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电器逐渐地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一机多能等特点的方向发展。天花吸顶灯作为人们生活电器当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但是,通常的天花吸顶灯多由单一的灯光构成,只负责灯光照明作用,功能比较单一,而室内音响则需要另行安装,浪费室内空间。所以改进装置,使灯光音箱共置一体,节省空间和扩展了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应用于扩声和照明领域,用以实现将照明和扩声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包括:外壳;扬声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用于播放声音;灯光机构,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连接,用于移动所述扬声机构至所述外壳内部或所述外壳外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包括外壳,扬声机构,灯光机构和升降机构,扬声机构,灯光机构和升降机构均设置在外壳中,扬声机构用来播放音乐等声音,并发送至灯光机构,灯光机构在实现照明功能的同时,能够将扬声机构发送的声音进行扩散处理,从而提高了扩声时的声波覆盖角度,升降机构能够控制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上下移动,使得扬声机构能够在播放时下降到外壳的外部进行播放,当不需要播放时,能够上升隐藏在外壳内部,从而实现了照明和音响的整合及对扬声装置的隐藏,提高美观性,灯光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实现照明功能的同时,能够紧急发光以实现疏散指示引导逃生方向的功能,从而有效帮助人们顺利疏散,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升降机构可移动所述扬声机构伸出所述第一开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外壳的一端设置了第一开口,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开口插装在外壳中,升降机构能够控制扬声机构移动,使得扬声机构能够在播放时伸出第一开口,提高播放效果,在不需要播放时,扬声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开口移动至外壳的内部,实现隐藏扬声机构的效果,从而提高美观性。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机构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通孔,所述灯光机构穿过所述若干连接通孔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扬声机构的边缘设置了的若干连接通孔,灯光机构可以穿过若干连接通孔与升降机构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固定灯光机构和扬声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机构包括灯罩和灯具;所述灯罩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灯具设置于所述灯罩中。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灯光机构包括灯罩和灯具,灯罩分别与扬声机构和升降机构连接,灯具设置在灯罩中。
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一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用于对所述扬声机构发送的声音进行扩散处理。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灯罩面向扬声机构的一面设置为圆锥面,从而能够将扬声机构发送的声音以不同的角度扩散至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外部,实现扩声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一面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并穿过所述扬声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光机构和所述扬声机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灯罩面向扬声机构的一面的边缘设置了若干连接件,若干连接件可以穿过扬声机构和升降机构连接,从而固定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壳体,电机和升降杆;所述壳体插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壳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升降机构包括壳体,电机和升降杆,壳体插装在外壳中,壳体的一端分别与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连接,从而固定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并能够带动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移动,电机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并且和升降杆的一端连接,升降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壳体能够在电机的动力驱动下沿着升降杆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电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扬声机构插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壳体上设置电机的另一端设置了第二开口,扬声机构插装固定在第二开口处,从而扬声机构能够在壳体的带动下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围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灯光机构穿过所述扬声机构与所述若干固定通孔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开口的周围设置了若干固定通孔,灯光机构可以穿过扬声机构和若干固定通孔连接,从而将扬声机构和灯光机构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机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升降杆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壳体与扬声机构连接的另一端设置了第一通孔,电机可以穿过第一通孔与升降杆连接,从而使得壳体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着升降杆的方向移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标:10-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0-外壳;110-第一开口;200-扬声机构;210-连接通孔;300-灯光机构;310-灯罩;311-圆锥面;312-连接件;320-灯具;400-升降机构;410-壳体;411-第二开口;412-固定通孔;413-第一通孔;420-电机;430-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可应用于照明和扩声中,用于使天花吸顶灯在具有照明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播放音乐,广播等声音的功能。该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包括外壳100,扬声机构200,灯光机构300和升降机构400。
