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8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吡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常常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例如,吡唑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用于许多药物的合成。此外,吡唑作为精细化工产品中间体,在催化剂、医药、农药、等领域用途广泛。因此,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作为吡唑衍生物的一种,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因此对该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化合物,即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同时提供其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所述手性吡唑衍生物为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所述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如式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该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s)-2-氨基-1-丙醇加入到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和n-(苄氧羰基氧基)琥珀酰亚胺,反应12h,得(s)-2-苄氧酰胺基-1-丙醇;

s2.将步骤s1得到的(s)-2-苄氧酰胺基-1-丙醇加入到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有机碱和甲磺酰氯,反应12h,得(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

s3.将步骤s2得到的(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加入到dmf中,然后加入4-硝基吡唑,随后加入无机碱,反应2h,得(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

s4.将步骤s3得到的(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然后加入二异丙基氨基锂,反应3h,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升温至室温,加水,反应得(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

s5.将步骤s4得到的(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dmf中,随后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氯化铵、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羰二亚胺和三乙胺,室温过夜,得(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

s6.将步骤s5得到的(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甲醇中,然后加入氯化铵,室温下加入锌粉,加完后搅拌1h,控制反应温度,反应得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50℃,所述混合溶液中二氧六环和水的体积比为1:0.5~2。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20℃,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吡啶和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50℃,所述无机碱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4的反应温度为-80~0℃。

优选的,所述步骤s6的反应温度为4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为该类化合物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1h-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详细的阐述。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供叙述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或实施原则,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包括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等。

实施例1

s1、(s)-2-苄氧酰胺基-1-丙醇的合成:

在10l的四口烧瓶中,将392g(s)-2-氨基-1-丙醇溶于含有2l的二氧六环和4l的水的混合溶液,机械搅拌下,加入432.2g碳酸钾,运用冰浴降温至20℃以下后,缓慢分批次加入1300gn-(苄氧羰基氧基)琥珀酰亚胺,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4l水,乙酸乙酯萃取2次(2×4l),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干燥并浓缩至干,用4l石油醚打浆,得(s)-2-苄氧酰胺基-1-丙醇固体1060g,收率为97%。

s2、(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的合成:

在10l的四口烧瓶中,将588g(s)-2-苄氧酰胺基-1-丙醇溶于4.5l的二氯甲烷,机械搅拌下,加入435g三乙胺,运用冰浴降温至10℃以下后,缓慢滴加295.5g甲烷磺酰氯,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3l水,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1次,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依次,饱和盐水洗涤依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固体600g,收率为97%。

s3、(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3l的反应瓶中,将451.6g(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溶于1.5ldmf,机械搅拌下,加入325g碳酸钾和177.7g4-硝基吡唑,80℃反应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在体系中加入3l冰水,有大量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得(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344g,产率72%。

s4、((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1l的四颈瓶中,将108g(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1l四氢呋喃,机械搅拌下,运用低温循环冷却泵降温至-45℃以下后,缓慢滴加204ml的2m的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45℃保温3h。通入co2气体,通气10min后,自然升至室温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加入水淬灭反应,浓缩干四氢呋喃,加水1l,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水相用12m盐酸调节ph=1-2,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到90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72.8%。

s5、(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48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dmf,机械搅拌下,加入22.4g1-羟基苯并三唑、14.8g氯化铵、39.7g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羰二亚胺和27.9g三乙胺,室温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浓缩除去dmf,加入1.5l的水,搅拌0.5h,过滤,滤饼水洗,固体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打浆0.5h,过滤,水洗,烘干,得到36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75.3%。

s6、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36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甲醇,机械搅拌下,加入49.8g氯化铵和58.7g锌粉,60℃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乙醇洗固体,滤液浓缩至干,加入1l水,氨水调节ph=8-9,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150ml(v:v=1:1)打浆除去易溶性杂质,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200ml(v(石油醚):v(乙酸乙酯)=1:3)打浆得粗产品,再用1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打浆,烘干,得到13.3g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其1h-nmr谱图如图1所示。产率为47%。

实施例2

s1、(s)-2-苄氧酰胺基-1-丙醇的合成:

在10l的四口烧瓶中,将392g(s)-2-氨基-1-丙醇溶于含有2l的二氧六环和2l的水的混合溶液,机械搅拌下,加入432.2g碳酸钾,运用冰浴降温至20℃以下后,缓慢分批次加入1300gn-(苄氧羰基氧基)琥珀酰亚胺,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2l水,乙酸乙酯萃取2次(2×4l),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干燥并浓缩至干,用2l石油醚打浆,得(s)-2-苄氧酰胺基-1-丙醇固体1000g,收率为91.5%。

s2、(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的合成:

在3l的四口烧瓶中,将588g(s)-2-苄氧酰胺基-1-丙醇溶于4.5l的二氯甲烷,机械搅拌下,加入339g吡啶,运用冰浴降温至10℃以下后,缓慢滴加295.5g甲烷磺酰氯,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3l水,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1次,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依次,饱和盐水洗涤依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固体558g,收率为90%。

s3、(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3l的反应瓶中,将451.6g(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溶于1.5ldmf,机械搅拌下,加入325g碳酸钠和177.7g4-硝基吡唑,80℃反应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在体系中加入3l冰水,分有大量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得(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362g,产率75.7%。

s4、((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1l的四颈瓶中,将108g(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1l四氢呋喃,机械搅拌下,运用低温循环冷却泵降温至-30℃以下后,缓慢滴加408ml的2m的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30℃保温3h。通入co2气体,通气10min后,自然升至室温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加入水淬灭反应,浓缩干四氢呋喃,加水0.5l,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水相用12m盐酸调节ph=1-2,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到76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61.5%。

