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3

本发明属于油用牡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是指芍药属牡丹组中易于结实,且种子含油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的牡丹类型。据科学研究发现,牡丹籽油营养成分全面丰富,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其他各种籽油类产品的二到五倍以上。牡丹籽油具有防辐射,促进肝细胞再生之功效。它能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智力、免疫力,降低血脂、血压、血糖。另外牡丹籽油,还有防晒和护发、秀发等功效。在生活中,人们可以把它作为上好的保健食品,用于保健养生。

但是油用牡丹在大田种植过程中,因高温、强光危害通常会出现叶片枯黄、早衰甚至脱落等现象,严重降低了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植物生长期内高温、高光强危害,一般通过遮阴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通过搭建遮阴网或间作进行遮阴,成本高,工序复杂,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本发明的叶片保护剂能够显著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和叶片温度,避免高温强光对油用牡丹的伤害,且其施用方法简单,成本低,利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碳酸钙10~20%,聚乙二醇0.5~1.5%,复合氨基酸8~15%,尿素5~10%,磷酸二氢钾3~7%,硝酸钾4~8%,微肥1~2%,助悬剂2~4%,云母粉32~65%,氢氧化钙0.5~1%。

优选的,所述微肥的有效成分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锌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锰钠、乙二胺四乙酸铜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钴、镁、硼和钼。

优选的,以占微肥的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含量≥5%,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4%,乙二胺四乙酸锰钠的含量≥2%,乙二胺四乙酸铜钠的含量≥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钴的含量≥0.1%,镁的含量≥2%,硼的含量≥2%,钼的含量≥0.1%。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90~210。

优选的,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

优选的,所述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4~16:14~16:12~14:11~13:11~13:8~10:8~10:7~9:6~8。

优选的,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平均粒径为10~25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含的组分混合后进行粉碎,得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与水混合,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喷施在叶片向光面;所述喷施的时期为牡丹籽缓慢生长期。

优选的,所述保护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15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碳酸钙10~20%,聚乙二醇0.5~1.5%,复合氨基酸8~15%,尿素5~10%,磷酸二氢钾3~7%,硝酸钾4~8%,微肥1~2%,助悬剂2~4%,云母粉32~65%,氢氧化钙0.5~1%。在本发明中,碳酸钙能够反射太阳光,显著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和叶片温度,避免强光对叶片造成损伤;聚乙二醇具有保水作用,能够防止叶片中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快速蒸发,避免影响植物生长;复合氨基酸、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微肥起叶面肥的作用,为叶片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成分保证叶片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叶片发黄和牡丹籽生长不良的情况。在以上各组分的共同作用下,有效避免了高温强光危害,延长了叶片功能期,从而增加了光合产物,提高了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与水混合,得到悬浮液;将所述悬浮液喷施在叶片向光面;所述喷施的时期为牡丹籽缓慢生长期。本发明提供的施用方法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无需搭建遮阴网,节省物料和人工,降低了成本;无需间作,便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同时所述叶片保护剂所含成分简单易得,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碳酸钙10~20%,聚乙二醇0.5~1.5%,复合氨基酸8~15%,尿素5~10%,磷酸二氢钾3~7%,硝酸钾4~8%,微肥1~2%,助悬剂2~4%,云母粉32~65%,氢氧化钙0.5~1%。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10~20%碳酸钙,优选为15%。在本发明中,施用后所述碳酸钙均匀覆盖在叶片表面,能够反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显著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和叶片温度,避免强光对叶片造成损伤。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0.5~1.5%聚乙二醇,优选为0.75%。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90~210,更优选为200(即所述聚乙二醇更优选为聚乙二醇-200)。本发明所述聚乙二醇具有保水作用,能够防止叶片中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快速蒸发,避免影响油用牡丹的生长,当聚乙二醇含量高于本发明含量范围会造成叶片失水,对叶片造成损伤。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8~15%复合氨基酸,优选为9~11%。在本发明中,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所述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优选为14~16:14~16:12~14:11~13:11~13:8~10:8~10:7~9:6~8,更优选为15:15:13:12:12:9:9:8:7。所述复合氨基酸能够为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叶绿素的形成,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本发明对复合氨基酸的来源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为叶片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即可。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5~10%尿素,优选为7%。在本发明中,所述尿素为植物提供氮肥,避免植物出现叶黄、早衰的现象。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3~7%磷酸二氢钾,优选为5%。在本发明中,所述磷酸二氢钾为植物提供钾肥,同时与硝酸钾共同作用在植物体内调节代谢源和光合产物,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果实积累,从而提高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4~8%硝酸钾,优选为6%。在本发明中,所述所硝酸钾为植物提供钾肥,同时与磷酸二氢钾共同作用在植物体内调节代谢源和光合产物,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果实积累,从而提高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1~2%微肥,优选为1.5%。在本发明中,所述微肥的有效成分优选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锌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锰钠、乙二胺四乙酸铜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钴、镁、硼和钼;以占微肥的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含量优选≥5%,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优选≥4%,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锰钠的含量优选≥2%,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铜钠的含量优选≥0.5%,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钴的含量优选≥0.1%,所述镁的含量优选≥2%,所述硼的含量优选≥2%,所述钼的含量优选≥0.1%。本发明对所述微肥的来源无特殊要求,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微肥购自青岛斯蒂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力纯多元)。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2~4%助悬剂,优选为2~2.5%。在本发明中,所述助悬剂优选包括朗钛cf200助剂,所述助悬剂能够维持微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32~65%云母粉,优选为53~55.2%;所述云母粉的粒径优选为10~25μm。在本发明中,所述云母粉作为载体能够提高叶片保护剂分散性以及在叶片表面的附着力,使叶片保护剂长期均匀发挥作用。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包括0.5~1%氢氧化钙,优选为0.75%。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中包括磷酸二氢钾,容易使叶片保护剂显酸性,所述氢氧化钙能够调节叶片保护剂的ph值,使叶片保护剂呈中性,防止对叶片造成损伤。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述各组分均选用市售产品。