其中,扬声机构200设置于外壳100中,用于播放声音;灯光机构300与扬声机构200连接;升降机构400设置于外壳100中,分别与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连接,用于移动扬声机构200至外壳100内部或外壳100外部。
示例性地,当需要播放音乐或听广播时,升降机构400可以带动扬声机构200移动至外壳100的外部,扬声机构200进行播放音乐或广播等声音,并将声音发送到灯光机构300,然后灯光机构300对声音进行扩散处理并发送至安装了该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的室内,结束播放后,升降机构400带动扬声机构200移动至外壳100的内部,使得扬声机构200能够在不工作时能够隐藏在外壳100中,灯光机构300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随时开启或关闭照明功能,从而实现了播声功能和照明功能可以整合在一起,节省室内空间,使得单个电器的功能更丰富,能够对扬声机构200进行隐藏和扩声,灯光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实现照明功能的同时,能够紧急发光以实现疏散指示引导逃生的功能,从而有效帮助人们顺利疏散,避免造成伤亡事故。
请参看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示例性地,外壳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110,升降机构400通过第一开口110插装于外壳100中,升降机构400可移动扬声机构200伸出第一开口110。
示例性地,升降机构400通过第一开口110插装在外壳100中,并且可以相对外壳100移动,当需要扬声机构200工作时,升降机构400可以通过移动来带动扬声机构200伸出第一开口110,使得扬声机构200外露于外壳100的外部,从而使得扬声机构200播放的声音能更好的传递至室内。
示例性地,外壳100可以是柱体,外壳100的第一开口110朝向室内的下方,外壳100设置了第一开口110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内嵌于天花板墙面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壳100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孔,开孔可以用来使线路通过。
示例性地,扬声机构200的边缘设置有四个连接通孔210,灯光机构300穿过四个连接通孔210与升降机构400连接。
示例性地,四个连接通孔210使扬声机构200连接固定在灯光机构300和升降机构400之间,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可以在升降机构400的带动下一起移动,当扬声机构200隐藏在外壳100中时。灯光机构300能够移动至外壳100的第一开口110处,提高美观性。
示例性地,扬声机构200可以是扬声器,扬声器的发声的一面朝向灯光机构300,以将声音发送至灯光机构300进行扩声。
示例性地,灯光机构300包括灯罩310和灯具320;灯罩310分别与扬声机构200和升降机构400连接;灯具320设置于灯罩310中。
示例性地,灯罩310可以穿过扬声机构200的四个连接通孔210与升降机构400连接,从而将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固定在升降机构400上,并能够对扬声机构200发送的声音进行扩声处理,灯具320设置在灯罩310的下方,并固定在灯罩310上,以对室内进行照明,从而灯光机构300在实现照明功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扬声机构200发送的声音进行扩声的功能。
请参看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示例性地,灯罩310与扬声机构200连接的一面为圆锥面311,圆锥面311用于对扬声机构200发送的声音进行扩声处理。
示例性地,圆锥面311能够将扬声机构200发送的声音以不同的角度发送至室内,达到扩音的效果。
示例性地,圆锥面311可以设计多种高度,不同高度的扩音面积不同,扩音效果也不同。
示例性地,灯罩310与扬声机构200连接的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四个连接件312,用于与扬声机构200连接,并穿过扬声机构200与升降机构400连接,以固定灯光机构300和扬声机构200。
示例性地,四个连接件312可以分别穿过扬声机构200的四个连接通孔210进而和升降机构400连接,从而将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固定在升降机构400上。
示例性地,连接件312可以是连接杆,连接杆的形状可以是柱体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灯罩310上,另一端可以穿过扬声机构200的连接通孔210与升降机构400连接。
示例性地,升降机构400包括壳体410,电机420和升降杆430;壳体410插装于外壳100中,壳体410的一端分别与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连接,用于固定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电机420设置于壳体410的另一端,并与升降杆430的一端连接;升降杆43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于外壳100内壁上。
示例性地,升降杆430固定在外壳100的内壁上,电机420能够带动壳体410沿着升降杆430的方向在外壳100中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壳体410能够带动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进行移动。
示例性地,升降杆430可以是圆柱体,升降杆430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00与天花板连接的一端的内壁的中部,且升降杆430的轴线与外壳100与天花板连接的一端的底面垂直。
示例性地,壳体410可以是柱体,且直径小于外壳100的内径。
示例性地,壳体410设置有电机4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411,扬声机构200插装固定于第二开口411处。
