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从钢结构上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上漆线。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在钢结构上喷漆等方式进行防锈,以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年限。
现在钢结构的上漆是以生产线的方式进行,通过传送带将钢结构传送至打磨装置,打磨过后翻面再进行另一面打磨,直至钢结构的两面均达到一定的粗糙度,然后对钢结构的一面进行上漆,待一面漆凝固之后再进行另一面的上漆,如此导致上漆的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不高。由于采用人工上漆,操作人员处于充满油漆颗粒的环境内,虽然有防护口罩等,但是长时间工作,仍然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吸入油漆颗粒,进而损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对此,有必要对钢结构的上漆生产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钢结构上漆线,以对钢结构上漆线进行改进,提高上漆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上漆线,包括两侧开口的上漆箱,上漆箱内的顶部设置有滑轨和安装在滑轨上的若干夹具,上漆箱的两侧均设置有处理组;处理组包括辊磨机构和位于辊磨机构一侧的上漆机构,辊磨机构包括若干由驱动件驱动的打磨辊;上漆机构包括开设在上漆箱上的人孔,人孔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上漆组件,上漆组件朝向上漆箱的中部,第二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若干喷气组件,喷漆组件使人孔内形成气幕。
本发明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对钢结构的打磨采用人工打磨或机械单面打磨,同时,打磨完成后对钢结构进行上漆时是采用单面上漆的方式,上漆效率不高。
(1)本方案中,通过夹具与滑轨的配合将钢结构悬吊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运输,运输至辊磨机构的钢结构被打磨,增大钢构件表面的粗糙度,由于辊磨机构设置为两组,同时对钢结构的两面进行打磨,进而提高了钢结构打磨的工作效率。
(2)本方案中,运输至上漆机构的钢结构经过上漆组件时,上漆组件对钢结构进行均匀上漆,相比于人工上漆而言,均匀度高,工作效率快。在对钢结构上漆时,喷气组件可朝向喷头的一侧进行喷气,一方面使得人孔内形成气幕,在便于操作人员观察上漆情况的同时气幕对漆颗粒进行阻挡,避免漆颗粒逸散到工作间内,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气体进入到上漆箱内,由于气体未直接喷射到钢结构上,进而作用力较小,在对钢结构进行初步吹干的同时避免了刚上好的漆从钢结构脱离,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直接吹干,避免了油漆的脱落,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晾干,加快了效率。
(3)钢结构经过喷气组件时,转动喷气组件朝向钢结构,并且对钢结构进行喷气,气体直接作用在钢结构上,加快钢结构上的漆凝固,提高钢结构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辊磨机构还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均水平滑动连接有滑板,打磨辊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滑板转动连接,滑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由动力件驱动。
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某些情况下也会采用对辊进行双面打磨,但是由于对辊之间的间距较小且一定,难以适应不同厚度的钢结构,本方案中,通过螺杆、滑板以及动力件的作用,带动对辊朝向或远离上漆箱运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钢构件。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张紧轮,打磨辊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转轮,张紧轮和转轮上套设有皮带。
有益效果:通过张紧轮、皮带和转轮的配合,可减少动力件的设置,减少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打磨辊包括上辊和下辊,上辊与下辊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轴。
有益效果:通过上辊和下辊的设置可扩大对钢结构的打磨面积。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内开设有空腔,连接轴上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气孔,气孔朝向上漆箱的中部,上辊内开有与连接轴连通的气道,外壳上安装有泵组件,泵组件连通有转动连接,转动连头与气道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泵组件对气道、空腔抽风,进而将上漆箱内的漆颗粒以及打磨出的粉尘抽走,以便于漆颗粒和粉尘的集中处理。
进一步,所述夹具包括支撑轴,支撑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与滑轨水平滑动连接,支撑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横板,横板的两侧水平滑动连接有竖板,其中一块竖板上设置有紧固件。
有益效果:通过竖板和紧固件的配合对钢结构进行锁紧,以便于钢结构稳定运输。
进一步,所述竖板的下部均固定安装有永磁铁。
