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及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烘干设备和烘干方法均是在一个容积固定且位置固定的烘干容器(烘干房、大型烘干箱)内进行,将待烘干物放入其中,对其进行烘干作业,首先需要建造一个烘干容器,该体积较大占地方且不便于移动,其次还得将待烘干物放入到烘干容器内,当面对一些待烘干物不方便搬运或/和分布较为零散的情况下,传统的位置固定且搭建较为麻烦的烘干容器就变得较为麻烦,另外,一般烘干容器的体积不变,不管待烘干物的大小,使得当面对体积较小的待烘干物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节能的烘干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烘干装置,包括软密闭罩、烘干机构和湿热气蛇形管;软密闭罩用于罩住待烘干物并形成一个与待烘干物适配的烘干空间,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烘干机构连接在进气口上以与烘干空间连通,用于往烘干空间内送入干燥热风;所述湿热气蛇形管沿烘干空间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外表面上,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湿热气蛇形管的其中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烘干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软密闭罩可以根据待烘干物的体积进行适配变容,可以提高烘干效率和节约能源;软密闭罩便于携带也便于搭建,方便移动转移,可以在待烘干物不便移动时,对其进行烘干,方便操作;软密闭罩可在不用时收叠存储起来,占用体积小;湿热气蛇形管在烘干空间外周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保温层,且利用的是烘干过程中的余热,节能环保,还能减少烘干空间与外部的热交换,起到保温的效果,提高烘干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湿热气蛇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去除湿热气中水分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烘干机构连接以提供干燥的气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管和热风机,所述热风管一端连接在进气口,另一端与热风机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热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干燥气蛇形管,所述干燥气蛇形管与湿热气蛇形管并行沿烘干空间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外表面上,所述热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干燥气蛇形管连通;所述热风管与烘干空间连通的一端设有若干能延伸至烘干空间底部的热风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管支架,所述管支架包括支撑架、顶板、竖板和两个圆弧夹板和两个螺纹夹紧杆;所述顶板固设在支撑架顶部,所述竖板设在顶板两相对侧上;两个圆弧夹板朝向相向且能相向滑动,两个螺纹夹紧杆分别螺纹穿设在竖板上并能通过旋拧调节推动两个圆弧夹板相向靠近以夹紧位于中间的热风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湿热气蛇形管外部罩设有一层保温毯,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抽风机以将烘干空间内的气体抽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密闭罩内表面布设有支撑棒以使软密闭罩内表面与待烘干物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烘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软密闭罩罩在待烘干物上,软密闭罩随待烘干物轮廓而改变外形使其与待烘干物适配,沿待烘干物周侧放置若干蛇形沙袋配重物将软密闭罩压住,以保证烘干空间的密闭性;s2,开启烘干机构,使热风送入烘干空间,将待烘干物上的水分蒸发并随出风口排出;s3,将从出风口送出的热湿空气送入到沿烘干空间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外表面上的湿热气蛇形管内,热湿空气沿湿热气蛇形管流动在软密闭罩外周形成一保温层;s4,湿热气蛇形管内的热湿空气缠绕一圈后送入到冷凝器内,冷凝器将热湿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分离出来并将干燥的空气送入到烘干机构的热风机中,热风机将干燥的空气加热并重新送入到烘干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烘干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烘干机构将热风通过进风口送入到烘干空间,对待烘干物进行烘干,由于软密闭罩罩在待烘干物上会随待烘干物的体积进行适配变容,使得烘干效率提高,节约能源,软密闭罩也方便携带转移,对不便移动或分散零散的待烘干物可进行现场烘干,方便节能;利用湿热气蛇形管形成的保温层提高烘干空间的保温效果;通过提高干燥并带有余温的空气送入热风机,使得热风机加热的功率减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高温度足够和干燥的热风,节能的同时,干燥的空气能提高烘干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视图;
图3是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软密闭罩100、烘干机构和湿热气蛇形管400。
