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制冷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低温高湿工况制热或制冰机组制冰过程中,蒸发器表面结霜、结冰越来越厚,制热、制冰性能逐渐降低,系统需要及时除霜、脱冰;现有技术的除霜脱冰方式有逆循环、热气旁通两种:逆循环除霜过程中从房间吸热,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室内的热舒适性较差,频繁正、逆向切换易造成四通阀损坏,压缩机发生液击、机油稀释等故障;热气旁通除霜方式直接将高压高温汽态冷媒旁通进入蒸发器大温差放热融霜,一方面蒸发器霜冰层融化极不均匀、漏热严重、能耗较大,另一方面放热后的液态冷媒在气液分离器中蓄积,容易造成压缩机吸气带液、发生液击损坏;完美高效的除霜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一方面利用引射器的引射作用,从蒸发器出口或气液分离器下部,将除霜融冰过程中冷凝的液态冷媒导出,避免压缩机吸气带液发生液击损坏,保障热泵系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将冷凝后进一步降压,形成中温液态或汽态冷媒正向旁通进入蒸发器,小温差放热均匀除霜融冰。
技术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可由如下不同方案实现。
方案1,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引射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冷凝器、节流装置、引射器的高压入口、引射器的混合出口、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与引射器的第一被引射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旁通阀、第一单向阀,该第一旁通阀的入口、出口分别与所述引射器的高压入口、引射器的混合出口对应连接,第一单向阀串联在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被引射口之间。
方案2,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引射器、第一旁通阀、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旁通阀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高压入口连接,第一旁通阀入口与节流装置入口连接,引射器的混合出口与节流装置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引射器的第一被引射口连接。
方案3,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引射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冷凝器、引射器高压入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节流装置、蒸发器、引射器第一被引射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阀,该第一旁通阀的入口、出口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蒸发器入口对应连接。
方案4,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引射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冷凝器、引射器高压入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排液口、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与引射器第一被引射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出气口与压缩机补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旁通阀,该第一旁通阀入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出气口连接,该第一旁通阀出口与所述蒸发器入口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阀,该第二旁通阀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压缩机排气口、引射器的高压入口对应连接。
方案5,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引射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三通阀、双向节流阀;所述双向节流阀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三通阀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出口,节流阀、蒸发器、三通阀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冷凝器、引射器高压入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节流装置、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第一被引射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
方案6,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引射器、三通阀、双向节流阀、流量阀、四通换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双向节流阀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三通阀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出口,节流阀、蒸发器、三通阀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四通换向阀、冷凝器、第二单向阀、引射器高压入口、引射器混合出口、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排液口、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四通换向阀、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与引射器第一被引射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出气口经流量阀与压缩机补气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出气口与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三单向阀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入口,第三单向阀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入口,第四单向阀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出口,第四单向阀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出口。
方案7,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引射器、增压泵、辅助热源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引射器的第一被引射口、引射器的混合出口、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出气口、压缩机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出口、增压泵、第二单向阀、辅助热源换热器、引射器的高压入口、引射器的混合出口、冷凝器入口依次串联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到引射器的第二被引射口。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在现有热泵循环系统中串联或并联设置引射器,利用高压冷媒引射气液分离器下部或蒸发器出口的液态冷媒,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了压缩机吸气带液、发生液击损坏;另一方面,采用热媒旁通正向循环方式,将引射器形成的中温液态冷媒、气液分离器里的中温汽态饱和冷媒、压缩机排气口过热汽态冷媒,依次通入蒸发器放热除霜融冰,梯级利用不同压力温度的冷媒除霜融冰,小温差均匀放热、减少漏热、除霜融冰效率高;除霜过程中热泵系统运行压力平稳变化,提高设备可靠性,延长系统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3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4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5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6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具体实施例7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31-流量阀,32-双向节流阀,4-蒸发器,51-第一气液分离器,52-第二气液分离器,6-引射器,61-引射器高压入口,62-引射器混合出口,63-引射器第一被引射口,64-引射器第二被引射口,71-第一单向阀,72-第二单向阀,73-第三单向阀,74-第四单向阀,8-四通换向阀,9-增压泵,101-第一旁通阀,102-第二旁通阀,100-三通阀,11-辅助热源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引射器(6),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节流装置(3)、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
