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制冷空调系统在夏季制冷时,为了满足除湿需求,通常需要将蒸发器温度降至比回风露点温度低较大的幅度。而从制冷系统能效的角度,在系统冷凝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越低,也就是压缩机吸排气压比越大,系统的能效越低。为了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回风温度与蒸发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系统,即两个高、低温蒸发器分别布置在单独或同一个放热通道内,室内回风先后经过高、低温蒸发器进行放热,同时两个蒸发器出口分别与压缩机的两个压缩腔相连,从而保证了高温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高于常规系统蒸发温度,提升系统能效。但是对于上述的制冷系统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当外界的环境较为恶劣时(高温制冷或者低温制热),制冷系统的高压侧的压力会显著升高,对制冷系统的耐压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压缩机排气温度提高明显,造成压缩机油质变差,压缩机缸体温度升高,出现高温保护停机,严重时会造成转子漆包线融化,转子线圈短路,压缩机烧毁。另一方面,系统的压比较大,过冷度减小,节流的闪发干度变高,从而使得高温蒸发器的入口干度增加,蒸发器的能力也相应减小。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回风温度与蒸发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减小高、低温蒸发器入口干度,有效提升系统的制冷能力与能效,同时耦合补气增焓技术,使得系统在更宽的工况下均能平稳安全的运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包括高温压缩腔、低温压缩腔和辅助压缩腔,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冷凝器,包括高温冷凝器和低温冷凝器;蒸发器,包括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闪发器,包括第一闪发器和第二闪发器;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其中: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一放热支路,第二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二放热支路;所述低温冷凝器设置在第二放热支路上;所述高温冷凝器设置在第一放热支路上;所述第二放热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热支路的另一端汇合在一起与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的吸气管道连接;在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闪发器、高温蒸发器、第二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一闪发器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与高温蒸发器之间,第一闪发器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的吸气口;在所述补气支路上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闪发器设置在高温蒸发器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低温蒸发器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与低温压缩腔之间,第二闪发器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的吸气管道。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高温冷凝器出口侧的第一放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高温冷凝器出来温度较高的制冷剂在第三节流装置中节流降压之后,再与低温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包括高温压缩腔、低温压缩腔和辅助压缩腔,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所述第一排气管道排气与第二排气管道排气混合在一起后被送进放热流路;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放热流路上;蒸发器,包括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闪发器,包括第一闪发器和第二闪发器;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其中:所述放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的吸气管道连接;在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闪发器、高温蒸发器、第二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一闪发器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与高温蒸发器之间,第一闪发器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的吸气口;在所述补气支路上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闪发器设置在高温蒸发器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低温蒸发器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与低温压缩腔之间,第二闪发器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的吸气管道。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制冷剂第二流路与补气支路之间连接有连接支路,在所述连接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补气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控制阀与辅助压缩机吸气口之间。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入口侧,沿着制冷剂流向第一节流装置入口方向,依次设置有中间换热器,所述制冷剂第二流路先流经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流在中间换热器中的第一流路中换热后,再连接高温压缩机的吸气管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在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入口侧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流路在第三控制阀两侧并联一再热回路,所述再热回路上设有再热器,所述再热器与低温蒸发器工作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与一新回风换热系统耦合在一起,新回风换热系统在排风流路与新风流路之间设有一全热交换器,所述低温冷凝器作为排风的末级换热器设置在全热交换器下游的排风通道上,所述再热器、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全热交换器下游的新风通道上。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用于实现梯级降温除湿,其中所述高温蒸发器主要负责显热负荷,低温蒸发器主要负责降温除湿。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应用于热泵空调。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应用于热泵空调,所述第二流路在中间换热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一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采用三缸补气增焓技术,使得系统在更宽的工况下均能平稳运行,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温制冷、低温制热)均具有良好的性能;采用两个冷凝器,组成双蒸发、双冷凝系统,降低系统的压比,进一步提高能效,同时在高、低温蒸发器前均设置一个闪发器,降低蒸发器的入口干度与比焓,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使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调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制冷模式循环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中空调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制冷模式循环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中空调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制冷模式循环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3中空调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制冷模式循环示意图。

图中:

1-压缩机;11-高温压缩腔;12-低温压缩腔;13-辅助压缩腔;2-冷凝器;21-高温冷凝器;22-低温冷凝器;23-热回收冷凝器;31-高温蒸发器;32-低温蒸发器;41-第一闪发器;42-第二闪发器;51-第一节流装置;52-第二节流装置;53-第三节流装置;61-第一控制阀;62-第二控制阀;63-第三控制阀;64-第四控制阀;7-中间换热器;8-再热器;9-全热交换器;10-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系统来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回风温度与蒸发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但是该制冷系统仍存问题;当外界的环境较为恶劣时(高温制冷或者低温制热),该制冷系统会出现压缩机缸体温度升高的现象,引发高温保护停机,严重时会造成转子漆包线融化,转子线圈短路,压缩机烧毁的问题。另一方面,系统的压比较大,过冷度减小,节流的闪发干度变高,从而使得高温蒸发器的入口干度增加,蒸发器的能力也相应减小。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采用补气增焓技术,使系统的压比减小,能力、能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根据室外环境的状况,通过控制阀选择是否采用补气支路,使得该系统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系统性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的热泵空调,该空调制冷系统包括一具有高温压缩腔11、低温压缩腔12和辅助压缩腔13的压缩机1,该压缩机1的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12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13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11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第一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一放热支路,第二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二放热支路;在第一放热支路上设置有高温冷凝器21,在第二放热支路上设置有低温冷凝器22;第二放热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热支路的另一端汇合在一起与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12的吸气管道连接;在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1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1、第一闪发器41、高温蒸发器31、第二闪发器42、第二节流装置52、低温蒸发器32;其中第一闪发器41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51与高温蒸发器31之间,第一闪发器41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13的吸气口;在补气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1;第二闪发器42设置在高温蒸发器31与第二节流装置52之间,低温蒸发器32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52与低温压缩腔12之间,第二闪发器42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制冷系统采用补气增焓技术,具有三个压缩腔的压缩机1与两个冷凝器2,组成双冷凝系统,并在其循环回路中高、低温蒸发器32之前增加两个闪发器,用来降低蒸发器入口前干度,蒸发器的入口干度越低,蒸发器的入口比焓越小,制冷能力越高,系统的能效就越高。同时根据室外环境的状况,通过第一控制阀61门的控制来选择是否采用补气支路;相较于较原先的双温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而且还能使得该系统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系统性能。

优选的,在高温冷凝器21出口侧的第一放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53,用于将高温冷凝器21出来的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节流降压。在制冷模式运行时,由于高温冷凝器21出来的制冷剂温度较高,通过第三节流装置53节流降压后与低温冷凝器22出来的制冷剂混合,经过第一节流装置51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闪发器41。由于气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换热能力很小,因此通过第一闪发器41后,气制冷剂通过补气管路进入辅助压缩腔13,而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高温蒸发器31换热后,原本的液态制冷剂再次变成汽液两相状态,此时制冷剂经过第二闪发器42再次闪发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的高温压缩腔11,经压缩后与辅助压缩腔13的排气混合进入低温冷凝器22。而第二闪发器42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被再次节流后进入低温蒸发器32,完成换热后进入压缩机1的低温压缩腔12,压缩完成后直接进入高温冷凝器21,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其组成了双蒸发双冷凝系统,与原系统相比,系统的压比减小,能力、能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优选的,高温蒸发器31和低温蒸发器32用于实现梯级降温除湿,其中高温蒸发器31主要负责显热负荷,低温蒸发器32主要负责降温除湿,干湿分明,降低了蒸发器与空气的换热温差,从而达到提升能效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双闪发器及时分离气态制冷剂,降低蒸发器的入口干度,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能效。同时,采用两个蒸发器两个冷凝器2组成双蒸发、双冷凝系统,减小系统压比,提高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并行压缩循环适用于大压比以及高闪发干度的工况,而双温循环在小的压缩比和大温差变下提效显著。因此优选的,在制冷剂第二流路与补气支路之间连接有连接支路,在连接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2;连接支路与补气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控制阀61与辅助压缩机1吸气口之间。当室外的环境比较友好,压比小时,可以不采用补气支路,此时第一控制阀61关闭,第二控制阀62打开,使辅助压缩腔13与高温压缩腔11并联,高温蒸发器31经过闪发器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辅助压缩腔13与高温压缩腔11压缩排出。而当外界的环境比较恶劣时(高温制冷),此时第一控制阀61打开,第二控制阀62关闭,补气支路打开,系统总的制冷剂流量增加,换热能力增加。第一、第二控制阀61、62的设置将双温与并行循环进行耦合,不仅能够提升系统的能效,而且使得系统适应的工况更为广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带有补气的循环。

