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耳道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7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和耳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型耳道式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hearingaid)是一个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其是将比较弱的声音,经放大后传输到患者的耳道内,使得患者可以听到比较弱的声音。助听器根据外形的不同,分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和盒式助听器等。

助听器体积的大小是制约终端用户产生佩戴助听器欲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的耳道式助听器的体积仍然偏大,影响终端用户佩戴舒适性和隐蔽性。同时,偶尔出现的刺耳尖锐啸叫声,容易降低客户体验和提高厂家返修成本。

如图1所示是传统的标准耳内式助听器,壳体为硬塑件,采用塑料成型或覆膜的工艺制成,壳体的腔体内部设置电池、芯片、受话器和麦克风等电子元器件,借助硬塑件壳体保护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不受损坏。为了增加佩戴舒适性以及提高封闭性,以避免助听器产生啸叫反馈,耳内式助听器的入耳部分往往都会包裹在耳膜头软胶里面。

但是,仔细分析这种助听器,业者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耳耳道都存在一个类似转弯的弧度即拐弯点,如果助听器的形态比较直,那么戴入耳道里面时会碰到这个拐弯点,容易刺痛且无法戴得更深。通常,耳内式助听器会弯折一定角度,以适合耳道的弯曲弧度,使助听器可以戴得更深入,但是,传统耳内式助听器因为将受话器完全包裹在硬塑件壳体的前端,壳体的弯折点则是设计在靠近受话器的安装位置,使得壳体在弯折处的两端都较长,这样限制了助听器折弯的角度,倘若角度太大,则硬塑件壳体的模具无法加工,所以,现有耳内式助听器要么弯折角度偏小,不能深入耳道,不适合众多人群的实际耳道形状,佩戴的舒适性和隐藏性较差,要么有的商家将硬塑件壳体沿中心线拆成两半分别成型,再通过胶水的方式将分开后的硬塑件壳体粘合在一起,达到硬塑件的前端(入耳部分)弯曲较大角度的目的,然而,鉴于助听器产品整体极小,这种胶水粘合无法借助机械设备完成,而只能人工进行,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不稳定,同时,还存在胶水失效、胶水污染和胶水刺激皮肤造成过敏的风险。

二、传统耳内式助听器将受话器完全包裹在硬塑件壳体的前端,再在外部包裹软胶耳膜头,借助软胶耳膜头虽然可以提升佩戴舒适度和适当减小声波通过硬塑件壳体固体传导而生产的防啸叫反馈作用(元器件漏声、受话器和麦克风相互干扰仍未解决),但是变相地增加了助听器的前端体积,使助听器不便于深入耳道,缩小了适配人群,也造成隐藏性差。

三、传统耳内式助听器的受话器和麦克风一起包裹在一个硬塑件壳体内部,存在元器件漏声、受话器和麦克风相互干扰以及声波通过硬塑件壳体固体传导而导致反馈啸叫的情况,出现刺耳尖锐的声音,降低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助听器厂家的维修维护成本。

四、由于将受话器包裹在硬塑件外壳里面,终端用户经过长期佩戴,耳道中的耵聍或油渍多少有些透过耵聍网的小孔进入到受话器的出声口位置,随着长期佩戴堆积越来越多,从而堵塞受话器出声口,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助听器,也不卫生。而硬塑件壳体是通过粘胶水等工艺固定,用户无法自行清理,必须将助听器交给专业人士拆壳清理,产生巨大的人工费用和漫长等待期。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传统的耳内式助听器结构加以改进,研发设计了新型耳道式助听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耳道式助听器,以增加深入耳道部分的弯曲程度,减小助听器的体积,提高适配性、舒适性和隐蔽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微型耳道式助听器,除受话器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内部,壳体的前端密封固定在受话器的后端,受话器的出声口暴露在壳体外部,受话器上包裹耳膜头,耳膜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前端,受话器的出声口位于在耳膜头内部。

所述除受话器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为芯片、麦克风和电池盒,电池盒中的电池向受话器、芯片和麦克风供电,麦克风接收外部声音后经芯片处理再传送至受话器并由受话器播放出去,壳体对应麦克风的位置开设拾音孔,壳体对应电池盒的位置设有充电孔,壳体上安装开关键与芯片和电池连接,壳体的后端安装牵引线。

所述壳体分为上壳和下壳两部分,上壳分为左半壳和右半壳,右半壳的底部与下壳的顶部密封接合在一起,左半壳内安装电池盒,右半壳和左半壳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接合在一起,以便于更换电池盒和对助听器内部进行维护等。所述左半壳和右半壳之间形成上下限位配合的卡槽和卡条以及左右限位配合的卡钩和卡扣,并借助卡槽和卡条的上下限位配合、卡钩和卡扣的左右限位配合,使左半壳和右半壳接合在一起。

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安装口,受话器的后端通过紧配合固定在安装口中。所述受话器的后端与壳体的安装口之间进一步设有密封胶。所述壳体的安装口内壁上进一步形成倒刺,受话器的后端通过挤压倒刺紧密固定在安装口中。

