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排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采用双风管的整体式空调,双风管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风管,分别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实现进风和用于连接排风蜗壳实现排风,以使整体式空调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但是双风管的结构用户在安装时较为复杂,用户体验感较差,且外形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进排风组件,其结构稳定,能够避免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发生扭曲而造成挡风,使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进排风组件的整体式空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应用于具有排风蜗壳的整体式空调,包括: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内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排风蜗壳的出风口或所述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中的一个连通;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所述第二风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排风蜗壳的出风口或所述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风管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风管和套设于第一风管外的第二风管形成双风管结构,且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第二风管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进排风组件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风管的部分内壁相贴合且通过固定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管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所述第一风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风管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风管沿前后方向的两侧以将所述第一风管固定于所述第二风管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的第一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有连接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为伸缩软管且至少一部分由螺旋状铁丝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进排风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进排风组件设置第一风管和套设于第一风管外的第二风管形成双风管结构,且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第二风管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提高了整体式空调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
进排风组件10;室外换热组件20;
第一风管100;第一风道110;
第二风管200;第二风道210;
固定件300;
第一接头400;第一通孔410;
第二接头500;第二通孔510;
连接筋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包括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第一风管100内限定出第一风道110,第一风道110与排风蜗壳(图中未示出)的出风口或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中的一个连通,使得第一风道110的密封性好,保证了从排风蜗壳排出的风可以全部通过第一风道110排到室外,或可以将室外的空气输入到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风管200套设于第一风管100外,第二风管200的内壁与第一风管100的外壁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210,第二风道210与排风蜗壳的出风口或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中的另一个连通,使得第二风道210的密封性好,从而将第二风道210和第一风道110相互隔离,即进风和排风相互隔离,避免了第二风道210和第一风道110之间发生热交换,从而影响整体式空调的换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110与排风蜗壳连通用于排风,第二风道210与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连通用于进风,该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安装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方便。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风管100和套设于第一风管100外的第二风管200形成双风管结构,相对于由两个分体式独立风管组成的双风管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结构简单美观,便于用户对双风管结构进行安装和调节,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采用双风管结构的整体式空调能实现全屋制冷或制热,提高整体式空调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具体的,第一风管100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第二风管20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指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一风管100在拉伸调节时延展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铆钉、螺钉等可拆卸方式,也可以采用热熔等固定方式,在此并不具体限定。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之间沿第一风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风管100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进排风组件10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提升了整体式空调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第一风管100沿长度方向上的部分外壁与第二风管200的部分内壁相贴合且通过固定件300连接,固定件300用于将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300可采用铆钉或其他连接件,在此并不具体限定。另外,进排风组件10的拉伸强度由第一风管100进行支撑,并通过固定件300将第二风管200固定连接于第一风管100的外壁上,从而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其装配方便,且避免了第一风管100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进排风组件10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提升了整体式空调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效果。
参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00设有多个,多个固定件300沿第一风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300分别将第二风管200和第一风管100沿第一风管100的长度方向,即其延展的方向进行固定,保证了每一段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都可以稳定连接,使进排风组件10在安装使用时结构更加稳定,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第一风管100的部分区域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从而造成挡风,影响进排风组件10的进风和排风效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固定件300的结构,可便于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进行整体的拉伸和收缩,提高了进排风组件10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提升了用户的易用度。