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出风口一般为方形散流器,呈方行多层可拆卸,一般用防火帆布连接,不会带过滤网,表面会很干净。目前市面上还有圆形的出风口,菱形的出风口等等,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现有的空调出风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大多数的空调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较为固定,只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送风,这样会造成某些地方风力较强,某些地方无风,用户体验较差。
2、对于一些较大的场所,如果只是某个小范围区域有人,空调系统整体送风,送出的风也不能精准的到达用户所处的位置,这样也势必会造成电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系统,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空调系统出风角度固定、无法精准送风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第一驱动装置,所送第一送风结构包括环形球套、球形出风头和用于承载所述环形球套的固定座,所述环形球套套设在所述球形出风头的外周,所述球形出风头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球形出风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固定座内并与所述固定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在所述环形球套内倾斜并转动。
优选的,所述球形出风头包括球形的出风头本体和圆环状的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的底部与所述出风头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头与所述出风头本体相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l型的第一连杆和i型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第二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支架与所述定位头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以所述第一杆为轴旋转时,所述定位头的外侧面能够与所述环形球套的边缘相抵靠。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环和中空的圆柱形的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固定座本体的底端相连并沿所述固定座本体的径向朝圆心方向延伸,所述环形球套位于所述固定座本体内,且所述环形球套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出风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支撑圈、呈喇叭状的挡风罩本体和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圈与所述挡风罩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圈的外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本体的内表面相连;
所述固定座本体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中空的圆柱状的顶圈,所述顶圈与所述挡风罩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送风结构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圈和所述顶圈之间并位于所述挡风罩本体内,包括多个能够转动的风叶,各所述风叶的转轴与所述顶圈的径向同向设置,并沿所述支撑圈的圆周排布;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顶圈相连,用于驱动各所述风叶转动预设角度。
优选的,两相邻所述风叶部分交叠。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风叶同步转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如前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在所述环形球套内倾斜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红外热像获取装置,所述红外热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出风装置上,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出风装置周边环境的红外热像图,并将所述红外热像图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确定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按照所述送风角度送风。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红外热像获取装置,所述红外热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出风装置上,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出风装置周边环境的红外热像图,并将所述红外热像图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风叶转动预设角度。
本发明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送风结构包括环形球套、球形出风头和用于承载环形球套的固定座,环形球套套设在球形出风头的外周,球形出风头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相连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球形出风头相连,第一电机位于固定座内并与固定座相连,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机构带动球形出风头在环形球套内倾斜并转动。本发明的空调出风装置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转向,使风可以直达用户所处位置,实现精准送风,节省电力、降低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送风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送风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送风结构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结构与第二送风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送风结构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送风结构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送风结构2、第一驱动装置3、支架
4、挡风结构5、第二送风结构6、第二驱动装置
11、环形球套12、球形出风头13、固定座
21、第一电机22、第一连接机构41、支撑圈
42、挡风罩本体43、支撑杆121、出风头本体
122、定位头123、出风口221、第一连杆
222、第二连杆131、固定环132、固定座本体
133、固定架2211、第一杆2212、第二杆
131、固定环132、固定座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结构1和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送风结构1包括环形球套11、球形出风头12和用于承载环形球套11的固定座13,环形球套11套设在球形出风头12的外周,也就是说,球形出风头12与环形球套11紧密配合,且球形出风头12可在环形球套11内灵活转动。球形出风头12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123。
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和与第一电机21相连的第一连接机构22,第一连接机构22与球形出风头12相连,第一电机21位于固定座13内并与固定座13相连,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机构22带动球形出风头12在环形球套11内倾斜并转动。具体的,如图4所示,固定座1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133,固定架133呈十字型,第一电机21设置在固定架133的中心处。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转向,使风可以直达用户所处位置,实现精准送风,节省电力、降低资源消耗。