示例性地,扬声机构200插装在第二开口411处,并通过灯光机构300固定在第二开口411处,以使扬声机构200仅发声的部分外露在第二开口411外,从而节省空间。
示例性地,第二开口411的周围设置有四个固定通孔412,灯光机构300穿过扬声机构200与四个固定通孔412连接。
示例性地,灯罩310上的四个连接件312可以分别穿过扬声机构200的四个连接通孔210分别与四个固定通孔412连接,从而将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固定在壳体410上。
示例性地,四个连接件312,四个连接通孔210和四个固定通孔412均呈方形分布,且位置应分别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连接通孔210,连接件312和固定通孔412采用4个仅是一种优选方式,在能够实现其之间的连接功能和对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的固定功能的情况下可以是任意的数量,例如可以采用3个、5个或者更多个,因此,在本申请中,对其数量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示例性地,壳体410与扬声机构200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413,电机420穿过第一通孔413与升降杆430连接。
示例性地,电机420可以穿过第一通孔413与升降杆430连接,从而能够带动壳体410沿着升降杆430的轴向移动。
示例性地,电机420,扬声机构200和灯具320分别和电源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还可以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来控制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的工作。
具体地,外壳100安装固定在室内天花板上,且第一开口110朝向下方,升降杆430固定在外壳100内壁的中部,壳体410通过第一开口110插装在外壳100中,电机420穿过第一通孔413与升降杆430连接,扬声机构200插装在壳体410的第二开口411处,灯罩310上的连接件312穿过扬声机构200的连接通孔210并插装在固定通孔412中,灯具320安装在灯罩310中,并朝向下方。当需要照明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的开关或通过控制系统使灯具320开启,对室内进行照明,并可随时通过开关或控制系统关闭灯具320;当使用者想要听音乐或者广播等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关或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机构400工作,使升降机构400带动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下降,直至扬声机构200下降至第二开口411处,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使扬声机构200播放需要的内容,灯光机构300的灯罩310上的圆锥面311可以将扬声机构200发送的声音进行扩音并发送至室内,当完成播放后,使用者可以控制升降机构400上升,以带动扬声机构200和灯光机构300上升,使得扬声机构200能够上升至外壳100的内部,达到隐藏扬声机构200的目的,提高美观性。该灯光音响共置装置10实现了将照明功能和播音功能整合进天花吸顶灯中,节省了室内空间,操作方便,同时能够隐藏扬声机构200,提高了室内装饰美观性,提高体验,而灯光机构300在紧急状态下灯光可实现照明的同时,能够紧急发光以起到疏散指示引导逃生作用,灯光音响的合理设置,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浓烟弥漫的情况下,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顺利疏散,避免造成伤亡事故。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扬声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用于播放声音;
灯光机构,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
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连接,用于移动所述扬声机构至所述外壳内部或所述外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升降机构可移动所述扬声机构伸出所述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机构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通孔,所述灯光机构穿过所述若干连接通孔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机构包括灯罩和灯具;
所述灯罩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灯具设置于所述灯罩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一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用于对所述扬声机构发送的所述声音进行扩声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一面的边缘设置有若干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并穿过所述扬声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光机构和所述扬声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壳体,电机和升降杆;
所述壳体插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壳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扬声机构和所述灯光机构;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电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扬声机构插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围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灯光机构穿过所述扬声机构与所述若干固定通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光音响共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扬声机构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机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升降杆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