本发明所述叶片保护剂的粒径优选为10~25μm,更优选为20μm。在本发明中复合氨基酸、尿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微肥起叶面肥的作用,为叶片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成分保证叶片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叶片发黄和牡丹籽生长不良的情况。在以上各组分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延长了叶片功能期,从而增加了光合产物,提高了牡丹籽的产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含的组分混合后进行粉碎,得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25μm,更优选为20μm,本发明对所述粉碎的方法无特殊要求,能达到所述粒径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与水混合,得到悬浮液;

将所述悬浮液喷施在叶片向光面;所述喷施的时期为牡丹籽缓慢生长期。

本发明将叶片保护剂与水混合,得到悬浮液。在本发明中,所述叶片保护剂与水的质量比优选为1:100~150,更优选为1:150。在本发明中,所述喷施的喷施量优选为每亩牡丹田施用200g叶片保护剂。

得到悬浮液后,本发明将所述悬浮液喷施在叶片向光面;所述喷施的时期为牡丹籽缓慢生长期。在本发明中所述喷施用喷壶的孔径优选为60目,所述喷施的时间优选为清晨或傍晚,所述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利于保护剂中叶面肥成分的吸收,同时利于碳酸钙保护层的形成。在本发明中,所述牡丹籽缓慢生长期优选为花后71~98d。在牡丹籽快速生长期即开花至花后70d,不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轻度遮阴(遮光20%)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牡丹籽缓慢生长期开始喷施叶片保护剂,有利于牡丹籽快速生长期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提高牡丹籽的产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喷施优选从牡丹籽缓慢生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牡丹籽成熟为止;所述喷施的频率优选间隔10~15d喷施一次,在喷施叶片保护剂后如果遇到大雨优选在雨后立即再喷施一次。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比称量原料:15%碳酸钙,0.75%聚乙二醇-200,9%复合氨基酸,7%尿素,5%磷酸二氢钾,6%硝酸钾,1.5%微肥,2%朗钛cf200助剂,53%云母粉和0.75%氢氧化钙;其中,复合氨基酸为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所述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5:15:13:12:12:9:9:8:7;微肥的有效成分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锌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锰钠、乙二胺四乙酸铜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钴、镁、硼和钼,以占微肥的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含量≥5%,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4%,乙二胺四乙酸锰钠的含量≥2%,乙二胺四乙酸铜钠的含量≥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钴的含量≥0.1%,镁的含量≥2%,硼的含量≥2%,钼的含量≥0.1%。

将称量的原料混合,然后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20μm的叶片保护剂。

将叶片保护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50的比例混合,得到悬浮液,将得到的悬浮液装入喷头孔径为60目的喷壶中。

效果检测

以“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开展试验。于牡丹籽缓慢生长期,在油用牡丹长势一致的地块,随机选择九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占地面积为10m2,将九块试验田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标记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2019年7月1日搭建遮阴网对第一组油用牡丹进行轻度遮阴处理(遮光20%),同天傍晚,在第二组牡丹叶片向光面喷施与第三组所用悬浮液同量的清水每隔10天喷施一次,同时在第三组牡丹叶片向光面喷施实施例1获得叶片保护剂的悬浮液,且每隔10天喷施一次,每次每块试验田喷施453g悬浮液(3g叶片保护剂);8月12日,采收牡丹籽,并分别测定每组中三块试验田牡丹籽的百粒重,取平均值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比称量原料:10%碳酸钙,0.5%聚乙二醇-200,11%复合氨基酸,7%尿素,5%磷酸二氢钾,6%硝酸钾,2%微肥,2.5%朗钛cf200助剂,55.2%云母粉和0.75%氢氧化钙;其中,复合氨基酸为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所述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5:15:13:12:12:9:9:8:7;微肥的有效成分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锌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锰钠、乙二胺四乙酸铜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钴、镁、硼和钼,以占微肥的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含量≥5%,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4%,乙二胺四乙酸锰钠的含量≥2%,乙二胺四乙酸铜钠的含量≥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钴的含量≥0.1%,镁的含量≥2%,硼的含量≥2%,钼的含量≥0.1%。

