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新型叠瓦光伏组件、双玻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等高效发电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比如,可以双面发电组件、叠瓦组件等已被研发出来并开始商业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目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一般都是设计为直线出线或者斜向出线,这对于普通的光伏组件来讲比较适用,但是对于新型高效的双玻组件、双面发电组件、叠瓦组件来讲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些类别的光伏组件受接线盒盒体面积遮盖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都是采用小体积的分体式接线盒,并且接线盒也是尽量挨着组件的边缘安装,如此才能尽量减少对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接线盒阻挡在电池的发电表面会造成组件的局部“热斑”问题),接线盒采用直线出线或斜角出线方式时,上下组件进行电连接时,需要将线缆折弯进行布线,如此,组件上就必须留出线缆弯曲走线的空间,组件的边缘占据的非发电面积会比较大,不利于组件成本的降低,也降低了单位空间面积上的发电效率;而且,由于线缆需要弯曲布线,组件安装施工时工艺就比较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在此背景下,需要研制一款组装方便及过电流能力强的接线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适合于叠瓦光伏组件、双玻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等高效发电组件,具备过大电流能力强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分别包括盒盖与盒体;其中,
所述的左接线盒的盒体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所述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成80°-100°,盒体中包括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与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中接线盒的盒体的右侧上一体成型有凸出部,盒体中包括第二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二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右接线盒的盒体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所述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成80°-100°,盒体中包括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三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与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的主体呈凹字形构造,且在接线盒盒体中,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均呈类似双手手指对插的间隔楔接状构造。
优选的,所述的左接线盒和右接线盒的盒体上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
再优选的,所述的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的盒体的底部长度方向两侧设有裙边结构。
再优选的,所述的电缆线固定连接部为u型槽结构,中间设计有缺口。
再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均包括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侧边,组件汇流条穿接缝,汇流条焊接区,以及用于二极管固定的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中间具有开槽,毗邻所述的开槽的连接端子的平面上设有二极管电阻焊凸起。
再优选的,所述的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上还设有电缆线卡扣,其包括卡扣本体,卡扣本体的前端设有与接线盒盒体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上端面上设有与接线盒盒体上的线缆出线部进行超声波焊接的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左右接线盒的出线方式优化成近似90度直角出线,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组件的有效发电面积进而提高发电效率;使用轴向二极管并将其与铜板接线端子通过电阻焊形成一整体结构,提高整体过电流能力,二极管散热能力大大增加,过大电流能力更强,适合叠瓦组件、双面组件、双玻组件等大功率组件应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用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接线盒的左接线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的接线盒的中接线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的接线盒的右接线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的左接线盒中的第一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右接线盒中的第四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左接线盒中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四接线端子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中接线盒中的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中接线盒中的第二接线端子与第四接线端子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右接线盒中的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右接线盒中的第三接线端子与第四接线端子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用接线盒的电缆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
1-接线盒上盖2-轴向二极管3-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第三端子
6-第四端子7-左接线盒盒体8-中接线盒盒体9-右接线盒盒体
10-电缆卡扣11-电缆线12-公连接器13-母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优点详述如下。
