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0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电器多种多样,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及不同家用电器的需求,控制面板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家电产品的控制面板多为玻璃、亚克力、不锈钢、塑料或者是以上几种材料的组合,但是单一材料的控制面板多为平面效果或者是单一材料实现立体效果;而通过单种材料实现立体效果,由于材质的原因导致单种材料加工实现立体效果的控制面板不高端,在很多高温家电上无法使用。对于多种材料组装配合的方式,大多面与面贴合,组装出的效果也多为平面效果,组合式立体效果的控制面板还未出现。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式控制面板板多为平面结构,以及单种材料的控制面板在家电上使用范围受限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包括面板、显示屏、基板、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所述面板固定连接在基板的一侧;显示屏夹持固定在面板与基板之间,基板远离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经安装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沿垂直于基板向远离面板的方向凸出延伸,安装部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的延伸端超出第二安装部的延伸端、第二安装部的延伸端超出第一安装部的延伸端;所述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固定板、显示屏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

进一步,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开口,所述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开口外周;第一开口周向边缘向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一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安装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筒状结构内周壁上设置有向第一开口中心凸出延伸的卡凸,显示屏靠近固定板的一侧与卡凸接触,显示屏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与面板接触,令显示屏固定在基板上。

进一步,第一开口为矩形,筒状结构为矩形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周壁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卡凸;

优选的,所述卡凸对称的设置在筒状结构内周壁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第一开口垂直于筒状结构设置卡凸的侧边的相对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筒状结构外周壁相距一定距离;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部对应伸入第一安装孔中并经紧固件固定,令固定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一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垂直于筒状结构设置卡凸的侧边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固定板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开口的、贯穿固定板相对两侧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开口相对的两侧,第二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供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对称的设置在第二开口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开口部分重合。

进一步,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外周壁与筒状结构的外周壁接触,显示屏为tft屏,第二安装部对应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显示屏驱动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中,令显示屏驱动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二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对应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电路板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中,令电路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三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固定板中部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呈四棱台形,第二开口设置在凸出部平行于基板的侧面上;固定板与基板装配,第二开口套设在基板上筒状结构的外周、且第二开口的周向边缘与筒状结构的外周壁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上安装有上述任一所述的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固定板经紧固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令控制面板装配在家用电器壳体上、且令面板远离基板的一侧朝向壳体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控制面板采用多种材料组合形成立体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式控制面板多为平面效果的情况。

2、本发明中的控制面板采用多种材料组合式,使控制面板的在实用上不受材料的显示,可以更加广泛的使用在家用电器上,使用范围广,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板与固定板的装配图;

图4是本发明基板、固定板和显示屏的装配图。

图中:1-基板;11-第一开口;12-卡凸;13-第一安装部;14-第二安装部;15-第三安装部;16-筒状结构;2-固定板;21-第二开口;22-第一安装孔;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凸出部;26-平面;27-倾斜面;3-螺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控制面板包括面板、显示屏、基板1、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图中未示出)和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面板粘合固定在基板1的一侧,基板1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开口11,显示屏对应覆盖第一开口11并夹持固定在基板1和面板之间;第一开口11外周设置有垂直于基板1向靠近固定板2凸出延伸的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4和第三安装部15,所述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4和第三安装部15固定在基板1上。基板1上的第一开口11内周设置卡凸12、第一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5、第二安装部14分别将显示屏、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整机控制版5固定在基板1上,改变了现有的家电上的控制面板在通过采用多种材料组合时,多为面与面贴合的平面效果的情况。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1为塑料材质,所述基板1的材料并不局限于塑料材质,基板1的材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便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基板1中间设置有贯穿基板1相对两侧的第一开口11,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向第一开口11中心凸出延伸的卡凸12,所述显示屏的外周边缘与第一开口11内周壁接触,并经卡凸12卡合,覆盖在第一开口11处,令显示屏固定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与面板粘合固定,所述显示屏靠近固定板的一侧与卡凸12接触,所述显示屏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与面板接触,面板与卡凸12共同作用将显示屏夹持固定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向第一开口11中心凸出延伸的卡凸12,设置在一侧的两个卡凸12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位于相对两侧的卡凸12对称设置,使显示屏装配在基板1上时能够更加的稳固。所述显示屏是tft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面板对家用电器进行操控、所述显示屏由显示屏驱动板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外周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垂直于基板1向外凸出延伸的第一安装部13,所述第一安装部13设置在第一开口11未设置卡凸12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安装部13为圆柱状,第一安装部13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13同轴的螺孔3;且第一安装部13与其所在侧的第一开口11边缘相距一定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外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部13,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安装部13之间相距一定距离,相对两侧的第一安装部13之间对称设置,令不锈钢板在与第一安装部13配合固定时更加的稳固。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外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3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部13相同,且第三安装部15的延伸端超出第二安装部14的延伸端,第二安装部14的延伸端超出第一安装部13的延伸端;第一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之间不等高的设置,使基板1、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之间装配后形成立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外周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3的相对的两侧分别置有两个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均为圆柱状,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同轴的螺孔3,相对两侧的第三安装部15对称设置,使显示屏驱动板装配在基板1上更加的稳固;相对两侧的第二安装部14对称设置,使整机控制版5装配在基板1上更加的稳固;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三安装部15之间相距一定距离,位于同侧的第二安装部14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同样位于同侧的第一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5、第二安装部14之间均相距一定距离;优选的,第三安装部15与第一开口11的边缘相连形成一体,便于塑料基板1的制造成型。