如图3所示,优选的,球形出风头12包括球形的出风头本体121和圆环状的定位头122,定位头122的底部与出风头本体12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定位头122与出风头本体121相连通。定位头122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管道相连通,出风头本体121为中空结构,风可以从定位头122进入出风头本体12,并从出风口123送出。
第一连接机构22包括l型的第一连杆221和i型的第二连杆222,第一连杆2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2211和第二杆2212,第一杆2211与第一电机21相连,第二杆2212与第二连杆22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222的第二端通过支架3与定位头122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3包括多个支撑条,各支撑条的一端分别与定位头122的内侧壁连接,各支撑条的另一端分别在定位头122的圆心位置汇聚连接,第二连杆222在该圆心位置与各支撑条的汇聚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仅给出了一种第一连接机构22与球形出风头12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任何能够将第一连接机构22与球形出风头12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第一电机21带动第一连杆221以第一杆2211为轴旋转时,定位头122的外侧面能够与环形球套11的边缘相抵靠。也就是说,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环形球套11形成曲柄连杆结构,第一电机21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连杆221以第一杆2211为轴转动,从而第二连杆222以及出风头本体121转动,在出风头本体121转动过程中,第二杆2212与第二连杆222之间的夹角随着出风头本体121转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出风头本体121转动过程中,定位头122的外侧面始终与环形球套11的边缘相抵靠,相应的,球形出风头12呈倾斜状态,即出风口123并非竖直朝下,而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从而可以将出风风向调整为向四周扩散。
如图2所示,固定座13包括固定环131和中空的圆柱形的固定座本体132,固定环131与固定座本体132的底端相连并沿固定座本体132的径向朝圆心方向延伸。结合图2、6、7所示,环形球套11位于固定座本体132内,且环形球套11的下表面与固定环1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出风口123的尺寸小于固定环131的内径。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可以包括挡风结构4,挡风结构4包括:支撑圈41、挡风罩本体42和多个支撑杆43,支撑圈41与挡风罩本体42同轴设置,各支撑杆43的一端与支撑圈41的外周相连,另一端与挡风罩本体42的内表面相连。挡风罩本体42为上下贯通的锥形结构,呈喇叭状。结合图2、5、6、7所示,固定座本体132的顶端与支撑圈4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挡风结构4还可以包括顶圈44,顶圈44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顶圈44与挡风罩本体42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圈44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管道相连通。
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送风结构5和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绘示),第二送风结构5位于支撑圈41和顶圈44之间,并位于挡风罩本体41内,包括多个能够转动的风叶51,各风叶51的转轴与顶圈44的径向同向设置,并沿支撑圈41的圆周排布。也就是说,各风叶51竖直设置,围绕支撑圈41设置。第二驱动装置与顶圈44相连,用于驱动各风叶51转动预设角度。
优选的,各风叶51均匀分布。
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传送带、传送辊和传送轮,传送辊套接在每个风叶51的转轴顶部,传送带分别与每个传送辊紧密贴合,驱动电机驱动传送轮带动传送带运行,使得每个风叶51转动预设角度。
图6为第二送风结构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第二送风结构5关闭状态下,风叶51呈闭合状态,相邻两风叶51之间无间隙或间隙较小,使得风无法送出。图7为第二送风结构5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二送风结构5开启状态下,风叶51呈开启状态,相邻两风叶51之间形成送风风道,使得风可以顺利送出。
优选的,两相邻风叶51部分交叠。这样,第二送风结构5在关闭状态下防止漏风效果更好。
优选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风叶51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各风叶51转动的角度均相同,这样,可以保证向各个方向均匀送风,出风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空调出风装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全局工作模式和局部工作模式,在全局工作模式下,第二送风结构5开启,实现全局均匀送风;在局部工作模式下,第一送风结构1开启,实现局部精准送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空调出风装置,所述空调出风装置可以为如前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开启,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连接机构22带动球形出风头12在环形球套11内倾斜并转动。控制器可以为后台服务器,例如远程控制服务器。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出风装置,该空调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结构1和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送风结构1包括环形球套11、球形出风头12和用于承载环形球套11的固定座13,环形球套11套设在球形出风头12的外周,球形出风头12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123;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和与第一电机21相连的第一连接机构22,第一连接机构22与球形出风头12相连,第一电机21位于固定座13内并与固定座13相连,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机构22带动球形出风头12在环形球套11内倾斜并转动。因此,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转向,使风可以直达用户所处位置,实现精准送风,节省电力、降低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将出风方向调节为朝向四周,并不断改变出风方向,实现自动循环送风。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红外热像获取装置(图中未绘示),所述红外热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空调出风装置上,例如,可以设置在挡风罩本体41的外侧,用于获取空调出风装置周边环境的红外热像图,并将红外热像图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确定送风角度,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开启,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连接机构22带动球形出风头12按照送风角度送风。或者,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控制第二驱动装置6开启,以使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各风叶51转动预设角度。
