即可,以便于托起调节板。

进一步地,相邻列的刚性微管中的菱形伸缩架采用上、下错开的方式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菱形伸缩架的可伸缩特点,再将刚性微管同时作为菱形伸缩架中连接微管固定环这一节点的部件(替换常规菱形伸缩架的连接节点处的螺杆和螺母),巧妙地实现了微管之间的间距在长度、宽度方向上调节,进而使本发明的微火焰燃烧器能够满足燃料的变化对微管距离变化的要求,避免因燃料变化而无法调节微管间距导致形成的微火焰发生合并或火焰过于分散等现象。

(2)本发明通过将调节螺杆螺接在筒体上后再与推板连接,利用螺杆在筒体上的旋转实现微调节,从而对微管之间的间距进行精细调节,而推板将在最外层一排微管夹在之间后巧妙地实现了在调节螺杆作用下带动整体微管阵列伸缩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火焰阵列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菱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长度间距调节装置中菱形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宽度间距调节装置中菱形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推板、菱形伸缩架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气体混合腔室、2-进气管、3-空气进口、4-燃气进口、5-微管密封板、6-软管、7-刚性微管、8-筒体、9-长度间距调节装置、10-宽度间距调节装置、11-推板、12-调节螺杆、13-微管固定环、14-连接杆、15-节点连接环、16-通孔、17-网格板、18-挡块、19-支撑块、20-烧结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发明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正如前文所述,有的微火焰燃烧器仅能满足燃用一种燃料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或者生产中具有局限性,容易导致因燃料变化而无法调节微管间距造成形成的微火焰发生合并的现象。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示例一种本发明设计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包括:气体混合腔室1、进气管2、空气进口3、燃气进口4、微管密封板5、软管6、刚性微管7、筒体8和微管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进气管2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1的底部,且两者之间通过法兰和橡胶密封板实现密封连接,避免燃气泄漏。所述空气进口3、燃气进口4分别设置在进气管2上,所述微管密封板5的密封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1的上端口中,以便于将混匀的燃气和空气导入刚性微管7中。

所述气体混合腔室1为管道旋流混合器,其由管道和风扇扇叶组成,且风扇扇叶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1底面上。旋流混合器有助于空气和燃气的充分混合,克服造成不完全燃烧和局部高温以及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问题。

所述微管密封板5上开设十六个连接孔,对应十六根软管6和十六根刚性微管7,每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连接孔和一根刚性微管7连通,且软管6与连接孔、刚性微管密封之间均密封,十六根刚性微管7呈正方形阵列竖向排布在微管密封板5上方(四行×四列);刚性微管的另一端为火焰喷嘴。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筒体8包围在阵列排布的刚性微管的外围。所述刚性微管7为直径2mm的不锈钢钢管。所述软管6为长度的3cm钢丝软管。软管的主要作用除了支撑钢性微管之外,还在于满足微管之间距离的调节,由于微管是刚性结构,如果其直接固定在微管密封板上,会导致微管之间的距离难以甚至不能调节,更无法实现精确的微调节,而采用一段耐高温材质的后,使微管和微管密封板之间由刚性连接转换为柔性连接,为微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提供条件。

所述微管调节装置包括长度间距调节装置9、宽度间距调节装置10、推板11、调节螺杆12,其中,所述长度间距调节装置9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10均由菱形伸缩架组成,菱形伸缩架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单元结构为:微管固定环13上对称固定两根连接杆14,每根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节点连接环15,两个第一单元以微管固定环13为连接点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二单元结构为连接杆14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微管固定环13、节点连接环15;所述“x”形结构的每个节点连接环15均与一个第二单元的节点连接环15通过螺杆和螺母活动连接,每两个第二单元的微管固定环13通过穿过的刚性微管活动连接,且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微管固定环13同轴设置,从而形成菱形伸缩架。

所述长度间距调节装置9中,每组活动连接的微管固定环13均设置一根穿过该微管固定环13的刚性微管7,每一列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以便于在长度方向上对各列刚性微管均实现调节。所述宽度间距调节装置中,每一行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以便于在宽度方向上对各列刚性微管均实现调节。

所述菱形伸缩架由固定在刚性微管7上的支撑块19支撑,且支撑块19和菱形伸缩架之间不固定,以便于将菱形伸缩架固定在设定的位置,且菱形伸缩架能够绕着刚性微管7自由活动。进一步地,所述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1,相邻列的刚性微管7中的菱形伸缩架采用上、下错开的方式设置。一些微火焰燃烧器中微管阵列之间的距离较小,相邻列中的菱形伸缩架错开设置有助于避免调节过程中相邻列中的节点连接环14抵碰。