本实施例1中,系统运行于正常制热模式时,冷媒按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正向循环:冷媒在蒸发器(4)中从热源吸热,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后,在冷凝器(2)中放热,然后经节流装置(3)节流初次降压成为中压中温液态冷媒,从高压入口(61)进入引射器(6),由于第一被引射口(63)产生的引射作用,第一气液分离器(51)内蓄积的低压低温液态冷媒从下部的排液口被导出进入引射器(6),混合冷媒的温度、压力进一步降低后,经混合出口(62)通入蒸发器(4)循环往复。
本实施例1中,系统运行于除霜融冰模式时,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仍按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正向循环,调整节流装置(3)至最大开度、降低冷凝器(2)风机或泵转速,减少冷凝放热量,压缩机(1)排出的过热冷媒经冷凝器(2)少量放热后,成为高压高温气态或两相态冷媒,经相当于通路的节流装置(3)进入引射器(6),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下部排液口导出、从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进入引射器(6)的液态冷媒混合,冷媒的压力降低,成为中温的饱和气态或气液两相中压冷媒,经混合出口(62)通入蒸发器(4)放热,完成除霜融冰。
本实施例1运行除霜融冰模式时,一方面,冷凝器(2)仍然保持较低的放热量,不从制热环境反向取热,舒适度得以保障;另一方面,通入蒸发器(4)中的中温饱和气态或气液两相冷媒,换热强度仍然能够满足除霜融冰需要,小温差可以实现蒸发器(4)表面的霜层或冰层均匀融化,减少了除霜融冰过程中的漏热,除霜融冰速度依然可以满足系统运行需要;再一方面,除霜融冰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51),一部分闪发成饱和汽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持续循环,另一部分被引射器(6)引射后,与高压冷媒混合再次进入蒸发器(4)放热,第一气液分离器(51)液面稳定,压缩机吸气不带液,避免发生液击损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1还可以增设第一旁通阀(101)、第一单向阀(71),该第一旁通阀(101)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对应连接,第一单向阀(71)串联在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之间。
本实施例1增设的第一旁通阀(101),可以将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短路,引射器(6)不具有引射作用,使本实施例1运行于常规的制热循环模式;本实施例1增设的第一单向阀(71)阻止冷媒逆向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51)。
具体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热泵系统还包括引射器(6)、第一旁通阀(101)、第一单向阀(71),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旁通阀(101)出口与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连接,第一旁通阀(101)入口与节流装置(3)入口连接,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与节流装置(3)出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71)与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
本实施例2避免液态冷媒蓄积的原理、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中,引射器(6)与节流装置(3)并联。
本实施例2中,第一旁通阀(101)断开,系统运行于常规的制热循环模式,第一单向阀(71)阻止冷媒逆向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51);第一旁通阀(101)导通,中温冷媒通入蒸发器(4),系统运行于第一气液分离器(51)无积液的中温均匀除霜融冰模式。
具体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引射器(6)、第一旁通阀(101),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蒸发器(4)、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旁通阀(101)的入口、出口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蒸发器(4)入口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3避免液态冷媒蓄积的原理、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中,引射器(6)串联于冷凝器(2)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串联于引射器(6)混合出口(62),节流装置(3)串联于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
本实施例3中,第一气液分离器(51)内降温后的冷媒经蒸发器(4)换热后,从蒸发器(4)出口,被引射器(6)引射与系统循环的高压高温冷媒混合。
本实施例3中,第一旁通阀(101)断开,系统运行于引射增压的制热循环模式;第一旁通阀(101)导通,饱和气态的中温冷媒通入蒸发器(4),系统运行于第一气液分离器(51)无积液的中温均匀除霜融冰模式。
本实施例3的热泵系统,利用引射器(6)的引射作用,既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均匀除霜、避免液击的有益效果,还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能耗。
具体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4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第二气液分离器(52)、引射器(6);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二气液分离器(52)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52)排液口、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与压缩机(1)补气口连接。
本实施例4避免液态冷媒蓄积的原理、有益效果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热泵系统包括两个气液分离器,压缩机(1)具有补气口。
本实施例4中,冷凝器(2)排出的高压冷媒引射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导出的液态冷媒,混合降压后通入第二气液分离器(52)闪发分成两路,其中的一路中温中压饱和气态冷媒,既可以在低温制热工况时为压缩机补气增焓,又可以在除霜融冰时通入蒸发器小温差均匀除霜融冰。
本实施例4中,第一旁通阀(101)断开,系统运行于补气增焓的低温制热循环模式;第一旁通阀(101)导通,饱和气态的中温冷媒通入蒸发器(4),系统运行于第一气液分离器(51)无积液的中温均匀除霜融冰模式。