当然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通过在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上设置四通阀10来实现制热和制冷模式的交换,其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制冷剂的流向相反,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低温制热时),补气增焓的支路打开,使得该系统相较于原系统的制热量增加,制热量提升幅度明显,能效提升显著。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其具有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而且还能使得该空调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性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空调,其具有实施例1提供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在此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流路在第一节流装置51入口侧,沿着制冷剂流向第一节流装置51入口方向,依次设置有中间换热器7,制冷剂第二流路先流经中间换热器7与流在中间换热器中的第一流路中换热后,再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由此制冷剂第二流路先流经中间换热器7与流在第一流路中的制冷剂换热后,再被送进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第一流路在中间换热器的入口侧设置有第三控制阀63,第一流路在第三控制阀63两侧并联一再热回路,所述再热回路上设有再热器,所述再热器与低温蒸发器32工作配合在一起。再热器8是将冷凝器2出来的高温制冷剂旁通一部分,用于与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加热即将进入室内的空气,因为低温蒸发器32的温度较低,使得引进的新风温度也较低,从而降低送风的舒适度,再热器8是为了使送风空气不至于太低,提高新风舒适度。

如图3所示进一步优选的,制冷系统与一新回风换热系统耦合在一起,新回风换热系统在排风流路与新风流路之间设有一全热交换器9,低温冷凝器22作为排风的末级换热器设置在全热交换器9下游排风通道上,再热器8、低温蒸发器32、高温蒸发器31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全热交换器9下游的新风通道上。全热交换器9则是一种提高能效的热回收装置,用于新风机中,由于引入的新风与室内空气之间存在温差,全热交换器9就是使排向室外的回风与引入室内的新风换热,回收这部分的热量,从而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可以将制冷系统中的低温冷凝器22替换成热回收冷凝器23。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空调制冷系统还可以在系统中增加四通换向阀设置为热泵式,即在低温压缩腔的吸、排气管道(即第一排气支路)与第一流路、第一放热流路之间设置一四通换向阀(图上未示出),在高温压缩腔的吸、排气管道(即第二排气支路)与第二流路、第二放热流路之间设置一四通换向阀(图上未示出),由于热泵系统如何通过四通换向阀的设置实现制冷剂的换向功能是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热泵空调的制冷剂在制热时的逆向流动,本申请还可进一步优化第二流路在中间换热器7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64。该阀用于制热时开启,短路中间换热器,制冷时,循环流路与之前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其制冷系统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间换热器、再热器、全热交换器等装置,使该系统可以用在空调、新风除湿机等相关应用场景。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其具有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具有高温压缩腔11、低温压缩腔12和辅助压缩腔13的压缩机1,该压缩机1的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12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13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11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第一排气管道排气与第二排气管道排气混合在一起后被送进放热流路;在放热流路上设置有一冷凝器2;放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12的吸气管道连接;在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1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1、第一闪发器41、高温蒸发器31、第二闪发器42、第二节流装置52、低温蒸发器32;其中第一闪发器41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51与高温蒸发器31之间,第一闪发器41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13的吸气口;在补气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1;第二闪发器42设置在高温蒸发器31与第二节流装置52之间,低温蒸发器32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52与低温压缩腔12之间,第二闪发器42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本实施例的空调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基于实施例1,使用单凝器替代其双冷凝器,高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相互混合,由于辅助压缩腔的压比很小,排气温度也较低,因此压缩后的气态制冷剂与高、低温压缩腔的排气混合时,大大的降低了系统总的排气温度,有效降低了压缩机的缸体温度,防止压缩机的油质变差,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简化系统,使系统更具经济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一包括高温压缩腔、低温压缩腔和辅助压缩腔的压缩机,该压缩机的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第一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一放热支路,第二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二放热支路,第二放热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热支路的另一端汇合在一起与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的吸气管道连接;在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闪发器、高温蒸发器、第二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低温蒸发器;放热支路上设有冷凝器;同时根据室外环境的状况,通过设置控制阀来选择是否采用补气支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双温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而且还能使得该系统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系统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压缩机(1),包括高温压缩腔(11)、低温压缩腔(12)和辅助压缩腔(13),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12)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13)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11)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