有益效果:通过永磁铁进行吸附,进一步增大竖板对钢结构夹持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上漆组件包括若干漆喷头和与漆喷头连通的漆泵,漆喷头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布。
有益效果:运输钢结构经过漆喷头时,多个漆喷头对钢结构进行喷漆,以提高钢结构的上漆均匀。
进一步,所述喷气组件包括若干气喷头和与气喷头连通的气泵,气喷头沿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布且气喷头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气喷头的转动,气喷头喷出的气体可在人孔形成气幕,操作人员可在人孔观察上漆情况,同时由于气幕的阻塞漆颗粒不会从人孔跑出,降低了漆颗粒的逸散,进而避免了漆颗粒对工作间的污染。
进一步,所述气喷头连通有纵截面为锥形的罩体。
有益效果:通过罩体可扩大气喷头喷出气体的面积,以使得气体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钢结构上漆线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钢结构上漆线的左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钢结构上漆线的正向视图;
图4为图3的e-e向视图;
图5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f-f向剖视图;
图8为图7的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漆箱1、外壳2、滑板21、单相电机22、皮带23、抽风泵24、主管25、转动接头26、上辊3、气道31、连接轴32、空腔33、气孔34、下辊4、三相电机5、人孔6、气喷头61、第二支撑板62、漆喷头63、出料口7、滑轨8、夹具81、滚珠轴承811、支撑轴812、横板813、竖板814、永磁铁815。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钢结构上漆线,包括纵截面为长方形的上漆箱1,上漆箱1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料口和出料口7。
上漆箱1内的上部安装有滑轨8,本实施例中上漆箱1放置于工作间,滑轨8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工作间的墙体上。滑轨8上水平滑动连接有若干夹具81,如附图5所示,夹具81包括支撑轴812,支撑轴812的两侧焊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螺栓固定有与支撑轴812同轴的轴承,本实施例中轴承为滚珠轴承811,滚珠轴承811与滑轨8水平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轴812为长度可调轴,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0980103514.7的专利文件。支撑轴812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横板813,横板813的两侧水平滑动连接有竖板814,具体的竖板814的顶部一体成型有t型块,横板813上开有与t型块滑动配合的t型槽(图中未示出)。竖板814的下部相对的一侧螺栓固定有永磁铁815,两块永磁铁815相对的面磁极相反。竖板814上均开有螺纹孔,其中一块竖板814上螺纹连接有紧固件,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紧固螺栓和螺母。具体的:当两块竖板814朝向横板813中部滑动且滑动到一定位置时,将紧固螺栓伸入到螺纹孔内,然后通过螺母固定紧固螺栓,以避免两块竖板814向两侧滑动,达到夹持钢结构的目的。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上漆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对钢机构进行处理的处理组,本实施例中处理组包括辊磨机构和位于辊磨机构右侧的上漆机构。如附图2所示,辊磨机构包括外壳2,外壳2内的上部和下部均水平滑动连接有滑板21,两块滑板21之间设置有打磨辊,打磨辊包括上辊3和下辊4,上辊3和下辊4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轴32,上辊3与外壳2上部的滑板21转动连接,下辊4与外壳2下部的滑板21转动连接。滑板2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单相电机22,单相电机22与外壳2水平滑动连接,具体的:单相电机22的壳体上焊接固定有支撑块,外壳2上开有与支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图中未示出)。单相电机22的输出轴上同轴焊接固定有张紧轮,上辊3上一体成成型有转轴,转轴均同轴焊接固定有转轮,张紧轮和转轮上套设有皮带23。滑板21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杆,外壳2上螺栓固定有动力件,本实施例中动力件为三相电机5,三相电机5的输出轴与螺杆同轴焊接固定。
上漆机构包括开在上漆箱1侧壁上的人孔6,人孔6的两侧分别螺栓固定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62,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上漆组件,第二支撑板62上设置有喷气组件,结合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漆组件包括漆泵和若干漆喷头63,漆泵通过管道与漆喷头63连通,漆喷头63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布且漆喷头63朝向上漆箱1的中部,喷气组件包气泵和若干气喷头61,气泵通过管道与气喷头61连通,气喷头61沿第二支撑板62的长度方向均布,并且气泵头与第二支撑板62转动连接。为了扩大气喷头61的喷气面积,本实施例中气喷头61上套设有纵截面为锥形的罩体(图中未示出),以扩大气喷头61喷出气体的面积。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操作人员通过若干个夹具81对钢结构进行夹持,在夹具81对钢结构夹持时,永磁铁815对钢结构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根据钢结构的宽度,以调节支撑轴812的长度,以保证上辊3能够对钢结构进行打磨。