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开口11同侧的第一安装部13与其相邻第三安装部15之间、第三安装部15与第二安装部14之间连接有条形筋,第一安装部13与基板1的边缘之间连接有条形筋,第一安装部13与其同侧的第一安装部13之间连接有条形筋,条形筋的设置使第一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5、第二安装部14更为稳定的设置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设置有卡凸12的侧边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安装部1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凸筋,当固定板2与基板1装配时,凸筋的延伸端与固定板2接触,令固定板2在装配于基板1上时能够与基板1之间相距一定的间隙,利于控制面板形成立体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1的外周边缘向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一筒状结构16,所述筒状结构16为矩形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部1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4、第三安装部15均设置在筒状结构16的外周壁外侧的基板1上,筒状结构16的设置,筒状结构16内周壁垂直于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3的侧面上设置有卡凸12,所述卡凸12对称的设置在筒状结构16内周壁相对的两侧,筒状结构16的设置使显示屏固定在筒状结构16的内周侧,改变了显示屏与基板1贴合的装配方式,使其具备立体感。

实施例二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板为一矩形不锈钢板,固定板的材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便更好的满足实际情况。固定板2中间设置有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对应基板1上的第一开口11设置,第二开口21的内周壁与第一开口11的外周壁接触。所述第二开口21相对的两侧、外周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13配合的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部13对应伸入第一安装孔22中紧固件穿进第一安装部13上的螺孔3中将固定板2与基板1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1外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第一安装部13与第一安装孔22对应配合固定时,基板1上的第二安装部14和第三安装部15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优选的,第一通孔23与其所在侧的第二开口21边缘、部分重合,令第一通孔23为弧形豁口,当第三安装部15与第一开口11的边缘连接在一起时,第一通孔23设置为弧形豁口令第三安装部15更容易穿过第二通孔24。

