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发明涉及含炭有机肥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速效化肥年产量排在世界首位,速效化肥的年使用量已经达到5100多万吨(纯量),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30%以上,是美国、印度的总和。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2公斤,远远高于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3倍,是印度、欧盟的2.5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消费国。过量的化肥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种植成本,同时还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从而进入到增施化肥的恶性循环中。

生物炭是指生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一种富含碳的固体材料。从农业层面来说,生物质炭本身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缓释材料。作为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生物质通过低温炭化过程转化为生物炭成为炭基肥的主要成分施用于土地,可解决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土壤板结、肥效缓释、保水固碳、提升地温的问题。

花草,树木能绿化美化环境,进行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清新,并有杀菌,防止污染促进人体健康作用。绿色植物覆盖地面,防止水土流失,对维持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而施肥是花卉丰产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如果在花卉生产过程中,如果施肥不当,则往往会造成肥害,尤其是在育苗或草花栽培中肥害更为严重。

因此,开发具有多重效益的功能化的生态肥料产品,是目前我国花卉种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炭基肥,是指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大豆杆、花生壳、树枝经过炭化后的产品生物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不同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与素的特点,添加有机质和无机质配制而成的生态环保肥料。

我们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在含炭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利用生物炭的吸附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补充植物所需的碳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逆性能。

本发明利用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结合花卉生长过程中对有机质、营养元素需求的因素,研制出适合种植花卉施用的含炭有机肥。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a、原料的选择:选择生物炭作为含炭有机肥主要材料,本身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

b、原料的配比: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生物炭20-35份,腐殖酸25-45份,腐熟的食用菌废料20-35份;

c、选择制备场地:制备场地应选择干燥密闭车间;

d、混合料的制备:先把各原料粉碎至80目,按比例掺混均匀,然后造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解决了花卉种植过程中对碳元素的需求,增强了花卉植株生长环境的肥力效能,创新了花卉专用的含炭有机肥的生产配方;

2、本发明提出了生物炭与传统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的结合,为解决花卉专用炭基肥提供了可行的配方和工艺;

3、本发明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补充植物所需的碳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生物炭20份,腐殖酸45份,腐熟的食用菌废料35份。

制备方法:

(1)预处理:把原料粉碎为80目颗粒;

(2)混合: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腐植酸、生物炭、腐熟的食用菌菌棒废料混合均匀,造粒后得到花卉专用的炭基有机肥;

(3)储存:制备后密封防潮保存。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生物炭20-35份,腐殖酸25-45份,腐熟的食用菌废料20-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的选择:选择生物炭作为含炭有机肥主要材料,本身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

b、原料的配比: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生物炭20-35份,腐殖酸25-45份,腐熟的食用菌废料20-35份;

c、选择制备场地:制备场地应选择干燥密闭车间;

d、混合料的制备:先把各原料粉碎至80目,按比例掺混均匀,然后造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及生产工艺,涉及肥料领域,本发明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原料的选择:选择生物炭作为含炭有机肥主要材料,本身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b、原料的配比:一种适用于花卉的含炭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物炭20‑35份,腐殖酸25‑45份,腐熟的食用菌废料20‑35份;c、选择制备场地:制备场地应选择干燥密闭车间;d、混合料的制备:先把各原料粉碎至80目,按比例掺混均匀,然后造粒。本发明利用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结合花卉生长过程中对有机质、营养元素需求的因素,研制出适合种植花卉施用的含炭有机肥。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杰
技术研发日:2018.11.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30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