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灰可用作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掺合料,并成为水泥、混凝土的组分,粉煤灰作为原料代替黏土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制造烧结砖、蒸压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空心砌砖、烧结或非烧结陶粒,铺筑道路;构筑坝体,建设港口,农田坑洼低地、煤矿塌陷区及矿井的回填;也可以从中分选漂珠、微珠、铁精粉、碳、铝等有用物质,其中漂珠、微珠可分别用作保温材料、耐火材料、塑料、橡胶填料。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环保法规的日趋严历,湿粉煤灰的妥善处理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只有将湿粉煤灰以合理的能耗、简洁的工艺进行烘干,使其水分低,才能变废为宝,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因此必须使用烘干设备,而现在的烘干设备,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粉煤灰的烘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凝块现象,导致烘干不充分,水分高等问题,成品质量差,不符合要求;同时设备稳定性差,加工效率低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烘干装置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现在的烘干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烘干装置大多在烘干过程中粉煤灰经常会出现凝块现象,导致烘干不充分,水分高等问题,成品质量差,不符合要求。
2、现在的烘干装置大多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加工过程中大量动能被消耗在设备自身的振动抑制上,加工效率低,耗能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一方面采用筛网分料、抄板推动和鼓风管鼓动,不断地打散粉煤灰,使其处于分散状态,提高了粉煤灰的烘干率;另一方面稳定了设备,提高了设备的效率。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包括:滚筒、支座、进料端、出料端、料斗、加热炉、旋风除尘桶和鼓风管,所述滚筒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滚筒一端设置有进料端,所述进料端上设置有料斗,所述滚筒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所述滚筒底部设置有加热炉,所述滚筒内设置有鼓风管,所述鼓风管穿过滚筒;
所述鼓风管包括风机、出风管、单向阀和防尘网,所述滚筒内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穿出滚筒,所述出风管一端设置有风机,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外侧设置有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烘干装置的设置,其利用鼓风管鼓动粉煤灰,不断地打散粉煤灰,使其处于分散状态,提高了粉煤灰的烘干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鼓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空气回收管、净化盒和排气风扇,所述空气回收管设置于鼓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所述空气回收管上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防尘网,所述空气回收管穿出滚筒,所述空气回收管内设置有净化盒,所述净化盒一侧设置有排气风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净化盒包括回形管、内滤芯、外滤芯和外壳,所述空气回收管一端连接有回形管,所述回形管呈“回”字形,所述回形管内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回形管内侧设置有内滤芯,所述回形管外侧设置有外滤芯,所述外滤芯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排气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净化盒的设置,净化了从设备中排出的空气,降低了污染,保障了环境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座与滚筒通过轴承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支座包括包裹于滚筒外侧的轴承部和底部的稳定座,所述稳定座包括支撑座、缓冲油缸、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轴承部底部呈平面,所述轴承部底部设置有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远离轴承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缓冲油缸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一输油管设置于缓冲油缸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一侧设置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设置于缓冲油缸远离第一输油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缓冲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箱,所述第一油箱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缓冲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设置于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稳定座的设置,隔断了烘干装置与外界的振动联系,避免了烘干装置对外界的影响,也避免了外界对烘干装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油缸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部底部,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弹簧的设置,对设备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少了设备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滚筒内部设置有筛网和抄板,所述筛网固定于滚筒内表面,所述筛网截面呈x形,所述筛网中心设置有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设置于鼓风管外侧,所述空心管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筛网之间设置有抄板,所述抄板固定于滚筒内表面上,所述筛网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筛网与所述空心管道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抄板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筒的设置,其利用筛网打散粉煤灰,使其处于分散状态,提高了粉煤灰的烘干率;同时利用圆弧过渡使得粉煤灰无法堆积在夹角处,方便了清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筛网之间设置有弧形筛网,所述弧形筛网两端固定于筛网上,所述弧形筛网与筛网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筛网的设置,进一步扩大了筛网的分散粉煤灰的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利用鼓风管鼓动粉煤灰,不断地打散粉煤灰,使其处于分散状态,提高了粉煤灰的烘干率。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利用筛网打散粉煤灰,使其处于分散状态,提高了粉煤灰的烘干率。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利用圆弧过渡使得粉煤灰无法堆积在夹角处,方便了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鼓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净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稳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滚筒-1、筛网-11、抄板-12、弧形筛网-13、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鼓风管-8、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防尘网-84、空气回收管-85、净化盒-86、回形管-861、内滤芯-862、外滤芯-863、外壳-864、排气风扇-87、稳定座-9、支撑座-91、缓冲油缸-92、第一输油管-93、第二输油管-94、第一油箱-95、第二油箱-96、缓冲弹簧-9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包括:滚筒1、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和鼓风管8,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支座2,所述滚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端3,所述进料端3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滚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4,所述出料端4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7,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6,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鼓风管8,所述鼓风管8穿过滚筒1;
