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8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储液器应用在制冷系统中时、储液器通常是串联设置在压缩机本体与低压侧换热器之间的,储液器内部空间的压力接近压缩机本体的低压的吸气压力。当压缩机本体停机时,压缩机本体内部空间的压力为高压的排气压力,由于压缩机本体构的运动部件如气缸与滚动活塞、气缸与滑片等之间存在着配合间隙,因此压缩机本体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压差作用下会通过配合间隙泄露到储液器中以及与储液器相连通的低压侧换热器中,进而升高低压侧换热器内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不仅会损失低压侧换热器中的制冷量,降低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而且还会使压缩机本体的吸气侧的压力和排气侧的压力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能够使压缩机本体再次启动的平衡压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可以减少压缩机本体停机后的热量损失且有利于压缩机本体的快速重启,并且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的结构简单、紧凑。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压缩机。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制冷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适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分隔板上;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在所述分隔板上,且所述过滤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其中,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或者,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分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隔板本体上,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壳体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分隔组件,可以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进气侧和出气侧,并且通过在分隔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且通过设置的控制阀打开和关闭第一通孔,可以实现进气侧和出气侧的连通和截断,从而在储液器应用于制冷装置时,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停机后压缩机本体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快速重启。另外,通过将过滤件和控制阀均集成在分隔板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的结构简单、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和所述控制阀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过滤件和所述控制阀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隔板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可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可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或者,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可选地,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子壳体的敞开端将所述过滤件的一部分压紧在所述隔板本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分隔板设在所述第二子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分隔板形成为平板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分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隔板本体上,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壳体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第一腔体至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在所述分隔板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限位器与所述分隔板之间限定出阀腔,所述限位器上设有连通所述阀腔的第二通孔;阀芯,所述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打开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限位器止抵配合;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限位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阀芯包括:阀块,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阀块上;阀片,所述阀片设在所述阀块的邻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片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片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器本体和设在所述限位器本体的周沿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分隔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具有回气口和排气口;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本体的一侧,所述储液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所述出气管适于与所述回气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储液器,在压缩机应用于制冷装置时,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停机后压缩机本体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快速重启。另外,通过将过滤件和控制阀均集成在分隔板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的结构简单、紧凑。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可以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另外,通过将过滤件和控制阀均集成在分隔板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的结构简单、紧凑。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储液器的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储液器的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储液器的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储液器的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其他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300;

压缩机本体200;回气口201;排气口202;

储液器100;

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第三子壳体103;

分隔板2;隔板本体21;第一通孔211;凹槽212;安装槽213;限位凸起22;

控制阀3;限位器31;限位器本体311;第二通孔3111;翻边部312;阀腔32;阀芯33;阀块331;阀片332;弹性元件34;

过滤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100。储液器100是制冷装置的重要部件,可以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冷媒缓冲等作用。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包括:壳体1和分隔组件。

壳体1上设有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制冷剂可以从进气管11进入壳体1内,从出气管12排出。分隔组件设在壳体1内,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2、控制阀3和过滤件4。分隔板2与壳体1相连,分隔板2可以与壳体1焊接连接,分隔板2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可以上下排布,例如第一腔体13可以位于第二腔体14的上方。第一腔体13与进气管11连通,第二腔体14与出气管12连通,分隔板2上形成有适于连通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的第一通孔211。

控制阀3设在分隔板2上,控制阀3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通孔211。过滤件4设在分隔板2上,过滤件4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分隔板2上,过滤件4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分隔板2上,过滤件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通孔211相对,过滤件4可以对制冷剂起到过滤的作用,过滤件4可以为过滤网。

在储液器100应用于在制冷装置时,在制冷装置工作时,压缩机本体200开启工作,此时控制阀3打开分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1,储液器100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连通,制冷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可以从储液器100的进气管11进入第一腔体13内,并通过分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1流入第二腔体14内,在制冷剂从第一腔体13流向第二腔体14的过程中,制冷剂可以经过过滤件4进行过滤,制冷剂最后从出气管12排出并流入压缩机本体200内重新进行压缩,可以实现制冷装置的正常工作。