所述助听器对应人耳耳道转弯的弧度设计呈弯折形态,壳体的前端和受话器的后端固定位置位于助听器的弯折处。

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凸垣和卡槽,耳膜头对应凸垣向外扩并对应卡槽设置卡环,借助卡环卡入卡槽中使耳膜头固定在壳体的前端。所述卡环与耳膜头主体分体制成再组合中在一起,或者,卡环直接与耳膜头主体一同采用软胶成型。

所述耳膜头的四周形成由前向后朝外倾斜的翼片。

所述耳膜头上开设出音孔,出音孔上安装滤网。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传统的耳内式助听器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将壳体的前端密封固定在受话器的后端,使受话器大部分暴露在壳体外部,只有芯片和麦克风等电子元器件仍然保护在硬塑件壳体内部,壳体用于固定受话器的部分大大缩短(随受话器深入耳道的壳体前端大幅度缩短),壳体模具容易加工,模具在固定受话器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实现大角度折弯的需求,从而实现助听器大角度折弯,使助听器更符合人体耳道结构,可以提高适配人群的比例和佩戴舒适性。同时,避免采用胶水的方式粘合,减少人工成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稳定,避免胶水污染和胶水刺激皮肤造成过敏。

二、本发明将受话器大部分暴露在壳体外部,直接用软胶耳膜头包裹受话器进行保护,大幅度减少了硬塑件壳体覆盖的区域,使入耳部分的体积(助听器的前端体积)有着显著的减小,助听器更容易深入耳道,提高了适配人群的比例,提升佩戴舒适性,隐藏性好。

三、本发明将除受话器以外的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内部,而受话器大部分暴露在壳体外部,使麦克风和受话器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和外部,而且,受话器的出声口暴露在壳体外部而位于在耳膜头内部,受话器和壳体连接密封性比传统耳内式助听器更强,减少了壳体内部漏声和固体传导的风险,使发生反馈啸叫的概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良品率和用户佩戴舒适性。

四、本发明直接使用耳膜头包裹住受话器以起到保护作用,耳膜头和壳体之间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固定在一起,耳膜头可以方便地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受话器可以再次裸露在空气中,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酒精等消毒试剂和工具清理堆积在受话器出声口位置的耵聍和油渍,有利于使用户正常使用助听器,而且使用更卫生,减少售后压力和支出。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仰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受话器、下壳和耳膜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的组合剖示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壳体1,拾音孔11,牵引线12,上壳13,左半壳131,右半壳132,卡槽133,卡条134,卡钩135,卡扣136,下壳14,安装口15,倒刺16,卡槽17,凸垣171,充电孔18,开关键19;

耳膜头2,卡环21,翼片22,出音孔23,滤网24;

受话器3,出声口31;

芯片4;

麦克风5;

电池盒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揭示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除受话器3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1内部,壳体1的前端密封固定在受话器3的后端,受话器3的出声口31暴露在壳体1外部,受话器3上包裹耳膜头2,耳膜头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的前端,受话器3的出声口31位于在耳膜头2内部。本发明壳体1可采用硬塑材料,耳膜头2则采用软胶材料,由此构成一款软硬壳体结合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

本发明的关键点是将受话器3大部分暴露在壳体1外部,其它电子元器件(如芯片4和麦克风5等)仍然保护在硬塑件壳体1内部,壳体1大部分用于组装其它电子元器件,只有极小部分用于固定受话器3,这样一来,壳体1在弯折处的两端长度与传统技术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壳体1在弯折处的一端只要能够固定受话器2即可,壳体1用于固定受话器3的部分大大缩短,壳体1模具容易加工,模具在固定受话器3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实现大角度折弯的需求,从而实现助听器大角度折弯,使助听器更符合人体耳道结构,可以提高适配人群的比例和佩戴舒适性。其次,本发明直接用软胶耳膜头2包裹受话器3进行保护,大幅度减少了硬塑件壳体1覆盖的区域(硬塑件壳体1体积减小),使深入耳道部分的体积(助听器的前端体积)有着显著的减小,深入耳道的部分除了内部的受话器3之外,外表基本都是软胶耳膜头2,佩戴时助听器也更容易深入耳道,提高了适配人群的比例,提升佩戴舒适性,隐藏性好。而且,本发明将麦克风5等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1内部,而受话器3大部分暴露在壳体1外部,使麦克风5和受话器3(出声口31)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部和外部,受话器3和壳体1连接密封性好,减少了壳体1内部漏声和固体传导的风险,麦克风5和受话器3不因内部漏声传导而产生声反馈啸叫,受话器3的声音经软胶耳膜头2传出,还可避免传统经硬塑件壳体1传出时产生大幅振动而发生啸叫,提高了生产良品率和用户佩戴舒适性。另外,本发明耳膜头2采用可拆卸方式包裹住受话器3以起到保护作用,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耳膜头2方便地拆卸下来,受话器3可以再次裸露在空气中,便于使用酒精等消毒试剂和工具清理堆积在受话器3出声口31位置的耵聍和油渍,有利于使用户正常使用助听器,而且使用更卫生,减少售后压力和支出。

