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发明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超线性扬声器能极大的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发声器件的振动幅度,因此,其音质特别是低频音质能得到较大提高,为提高超线性扬声器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值,需要将传统的引线更替为柔性电路板来导通电路,并起到增大振幅和抑制球顶偏振的效果。

现有的柔性电路板在做可靠性耐久试验时,悬臂内部的导电层很容易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因柔性电路板在变形时会有拉、弯、扭三种组合变形,导电层疲劳对扭转更敏感,而柔性电路板悬臂的弯曲部在振动时主要发生的就是扭转变形,扭转变形时柔性电路板悬臂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扭矩大,对应的切应力更大,因此,柔性电路板悬臂的弯曲部的导电层更容易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

另外现有柔性电路板包裹导电层的绝缘层的宽度只比导电层的宽度大0.075毫米,在承受弯曲或者拉伸的区域,这样的材料结构对导电层的疲劳影响不大,但是在承受扭转的柔性电路板悬臂弯曲部区域,切应力是从悬臂的外侧边缘到内边缘逐渐减小分布的,而悬臂内侧边缘处绝缘层厚度较薄强度较低,因此使得该处的导电层受到剪切应力的分布区域增大,从而使得在悬臂的弯曲部导电层更容易产生扭转疲劳失效,进而影响整个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在扭转变形时,可以使柔性电路板弯曲部承受的扭矩更小,对应的切应力更小,使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变小,从而降低导电层扭转疲劳失效来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材料层包括绝缘层和导电层,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电层宽度;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和位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弯曲部的绝缘层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的覆盖部和由覆盖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外侧的边缘部,所述覆盖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电层的宽度,所述弯曲部内侧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

所述弯曲部内侧的所述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使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的厚度增加,提高了弯曲部内侧的刚度和强度,并且第一加强层可以承担更多的扭转变形,承担更大的切应力,从而减小悬臂弯曲部承受的扭矩,降低弯曲部的切应力,使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变小,有效避免导电层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层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沿着所述弯曲部的长度方向从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形状与所述弯曲部的形状相适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弯曲部内侧的所述边缘部的上侧和/或下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层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厚度为所述边缘部厚度的1~1.5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曲部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圆弧段。

在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设置圆弧段,可以增加弯曲部内侧绝缘层的宽度,使圆弧段承担更多的扭转变形,承担更大的切应力,从而减小悬臂弯曲部承受的扭矩,降低弯曲部的切应力,使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变小,有效避免导电层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弧段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弧段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宽度的0.5倍~1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弧段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形状与圆弧段相适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圆弧段的宽度,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厚度。

一种扬声器,包括辅助系统、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及所述振动系统收容固定于所述辅助系统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柔性电路板及音圈,所述柔性电路板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所述扬声器的辅助系统固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振动部与所述音圈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所述弯曲部内侧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使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的厚度增加,提高了弯曲部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加强层可以承担更多的扭转变形,承担更大的切应力,从而减小悬臂弯曲部承受的扭矩,降低弯曲部的切应力,使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变小,有效避免导电层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进而提高导电层的的抗疲劳性能,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2、所述第一加强层设置在弯曲部的内侧,仅在受到扭矩及剪切应力最大的弯曲部的内侧设置加强层,而不是在整个悬臂上设置加强层,可以减小加强层的面积,降低悬臂整体的重量,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加强层的材料使用量。