在制冷装置停止工作时,压缩机本体200停机,此时控制阀3关闭第一通孔211,储液器100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互不连通,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无法通过储液器100流向低压侧换热器,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200停机后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200快速重启。

另外,通过将过滤件4和控制阀3均集成在分隔板2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4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在将分隔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时,可以将分隔组件先组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将装配好的分隔组件再安装至壳体1内,实现将储液器100内的零部件模块化,简化了储液器100的装配程序。

其中,参照图6和图11,壳体1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减少壳体1的加工成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在壳体1一体成型为两端敞开的筒形后,可以将分隔组件安装固定在壳体1内,而后通过旋压工艺使得壳体的两个敞开端形成为缩口状,方便进气管11及出气管12与壳体1的连接。另外,在将分隔组件安装至壳体1内时,可以先将板状原材例如钢板通过卷绕形成筒状,然后将分隔组件安装至壳体1内,再对筒状壳体1的两个敞开端通过旋压工艺形成缩口状,方便了分隔组件的安装,并且简化了储液器100的装配程序。

或者,参照图1、图4、图7和图9,壳体1包括沿着壳体1的轴向(例如壳体1的轴向可以为上下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进气管1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上,出气管12设在第三子壳体103上。进一步地,分隔板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限位凸起22,隔板本体21与壳体1相连,隔板本体21与壳体1可以焊接连接,第一通孔211形成在隔板本体21上,限位凸起22设在隔板本体21上,限位凸起22与壳体1相连,限位凸起22可以壳体1可以焊接连接。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凸起22,可以增大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也使得分隔本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可以减少分隔板2的用料,降低成本。例如,限位凸起22可以邻近隔板本体21的外周沿且限位凸起22可以呈沿隔板本体2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由此,方便分隔板2与壳体1相连且使得分隔板2的结构简单。

可选地,控制阀3和过滤件4可以设在分隔板2的同一侧,例如控制阀3和过滤件4均设在第一腔体13内或第二腔体14内。

可选地,控制阀3和过滤件4可以设在分隔板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过滤件4和控制阀3中的一个位于第一腔体13内,过滤件4和控制阀3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腔体14内。例如,在过滤件4设在第一腔体13内时,控制设在第二腔体14内;在过滤件4设在第二腔体14内时,控制阀3可以设在第一腔体13内。由此,通过将控制阀3和过滤件4设在分隔板2的相对两侧,使得分隔组件的结构设置更为合理,且方便过滤件4、控制阀3与分隔板2的连接操作。

例如,参照图1、图4和图6,过滤件4位于第一腔体13内,控制阀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4内。由此,通过将过滤件4邻近进气管11设置,可以在制冷剂流向控制阀3之前就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过滤,减少制冷剂内的杂质堵塞第一通孔211的风险以及制冷剂中的杂质进入控制阀3内而影响控制阀3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100,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分隔组件,可以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进气侧和出气侧,并且通过在分隔板2上设置第一通孔211且通过设置的控制阀3打开和关闭第一通孔211,可以实现进气侧和出气侧的连通和截断,从而在储液器100应用于制冷装置时,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200停机后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200快速重启。另外,通过将过滤件4和控制阀3均集成在分隔板2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4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壳体1包括沿着壳体1的轴向(例如壳体1的轴向可以为上下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进气管1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上,出气管12设在第三子壳体103上。隔板本体2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之间,限位凸起22与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例如限位凸起22可以仅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限位凸起22也可以仅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或者限位凸起22与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均相连。由此,通过将壳体1设置成沿着壳体1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方便壳体1内零部件的装配,例如方便将分隔组件安装固定在壳体1内。并且,将隔板本体2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之间,方便将分隔板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7-图10,分隔板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限位凸起22,隔板本体21与壳体1相连,第一通孔211形成在隔板本体21上。限位凸起22为两个且分别设在隔板本体21的相对两侧,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一个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由此,通过设置两个限位凸起22,可以增大分隔板2与第一子壳体101及第二子壳体102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在将分隔板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时,通过两个限位凸起22的限位作用,可以对分隔板2进行初步定位,方便后续对分隔板2的进一步固定,例如方便后续分隔板2与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之间的焊接连接固定。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3,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子壳体101的外周侧且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子壳体102的外周侧且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由此,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隔开,且方便将分隔板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