其中,本发明壳体1与受话器3的密封固定结构可以如图所示但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壳体1的前端形成安装口15,受话器3的后端通过紧配合固定在安装口15中。为了使紧固更牢固,避免松脱,所述受话器3的后端与壳体1的安装口15之间进一步可以设有密封胶;亦或是,所述壳体1的安装口15内壁上进一步形成倒刺16,受话器3的后端通过挤压倒刺16使倒刺16形变实现受话器3紧密固定在安装口15中。

为了进一步方便壳体1加工成型,本发明的优化设计是:所述助听器对应人耳耳道转弯的弧度设计呈弯折形态,壳体1的前端和受话器3的后端固定位置直接位于助听器的弯折处,使壳体1的弯折段可以更小,更方便加工。

本发明耳膜头2与壳体1的可拆卸固定结构可以如图所示但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壳体1的前端形成凸垣171和卡槽17,耳膜头2对应凸垣171向外扩并对应卡槽17设置卡环21,借助卡环21卡入卡槽17中,使耳膜头2固定在壳体1的前端。其中,卡环21可与耳膜头2主体分体制成再组合中在一起,卡环21与耳膜头2主体材质可以不同,比如耳膜头2主体采用硅胶制成以保证佩戴舒适性,卡环21优先采用硬塑材料制成,亦可卡环21直接同耳膜头主体一起用软胶成型,以具有一定弹性便于组装固定。

本发明的所述耳膜头2的四周还形成由前向后朝外倾斜的翼片22,使佩戴后更加牢固。所述耳膜头2上开设出音孔23,出音孔23上安装滤网24,图中所示,受话器3的出声口31靠近滤网24,滤网24可以减少耵聍和油渍的污染。

另外,本发明所述除受话器3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为芯片4、麦克风5和电池盒6,电池盒6中的电池向受话器3、芯片4和麦克风5供电,麦克风5接收外部声音后经芯片4处理后传送至受话器3,再由受话器3播放出去。壳体1对应麦克风5的位置开设拾音孔11,外部声音从拾音孔11进入壳体1中。所述壳体1的后端还安装牵引线12,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扯牵引线12方便地将助听器从耳道中取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用于给电池充电的充电孔18,壳体1上还设有与芯片4和电池连接的开关键19,用于控制助听器的开启和关闭,以及工作模式的切换。

为了方便加工制造以及组装和更换电池等操作,本发明的优化结构如图所示,但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壳体1分为上壳13和下壳14两部分,上壳13分为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右半壳132的底部与下壳14的顶部密封接合在一起,左半壳131内安装电池盒6,右半壳132和左半壳131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接合在一起,以便于更换电池盒6和对助听器内部进行维护等。至于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的可拆卸组合方式可如图所示但也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之间形成用于上下限位配合的卡槽133和卡条134、用于左右限位配合的卡钩135和卡扣136,这样,借助卡槽133和卡条134的上下限位配合,将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左右扣合起来,再借助卡钩135和卡扣136的左右限位配合,将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扣合定位,由此,使左半壳131和右半壳132牢固接合在一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除受话器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内部,壳体的前端密封固定在受话器的后端,受话器的出声口暴露在壳体外部,受话器上包裹耳膜头,耳膜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前端,受话器的出声口位于在耳膜头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安装口,受话器的后端通过紧配合固定在安装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的后端与壳体的安装口之间设有密封胶;或者,所述壳体的安装口内壁上形成倒刺,受话器的后端通过挤压倒刺紧密固定在安装口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对应人耳耳道转弯的弧度设计呈弯折形态,壳体的前端和受话器的后端固定位置位于助听器的弯折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形成凸垣和卡槽,耳膜头对应凸垣向外扩并对应卡槽设置卡环,借助卡环卡入卡槽中使耳膜头固定在壳体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与耳膜头主体分体制成再组合中在一起,或者,卡环直接与耳膜头主体一同采用软胶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膜头上开设出音孔,出音孔上安装滤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受话器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为芯片、麦克风和电池盒,电池盒中的电池向受话器、芯片和麦克风供电,麦克风接收外部声音后经芯片处理再传送至受话器并由受话器播放出去,壳体对应麦克风的位置开设拾音孔,壳体对应电池盒的位置设有充电孔,壳体上安装开关键,壳体的后端安装牵引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上壳和下壳两部分,上壳分为左半壳和右半壳,右半壳的底部与下壳的顶部密封接合在一起,左半壳内安装电池盒,右半壳和左半壳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接合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耳道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壳和右半壳之间形成上下限位配合的卡槽和卡条以及左右限位配合的卡钩和卡扣,并借助卡槽和卡条的上下限位配合、卡钩和卡扣的左右限位配合,使左半壳和右半壳接合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微型耳道式助听器,除受话器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包裹在壳体内部,壳体的前端密封固定在受话器的后端,受话器的出声口暴露在壳体外部,受话器上包裹耳膜头,耳膜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前端,受话器的出声口位于在耳膜头内部。本发明的的结构可以增加深入耳道部分的弯曲程度,减小助听器的体积,提高适配性、舒适性和隐蔽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仕湖;李伯阳;李成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0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