将钢构件从进料口推入到上漆箱1内,启动单相电机22,单相电机22驱动张紧轮,张紧轮通过皮带23驱动转轮转动,转轮带动上辊3、下辊4转动,上漆箱1两侧的上辊3、下辊4对钢构件进行打磨,以使得钢构件表面的粗糙度增大,当然钢结构的宽度足够大时,上辊3、下辊4均能打磨到钢结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钢构件的厚度过大或厚度过小,而辊磨机构之间的间距不适合,此时,启动三相电机5,三相电机5驱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滑板21朝向上漆箱1或远离上漆箱1运动,以达到调节辊磨机构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厚度的钢机构。
在上辊3和下辊4的作用下,将钢结构朝向漆喷头63传送,以一侧的上漆机构为例,启动漆泵,漆泵向漆喷头63送漆以对钢结构的两面上漆,并且操作人员可通过人孔6观察喷漆情况。转动气喷头61,朝向漆喷头63的一侧,启动气泵向气喷头61送入气体,气喷头61喷出的气体形成气幕将人孔6封闭,如此减少漆颗粒从上漆箱1内溢出,减少工作间内漆颗粒的量。
同时,喷出的气体有部分会进入到上漆箱1内,且气体的作用力未直接作用在钢结构上,此时的气体对钢结构上的漆进行初步吹干,由于气体的作用力未直接作用在钢结构上,气体作用力小,可避免漆从钢结构上脱离。
当上漆完成后,将钢构件朝向气喷头61移动(此时可使用抽气装置将上漆箱1内的气体抽走),转动气喷涂并使得气喷头61朝向钢结构,气喷头61的气体直接作用在钢结构上对钢结构上的漆进行吹干,加快漆的凝固,加快上漆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所示,外壳2的顶壁上螺栓固定有泵组件,本实施例中泵组件为抽风泵24。抽风泵24的进气口连通有主管25,主管25上连通有若干螺栓固定在外壳2上的转动接头26。
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上辊3内开有气道31,气道31与转动接头26连通,连接轴32内开有空腔33,空腔33与气道31连通,连接轴32上开有气孔34,气孔34朝向上漆箱1的上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对钢结构进行打磨时,部分颗粒会残留在钢结构的表面,通过抽气泵进行抽气,颗粒和上漆箱1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气孔34、空腔33、气道31排出,如此减少漆颗粒在钢结构表面的量,进一步提高上漆效果。
同时,上漆箱1内会存在部分漆颗粒,进而也能通过抽气泵排出,避免气喷头61朝向钢结构时,上漆箱1内的漆颗粒等逸散到工作间内,如此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健康。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1.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开口的上漆箱,上漆箱内的顶部设置有滑轨和安装在滑轨上的若干夹具,上漆箱的两侧均设置有处理组;
处理组包括辊磨机构和位于辊磨机构一侧的上漆机构,辊磨机构包括若干由驱动件驱动的打磨辊;
上漆机构包括开设在上漆箱上的人孔,人孔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上漆组件,上漆组件朝向上漆箱的中部,第二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若干喷气组件,喷漆组件使人孔内形成气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磨机构还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均水平滑动连接有滑板,打磨辊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滑板转动连接,滑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由动力件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张紧轮,打磨辊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转轮,张紧轮和转轮上套设有皮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辊包括上辊和下辊,上辊与下辊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内开设有空腔,连接轴上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气孔,气孔朝向上漆箱的中部,上辊内开有与连接轴连通的气道,外壳上安装有泵组件,泵组件连通有转动连接,转动连头与气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支撑轴,支撑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与滑轨水平滑动连接,支撑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横板,横板的两侧水平滑动连接有竖板,其中一块竖板上设置有紧固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的下部均固定安装有永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漆组件包括若干漆喷头和与漆喷头连通的漆泵,漆喷头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组件包括若干气喷头和与气喷头连通的气泵,气喷头沿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均布且气喷头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结构上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喷头连通有纵截面为锥形的罩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