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印上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3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压印上模。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因此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例如生活用品、食品包装等,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的工业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

目前的塑料制品通常是一模多腔进行生产,在吸塑模具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上模对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进行压盖,但是上模整体为刚性结构,因此在吸塑的过程中会在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留下压印,压印会对塑料制品外周的形状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塑料制品的规格产生误差,降低塑料制品的质量,提高次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印上模,旨在解决现有设备生产塑料制品产生压印降低塑料制品质量、次品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压印上模,包括上模压框、固定杆以及缓冲装置,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压框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压机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于所述上模压框朝向塑料制品的一侧,所述缓冲装置设有用于压设于塑料制品上的挤压面,所述缓冲装置的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缓冲装置为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弹性构件的空腔内设有缓冲介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缓冲装置的侧壁设有伸缩折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塑料制品外缘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气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塑料制品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油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进油口上插设有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用于向所述缓冲装置的内腔喷射油状液体,所述喷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装置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油泵连接,所述喷油管上设有调节阀。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缓冲装置为柔性构件,所述柔性构件为复合纺织制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柔性构件包括布质外层以及填充物质,所述布质外层与所述上模压框连接;所述填充物质填充于所述布质外层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布质外层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封闭开口的魔术贴或拉链,所述开口用于向布质外层内塞设所述填充物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压机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安装孔通过销或者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通过固定杆与压机进行连接,在原材料进入模腔位置后,压机带动上模压框下行,使缓冲装置的挤压面压合在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压合完毕后开始进行吸塑,吸塑完毕后,压机上行带动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上行,缓冲装置的挤压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分离,完成成型过程。原材料在进入模腔位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成型温度以便于吸塑,由于缓冲装置的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因此缓冲装置压设在塑料制品上表面的时候不会在塑料制品的上表面形成压印。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避免了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压印的形成,提高了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防压印上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压印上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提供的防压印上模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压框;2、固定杆;3、缓冲装置;4、进气口;5、出气口;6、进油口;7、出油口;8、喷油管;9、调节阀;10、布质外层;11、填充物质;12、开口;1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进行说明。防压印上模,包括上模压框1、一端与上模压框1连接的固定杆2以及设于上模压框1朝向塑料制品的一侧的缓冲装置3,固定杆2的另一端用于与压机连接,缓冲装置3设有用于压设于塑料制品上的挤压面,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通过固定杆2与压机进行连接,在原材料进入模腔位置后,压机带动上模压框1下行,使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压合在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压合完毕后开始进行吸塑,吸塑完毕后,压机上行带动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上行,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分离,完成成型过程。原材料在进入模腔位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成型温度以便于吸塑,由于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因此缓冲装置3压设在塑料制品上表面的时候不会在塑料制品的上表面形成压印。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避免了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压印的形成,提高了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4,上模压框1可以为框型结构也可以为网格型结构,在压机带动上模压框1下行至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与塑料制品边缘区域贴合,此时缓冲装置3将上模压框1与塑料制品表面隔开,两者表面不接触,上模压框1可以为板状,但是框型或网格型的上模压框更加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缓冲装置3为弹性构件,弹性构件为中空结构,弹性构件的空腔内设有缓冲介质。当缓冲装置3为弹性构件时,可以是橡胶构件,橡胶本身的材质就具有弹性,因此压合在塑料制品表面的时候会形成缓冲作用,防止在塑料制品的表面形成压印,有利于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降低次品率。

具体地,橡胶可以是整体的框型结构与上模压框1连接,也可以是多个橡胶条的组合,当缓冲装置3为整个橡胶框体时,保证了压合面的受力均匀;当缓冲装置3为多个橡胶条的组合时,方便对橡胶条进行单独更换,降低装置的成本消耗。

此外,缓冲介质可以是气体或者液体,可以在缓冲装置3压合在塑料制品表面时形成二次缓冲,防止压印的形成,由于缓冲介质的存在,因此压机在控制缓冲装置3下行进行压合时,缓冲装置3的压缩率不得小于50%。

当缓冲介质为气体时,成本较小,更换方便;当缓冲介质为液体时,可以通入冷水,具有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在与塑料制品压合的过程中降低塑料制品的冷却定型时间,提高成型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缓冲装置3的侧壁设有伸缩折线。伸缩折线可以方便缓冲装置3的折叠,防止缓冲装置3外表面在压合的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产生裂痕。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4,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气口4,弹性构件与塑料制品外缘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气口5。

在使用过程中,进气口4上插设有气管,气管与气泵连接,压机带动上模压框1下行使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贴合在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待成型完毕后,压机带动上模压框1上行,与此同时气泵通过气管向缓冲装置3的内腔充气,气体从出气口5喷出,可以通过气体防止缓冲装置3的表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形成粘连,有利于缓冲装置3上行时与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分离,而且气体的喷出还可以达到冷却塑料制品的目的,保证了塑料制品的高效成型过程,同时防止压印的形成,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次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出气口5可以设有多个,多个出气口5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出气口5方便弹性构件与塑料制品的各个部分的表面分离,防止分离不均造成粘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4,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油口6,弹性构件与塑料制品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油口7。