软密闭罩100用于罩住待烘干物700,软密闭罩100由于由软性材质制成,软密闭罩100罩住待烘干物700时,会随待烘干物700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一个与待烘干物700适配的烘干空间101,这样烘干时,不会由于烘干空间101过大导致烘干效率低,同时还能减少能耗,软密闭罩100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由保温材料制成,例如铝箔布、铁氟龙高温等。另外相比烘干室和大型烘干箱,软密闭罩便于携带也便于搭建,方便移动转移,可以在待烘干物不便移动时,对其进行烘干。另外也不占用地方,设置一个独立的烘干室和烘干箱占用地方,在偶尔使用的情况下,并不经济实惠,而软密闭罩100可在不用时存储起来,占地小,方便存储。
软密闭罩100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优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和出气孔设在软密闭罩100中心位置,这样罩在待烘干物700上时,进气口和出气口会位于顶部位置。为了提高软密闭罩的隔热能力,软密闭罩100由具有保温能力的材料制成或至少软密闭罩100内表面的材料具有保温性能。烘干机构连接在进气口上以与烘干空间101连通,用于往烘干空间101内送入热风。
湿热气蛇形管400沿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即湿热气蛇形管400搭接在软密闭罩100外表面,湿热气蛇形管400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300与湿热气蛇形管400的其中一端连接,这样从出气口送出的热湿气体沿湿热气蛇形管400运动,在烘干空间101外周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保温层,且利用的是烘干过程中的余热,节能环保,还能减少烘干空间101与外部的热交换,起到保温的效果,提高烘干效率。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湿热气蛇形管400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去除湿气的冷凝器410,如图1所示,湿热气蛇形管400从底部开始沿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直至顶部,底部的端部与出气管300连接,顶部的端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410的输入端连接,冷凝器41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热湿气体从输入端进入后通过冷凝作用将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形成具有余温的干燥气体并从输出端输出,冷凝器410的输出端与烘干机构连接以提供干燥的气体,相比烘干机构直接从外部空气中获得气体,经过冷凝器干燥的气体水分少,且其仍然具有一定的余温,更容易被加热,也干燥的空气更容易烘干待烘干物,提高烘干效率,也对余热进行了利用,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干燥气蛇形管401,如图4所示,干燥气蛇形管401与湿热气蛇形管400并行沿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即干燥气蛇形管401与湿热气蛇形管400以相同的缠绕方式缠绕在软密闭罩100上,且由于体积的干涉,形成交错并行向上盘旋状。热风机210的进气端与冷凝器410的输出端通过干燥气蛇形管401连通,即冷凝器410的输出端与干燥气蛇形管401一端连通,热风机210的进气端与干燥气蛇形管401另一端连通。工作时,湿热气经过冷凝器410作用后得到干燥气体,干燥气体首先进入到干燥气蛇形管401内,由于与湿热气蛇形管400并行再加上软密闭罩外泄的热量,干燥气蛇形管401能够得到湿热气蛇形管400传递的热量,使得干燥气蛇形管401内的干燥气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加热,最后再送入到热风机,使得热风机能够更加快速对干燥气体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以送入到烘干空间内对待烘干物进行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当然干燥气蛇形管401与湿热气蛇形管400均可以采用金属软管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机构包括热风管200和热风机210,热风管200一端连接在进气口,另一端与热风机210的出气端连接;热风机210的进气端与冷凝器410的输出端连接,热风机210接收冷凝器410输出过来的带有余温的干燥气体,对其进行加热后通过热风管200送入烘干空间101,进行烘干作业。
为了使热风能尽量经过待烘干物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管200与烘干空间101连通的一端设有若干能延伸至烘干空间101底部的热风支管220,热风支管220将热风送入烘干空间101底部,其出风口位于顶部,这样热风从下至上能够扫过待烘干物700表面对其进行全面均匀的烘干,提高烘干效果和效率,热风支管220为软管,可进行缠绕弯曲,当热风送入时,风会带动其不停摆动,对待烘干物700或软密闭罩100进行碰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为此,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设有管支架600,如图3所示,管支架600包括支撑架610、顶板620、竖板630和两个圆弧夹板640和两个螺纹夹紧杆650;顶板620固设在支撑架610顶部,支撑架610底部设有底座611以放置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竖板630设在顶板620两相对侧上,竖板630水平设置,竖板630与顶板620垂直;两个圆弧夹板640朝向相向且能相向滑动,具体的,圆弧夹板640滑动安装在竖板630上,圆弧夹板640背面设有两导向杆641,竖板630设有与导向杆641对应的导向孔,导向杆641插入导向孔实现滑动导向,导向杆641水平设置。