可选地,参照图7和图8,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子壳体101的外周侧且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子壳体102的内周侧且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或者,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子壳体101的内周侧且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子壳体102的外周侧且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由此,由此,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隔开,且方便将分隔板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

可选地,参照图9和图10,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子壳体101的内周侧且与第一子壳体101相连,两个限位凸起22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子壳体102的内周侧且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由此,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隔开,且方便将分隔板2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过滤件4位于第一腔体13内,控制阀3位于第二腔体14内,由此,通过将过滤件4邻近进气管11设置,可以在制冷剂流向控制阀3之前就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过滤,减少制冷剂内的杂质堵塞第一通孔211的风险以及制冷剂中的杂质进入控制阀3内而影响控制阀3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子壳体101的敞开端将过滤件4的一部分压紧在分隔板2上。由此,可以方便将过滤件4固定在分隔板2上。过滤件4可以仅通过第一子壳体101的挤压作用以将过滤件4固定在分隔板2上;也可以将过滤件4通过焊接、紧固件等方式固定在分隔板2上,同时通过第一子壳体101的挤压作用以将过滤件4进一步地固定在分隔板2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壳体1包括沿着壳体1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进气管1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上,出气管12设在第三子壳体103上,分隔板2设在第二子壳体102内且与第二子壳体102相连。由此,通过将壳体1设置成沿着壳体1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方便壳体1内零部件的装配,例如方便将分隔组件安装固定在壳体1内。并且,将分隔板2设在第二子壳体102内,可以避免由于分隔板2与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之间的连接处存在间隙而造成的泄露。

例如,在图4-图6的示例中,壳体1包括沿着壳体1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101、第二子壳体102和第三子壳体103,进气管11设在第一子壳体101上,出气管12设在第三子壳体103上,分隔板2设在第二子壳体102内。其中,分隔板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限位凸起22,限位凸起22形成在隔板本体21的一侧,例如限位凸起22与过滤件4位于隔板本体21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限位凸起22与第二子壳体102的内壁相连,可以增大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1,壳体1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减少壳体1的加工成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分隔板2形成为平板状,由此使得分隔板2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壳体1为一体成型件,分隔板2包括隔板本体21和设在隔板本体21上的限位凸起22,第一通孔211形成在隔板本体21上,隔板本体21与壳体1相连,限位凸起22与壳体1相连。由此,在简化壳体1的加工工艺的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凸起22,可以增大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分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也使得分隔本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可以减少分隔板2的用料,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阀3为单向阀,单向阀在第一腔体13至第二腔体14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由此,通过单向阀的机械式单向导通作用,可以提高控制阀3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1,单向阀包括:限位器31、阀芯33和弹性元件34,限位器31设在分隔板2上且与第一通孔211相对,限位器31可以与分隔板2焊接连接,限位器31与分隔板2之间限定出阀腔32,限位器31上设有连通阀腔32的第二通孔3111。其中,在单向阀位于第一腔体13内时,第二通孔3111连通阀腔32和第一腔体13;在单向阀位于第二腔体14内时,第二通孔3111连通阀腔32和第二腔体14。阀芯3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腔32内,在第一位置时阀芯33关闭第一通孔211,在第二位置时阀芯33打开第一通孔211以使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连通,且在第二位置时阀芯33与限位器31止抵配合,弹性元件34连接在阀芯33和限位器31之间以常驱动阀芯33关闭第一通孔211。其中,分隔板2上可以形成有凹槽212且凹槽212围绕第一通孔211的外周设置,凹槽212的底壁可以作为单向阀的阀座。