优选的,红外热像获取装置可以为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的光敏元件可以对室内的人员进行热量的追踪,在红外热像仪上形成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控制器进行通信,将红外热像图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内存储有预先采集到的室内位置分布图,所述室内位置分布图对于每个位置进行坐标化处理,使得每个位置对应唯一的一个坐标点位。控制器对接收到的红外热像图与室内位置分布图进行比对,得出比对结果,即得出室内人员的分布坐标信息。然后,控制器可以根据红外热像图与室内位置分布图的比对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开启,和/或,第二驱动装置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感温模块(图中未绘示),感温模块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并将室内温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变化调整风叶51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的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系统,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当会议室存在较多的人时,红外热像仪捕捉到人们的分布图片或视频,并将图片或视频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预先设置的数据比对,得出处理结果,根据该处理结果发送控制指令。即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得风叶51转动至最大出风状态,感温模块实时监控室内温度变化,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动态调整风叶51的转动角度,以控制出风量的大小,风通过挡风罩本体41的改向,向四周散流出去。与此同时,控制器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得球形出风头12随着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绕着环形球套11的中轴线转动,实现球形出风头12循环转动送风。
当会议室存在较少的人或者人坐的比较分散时,红外热像仪捕捉到人们的分布图片或视频,并将图片或视频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预先设置的数据比对,得出处理结果,根据该处理结果发送控制指令。即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开启指令,以关闭风叶51。与此同时,控制器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开启指令,使球形出风头12长时间对着固定的某一个区域送风,或者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定向送风并延时,进而实现依次对每个人实现循环延迟送风,使每个人都能直接感受到风,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风结构和第一驱动装置,所送第一送风结构包括环形球套、球形出风头和用于承载所述环形球套的固定座,所述环形球套套设在所述球形出风头的外周,所述球形出风头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球形出风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固定座内并与所述固定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在所述环形球套内倾斜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出风头包括球形的出风头本体和圆环状的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的底部与所述出风头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头与所述出风头本体相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l型的第一连杆和i型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第二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支架与所述定位头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以所述第一杆为轴旋转时,所述定位头的外侧面能够与所述环形球套的边缘相抵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环和中空的圆柱形的固定座本体,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固定座本体的底端相连并沿所述固定座本体的径向朝圆心方向延伸,所述环形球套位于所述固定座本体内,且所述环形球套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出风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支撑圈、呈喇叭状的挡风罩本体和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圈与所述挡风罩本体同轴设置,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圈的外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本体的内表面相连;
所述固定座本体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圈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中空的圆柱状的顶圈,所述顶圈与所述挡风罩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送风结构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送风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圈和所述顶圈之间并位于所述挡风罩本体内,包括多个能够转动的风叶,各所述风叶的转轴与所述顶圈的径向同向设置,并沿所述支撑圈的圆周排布;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顶圈相连,用于驱动各所述风叶转动预设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风叶部分交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风叶同步转动。
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在所述环形球套内倾斜并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热像获取装置,所述红外热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出风装置上,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出风装置周边环境的红外热像图,并将所述红外热像图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确定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球形出风头按照所述送风角度送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装置为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红外热像获取装置,所述红外热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出风装置上,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出风装置周边环境的红外热像图,并将所述红外热像图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热像图和预设的环境图像,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开启,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风叶转动预设角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