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载机巡航高度增加、航时延长,机载光电转塔所处的工作温度越来越低,其光学系统自身的温度也因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而降低。一般来说,光学系统设计和装调都处于常温环境。当光学系统自身温度降低后,其成像效果将变差。对折反式光学系统而言,反射镜的温度水平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极大,所以应采取加热措施,使反射镜在工作时其自身温度与设计值接近。传统的反射镜加热装置是在反射镜的支撑结构上设置加热元器件,热量通过支撑结构间接传导给反射镜,所以传统的反射镜加热装置效率低,反射镜自身的温升幅度有限,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另一种反射镜加热装置如专利《一种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的夹层式精密热控装置》(申请公布号:cn104516087a)所述,包括内层控温装置、外层控温装置、反射镜支撑结构。反射镜在内层控温装置内,内层控温装置包含有内辐射器。内辐射器的内表面附有高发射率涂层,外表面粘贴内加热器,内辐射器与反射镜之间形成高发射率空腔。该装置的热量传递方式为热辐射。与热传导相比,热辐射的效率较低,所需的加热功率更大;由于该装置包括内辐射器、内隔热垫、内多层隔热组件、内层控温回路、外辐射器、外隔热垫、外多层隔热组件、外层控温回路,数量繁多的元器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维护性,提高了工艺难度,所占体积和重量也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何为机载光电转塔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的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a、镜座1、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
所述镜座1的主体为中空扁圆柱,其包括一体式形成的端面体和圆柱体;所述端面体为一圆盘体;所述圆柱体为:从端面体的外圆边缘沿轴向一体式延伸形成的中空圆柱体,由此该中空圆柱体末端形成为一圆形开口;
所述端面体设置为镂空设计,中部形成有若干镂空孔1-4,所述镂空设计的端面体外沿朝向圆心方向向内均布延伸出多个定位凸台1-1,且定位凸台1-1设置形成一定凸起,且凸起方向指向所述圆形开口;
所述圆柱体外壁面上设有若干贯通圆柱体壁面径向的灌胶通孔1-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包括:反射镜2、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镜体测温传感器6;其中,
所述反射镜2的主体为扁圆柱体,其外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反射镜2的圆柱外壁面为径向粘接面2-4,反射镜2轴向的一端面为反射面2-1,另一端面为轴向定位面2-3;
所述轴向定位面2-3为平面,其上开有多个非贯通的镜体减重孔2-2,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导热垫3为薄圆片,由导热材料制成,其直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导热垫3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一定位凹口3-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一过线孔3-2;第一定位凹口3-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且所述第一定位凹口3-1的形状设置为在导热垫3径向所处的平面内,可使定位凸台1-1嵌套在第一定位凹口3-1内;
所述导热薄片4为导热材料制成的薄圆片,其直径等于导热垫3的直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二定位凹口4-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二过线孔4-2;第二定位凹口4-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第二过线孔4-2的个数等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第二定位凹口4-1的尺寸与第一定位凹口3-1的尺寸相匹配,第二过线孔4-2的尺寸与第一过线孔3-2的尺寸相匹配;第二定位凹口4-1与第二过线孔4-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一过线孔3-2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
所述加热膜5为柔性夹心薄片,其加热电路被绝缘材料包夹;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和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的测温面均为平面;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个数不大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设置在镜体减重孔2-2内,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测温面与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紧密接触;
所述导热垫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反射镜2的轴向定位面2-3粘接,另一个表面与导热薄片4的一个表面粘接,并使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二定位凹口4-1、第一过线孔3-2与第二过线孔4-1对齐;
所述导热薄片4的另一个表面与加热膜5粘接;加热膜5与导热薄片4粘接时,通过调整其相对位置,保证加热膜5不覆盖第一过线孔3-2和第二过线孔4-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位于镜座1的内部,调整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角度,使定位凸台1-1位于第一定位凹口3-1及第二定位凹口4-1内,并与轴向定位面2-3接触;
所述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位于镂空孔1-4内并与加热膜5粘接;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加热膜5所带的导线从镂空孔1-4穿出。
其中,所述灌胶通孔1-2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小于定位凸台1-1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
其中,所述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粘接后的总厚度小于定位凸台1-1的凸起高度。
其中,从灌胶通孔1-2灌入粘接材料,使反射镜2的径向粘接面2-4与镜座1粘接,进而确保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位置固定。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所带的导线从第一过线孔3-2、第二过线孔4-2穿出后,再从从镂空孔1-4穿出。
其中,所述镜座1的端面体上形成有多条加强筋1-3,加强筋1-3之间形成所述镂空孔1-4。
其中,所述反射面2-1为曲面。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除所带导线外,其余部分均不凸出于轴向定位面2-3。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粘接在镜体减重孔2-2内。
