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尼龙管压扁成型是将尼龙管中间插入弹簧衬芯后放入金属管折弯开槽后的金属胎具中,将尼龙管在高温成型炉中加热、冷却定型,以实现不同装配条件的装车要求。由于目前轿车零件的布置空间越来越小,异形的尼龙管要求越来越迫切,要求在圆形的尼龙管上实现压扁要求,要求公差为±0.3。
现有的压扁成型夹具一般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支架上的若干夹持件,通过夹持件夹持软管呈特定的形状,这种维持特定形状的方式对软管本身会形成一定的破坏,不良率较高。
为解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821309709.x公开的名为具有弹簧衬芯的软管成型模具的中国专利,包括成型外套、部分位于外套中的连接头、连接成型外套与连接头的外套固定件及位于成型外套中的弹簧衬芯,成型外套的外壁上设有沿成型外套的长度方向弯曲延伸的开口,外套固定件螺纹穿过成型外套朝向连接头的一端的外壁并与连接头抵接,弹簧衬芯朝向连接头的一端与连接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此不会破坏软管且能从头至尾维持软管为特定形状,但是由于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难以安装到位,导致软管本身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憋管和褶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能够解决尼龙管成型过程出现的憋管和褶皱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包括用于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压扁压钳、用于从内部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弹簧衬芯,所述弹簧衬芯包括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的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一变径部、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的另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二变径部,所述第一变径部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内设置的第一支撑端、在所述所述压扁压钳外设置的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变径部的直径由所述第一支撑端向所述第二支撑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变径部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内设置的第三支撑端、在所述所述压扁压钳外设置的第四支撑端,所述第二变径部的直径由所述第三支撑端向所述第四支撑端逐渐变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端的直径为d1,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1=d1,所述第二支撑端的直径为d2,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2=d0。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端的直径为d3,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3=d1,所述第四支撑端的直径为d4,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4=d0。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部和所述第二变径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和所述第三支撑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部和所述第二变径部分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由所述压扁压钳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支撑端由所述压扁压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端分离。
优选的,所述压扁压钳包括用于从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一部分、用于从另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铰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弹簧衬芯在待加工尼龙管内部安装,弹簧衬芯在待加工尼龙管的内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减少待加工尼龙管向内的塌陷,避免待加工尼龙管发生变形。
金属胎具在待加工尼龙管的外部安装,金属胎具在待加工尼龙管的外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减少待加工尼龙管向外的突起,避免待加工尼龙管发生变形。
第一变径部在压扁压钳的一端安装,第一变径部从待加工尼龙管的内部提供支撑并抵紧压扁压钳,避免待加工变径管在受压后的边缘处出现憋管和褶皱现象。
第二变径部在压扁压钳的另一端安装,第二变径部从待加工尼龙管的内部提供支撑并抵紧压扁压钳,避免待加工变径管在受压后的边缘处出现憋管和褶皱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尼龙管加工后的成品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包括用于压扁待加工尼龙管9的压扁压钳1、用于从内部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的弹簧衬芯、用于从外部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的金属胎具2。压扁成型过程中,弹簧衬芯在待加工尼龙管9内部安装,弹簧衬芯在待加工尼龙管9的内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减少待加工尼龙管9向内的塌陷,避免待加工尼龙管9发生变形,金属胎具2在待加工尼龙管9的外部安装,金属胎具2在待加工尼龙管9的外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减少待加工尼龙管9向外的突起,避免待加工尼龙管9发生变形。
所述弹簧衬芯包括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1的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的第一变径部3、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1的另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的第二变径部4,所述第一变径部3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1内设置的第一支撑端31、在所述所述压扁压钳1外设置的第二支撑端32,所述第一变径部3的直径由所述第一支撑端31向所述第二支撑端32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变径部4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1内设置的第三支撑端41、在所述所述压扁压钳1外设置的第四支撑端42,所述第二变径部4的直径由所述第三支撑端41向所述第四支撑端42逐渐变大。
压扁成型过程中,第一变径部3在压扁压钳1的一端安装,第一变径部3从待加工尼龙管9的内部提供支撑变径处(如图1所示的a处)并抵紧压扁压钳1,避免待加工变径管在受压后的变径处出现憋管和褶皱现象,相应的,第二变径部4在压扁压钳1的另一端安装,第二变径部4从待加工尼龙管9的内部提供支撑变径处(如图1所示的b处)并抵紧压扁压钳1,避免待加工变径管在受压后的变径处出现憋管和褶皱现象。
为了提高压扁成型过程第一变径部3和待加工尼龙管9的契合度,所述第一支撑端31的直径为d1,待加工尼龙管9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1=d1,所述第二支撑端32的直径为d2,待加工尼龙管9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2=d0。使得第一变径部3在变径处既能有效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又能避免在变径处损伤尼龙管。
为了提高压扁成型过程第二变径部4和待加工尼龙管9的契合度,所述第三支撑端41的直径为d3,待加工尼龙管9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3=d1,所述第四支撑端42的直径为d4,待加工尼龙管9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4=d0。使得第二变径部4在变径处既能有效支撑待加工尼龙管9又能避免在变径处损伤尼龙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变径部3和所述第二变径部4分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31由所述压扁压钳1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支撑端41由所述压扁压钳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端31和所述第二支撑端32分离。第一变径部3和第二变径部4分别由压扁压钳1的两端伸入待加工尼龙管9,大幅降低了安装难度。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一体化程度,避免使用过程第一变径部3和第二变径部4遗失或者尺寸不匹配,所述第一变径部3和所述第二变径部4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31和所述第三支撑连接。
具体的,所述压扁压钳1包括用于从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9的第一部分、用于从另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9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包括用于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压扁压钳、用于从内部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弹簧衬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衬芯包括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的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一变径部、用于从所述压扁压钳的另一端支撑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二变径部,所述第一变径部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内设置的第一支撑端、在所述压扁压钳外设置的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变径部的直径由所述第一支撑端向所述第二支撑端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变径部包括在所述压扁压钳内设置的第三支撑端、在所述压扁压钳外设置的第四支撑端,所述第二变径部的直径由所述第三支撑端向所述第四支撑端逐渐变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端的直径为d1,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1=d1,所述第二支撑端的直径为d2,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2=d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端的直径为d3,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后最小处的内径为d1,则d3=d1,所述第四支撑端的直径为d4,待加工尼龙管压扁前的内径为d0,则d4=d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部和所述第二变径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和所述第三支撑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部和所述第二变径部分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端由所述压扁压钳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支撑端由所述压扁压钳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端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尼龙管压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压钳包括用于从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一部分、用于从另一侧压扁待加工尼龙管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铰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