本实施例中,当固定板2与基板1进行装配时,不锈钢板平行于基板1扣合在基板1上,基板1上的第一安装部13对应穿过固定板2上的第一安装孔22,基板1上的第二安装部14和第三安装部15分别对应穿过固定板2上的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紧固件伸入第一安装部13上的螺孔3中,将固定板2固定在基板1上。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的设置,使基板1上的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穿过固定板2与显示屏驱动板和整机控制版5配合。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装配在基板1上之后,将显示屏驱动板与基板1进行装配,显示屏驱动板上对应基板1上的第三安装部15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基板1上的第三安装部15对应伸入显示屏驱动板上的第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中,紧固件伸入第三安装部15上的螺孔3中将显示屏驱动板固定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和显示屏驱动板装配在基板1上后,将整机控制版5与基板1进行装配,整机控制版5上设置有与基板1上的第二安装部14对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部14对应穿过第三安装孔,紧固件伸入第二安装孔上的螺孔3,将整机控制版5固定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整机控制版5分别通过基板1上设置的卡凸12、第一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5和第二安装部14装配在基板1上,由自基板1的一侧依次为显示屏、基板1、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整机控制版5,各安装部的设置使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整机控制版5与基板1之间的装配具有层次感,两两之间相距一定的间隙,使两两之间为非平面接触,形成具备立体感的控制面板。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的中心处设置向固定板2一侧凹陷形成凸出部25,所述凸出部25呈四棱台形,凸出部25包括向上倾斜设置的四个倾斜面27,和设置在倾斜面延伸端的平面26。所述平面26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开口11的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贯穿固定板2的相对两侧,固定板2与基板1装配,固定板2上的第二开口21边缘与筒状结构16外周壁接触。固定板2上的凸出部25的设置使不锈钢2在于基板1装配时,便于固定板2与基板1之间立体感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固定板2、显示屏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固定板2上的第一安装孔22的尺寸大于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安装部上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顺利穿过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2与第一阻挡部对应配合,令固定板2固定在基板1上;显示屏驱动板上的第二安装孔的尺寸大于安装部上的第三阻挡部的尺寸,第三阻挡部顺利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二阻挡部配合固定将显示屏驱动板固定在基板上;电路板上的第三安装孔配合固定,将电路板固定在基板上。也就是说基板1上设置有安装部,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将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依次层叠的固定在基板1上。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板包括面板、显示屏、基板1、固定板2,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贯穿基板1两侧的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开口11边缘向垂直于基板1并靠近固定板2的一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筒状结构16,第一开口11为矩形,筒状结构16为矩形筒状结构16,筒状结构16内周壁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向第一开口11中心凸出延伸的卡凸12,所述卡凸12对称的设置在筒状结构16内周壁相对的两侧。基板1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设置与面板粘合固定,所述显示屏的靠近固定板2的一侧卡凸12接触,显示屏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与面板接触,面板与基板1上的卡凸12将显示屏夹持在基板1上。第一开口11垂直于筒状结构16设置卡凸12的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部13、两个第二安装部14和两个第三安装部15,第一安装部13的延伸端低于第二安装部14的延伸端,第二安装部14的延伸端低于第三安装部15的延伸端,固定板2上向远离基板1的一侧凹陷形成一凸出部25,凸出部25呈四棱台状,四棱台上平行于基板1的平面26上设置有贯穿固定板2相对两侧的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与第一开口11形状相同,第二开口2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基板1上的第一安装部13对应伸入第一安装部13,并经紧固件固定,使固定板2固定在基板1上、且令第二开口21套设在筒状结构16外周,第二开口21的边缘与筒状结构16外周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贯穿固定板2的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基板1与固定板2装配时,第二安装部14穿过第一通孔23,第三安装部15穿过第二通孔24,显示屏驱动板为一矩形板,其上设置有贯穿显示屏驱动板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部14对应伸入第二安装孔,并经紧固件固定,令显示屏驱动板固定在基板1上,第三安装部15穿过第二通孔24,电路板为一矩形板,整机控制版上设置有贯穿电路板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部15伸入第三安装孔中,并经紧固件固定,令电路板固定在基板1上。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固定板2经紧固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令控制面板装配在家用电器壳体上、且令面板远离基板1的一侧朝向壳体外侧。用户可以通过触碰面板,触发显示屏上显示的家用电器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其他信息,直接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为消毒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包括面板、显示屏、基板、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所述面板固定连接在基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显示屏夹持固定在面板与基板之间,基板远离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经安装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垂直于基板向远离面板的方向凸出延伸,安装部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的延伸端超出第二安装部的延伸端、第二安装部的延伸端超出第一安装部的延伸端;所述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固定板、显示屏和电路板分别经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第三阻挡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开口,所述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开口外周;第一开口周向边缘向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一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安装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筒状结构内周壁上设置有向第一开口中心凸出延伸的卡凸,显示屏靠近固定板的一侧与卡凸接触,显示屏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与面板接触,令显示屏固定在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为矩形,筒状结构为矩形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内周壁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卡凸;

优选的,所述卡凸对称的设置在筒状结构内周壁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垂直于筒状结构设置卡凸的侧边的相对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筒状结构外周壁相距一定距离;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部对应伸入第一安装孔中并经紧固件固定,令固定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一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垂直于筒状结构设置卡凸的侧边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开口的、贯穿固定板相对两侧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开口相对的两侧,第二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供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对称的设置在第二开口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开口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外周壁与筒状结构的外周壁接触,显示屏为tft屏,第二安装部对应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显示屏驱动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中,令显示屏驱动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二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对应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电路板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中,令电路板固定在基板上;

优选的,第三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中部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呈四棱台形,第二开口设置在凸出部平行于基板的侧面上;固定板与基板装配,第二开口套设在基板上筒状结构的外周、且第二开口的周向边缘与筒状结构的外周壁接触。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固定板经紧固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令控制面板装配在家用电器壳体上、且令面板远离基板的一侧朝向壳体外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立体式控制面板及家用电器,包括面板、显示屏、基板、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所述面板固定连接在基板的一侧;显示屏夹持固定在面板与基板之间,基板远离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和电路板经安装部依次层叠固定在基板上。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安装部和卡凸,分别与固定板、显示屏驱动板、电路板和显示屏固定连接在基板上,使控制面板在多种材料的组合下呈现立体效果,且扩大控制面板的使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波;马少云;姜艳青;丁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6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