所述鼓风管8包括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和防尘网84,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出风管82,所述出风管82一端穿出滚筒1,所述出风管82一端设置有风机81,所述出风管82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83,所述单向阀83外侧设置有防尘网8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设置有空气回收管85、净化盒86和排气风扇87,所述空气回收管85设置于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上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防尘网84,所述空气回收管85穿出滚筒1,所述空气回收管85内设置有净化盒86,所述净化盒86一侧设置有排气风扇8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净化盒86包括回形管861、内滤芯862、外滤芯863和外壳864,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一端连接有回形管861,所述回形管861呈“回”字形,所述回形管861内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回形管861内侧设置有内滤芯862,所述回形管861外侧设置有外滤芯863,所述外滤芯863外侧设置有外壳864,所述外壳864上设置有排气开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座2与滚筒1通过轴承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支座2包括包裹于滚筒1外侧的轴承部和底部的稳定座9,所述稳定座9包括支撑座91、缓冲油缸92、第一输油管93、第二输油管94、第一油箱95和第二油箱96,所述轴承部底部呈平面,所述轴承部底部设置有缓冲油缸92,所述缓冲油缸92远离轴承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91,所述缓冲油缸92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油管93,所述第一输油管93设置于缓冲油缸92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一侧设置有第二输油管94,所述第二输油管94设置于缓冲油缸92远离第一输油管93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箱95,所述第一油箱95设置于支撑座91上,所述第二输油管94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箱96,所述第二油箱96设置于支撑座9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油缸92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97,所述缓冲弹簧97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部底部,所述缓冲弹簧97另一端固定于支撑座9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1内部设置有筛网11和抄板12,所述筛网11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所述筛网11截面呈x形,所述筛网11中心设置有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设置于鼓风管外侧,所述空心管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筛网11之间设置有抄板12,所述抄板12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上,所述筛网11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筛网11与所述空心管道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抄板12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筛网11之间设置有弧形筛网13,所述弧形筛网13两端固定于筛网11上,所述弧形筛网13与筛网1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实施例2
如图2、3和4所示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包括:滚筒1、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和鼓风管8,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支座2,所述滚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端3,所述进料端3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滚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4,所述出料端4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7,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6,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鼓风管8,所述鼓风管8穿过滚筒1;
所述鼓风管8包括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和防尘网84,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出风管82,所述出风管82一端穿出滚筒1,所述出风管82一端设置有风机81,所述出风管82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83,所述单向阀83外侧设置有防尘网8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设置有空气回收管85、净化盒86和排气风扇87,所述空气回收管85设置于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上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防尘网84,所述空气回收管85穿出滚筒1,所述空气回收管85内设置有净化盒86,所述净化盒86一侧设置有排气风扇8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净化盒86包括回形管861、内滤芯862、外滤芯863和外壳864,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一端连接有回形管861,所述回形管861呈“回”字形,所述回形管861内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回形管861内侧设置有内滤芯862,所述回形管861外侧设置有外滤芯863,所述外滤芯863外侧设置有外壳864,所述外壳864上设置有排气开口。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包括:滚筒1、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和鼓风管8,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支座2,所述滚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端3,所述进料端3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滚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4,所述出料端4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7,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6,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鼓风管8,所述鼓风管8穿过滚筒1;
