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化合物是近几年来有机合成中经常用到的有效合成子。该底物具有较多的反应位点,在酸碱、金属催化等合适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内环化或分子间环加成反应,在合成五元、六元杂环等方面应用广泛。该底物较高的反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反应的选择性及可控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二(2-吲哚基)乙炔化合物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于反应器中反应,加入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1),然后加入催化剂、配体和溶剂,于0℃–100℃,优选25℃下反应5–24小时,优选10小时;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二(2-吲哚基)乙炔化合物(2)。

催化剂为碘化亚铜、氯化亚铜、溴化亚铜、三氟甲磺酸亚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碘化亚铜;配体为三苯基膦、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1,10-菲罗啉。催化剂和配体的摩尔比例为1:1–5,优选为1:2。溶剂为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1,2-二氯乙烷;溶剂的用量为每毫摩尔原料1用溶剂5-50毫升,优选10毫升。

本发明经过渡金属催化的两分子反应,一步构建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本发明使用的方法,试剂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进行说明。

于反应器中反应,加入1-对甲苯磺酰基-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1a,0.3mmol),然后加入cui(相对原料的10mol%)、1,10-phen(1,10-邻菲咯啉)(相对原料的20mol%)和dce(邻二氯乙烷)(3ml),于25℃下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柱层析分离得到二(2-吲哚基)乙炔(2a)。

实施例2a的表征数据:

2a,白色固体。1hnmr(400mhz,cdcl3)δ8.24(d,j=8.5hz,1h),7.95(d,j=8.4hz,2h),7.52(d,j=7.8hz,1h),7.44–7.39(m,1h),7.30–7.26(m,1h),7.21(d,j=8.1hz,2h),7.14(s,1h),2.34(s,3h);13cnmr(100mhz,cdcl3)δ145.25,136.73,135.59,130.02,129.22,127.32,126.46,124.18,121.44,120.48,118.60,114.81,87.84,21.75.

对比例1:

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体系中加入原料1当量三乙胺时,产物2a收率为0%。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备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下式所示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1)为原料生成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2),反应式如下:

其中r1选自氢、甲基、氯、溴、三氟甲基或乙氧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或四种,个数为1、2、3或4个;r2选自氢、甲基、苄基、苯甲酰基、磺酰基中的一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二(2-吲哚基)乙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于反应器中反应,加入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1),然后加入催化剂、配体和溶剂,于0℃–100℃,优选25℃下反应5–24小时,优选10小时;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二(2-吲哚基)乙炔化合物(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催化剂为碘化亚铜、氯化亚铜、溴化亚铜、三氟甲磺酸亚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碘化亚铜;配体为三苯基膦、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1,10-菲罗啉;催化剂和配体的摩尔比例为1:1–5,优选为1:2。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溶剂为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1,2-二氯乙烷;溶剂的用量为每毫摩尔原料1用溶剂5-50毫升,优选10毫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的方法。具体地是以4‑乙炔基‑1,4‑二氢‑2H‑苯并[d][1,3]‑氮氧杂己环‑2‑酮为原料,经过渡金属催化的两分子反应,一步构建二(2‑吲哚基)乙炔衍生物。本发明使用的方法,试剂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万伯顺;易如霞;钱磊磊;杨萨娜;吴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21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