冷凝器(2),包括高温冷凝器(21)和低温冷凝器(22);

蒸发器,包括高温蒸发器(31)和低温蒸发器(32);

闪发器,包括第一闪发器(41)和第二闪发器(42);

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51)和第二节流装置(52);

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61);

其中:

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一放热支路,第二排气管道制冷剂排出口连接第二放热支路;所述低温冷凝器(22)设置在第二放热支路上;所述高温冷凝器(21)设置在第一放热支路上;

所述第二放热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热支路的另一端汇合在一起与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12)的吸气管道连接;

在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1)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1)、第一闪发器(41)、高温蒸发器(31)、第二闪发器(42)、第二节流装置(52)、低温蒸发器(32);其中

第一闪发器(41)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51)与高温蒸发器(31)之间,第一闪发器(41)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13)的吸气口;在所述补气支路上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61);

第二闪发器(42)设置在高温蒸发器(31)与第二节流装置(52)之间,低温蒸发器(32)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52)与低温压缩腔(12)之间,第二闪发器(42)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热支路在所述高温冷凝器(21)出口侧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53)。

3.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压缩机(1),包括高温压缩腔(11)、低温压缩腔(12)和辅助压缩腔(13),三个压缩腔均具有独立的吸气口,其中低温压缩腔(12)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13)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11)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所述第一排气管道排气与第二排气管道排气混合在一起后被送进放热流路;

冷凝器(2),设置在所述放热流路上;

蒸发器,包括高温蒸发器(31)和低温蒸发器(32);

闪发器,包括第一闪发器(41)和第二闪发器(42);

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51)和第二节流装置(52);

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61);

其中:

所述放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制冷剂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低温压缩腔(12)的吸气管道连接;

在所述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1)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1)、第一闪发器(41)、高温蒸发器(31)、第二闪发器(42)、第二节流装置(52)、低温蒸发器(32);其中

第一闪发器(41)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51)与高温蒸发器(31)之间,第一闪发器(41)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补气支路的一端,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辅助压缩腔(13)的吸气口;在所述补气支路上设有所述第一控制阀(61);

第二闪发器(42)设置在高温蒸发器(31)与第二节流装置(52)之间,低温蒸发器(32)设置在第二节流装置(52)与低温压缩腔(12)之间,第二闪发器(42)的闪发气体出口连接制冷剂第二流路,制冷剂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第二流路与补气支路之间连接有连接支路,在所述连接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2);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补气支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控制阀(61)与辅助压缩机(1)吸气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1)入口侧,沿着制冷剂流向第一节流装置(51)入口方向,依次设置有中间换热器(7),所述制冷剂第二流路先流经所述中间换热器(7)与流在中间换热器中的第一流路中换热后,再连接高温压缩机(1)的吸气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在在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入口侧设置有第三控制阀(63),所述第一流路在第三控制阀(63)两侧并联一再热回路,所述再热回路上设有再热器,所述再热器与低温蒸发器(32)工作配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与一新回风换热系统耦合在一起,新回风换热系统在排风流路与新风流路之间设有一全热交换器(9),所述低温冷凝器(22)作为排风的末级换热器设置在全热交换器(9)下游的排风通道上,所述再热器、低温蒸发器(32)、高温蒸发器(31)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全热交换器(9)下游的新风通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蒸发器(31)和低温蒸发器(32)用于实现梯级降温除湿,其中所述高温蒸发器(31)主要负责显热负荷,低温蒸发器(32)主要负责降温除湿。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应用于热泵空调。

10.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应用于热泵空调,所述第二流路在中间换热器(7)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一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6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一包括高温压缩腔、低温压缩腔和辅助压缩腔的压缩机,其中低温压缩腔的排气经第一排气管道排出,辅助压缩腔的排气与高温压缩腔排气混合后经第二排气管道排出;在制冷剂第一流路上,沿着制冷剂向压缩机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闪发器、高温蒸发器、第二闪发器、第二节流装置、低温蒸发器;放热支路上设有冷凝器;同时根据室外环境的状况,通过设置控制阀来选择是否采用补气支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双温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而且还能使得该系统适应更宽的工况,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都能有优良的系统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皇甫启捷;梁祥飞;郑波;黄明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25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