3、所述弯曲部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圆弧段,设置圆弧段,可以增加弯曲部的宽度,使圆弧段承担更多的扭转变形,承担更大的切应力,从而减小悬臂弯曲部承受的扭矩,降低弯曲部的切应力,使弯曲部内部的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变小,有效避免导电层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4、所述圆弧段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使弯曲部内侧的圆弧段的厚度增加,使圆弧段承担更多的扭矩,进一步提高了弯曲部的刚度和强度,有效降低弯曲部内部的下部铜层承受的扭矩及切应力,进而提高导电层的的抗疲劳性能,提高了导电层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1-2的悬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3-8的悬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3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4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5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6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7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的实施例8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与音圈固定的振动部和与盆架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振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通过悬臂连接,柔性电路板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材料层包括绝缘层1和导电层2,绝缘层1包括绝缘膜层和胶水层,绝缘膜层和导电层2之间可以以胶水层粘结;也可以绝缘层1只包括绝缘膜层,导电层2直接生成在绝缘层1上。所述绝缘层1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电层2宽度;所述导电层2位于绝缘层1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3和位于所述弯曲部3两端的延伸部4,由弯曲部3靠近开口的一侧为弯曲部3内侧,弯曲部3远离开口的一侧为弯曲部3外侧。悬臂在振动过程中,悬臂的弯曲部3受到依次沿上、下方向的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剪切应力,弯曲部由内侧到外侧承受的扭矩及应力由大到小,,悬臂弯曲部3内侧受到的剪切应力最大,扭转产生是从内侧开始,外侧几乎不受扭转的影响。本申请通过设计柔性电路板的结构,降低导电层承受的扭矩和应力,提高导电层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3为弧形设置,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1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2的覆盖部11和由覆盖部11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11外侧的边缘部12,所述覆盖部11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电层2的宽度,所述弯曲部3内侧的所述边缘部12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5。在弯曲部3内侧的边缘部12上设有第一加强层5,可以提高弯曲部3的刚度,使第一加强层5承担更多的扭矩和切应力,无需在整个悬臂上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加强层5的面积,从而节省第一加强层5的材料使用量;而在悬臂的弯曲部3承受扭矩最大的位置设置第一加强层5,第一加强层5可以在弯曲部3受到沿上、下方向的负方向的剪切应力时承担扭矩,使弯曲部3内部导电层2可以受到较小扭矩及剪切应力,降低导电层2的扭矩和应力,进而提高铜层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同时简化结构,合理利用微型扬声器的设计空间。

所述第一加强层5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沿着所述弯曲部3的长度方向从所述弯曲部3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形状与弯曲部3的形状相适应,第一加强层5各个部位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内侧面与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内侧面平齐,或者第一加强层5的外侧面与弯曲部3内侧的所述边缘部12外侧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同时与弯曲部3内侧的所述边缘部12的对应的内侧面、外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同时与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的对应的内侧面、外侧面平齐,即第一加强层5的宽度与边缘部12的宽度相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少第一加强层5的宽度。当然也可以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宽度大于所述边缘部12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宽度小于所述边缘部12的宽度。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长度等于所述弯曲部3的长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缩短第一加强层5的长度。