其中,应用时,首先确定加热开始温度t1、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镜体测温传感器6监测反射镜2的温度,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监测加热膜5温度;
当反射镜2的温度低于加热开始温度t1时,给加热膜5供电,加热膜5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薄片4和导热垫3传递给反射镜2,使反射镜2的温度升高;
当反射镜2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或者加热膜5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时,加热膜5断电,停止加热。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占体积相对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反射镜热控模块中的加热膜、导热垫、导热薄片、镜体测温传感器位于反射镜和镜座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不额外增加厚度和体积,满足光电转塔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2)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效率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加热膜通过导热垫、导热薄片和反射镜相连,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反射镜。由于连接面积大,导热垫、导热薄片的导热系数高,所以接触热阻低,传热效率高。
(3)针对现有技术中重量相对较大的问题,镜座只起支撑反射镜的作用,不参与热传导,所以可对镜座进行镂空设计,大幅降低镜座的重量,满足光电转塔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性问题,镜体测温传感器、加热膜测温传感器分别监控反射镜、加热膜温度,形成对温度的闭环控制,保证反射镜和加热膜的温度不至于过热,保障了安全性。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可靠性问题,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部件数量少,从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镜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反射镜热控模块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反射镜热控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5-1是图3中所示的反射镜的仰视示意图。
图5-2是图3中所示的反射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导热垫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导热薄片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a、镜座1、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
如图2所示,所述镜座1的主体为中空扁圆柱,其包括一体式形成的端面体和圆柱体;所述端面体为一圆盘体;所述圆柱体为:从端面体的外圆边缘沿轴向一体式延伸形成的中空圆柱体,由此该中空圆柱体末端形成为一圆形开口;
所述端面体设置为镂空设计,中部形成有若干镂空孔1-4,所述镂空设计的端面体外沿朝向圆心方向向内均布延伸出多个定位凸台1-1,且定位凸台1-1设置形成一定凸起,且凸起方向指向所述圆形开口;
所述圆柱体外壁面上设有若干贯通圆柱体壁面径向的灌胶通孔1-2;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包括:反射镜2、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镜体测温传感器6;其中,
如图5所示,所述反射镜2的主体为扁圆柱体,其外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反射镜2的圆柱外壁面为径向粘接面2-4,反射镜2轴向的一端面为反射面2-1,另一端面为轴向定位面2-3;
所述轴向定位面2-3为平面,其上开有多个非贯通的镜体减重孔2-2,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导热垫3为薄圆片,由导热材料制成,其直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导热垫3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一定位凹口3-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一过线孔3-2;第一定位凹口3-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且所述第一定位凹口3-1的形状设置为在导热垫3径向所处的平面内,可使定位凸台1-1嵌套在第一定位凹口3-1内;
所述导热薄片4为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薄圆片,其直径等于导热垫3的直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二定位凹口4-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二过线孔4-2;第二定位凹口4-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第二过线孔4-2的个数等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第二定位凹口4-1的尺寸与第一定位凹口3-1的尺寸相匹配,第二过线孔4-2的尺寸与第一过线孔3-2的尺寸相匹配;第二定位凹口4-1与第二过线孔4-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一过线孔3-2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
所述加热膜5为柔性夹心薄片,其加热电路被绝缘材料包夹;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和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的测温面均为平面;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个数不大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设置在镜体减重孔2-2内,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测温面与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紧密接触;
所述导热垫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反射镜2的轴向定位面2-3粘接,另一个表面与导热薄片4的一个表面粘接,并使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二定位凹口4-1、第一过线孔3-2与第二过线孔4-1对齐;
所述导热薄片4的另一个表面与加热膜5粘接;加热膜5与导热薄片4粘接时,通过调整其相对位置,保证加热膜5不覆盖第一过线孔3-2和第二过线孔4-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位于镜座1的内部,调整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角度,使定位凸台1-1位于第一定位凹口3-1及第二定位凹口4-1内,并与轴向定位面2-3接触;