将称量的原料混合,然后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20μm的叶片保护剂。

将叶片保护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50的比例混合,得到悬浮液,将得到的悬浮液装入喷头孔径为60目的喷壶中。

效果检测:

以“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在山东省农科院济阳基地-油用牡丹试验田开展试验。于牡丹籽缓慢生长期,在油用牡丹长势一致的地块,随机选择九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的占地面积为12m2,将九块试验田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标记为第四组、第五组和第六组。2019年6月30日搭建遮阴网对第四组牡丹进行轻度遮阴处理(遮光20%),同天傍晚,在第五组油用牡丹叶片向光面喷施与第六组同量的清水,每隔10天喷施一次,同时在第六组牡丹叶片向光面喷施实施例2获得的悬浮液,且每隔10天喷施一次,每次每块试验田喷施243.6g悬浮液(3.6g叶片保护剂);8月12日,采收牡丹籽,并分别测定每组中三块试验田牡丹籽的百粒重,取平均值列于表2中。

为了检测保护剂的效果检测叶片光合速率、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采收后牡丹籽产量。检测叶片光合速率的方法具体为: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lincoln,ne,usa)检测叶片光合速率,在每次喷施保护剂后第3天,选取完全展开的成熟叶片,于中午(11:00~12:00)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第3天如果不是晴朗的天气需要往后顺延,直到出现晴朗天气材进行检测。检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方法为采用体积比为1:2的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得到提取液,然后使用tas-990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

按照上述的检测方法分别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每组试验中的3块试验田进行检测,取平均值作为对应组试验的测定结果,获得油用牡丹叶片生理指标,实验测定结果分别列于表1和表2。

表1实施例1中油用牡丹叶片生理指标及牡丹籽产量比较

表2实施例2中油用牡丹叶片生理指标及牡丹籽产量比较

采用不同方式对牡丹叶片进行保护的成本分析:

采用搭建遮阴网方式需要使用遮阴网、镀锌钢管(或竹条)、铁丝、地锚这些材料;需要人工进行搭建,搭建遮阴网后需要人工进行除草和采收;材料费和人工费为3000元/亩。

采用间作方式需要人工进行除草、施肥和采收,人工费为约2000元/亩。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全程机械化,采购叶片保护剂的费用和人机费为800元/亩。

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喷施本发明的叶片保护剂较喷施清水能够显著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牡丹籽的产量;喷施本发明叶片保护剂较搭建遮阴方式叶片生长功能期和牡丹籽产量相当甚至更好,但是喷施本发明叶片保护剂的方式简单,操作方便,节省物料和人工,降低了成本,便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碳酸钙10~20%,聚乙二醇0.5~1.5%,复合氨基酸8~15%,尿素5~10%,磷酸二氢钾3~7%,硝酸钾4~8%,微肥1~2%,助悬剂2~4%,云母粉32~65%,氢氧化钙0.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肥的有效成分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锌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锰钠、乙二胺四乙酸铜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钴、镁、硼和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以占微肥的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锌钠的含量≥5%,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4%,乙二胺四乙酸锰钠的含量≥2%,乙二胺四乙酸铜钠的含量≥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钴的含量≥0.1%,镁的含量≥2%,硼的含量≥2%,钼的含量≥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190~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4~16:14~16:12~14:11~13:11~13:8~10:8~10:7~9:6~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平均粒径为10~25μm。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含的组分混合后进行粉碎,得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

9.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或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与水混合,得到悬浮液;

2)将所述悬浮液喷施在叶片向光面;所述喷施的时期为牡丹籽缓慢生长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1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油用牡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碳酸钙10~20%,聚乙二醇0.5~1.5%,复合氨基酸8~15%,尿素5~10%,磷酸二氢钾3~7%,硝酸钾4~8%,微肥1~2%,助悬剂2~4%,云母粉32~65%,氢氧化钙0.5~1%。本发明提供的叶片保护剂,有效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增加了光合产物,提高了牡丹籽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叶片保护剂的施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施用方法过程简单,操作方便;节省物料和人工,降低了成本;便于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技术研发人员:韩晨静;孙玲;杨媛雪;王琦;曹君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3.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1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