所述第一加强层5为高分子聚合物层,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这样加工时,直接将第一加强层5固定在上、下两侧即可,本实施例中,为粘接,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所述第一加强层5位于弯曲部3上侧或下侧或在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层5位于弯曲部3内侧的所述边缘部12上侧和下侧,上侧的第一加强层5可以在弯曲部3受到沿上、下方向的负方向的剪切应力时承担扭矩,下侧的第一加强层5可以在弯曲部3受到沿上、下方向的正方向的剪切应力时承担扭矩,从而使弯曲部3内部导电层2在上、下两侧均可以受到较小扭矩及剪切应力,进一步提高铜层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所述第一加强层5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为所述边缘部12厚度的1倍,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设置为所述边缘部12厚度的1.2倍、1.5倍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为所述边缘部12厚度的1倍,即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等于所述边缘部12的厚度,所述第一加强层5位于弯曲部3内侧的所述边缘部12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5的所述弯曲部3内侧的边缘部12的厚度为不设置第一加强层5的边缘部12厚度的3倍。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弯曲部3为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加强层5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加强层5各个部位的宽度均相同,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由实验可知,现有技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导电层2在弯曲部3内侧的切应力极值为9.8mpa,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结构导电层2在弯曲部3内侧的切应力极值仅为6.9mpa,仅为现有技术柔性电路板的70%,最大切应力降低了30%,优化后的柔性电路板抗疲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本实施例中,仅在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的上侧设置第一加强层5,从而使弯曲部3内部导电层2在上侧可以受到较小的剪切应力,进而提高导电层2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也可以仅在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的下侧设置第一加强层5。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为所述边缘部12厚度的1.5倍,所述第一加强层5位于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上侧或下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5的所述弯曲部3内侧的边缘部12的厚度为不设置第一加强层5的边缘部12厚度的3倍。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3和位于所述弯曲部3两端的延伸部4,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1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2的覆盖部11和由覆盖部11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11外侧的边缘部12,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的圆弧段6,所述圆弧段6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4宽度的0.5倍,也可以将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设置为延伸部4宽度的0.6倍、0.8倍、1倍等,圆弧段6中间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即图5中的b-b剖面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圆弧段6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圆弧段6的设置可以增加弯曲部3的宽度,可以增加弯曲部3内侧绝缘层1的宽度,从而使外侧的圆弧段6承担更多的扭矩和应力,进而降低导电层2上的扭矩和剪切应力值,最终提高了导电层2的耐疲劳寿命极限。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4:如图4和图6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3和位于所述弯曲部3两端的延伸部4,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1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2的覆盖部11和由覆盖部11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11外侧的边缘部12,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3内侧边缘部12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的圆弧段6,所述圆弧段6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4宽度的0.5倍,也可以将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设置为延伸部4宽度的0.6倍、0.8倍、1倍等,圆弧段6中间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即图6中的b-b剖面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圆弧段6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圆弧段6的设置可以增加弯曲部3的宽度,可以增加弯曲部3内侧绝缘层1的宽度,从而使外侧的圆弧段6承担更多的扭矩和应力,进而降低导电层2上的扭矩和剪切应力值,最终提高了导电层2的耐疲劳寿命极限。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5:如图4和图7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3和位于所述弯曲部3两端的延伸部4,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1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2的覆盖部11和由覆盖部11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11外侧的边缘部12,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3内侧的边缘部12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的圆弧段6,所述圆弧段6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4宽度的0.5倍,也可以将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设置为延伸部4宽度的0.6倍、0.8倍、1倍等,圆弧段6中间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即图7中的b-b剖面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圆弧段6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圆弧段6的设置可以增加弯曲部3的宽度,可以增加弯曲部3内侧绝缘层1的宽度,从而使外侧的圆弧段6承担更多的扭矩。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段6的上侧和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所述第二加强层7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形状与圆弧段6相适应,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宽度等于所述圆弧段6的宽度,即第二加强层7的外侧面与第一加强层5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内侧面与圆弧段6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加强层5的厚度,第二加强层7的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第二加强层7为高分子聚合物层,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6:如图4和图8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3和位于所述弯曲部3两端的延伸部4,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1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2的覆盖部11和由覆盖部11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11外侧的边缘部12,所述弯曲部3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3内侧的边缘部12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的圆弧段6,所述圆弧段6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所述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4宽度的0.5倍,也可以将圆弧段6最宽处的宽度设置为延伸部4宽度的0.6倍、0.8倍、1倍等,圆弧段6中间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即图8中的b-b剖面位置处的宽度最大,圆弧段6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圆弧段6的设置可以增加弯曲部3的宽度,可以增加弯曲部3内侧绝缘层1的宽度,从而使外侧的圆弧段6承担更多的扭矩。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段6的上侧和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所述第二加强层7以所述弯曲部3与所述延伸部4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形状与圆弧段6相适应,第二加强层7的外侧面与第一加强层5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加强层7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弧段6的宽度,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厚度,第二加强层7的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第二加强层7为高分子聚合物层,一般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即pi,也可以采用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等其他类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耐高温,柔软性好。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7:如图4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仅在圆弧段6的上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从而使弯曲部3内部导电层2在上侧可以受到较小的剪切应力,进而提高导电层2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也可以仅在圆弧段6的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8:如图4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仅在圆弧段6的上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从而使弯曲部3内部导电层2在上侧可以受到较小的剪切应力,进而提高导电层2的耐疲劳寿命极限,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也可以仅在圆弧段6的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7。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9:一种扬声器,包括辅助系统、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及所述振动系统收容固定于所述辅助系统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柔性电路板及音圈,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实施例1-8任一个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所述扬声器的辅助系统固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振动部与所述音圈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电路板,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材料层包括绝缘层和导电层,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电层宽度;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弯曲部和位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绝缘层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的覆盖部和由覆盖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外侧的边缘部,所述覆盖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电层的宽度,所述弯曲部内侧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沿着所述弯曲部的长度方向从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形状与所述弯曲部的形状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弯曲部内侧的所述边缘部的上侧和/或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各个部位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厚度为所述边缘部厚度的1~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绝缘层还包括由所述弯曲部内侧的边缘部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圆弧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其宽度逐渐增大,曲线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延伸部宽度的0.5倍~1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以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相切处为起点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加宽形成,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形状与圆弧段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圆弧段的宽度,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厚度。

10.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系统、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及所述振动系统收容固定于所述辅助系统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柔性电路板及音圈,所述柔性电路板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所述扬声器的辅助系统固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振动部与所述音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材料层包括绝缘层和导电层,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电层宽度;柔性电路板包括悬臂,悬臂包括弯曲部和位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弯曲部的绝缘层包括用于覆盖导电层的覆盖部和由覆盖部向外侧延伸形成位于覆盖部外侧的边缘部,覆盖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电层的宽度,弯曲部内侧边缘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加强层;使边缘部的厚度增加,提高了弯曲部内侧的刚度和强度,并且第一加强层可以承担更多的扭转变形和切应力,减小悬臂弯曲部承受的扭矩和切应力,有效避免导电层发生金属高周疲劳断裂失效,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邱士嘉;杨长江;何宪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8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