所述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位于镂空孔1-4内并与加热膜5粘接;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加热膜5所带的导线从镂空孔1-4穿出。
其中,所述灌胶通孔1-2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小于定位凸台1-1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
其中,所述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粘接后的总厚度小于定位凸台1-1的凸起高度。
其中,从灌胶通孔1-2灌入粘接材料,使反射镜2的径向粘接面2-4与镜座1粘接,进而确保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位置固定。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所带的导线从第一过线孔3-2、第二过线孔4-2穿出后,再从从镂空孔1-4穿出。
其中,所述镜座1的端面体上形成有多条加强筋1-3,加强筋1-3之间形成所述镂空孔1-4。
其中,所述反射面2-1为曲面。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除所带导线外,其余部分均不凸出于轴向定位面2-3。
其中,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粘接在镜体减重孔2-2内。
应用时,首先确定加热开始温度t1、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镜体测温传感器6监测反射镜2的温度,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监测加热膜5温度;
当反射镜2的温度低于加热开始温度t1时,给加热膜5供电,加热膜5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薄片4和导热垫3传递给反射镜2,使反射镜2的温度升高;
当反射镜2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或者加热膜5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时,加热膜5断电,停止加热。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a、镜座1、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反射镜热控模块a位于镜座1内部,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在镜座1的镂空孔内并与反射镜热控模块a粘接,从而构成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的局部加热装置。
根据图2所示,镜座1的主体为中空扁圆柱体。镜座1的一个端面开口,另一个端面为镂空设计,形成数条加强筋1-3,加强筋1-3之间形成镂空孔1-4;镂空端面向开口端面均布凸起多个“u”字形定位凸台1-1,定位凸台1-1的外沿与镜座1圆柱面的内径相接;镜座1的圆柱面上开有若干贯通圆柱面径向的灌胶通孔1-2,灌胶通孔1-2到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小于定位凸台1-1到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
根据图3、图4所示,反射镜热控模块a包括反射镜2、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镜体测温传感器6。根据图5所示,反射镜2的主体为扁圆柱体,其直径小于镜座1圆柱面的内径,反射镜2的圆柱面为径向粘接面2-4,反射镜2的一端面加工成反射面2-1,另一端面为轴向定位面2-3。轴向定位面2-3为平面,在它上开有多个非贯通的镜体减重孔2-2,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为平面。导热垫3为薄圆片(参见图6),由柔性导热材料制成,其上、下两个表面均有粘性,其直径小于镜座1的圆柱面内径,导热垫3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u”字形第一定位凹口3-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一过线孔3-2。第一定位凹口3-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且在导热垫3径向所处的平面内,定位凸台1-1可嵌套在第一定位凹口3-1内。导热薄片4为高导热系数金属材料制成的薄圆片,它的直径等于导热垫3的直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u”字形第二定位凹口4-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二过线孔4-2。第二定位凹口4-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第二过线孔4-2的个数等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第二定位凹口4-1的尺寸等于于第一定位凹口3-1相应的尺寸,第二过线孔4-2的尺寸等于于第一过线孔3-2的尺寸。第二定位凹口4-1与第二过线孔4-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一过线孔3-2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加热膜5为柔性夹心薄片,加热电路被绝缘材料包夹。镜体测温传感器6和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的测温面均为平面,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个数不大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
镜体测温传感器6粘接在反射镜2的镜体减重孔2-2内,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测温面与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紧密接触。镜体测温传感器6除所带导线外,其余部分均不凸出于轴向定位面2-3。导热垫3的一个表面与反射镜2的轴向定位面2-3粘接,另一个表面与导热薄片4粘接。导热垫3与导热薄片4粘接时,把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二定位凹口4-1、第一过线孔3-2与第二过线孔4-2对齐。导热薄片4的另一个表面与加热膜5粘接。加热膜5与导热薄片4粘接时调整它们的相对位置,保证加热膜5不覆盖导热垫3上的第一过线孔3-1和导热薄片4上的第二过线孔4-2。镜体测温传感器6所带的导线从第一过线孔3-2、第二过线孔4-2穿出。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粘接后的总厚度小于定位凸台1-1的凸起高度。
反射镜热控模块a位于镜座1的内部,调整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角度,使定位凸台1-1位于第一定位凹口3-1及第二定位凹口4-1内,并与轴向定位面2-3接触。从灌胶通孔1-2灌入粘接材料,使径向粘接面2-4与镜座1粘接,从而保证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位置固定。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位于镂空孔1-4内并与加热膜5粘接。镜体测温传感器6、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加热膜5所带的导线从镂空孔1-4穿出。