s5、(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48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dmf,机械搅拌下,加入22.4g1-羟基苯并三唑、14.8g氯化铵、39.7g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羰二亚胺和27.9g三乙胺,50℃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浓缩除去dmf,加入1.5l的水,搅拌0.5h,过滤,滤饼水洗,固体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打浆0.5h,过滤,水洗,烘干,得到40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83.6%。

s6、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36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甲醇,机械搅拌下,加入49.8g氯化铵和58.7g锌粉,40℃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乙醇洗固体,滤液浓缩至干,加入1l水,氨水调节ph=8-9,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150ml(v:v=1:1)打浆除去易溶性杂质,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200ml(v(石油醚):v(乙酸乙酯)=1:3)打浆得粗产品,再用1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打浆,烘干,得到15.6g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55.1%。

实施例3

s1、(s)-2-苄氧酰胺基-1-丙醇的合成:

在10l的四口烧瓶中,将392g(s)-2-氨基-1-丙醇溶于含有2l的二氧六环和1l的水的混合溶液,机械搅拌下,加入432.2g碳酸钾,运用冰盐浴降温至20℃以下后,缓慢分批次加入1300gn-(苄氧羰基氧基)琥珀酰亚胺,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4l水,乙酸乙酯萃取2次(2×4l),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干燥并浓缩至干,用2l石油醚打浆,得(s)-2-苄氧酰胺基-1-丙醇固体996g,收率为91.2%。

s2、(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的合成:

在10l的四口烧瓶中,将588g(s)-2-苄氧酰胺基-1-丙醇溶于4.5l的二氯甲烷,机械搅拌下,加入642g三乙醇胺,运用冰浴降温至10℃以下后,缓慢滴加295.5g甲烷磺酰氯,滴加完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在体系中加入3l水,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1次,有机相用2m盐酸洗涤依次,饱和盐水洗涤依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固体480g,收率为77.6%。

s3、(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3l的反应瓶中,将451.6g(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溶于1.5ldmf,机械搅拌下,加入325g碳酸氢钠和177.7g4-硝基吡唑,80℃反应2h。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在体系中加入3l冰水,分有大量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得(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324g,产率67%。

s4、((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的合成:

在1l的四颈瓶中,将54g(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四氢呋喃,机械搅拌下,运用低温循环冷却泵降温至-60℃以下后,缓慢滴加204ml的2m的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60℃保温3h。通入co2气体,通气10min后,自然升至室温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加入水淬灭反应,浓缩干四氢呋喃,加水0.5l,乙酸乙酯萃取2次(2×0.5l),水相用12m盐酸调节ph=1-2,乙酸乙酯萃取2次(2×0.5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得到52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84.1%。

s5、(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52g((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dmf,机械搅拌下,加入22.4g1-羟基苯并三唑、14.8g氯化铵、39.7g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羰二亚胺和27.9g三乙胺,10℃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浓缩除去dmf,加入1.5l的水,搅拌0.5h,过滤,滤饼水洗,固体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打浆0.5h,过滤,水洗,烘干,得到38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74.1%。

s6、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

在1l的四颈瓶中,将36g(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溶于0.5l的甲醇,机械搅拌下,加入49.8g氯化铵和58.7g锌粉,80℃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分析原料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乙醇洗固体,滤液浓缩至干,加入1l水,氨水调节ph=8-9,乙酸乙酯萃取2次(2×1l),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至干,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150ml(v:v=1:1)打浆除去易溶性杂质,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200ml(v(石油醚):v(乙酸乙酯)=1:3)打浆得粗产品,再用1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打浆,烘干,得到12.6g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产率为44.5%。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性吡唑衍生物为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所述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如式1所示: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所述合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s)-2-氨基-1-丙醇加入到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和n-(苄氧羰基氧基)琥珀酰亚胺,反应12h,得(s)-2-苄氧酰胺基-1-丙醇;

s2.将步骤s1得到的(s)-2-苄氧酰胺基-1-丙醇加入到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有机碱和甲磺酰氯,反应12h,得(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

s3.将步骤s2得到的(s)-2-苄氧酰胺基-1-甲磺酸酯加入到dmf中,然后加入4-硝基吡唑,随后加入无机碱,反应2h,得(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

s4.将步骤s3得到的(s)-1-(4’-硝基吡唑)-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然后加入二异丙基氨基锂,反应3h,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升温至室温,加水,反应得(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

s5.将步骤s4得到的(s)-1-(4’-硝基-5’-吡唑甲酸)-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dmf中,随后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氯化铵、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羰二亚胺和三乙胺,室温过夜,得(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

s6.将步骤s5得到的(s)-1-(4’-硝基-5’-吡唑甲酰胺)-2-丙基苄氧酰胺,加入到甲醇中,然后加入氯化铵,室温下加入锌粉,加完后搅拌1h,控制反应温度,反应得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50℃,所述混合溶液中二氧六环和水的体积比为1:0.5~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20℃,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吡啶和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50℃,所述无机碱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反应温度为-80~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的反应温度为40~8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吡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手性吡唑衍生物为(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其合成方法包括:以(S)‑2‑氨基‑1‑丙醇为原料,经活泼氢保护、磺酰化、取代、插羰基反应,酰胺化及脱水反应六步反应制备了1‑(4’‑氨基‑5’‑氨基甲酰基‑1’‑吡唑基)‑(S)‑2‑丙基‑苄氧酰胺。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为手性吡唑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合成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胡兰萍;潘锦洋;江国庆;孙同明;王淼;王金;邹逢霞;汪永霞;毛雯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9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