由此,在该储液器100应用于制冷装置时,在制冷装置停止工作时,压缩机本体200停机,此时阀芯33在弹性元件34的弹性压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关闭第一通孔211,储液器100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互不连通,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无法通过储液器100流向低压侧换热器,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200停机后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200快速重启。

在压缩机本体200开启工作时,此时制冷剂经进气管11进入第一腔体13内,第一腔体13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第一腔体13内的压力克服弹性元件34对于阀芯33的弹性压力时,第一腔体13内的压力推动阀芯33移动至第二位置以打开分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1,且在第二位置时阀芯33与限位器31止抵配合以限制阀芯33继续朝向远离第一通孔211的方向移动,起到对阀芯33的限位作用,储液器100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连通。进入第一腔体13内的制冷剂通过分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1流入第二腔体14内,制冷剂最后从出气管12排出并流入压缩机本体200内重新进行压缩,可以实现制冷装置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参照图2,阀芯33包括:阀块331和阀片332,弹性元件34套设在阀块331上,弹性元件34可以为弹簧,阀片332设在阀块331的邻近第一通孔211的一端,在第一位置时阀片332关闭第一通孔211,在第二位置时阀片332打开所述第一通孔211。由此,通过将阀芯33设置成包括阀块331和阀片332的结构,使得阀芯33的结构简单,且方便阀芯33打开和关闭第一通孔211。

可选地,参照图2、图3、图5、图8和图10,分隔板2上设有安装槽213,限位器31包括限位器本体311和设在限位器本体311的周沿的翻边部312,翻边部312容纳于安装槽213内且与分隔板2相连。由此,方便限位器31安装固定在分隔板2上,且可以提高限位器31与分隔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2并结合图1-图1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300,包括:压缩机本体200和储液器100。

压缩机本体200具有回气口201和排气口202,储液器100设在压缩机本体200的一侧,储液器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0,出气管12适于与回气口201连通。在该压缩机300用于制冷装置时,制冷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本体200压缩后可以通过排气口202排出,经过储液器100的制冷剂经过出气管12排出后可以通过回气口201进入压缩机本体200内重新进行压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300,通过设置上述的储液器100,在压缩机300应用于制冷装置时,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200停机后压缩机本体200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200快速重启。另外,通过将过滤件4和控制阀3均集成在分隔板2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4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3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可以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效率;另外,通过将过滤件4和控制阀3均集成在分隔板2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4的安装支架,使得储液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分隔组件包括: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适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分隔板上;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在所述分隔板上,且所述过滤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其中,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或者,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分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隔板本体上,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壳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和所述控制阀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过滤件和所述控制阀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隔板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之间,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和所述第二子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或者,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连,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周侧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子壳体的敞开端将所述过滤件的一部分压紧在所述隔板本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所述出气管设在所述第三子壳体上,所述分隔板设在所述第二子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分隔板形成为平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分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设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隔板本体上,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壳体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第一腔体至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

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在所述分隔板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限位器与所述分隔板之间限定出阀腔,所述限位器上设有连通所述阀腔的第二通孔;

阀芯,所述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打开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限位器止抵配合;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限位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

阀块,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阀块上;

阀片,所述阀片设在所述阀块的邻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片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片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器本体和设在所述限位器本体的周沿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分隔板相连。

17.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具有回气口和排气口;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本体的一侧,所述储液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出气管适于与所述回气口连通。

18.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装置,其中储液器包括:壳体和分隔组件,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分隔组件设在壳体内,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控制阀和过滤件。分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进气管连通,第二腔体与出气管连通,分隔板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控制阀设在分隔板上且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通孔,过滤件设在分隔板上且过滤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通孔相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可以防止压缩机本体停机后压缩机本体内的高压制冷剂回流至低压侧换热器而导致热量损失,并且有利于实现压缩机本体快速重启。另外,通过将过滤件和控制阀均集成在分隔板上,省去了单独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安装支架。

技术研发人员:梅佩佩;高斌;彭延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9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