所述鼓风管8包括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和防尘网84,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出风管82,所述出风管82一端穿出滚筒1,所述出风管82一端设置有风机81,所述出风管82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83,所述单向阀83外侧设置有防尘网8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座2与滚筒1通过轴承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支座2包括包裹于滚筒1外侧的轴承部和底部的稳定座9,所述稳定座9包括支撑座91、缓冲油缸92、第一输油管93、第二输油管94、第一油箱95和第二油箱96,所述轴承部底部呈平面,所述轴承部底部设置有缓冲油缸92,所述缓冲油缸92远离轴承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91,所述缓冲油缸92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油管93,所述第一输油管93设置于缓冲油缸92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一侧设置有第二输油管94,所述第二输油管94设置于缓冲油缸92远离第一输油管93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箱95,所述第一油箱95设置于支撑座91上,所述第二输油管94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箱96,所述第二油箱96设置于支撑座9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油缸92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97,所述缓冲弹簧97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部底部,所述缓冲弹簧97另一端固定于支撑座91上。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包括:滚筒1、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和鼓风管8,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支座2,所述滚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端3,所述进料端3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滚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4,所述出料端4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7,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6,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鼓风管8,所述鼓风管8穿过滚筒1;
所述鼓风管8包括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和防尘网84,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出风管82,所述出风管82一端穿出滚筒1,所述出风管82一端设置有风机81,所述出风管82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83,所述单向阀83外侧设置有防尘网8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1内部设置有筛网11和抄板12,所述筛网11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所述筛网11截面呈x形,所述筛网11中心设置有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设置于鼓风管外侧,所述空心管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筛网11之间设置有抄板12,所述抄板12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上,所述筛网11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筛网11与所述空心管道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抄板12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筛网11之间设置有弧形筛网13,所述弧形筛网13两端固定于筛网11上,所述弧形筛网13与筛网1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1)、支座(2)、进料端(3)、出料端(4)、料斗(5)、加热炉(6)、旋风除尘桶(7)和鼓风管(8),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支座(2),所述滚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端(3),所述进料端(3)上设置有料斗(5),所述滚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端(4),所述出料端(4)上连接有旋风除尘桶(7),所述滚筒(1)底部设置有加热炉(6),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鼓风管(8),所述鼓风管(8)穿过滚筒(1);
所述鼓风管(8)包括风机(81)、出风管(82)、单向阀(83)和防尘网(84),所述滚筒(1)内设置有出风管(82),所述出风管(82)一端穿出滚筒(1),所述出风管(82)一端设置有风机(81),所述出风管(82)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单向阀(83),所述单向阀(83)外侧设置有防尘网(84);
所述的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设置有空气回收管(85)、净化盒(86)和排气风扇(87),所述空气回收管(85)设置于鼓风管(8)远离风机(81)的一端,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上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回收口上设置有防尘网(84),所述空气回收管(85)穿出滚筒(1),所述空气回收管(85)内设置有净化盒(86),所述净化盒(86)一侧设置有排气风扇(8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盒(86)包括回形管(861)、内滤芯(862)、外滤芯(863)和外壳(864),所述空气回收管(85)一端连接有回形管(861),所述回形管(861)呈“回”字形,所述回形管(861)内管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回形管(861)内侧设置有内滤芯(862),所述回形管(861)外侧设置有外滤芯(863),所述外滤芯(863)外侧设置有外壳(864),所述外壳(864)上设置有排气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2)与滚筒(1)通过轴承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支座(2)包括包裹于滚筒(1)外侧的轴承部和底部的稳定座(9),所述稳定座(9)包括支撑座(91)、缓冲油缸(92)、第一输油管(93)、第二输油管(94)、第一油箱(95)和第二油箱(96),所述轴承部底部呈平面,所述轴承部底部设置有缓冲油缸(92),所述缓冲油缸(92)远离轴承部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91),所述缓冲油缸(92)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油管(93),所述第一输油管(93)设置于缓冲油缸(92)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一侧设置有第二输油管(94),所述第二输油管(94)设置于缓冲油缸(92)远离第一输油管(93)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油管(93)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箱(95),所述第一油箱(95)设置于支撑座(91)上,所述第二输油管(94)远离缓冲油缸(9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箱(96),所述第二油箱(96)设置于支撑座(9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油缸(92)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97),所述缓冲弹簧(97)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部底部,所述缓冲弹簧(97)另一端固定于支撑座(9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1)内部设置有筛网(11)和抄板(12),所述筛网(11)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所述筛网(11)截面呈x形,所述筛网(11)中心设置有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设置于鼓风管外侧,所述空心管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筛网(11)之间设置有抄板(12),所述抄板(12)固定于滚筒(1)内表面上,所述筛网(11)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筛网(11)与所述空心管道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所述抄板(12)与滚筒(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粉煤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网(11)之间设置有弧形筛网(13),所述弧形筛网(13)两端固定于筛网(11)上,所述弧形筛网(13)与筛网(11)之间设置有圆弧面过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