所述推板11包括长度间距推板和宽度间距推板,长度间距推板由四块板组成,每两块板为一组,其将最外侧的一排刚性微管7夹在之间,且刚性微管7与板之间不连接;两组板分别位于刚性微管7方形阵列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宽度间距推板的两组板分别位于刚性微管7方形阵列的另外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每组板均对应一根调节螺杆12,调节螺杆依次穿过筒体8上的连接孔16、推板上的通孔;且每一根调节螺杆上设置两个挡块18使两块推板位于所述两个挡块之间,以便于在调节螺杆旋转时,通过挡块约束长度间距推板和/或宽度间距推板靠近或远离筒体8,进而带动最外层的刚性微管运动,再由这些刚性微管带动菱形伸缩架运动,进而带动内层刚性微管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衍生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实现不同的发明目的,具体示例如下:

第二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微管密封板下方设置烧结金属板20,其紧密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1的内壁上。烧结金属板20的主要作用是阻燃;当燃烧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时(低负荷时),气体混合腔室1内压力变小,或者微管发生阻塞等现象时,产生回火现象,具有安全隐患。加入烧结金属板后,发生回火时,火焰不能迅速加热凉的烧结金属板,从而预混气达不到燃烧温度而自动熄灭,阻断火焰传递,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第三实施例,继续参考图1,所述气体混合腔室1和进气管2的连通部位安装有网格板17,空气和燃气从进气管进入气体混合腔室1时,通过网格板的分散能够进一步混匀,有助于促进均匀燃烧。

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管道旋流混合器(气体混合腔室)由管道和螺旋刀片组成,所述螺旋刀片固定在管道的内壁上。旋流混合器有助于空气和燃气的充分混合,克服造成不完全燃烧和局部高温以及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问题。

第五实施例,所述软管6的长度为1cm的钢丝编织软管,所述筒体8截面形状为圆形,其也能够满足开设螺孔,固定调节螺杆。

第六实施例,位于筒体8外部的调节螺杆12的一端固定有指针盘,筒体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盘,所述指针盘与刻度盘同轴设置,刻度盘上标示有零基准位和不同燃料气体对应的刻度;指针每旋转到对应的刻度上时,表示此时的微管之间的间距已经调节至适合该燃料气体的燃烧,从而更加快速、便捷地实现燃料更换时微管间距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与气体混合腔室连通,空气进口、燃气进口均设置在进气管上,微管密封板密封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上端口中,微管密封板上开连接孔,软管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刚性微管连通,若干呈方形阵列排布的刚性微管被筒体包围在其中;

微管调节装置包括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宽度间距调节装置、推板、调节螺杆;间距调节装置均由多组菱形伸缩架组成,菱伸缩架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结构为微管固定环上对称固定两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端部固定一节点连接环,两个第一单元以微管固定环为连接点形成“x”形结构,第二单元结构为连接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微管固定环、节点连接环;“x”形结构的每个节点连接环均与一个第二单元的节点连接环活动连接,每两个第二单元的微管固定环活动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微管固定环同轴设置,从而形成一组菱形伸缩架;

长度间距调节装置中,每组活动连接的微管固定环均设置一根穿过该微管固定环的刚性微管,每一列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宽度间距调节装置中每一行刚性微管对应一组菱形伸缩架;菱形伸缩架由固定在刚性微管上的支撑块支撑,且支撑块和菱形伸缩架之间不固定;长度间距调节装置和宽度间距调节装置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

推板包括长度间距推板和宽度间距推板,长度间距推板由四块板组成,每两块板为一组,其将最外侧的一排刚性微管夹在之间;两组板分别位于方形阵列的刚性微管相对的两侧面上;宽度间距推板的两组板分别位于另外相对的两侧面上;每组板均对应一根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依次穿过筒体上螺孔、板上的通孔;且每一根调节螺杆上设置两个挡块使两推板位于两挡块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位于筒体外部的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指针盘,筒体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盘,所述指针盘与刻度盘同轴设置,刻度盘上标示有零基准位和不同刻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密封板下方设置烧结金属板,其紧密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和进气管的连通部位安装有网格板;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的底部,且两者之间通过法兰和密封板实现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密封板为橡胶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列的刚性微管中的菱形伸缩架采用上、下错开的方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为旋流混合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为管道旋流混合器,其由管道和螺旋刀片组成,所述螺旋刀片固定在管道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为管道旋流混合器,其由管道和风扇扇叶组成,所述风扇扇叶固定在气体混合腔室底面上。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3cm,优选地,所述软管采用耐高温伸缩软管,更优选为钢丝编织软管或玻璃纤维管。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微火焰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燃用多组分燃料的微火焰阵列燃烧器。本发明利用菱形伸缩架的可伸缩特点,再将刚性微管同时作为菱形伸缩架中连接微管固定环这一节点的部件(替换常规菱形伸缩架的连接节点处的螺杆和螺母),巧妙地实现了微管之间的间距在长度、宽度方向上调节,进而使本发明的微火焰燃烧器能够满足燃料的变化对微管距离变化的要求,避免因燃料变化而无法调节微管间距导致形成的微火焰发生合并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许焕焕;李玉昆;卢林;谢敏;任霄汉;朱子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4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