本实施例4的热泵系统,利用引射器(6)的引射作用,既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均匀除霜、避免液击的有益效果,还可以实现压缩机的补气增焓、保障热泵供热能力。
为进一步缩短除霜融冰时间,实施例1至4所述的任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阀(102),该第二旁通阀(102)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压缩机(1)排气口、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对应连接;控制第二旁通阀(102)的导通,可以将冷凝器(2)进出口短路,压缩机(1)高温过热汽态冷媒全部旁通进入引射器(6),进一步提高除霜融冰冷媒的温度,缩短除霜时间,满足蒸发器表面快速风干需要。
具体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5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引射器(6)、包括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双向节流阀(32)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4)入口,三通阀(100)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4)出口,双向节流阀(32)、蒸发器(4)、三通阀(100)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融冰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融冰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32)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
本实施例5是实施例3的改进,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5热泵系统中蒸发器是由多个蒸发除霜融冰单元并联构成的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不使用第一旁通阀(101),增设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
本实施例5连续运行时,根据需要可以单独改变一路蒸发除霜融冰单元中三通阀(100)的连通方向,使该单元蒸发器(4)冷媒流向、压力改变。
本实施例5制热制冰时,冷媒循环路径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还包括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
本实施例5连续制热制冰、同步除霜融冰时,冷媒循环路径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还包括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制热制冰的蒸发器除霜融冰单元、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还包括第三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需要除霜融冰的蒸发器除霜融冰单元、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制热制冰的蒸发器除霜融冰单元、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
本实施例5的热泵结构回收利用冷凝后冷媒的过冷热,使多个蒸发器除霜融冰单元交替轮换小温差均匀除霜融冰,高效实现制热或制冰系统连续运行。
具体实施例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6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第二气液分离器(52)、引射器(6)、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流量阀(31)、四通换向阀(8)、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第三单向阀(73)、第四单向阀(74);双向节流阀(32)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4)入口,三通阀(100)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4)出口,双向节流阀(32)、蒸发器(4)、三通阀(100)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32)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压缩机(1)排气口、四通换向阀(8)、冷凝器(2)、第二单向阀(7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二气液分离器(52)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52)排液口、节流装置(3)、第一单向阀(71)、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四通换向阀(8)、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经流量阀(31)与压缩机(1)补气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与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三单向阀(73)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71)入口,第三单向阀(73)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72)入口,第四单向阀(74)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71)出口,第四单向阀(74)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72)出口。
本实施例6是实施例4的改进,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6热泵系统中蒸发器是由多个蒸发除霜融冰单元并联构成的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不使用第一旁通阀(101),增设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流量阀(31)、四通换向阀(8)、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第三单向阀(73)、第四单向阀(74)。
本实施例6运行时,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可以调节流量阀(31)控制压缩机(1)补气量;另一方面可以单独改变一路蒸发除霜融冰单元中三通阀(100)的连通方向,使该单元蒸发器(4)冷媒流向、压力改变,采用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的冷媒循环,实现回收利用冷凝后冷媒的过冷热,使多个蒸发器除霜融冰单元交替轮换除霜融冰,高效实现制热或制冰系统连续运行。
本实施例6增设的四通阀及四个单向阀,可以实现冷媒的逆向制冷循环,换向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6设置用于冷媒换向的四通阀后,热泵系统同时具有逆循环除霜融冰功能,当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热气旁通除霜方式多次运行后,产生除霜不彻底、除霜过程时间长、系统cop下降较大、不能满足用户制热需求时,启用一次逆循环除霜功能,使系统恢复高效运行状态;一般结霜工况优先使用中温小温差热气旁通均匀除霜方式,极端结霜工况补充使用逆循环除霜方式。
具体实施例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7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引射器(6)、增压泵(9)、辅助热源换热器(11)、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2)出口、增压泵(9)、第二单向阀(72)、辅助热源换热器(11)、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冷凝器(2)入口依次串联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71)连接到引射器(6)的第二被引射口(64)。
本实施例7避免液态冷媒蓄积的原理、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7中的引射器(6)具有第二被引射口(64),本实施例7增设增压泵(9)、辅助热源换热器(11)、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