在使用过程中,压机带动上模压框1下行的过程中,油状液体通过进油口6进入缓冲装置3的内腔,油状液体又通过出油口7流出附着在缓冲装置3的挤压面上,当缓冲装置3下行至其挤压面贴合于塑料制品的边缘区域时,由于缓冲装置3的外表面附着有油状液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缓冲装置3的表面与塑料制品的表面形成粘连,有利于缓冲装置3上行时与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分离,保证了塑料制品的高效成型过程,同时防止压印的形成,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次品率。

因此,成型后的塑料制品表面也粘附有油状液体,防止塑料制品在批量收集的时候由于静电作用吸附在一起影响后续的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成型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出油口7可以设有多个,多个出油口7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出油口7方便弹性构件与塑料制品的各个部分的表面分离,防止分离不均造成粘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进油口6与进气口4为同样的口,出油口7与出气口5为同样的口,同样的口的不同用法可以增加装置的适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进油口6上插设有喷油管8,喷油管8用于向缓冲装置3的内腔喷射油状液体,喷油管8的一端与缓冲装置3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油泵连接,喷油管8上设有调节阀9。喷油管8通过喷射的方式向缓冲装置3的内腔注入油状液体,可以保证各个位置的油状液体的均匀填充,同时保证各个位置出油量的均匀性,有效地防止缓冲装置3与塑料制品的表面粘连;而且采用喷射的方式向缓冲装置3的内腔注入油状液体极大地节约了油状液体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调节阀9的设置可以随时控制喷油量的多少,方便调节,进一步的节省了成本,由于每个进油口6上都设有喷油管8,因此可以单独调节不同位置的喷油量,在出油量较少的区域可以通过调节阀9加大喷油量,保证缓冲装置3挤压面上附着的油状液体的均匀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缓冲装置3为柔性构件,柔性构件为复合纺织制件。复合纺织制件的缓冲装置3降低了缓冲装置3的制造成本,复合纺织材质本身就具有不易与塑料制品表面粘连的特性,因此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缓冲材质与塑料制品粘连,并且防止了压印的形成,增加了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具体地,缓冲装置3与上模压框1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连接。当通过魔术贴而进行连接时,缓冲装置3与上模压框1两者的接触面上都分别固定有魔术贴,魔术贴可以采用粘连的方式固定于上模压框1与缓冲装置3两者的接触面上;当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时候,只需在缓冲装置3的表面均匀安装有磁铁即可。通过可拆卸方式实现缓冲装置3与上模压框1的连接,可以方便缓冲装置3的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缓冲装置3包括与上模压框1连接的布质外层10以及填充于布质外层10内的填充物质11。布质外层10可以为弹性布,从而可以承受成型过程中的挤压防止缓冲装置3在压合过程中损坏;填充物质11可以为棉花、海绵、泡沫等,填充物质11可以直接再利用该材质的生活垃圾,方便找到与更换,还可以使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布质外层10的一侧设有开口12,开口12上设有用于封闭开口12的魔术贴或拉链,开口12用于向布质外层10内塞设填充物质11。通过开口12可以方便更换填充物质11,方便使用,降低劳动强度。

具体地,开口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进行对开口12的封闭可以方便打开或封闭开口,而且该种封闭方式牢固可靠,还能减少填充物质11的填充时间,减少操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固定杆2的一端设有固定孔13,压机上设有与固定孔13相对应的安装孔,固定孔13与安装孔通过销或者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通过销或者螺纹连接件方便对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的更换,通过销或螺纹连接件也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成型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压印上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当缓冲装置3为弹性构件和柔性构件的组合时,可以是橡胶条与布条在上模压框1的底部的间隔设置,橡胶条使用寿命比较长,布条可以防止缓冲装置3与塑料制品表面的粘连,不用再设置防粘连装置,结构简单,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压框;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压框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压机连接;以及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于所述上模压框朝向塑料制品的一侧,所述缓冲装置设有用于压设于塑料制品上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为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弹性构件的空腔内设有缓冲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的侧壁设有伸缩折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塑料制品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气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塑料制品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出油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上插设有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用于向所述缓冲装置的内腔喷射油状液体,所述喷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装置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油泵连接,所述喷油管上设有调节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为柔性构件,所述柔性构件为复合纺织制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构件包括:

布质外层,与所述上模压框连接;以及

填充物质,填充于所述布质外层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质外层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封闭开口的魔术贴或拉链,所述开口用于向布质外层内塞设所述填充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印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压机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安装孔通过销或者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压印上模,属于塑料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压框、一端与所述上模压框连接的固定杆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压框朝向塑料制品的一侧的缓冲装置,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压机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有用于压设于塑料制品上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由于缓冲装置的挤压面为柔性构件和/或弹性构件,因此缓冲装置压设在塑料制品上表面的时候不会在塑料制品的上表面形成压印,本实用新型防压印上模避免了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压印的形成,提高了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福;金蕾蕾;姚瑞林;毕宁宁;牛培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沧州慧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2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