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管200的横截面为长圆形,第一风管100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风管200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风管100的外壁相贴合,固定件300分别设于第二风管200沿前后方向的两侧以将第一风管100固定于第二风管200内,使得第二风管200和第一风管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容易发生松脱,延长了进排风组件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长圆形可以定义为:选取圆上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点或选取圆上关于圆心对称的两段弧线,沿直线或弧线对圆进行拉伸形成的图形。例如,长圆形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第二风管200的横截面所形成的跑道圆形;当然,长圆形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或带圆角的方形。第二风管200采用长圆形的结构,在同等进风面积的情况下可减少进排风组件1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使整体式空调的外形更加美观;第一风管100采用圆形的结构,可以采用螺旋铁丝的结构设计提升第一风管100拉伸后的结构强度,从而使第一风管100具有支撑作用,克服了第二风管200由于加工工艺限制导致拉伸后无强度、较难定型的缺点,使得进排风组件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此外,通过第二风管200和第一风管100的横截面的形状设计,第二风管200与第一风管10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便于固定件300的布置和安装,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并提高了进排风组件10的拉伸强度。进一步的,多个固定件300沿前后方向分别构成有一组,且每组固定件300均沿第一风管100的长度方向或第二风管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每一段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连接的稳定性,使进排风组件10在安装使用时结构更加稳定,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第一风管100的部分区域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影响进排风组件10的进风和排风效果。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风管200与第一风管100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其装配方便、结构稳定、生产成本低。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还包括第一接头400,第一接头400与第二风管20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接头400开设有与第二风道210相连的第一通孔410,第一通孔410可以使室外的空气进入第二风道210,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接头400实现对第二风管200的同步操作,便于对第二风管200进行拉伸安装或收缩折叠,提升了第二风管200的易用度。另外,也便于用户通过第一通孔410将第一风管100拉伸或折叠。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接头500,第二接头500设于第一通孔410内且与第一接头400相连,使得第二接头500和第一接头400构造成一个整体,第二接头500与第一风管10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开设有与第一风道110相连的第二通孔510,第二通孔510可以使第一风道110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可同时将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进行同步拉伸安装或收缩折叠;另外,第一接头400可安装于密封板上,可便于用户对进排风组件10进行整体的拉伸和收缩,并安装或拆卸于窗户上,提高了进排风组件10安装和拆卸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进排风组件10的易用度。再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接头500和第一接头400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其加工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再进一步的,第二接头500和第一接头400之间设有连接筋600,连接筋6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头500和进风结构400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加了第二接头500和第一接头400的整体强度,使得进排风组件10在安装或拆卸操作时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00为伸缩软管且至少一部分由螺旋状铁丝制成,从而提高了第一风管100的拉伸强度,易于定型,使得进排风组件10的拉伸强度由第一风管100进行支撑,第二风管200的部分包裹并贴合于第一风管100外,从而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风管100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进排风组件10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式空调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效果。进一步的,伸缩软管的主体由塑料制成,其柔性好、质量轻,且耐用性好、便于收缩折叠。
在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管200为伸缩软管且至少一部分由塑料或帆布材料制成,可以方便地安装固定于第一风管100的外壁,其柔性好、耐用性好、便于收缩折叠;且伸缩软管包裹有铁丝网骨架,与第一风管100连接时也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提高进排风组件10的强度。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为双风管结构的整体式空调,包括以上实施例的进排风组件10,进排风组件10与整体式空调的室外换热组件20连接,室外换热组件20包括室外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和排风蜗壳(图中未示出),进排风组件10的其中一个风管引导室外的空气从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进入,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由排风蜗壳将换热后的空气通过进排风组件10的另一风管排出至室外,从而实现整体式空调的换热过程。本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通过进排风组件10设置第一风管100和套设于第一风管100外的第二风管200形成双风管结构,且第一风管100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第二风管200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风管100和第二风管200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避免了第一风管100在第二风管200内发生扭曲或移位从而造成挡风,使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和排风更加顺畅,提高了整体式空调的换热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进排风组件,应用于具有排风蜗壳的整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内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排风蜗壳的出风口或所述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中的一个连通;
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所述第二风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排风蜗壳的出风口或所述整体式空调的进风口中的另一个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风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沿长度方向上的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风管的部分内壁相贴合且通过固定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所述第一风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风管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风管沿前后方向的两侧以将所述第一风管固定于所述第二风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的第一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的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有连接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为伸缩软管且至少一部分由螺旋状铁丝制成。
10.整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进排风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