应用时,首先确定加热开始温度t1、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镜体测温传感器6监测反射镜2的温度,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监测加热膜5本身的温度。当反射镜2的温度低于加热开始温度t1时,给加热膜5供电,加热膜5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薄片4和导热垫3传递给反射镜2,使反射镜2的温度升高。当反射镜2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或加热膜5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时,加热膜5断电,停止加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镜热控模块(a)、镜座(1)、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
所述镜座(1)的主体为中空扁圆柱,其包括一体式形成的端面体和圆柱体;所述端面体为一圆盘体;所述圆柱体为:从端面体的外圆边缘沿轴向一体式延伸形成的中空圆柱体,由此该中空圆柱体末端形成为一圆形开口;
所述端面体设置为镂空设计,中部形成有若干镂空孔(1-4),所述镂空设计的端面体外沿朝向圆心方向向内均布延伸出多个定位凸台(1-1),且定位凸台(1-1)设置形成一定凸起,且凸起方向指向所述圆形开口;
所述圆柱体外壁面上设有若干贯通圆柱体壁面径向的灌胶通孔(1-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包括:反射镜(2)、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镜体测温传感器(6);其中,
所述反射镜(2)的主体为扁圆柱体,其外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反射镜(2)的圆柱外壁面为径向粘接面(2-4),反射镜(2)轴向的一端面为反射面(2-1),另一端面为轴向定位面(2-3);
所述轴向定位面(2-3)为平面,其上开有多个非贯通的镜体减重孔(2-2),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导热垫(3)为薄圆片,由导热材料制成,其直径小于镜座(1)圆柱体的内径,导热垫(3)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一定位凹口(3-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一过线孔(3-2);第一定位凹口(3-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且所述第一定位凹口(3-1)的形状设置为在导热垫(3)径向所处的平面内,可使定位凸台(1-1)嵌套在第一定位凹口(3-1)内;
所述导热薄片(4)为导热材料制成的薄圆片,其直径等于导热垫(3)的直径,外沿均布有向内凹陷产生的第二定位凹口(4-1),内部开有数个贯通的第二过线孔(4-2);第二定位凹口(4-1)的个数等于定位凸台(1-1)的个数,第二过线孔(4-2)的个数等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第二定位凹口(4-1)的尺寸与第一定位凹口(3-1)的尺寸相匹配,第二过线孔(4-2)的尺寸与第一过线孔(3-2)的尺寸相匹配;第二定位凹口(4-1)与第二过线孔(4-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一过线孔(3-2)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
所述加热膜(5)为柔性夹心薄片,其加热电路被绝缘材料包夹;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和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的测温面均为平面;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个数不大于第一过线孔(3-2)的个数;
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设置在镜体减重孔(2-2)内,镜体测温传感器(6)的测温面与镜体减重孔(2-2)的底面紧密接触;
所述导热垫(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反射镜(2)的轴向定位面(2-3)粘接,另一个表面与导热薄片(4)的一个表面粘接,并使第一定位凹口(3-1)与第二定位凹口(4-1)、第一过线孔(3-2)与第二过线孔(4-1)对齐;
所述导热薄片(4)的另一个表面与加热膜(5)粘接;加热膜(5)与导热薄片(4)粘接时,通过调整其相对位置,保证加热膜(5)不覆盖第一过线孔(3-2)和第二过线孔(4-2);
所述反射镜热控模块(a)位于镜座(1)的内部,调整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角度,使定位凸台(1-1)位于第一定位凹口(3-1)及第二定位凹口(4-1)内,并与轴向定位面(2-3)接触;
所述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位于镂空孔(1-4)内并与加热膜(5)粘接;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加热膜(5)所带的导线从镂空孔(1-4)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通孔(1-2)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小于定位凸台(1-1)到圆形开口端面的轴向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3)、导热薄片(4)、加热膜(5)粘接后的总厚度小于定位凸台(1-1)的凸起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灌胶通孔(1-2)灌入粘接材料,使反射镜(2)的径向粘接面(2-4)与镜座(1)粘接,进而确保反射镜热控模块(a)和镜座(1)的相对位置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所带的导线从第一过线孔(3-2)、第二过线孔(4-2)穿出后,再从从镂空孔(1-4)穿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座(1)的端面体上形成有多条加强筋(1-3),加强筋(1-3)之间形成所述镂空孔(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2-1)为曲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除所带导线外,其余部分均不凸出于轴向定位面(2-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测温传感器(6)粘接在镜体减重孔(2-2)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光电转塔反射镜局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时,首先确定加热开始温度t1、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镜体测温传感器(6)监测反射镜(2)的温度,加热膜测温传感器(7)监测加热膜(5)温度;
当反射镜(2)的温度低于加热开始温度t1时,给加热膜(5)供电,加热膜(5)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薄片(4)和导热垫(3)传递给反射镜(2),使反射镜(2)的温度升高;
当反射镜(2)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终止温度t2,或者加热膜(5)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终止温度t3时,加热膜(5)断电,停止加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