本实施例7使用增压泵(9)分流冷凝后的冷媒,经第二单向阀(72)、辅助热源换热器(11)升压升温后,通入引射器(6),第二被引射口(64)引射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导出的液态冷媒,混合后冷媒二次引射压缩机(1)排气。
本实施例7采用两级引射实现避免液态冷媒蓄积的同时,降低了制热时系统对压缩机(1)的高压比要求,高效利用辅助热源进一步保障系统制热能力。
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中温冷媒,是指代温度不低于摄氏5°且不大于摄氏30°的冷媒。
1.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射器(6),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节流装置(3)、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阀(101)、第一单向阀(71),该第一旁通阀(101)与所述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并联,第一单向阀(71)串联在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所述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之间。
3.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射器(6)、第一旁通阀(101)、第一单向阀(71),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旁通阀(101)出口与所述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连接,第一旁通阀(101)入口与节流装置(3)入口连接,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与节流装置(3)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71)与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
4.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引射器(6),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蒸发器(4)、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阀(101),该第一旁通阀(101)的入口、出口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蒸发器(4)入口对应连接。
5.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52)、引射器(6);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二气液分离器(52)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52)排液口、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与压缩机(1)补气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阀(101),该第一旁通阀(101)入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连接,该第一旁通阀(101)出口与所述蒸发器(4)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旁通阀(102),该第二旁通阀(102)的入口、出口分别与压缩机(1)排气口、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对应连接。
8.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引射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所述双向节流阀(32)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4)入口,三通阀(100)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4)出口,节流阀(32)、蒸发器(4)、三通阀(100)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32)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冷凝器(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节流装置(3)、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二循环回路;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
9.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52)、引射器(6)、三通阀(100)、双向节流阀(32)、流量阀(31)、四通换向阀(8)、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第三单向阀(73)、第四单向阀(74);所述双向节流阀(32)正向出口连接蒸发器(4)入口,三通阀(100)第一接口连接蒸发器(4)出口,节流阀(32)、蒸发器(4)、三通阀(100)串联构成一个蒸发除霜单元,多个所述蒸发除霜单元并联构成一个多路结构换热器,该多路结构换热器中所有的双向节流阀(32)正向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二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所有的三通阀(100)第三接口汇接形成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四通换向阀(8)、冷凝器(2)、第二单向阀(72)、引射器(6)高压入口(61)、引射器(6)混合出口(62)、第二气液分离器(52)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52)排液口、节流装置(3)、第一单向阀(71)、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一接口、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二接口、四通换向阀(8)、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与引射器(6)第一被引射口(63)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经流量阀(31)与压缩机(1)补气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52)出气口与多路结构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第三单向阀(73)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71)入口,第三单向阀(73)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72)入口,第四单向阀(74)入口连接第一单向阀(71)出口,第四单向阀(74)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72)出口。
10.一种具有引射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射器(6)、增压泵(9)、辅助热源换热器(11)、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所述压缩机(1)排气口、引射器(6)的第一被引射口(63)、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冷凝器(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1)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51)出气口、压缩机(1)吸气口依次串联构成冷媒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2)出口、增压泵(9)、第二单向阀(72)、辅助热源换热器(11)、引射器(6)的高压入口(61)、引射器(6)的混合出口(62)、冷凝器(2)入口依次串联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1)排液口通过第一单向阀(71)连接到引射器(6)的第二被引射口(6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