结合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所述的左接线盒包括盒盖1与盒体7,所述的中接线盒包括盒盖1与盒体8,所述的右接线盒包括盒盖1与盒体9;所述的左接线盒盒体7的底部长度方向上下两侧设有裙边结构71,盒体7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72,所述的出线部72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盒体7中包括第一连接端子3以及第四连接端子6,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3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302,所述的固定连接部302的出线口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中接线盒盒体8的底部长度方向上下两侧设有裙边结构81,盒体8的右侧上一体成型有凸出部82,方便接线盒加工时的手持定位,盒体8中包括第二连接端子4以及第四连接端子6,所述的第二连接端子4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402,所述的固定连接部402的出线口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右接线盒盒体9的底部长度方向上下两侧设有裙边结构91,盒体9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92,所述的出线部92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盒体9中包括第三连接端子5以及第四连接端子6,所述的第三连接端子5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502,所述的固定连接部502的出线口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上述的盒体底部的裙边结构可以方便接线盒加工时的定位以及安装时方便与组件粘结固定。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电缆线固定连接部302、402、502为u型槽结构,且中间设计有缺口308、408、508,既方便观察电缆的铆接情况,同时方便于额外锡焊,使铆接地方一分为二受力均匀,增加牢固度。
参见图5至图11,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3、第二连接端子4、第三连接端子5以及第四连接端子6的主体呈凹字形构造,且在接线盒盒体中,第四连接端子6与第一连接端子3、第二连接端子4、第三连接端子5均呈类似双手手指对插的间隔楔接状构造;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3、第二连接端子4、第三连接端子5以及第四连接端子6包括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侧边301、401、501、601,组件汇流条穿接缝304、404、504、604,汇流条焊接区305、405、505、605,以及用于二极管固定的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固定片306、406、506、606;所述的固定片306、406、506、606的中间具有开槽303、403、503、603,毗邻所述的开槽的连接端子的平面上设有二极管电阻焊凸起307、407、507、607;所述的侧边301、401、501、601除了将连接端子各部分连接之外,还可以提高连接端子的强度,避免加工时的变形;以及与连接盒盒体的侧边毗邻,提高连接端子的散热面积,保证接线盒在使用时的散热效果,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的开槽303、403、503、603用于方便二极管安装及进行与接线端子电阻焊焊接时的定位;所述的凸起307、407、507、607便于轴向二极管的引脚与接线端子进行电阻焊连接固定,使轴向二极管与接线端子成一整体结构,减少二极管焊接不牢,效率过低的情况;另外,使二极管和铜板接线端子形成一个整体,可以使接线盒电气性能大大提升。
参照图12,所述的电缆线卡扣10包括卡扣本体101,其前端设有与接线盒盒体插接定位的定位部102,上端面上设有凸条104,便于将卡扣10与接线盒盒体上的线缆出线部72、92通过超声波焊接;如此,当电缆线与卡扣固定时,是采用超声波技术使卡扣压住电缆,使电缆不被拉出或者转动,代替了传统利用螺母锁紧电缆的繁琐的连接方式,简化接线盒的生产工艺。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实施例是以最佳方式,即接线盒的出线方向与盒体的长度方向成垂直方向进行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更,比如,接线盒的出线方向与盒体的长度方向成80°-100°也能基本达到或接近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叠瓦光伏组件、双玻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等高效发电组件,具备过大电流能力强的光伏组件接线盒,两侧的接线盒的出线方式为近似90度直角出线,解决以往斜角出线接线盒扎线难,不易弯曲,安装空间小等问题。可以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采用轴向二极管,使其和铜板连接端子通过组合电阻焊焊接在一起,二极管引脚与铜板贴合紧密,散热能力强,焊接过程中,热量集中,加热时间短、焊接变形小,对二极管芯片影响小,焊接型式采用直接融化结合,不需要填充材料和溶剂,不需要保护气体,焊接效率高,劳动环境好;另外,二极管选用轴向结构,与铜板连接端子连接浑然一体,整体连接紧凑,节约体积,使整体接线盒体变得美观大方,而且轴向结构二极管可以使接线盒整体过电流能力大大提升,适应大功率发电组件的工作需求;电缆卡扣使用超声波技术与盒体固定压住电缆,使电缆不被拉出或者转动,历史性代替了传统螺母锁紧电缆的繁琐的连接方式;电缆头部和金属导电体连接部的u型槽结构,设计为中间缺口型的,既方便观察电缆的铆接情况,同时方便于额外锡焊,使铆接地方一分为二受力均匀,增加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均包括盒盖与盒体;其中,
所述的左接线盒的盒体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所述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成80°-100°,盒体中包括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与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中接线盒的盒体的右侧上一体成型有凸出部,盒体中包括第二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二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右接线盒的盒体上一体成型有线缆出线部,所述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成80°-100°,盒体中包括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的第三连接端子上一体成型有电缆线固定连接部,所述的固定连接部的出线口与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的主体呈凹字形构造,且在接线盒盒体中,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均呈类似双手手指对插的间隔楔接状构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接线盒和右接线盒的盒体上的线缆出线部的线缆出线口的方向与盒体长度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的盒体的底部长度方向两侧设有裙边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固定连接部为u型槽结构,中间设计有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以及第四连接端子均包括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侧边,组件汇流条穿接缝,汇流条焊接区,以及用于二极管固定的与连接端子平面垂直的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中间具有开槽,毗邻所述的开槽的连接端子的平面上设有二极管电阻焊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上还设有电缆线卡扣,其包括卡扣本体,卡扣本体的前端设有与接线盒盒体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上端面上设有与接线盒盒体上的线缆出线部进行超声波焊接的凸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