两个螺纹夹紧杆650分别螺纹穿设在竖板630上,竖板630设有供螺纹夹紧杆650螺纹连接的螺纹孔,螺纹夹紧杆650能通过旋拧调节推动两个圆弧夹板640相向靠近以夹紧位于中间的热风支管220,圆弧夹板640夹住热风支管220的出气的端部以减少其摆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限位机构对热风支管220进行有效限位以防止其胡乱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湿热气蛇形管400外部罩设有一层保温毯500,保温毯500由保温材料制成,例如铝箔布、铁氟龙高温等,保温毯500以减少湿热气蛇形管400的散热也能将软密闭罩外泄的热量锁住,进一步提高其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散失。出气管300上安装有抽风机310以将烘干空间101内的气体抽出,使出气更加主动通畅。
当软密闭罩100与待烘干物700相贴时,其表面被软密闭罩贴住,热风就较难将其表面的水分加热成水蒸汽并带走,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软密闭罩100内表面布设有支撑棒110以使软密闭罩100内表面与待烘干物700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棒110端部具有球部111,支撑棒11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避免造成磕碰损坏,支撑棒110通过熔接连接在软密闭罩100内表面。为了更好地辨别烘干效果,可以在软密闭罩10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120和湿度传感器130,当其中的温度和湿度都达到指定值时,代表其烘干已经完成,温度传感器120和湿度传感器130与控制箱(控制器)连接,控制箱还同时与热风机、冷凝器和抽风机连接来实现相应机器的开关工作,当然控制箱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热风机、冷凝器和抽风机的连接和工作控制原理属于常规技术手段,这里不作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烘干机构的烘干方法,步骤如下:
s1,将软密闭罩100罩在待烘干物700上以形成一容纳待烘干物700的烘干空间101,软密闭罩100随待烘干物700轮廓而改变外形使烘干空间101与待烘干物700适配,软密闭罩100与地面(或其他装置形成的表面)形成一烘干空间101,为了使烘干空间101更加封闭,沿待烘干物700周侧放置一些蛇形沙袋配重物800将软密闭罩100压住,为了保证具有一定的空间通入空气,蛇形沙袋配重物800与待烘干物700保持一定间距,这样可以保证烘干空间101的密闭性,减少热量散失也有足够的空间通入热风进行烘干。
s2,开启烘干机构,使热风送入烘干空间101,将待烘干物700上的水分蒸发并随出风口排出。开启热风机210,热风通过热风管200送入到烘干空间101进行烘干作业。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烘干效率,在本发明的烘干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将从出风口送出的热湿空气送入到沿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的湿热气蛇形管400内,热湿空气沿湿热气蛇形管400流动在软密闭罩100外周形成一保温层,利用热湿空气的热量提高烘干空间的保温效果。
s4,湿热气蛇形管400内的热湿空气缠绕一圈后送入到冷凝器410内,冷凝器410将热湿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分离出来并将干燥的空气送入到烘干机构的热风机210中,也可以先将干燥空气送入干燥气蛇形管401,干燥气蛇形管401得到一定的加热后送入到热风机中。热风机210将干燥的空气加热并重新送入到烘干空间101内,通过提高干燥并带有余温的空气送入热风机,使得热风机加热的功率减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高温度足够和干燥的热风,节能的同时,干燥的空气能提高烘干效率。
本发明软密闭罩可以根据待烘干物的体积进行适配变容,可以提高烘干效率和节约能源;软密闭罩便于携带也便于搭建,方便移动转移,可以在待烘干物不便移动时,对其进行烘干,方便操作;软密闭罩可在不用时收叠存储起来,占用体积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密闭罩(100),用于罩住待烘干物(700)并形成一个与待烘干物(700)适配的烘干空间(101),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烘干机构,连接在进气口上以与所述烘干空间(101)连通,用于往所述烘干空间(101)内送入热风;
湿热气蛇形管(400),所述湿热气蛇形管(400)沿所述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所述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300)与所述湿热气蛇形管(400)的其中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热气蛇形管(400)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去除湿气的冷凝器(410),所述冷凝器(410)的输出端与所述烘干机构连接以提供干燥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热风管(200)和热风机(210),所述热风管(200)一端连接在进气口,另一端与热风机(210)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热风机(210)的进气端与所述冷凝器(410)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燥气蛇形管(401),所述干燥气蛇形管(401)与所述湿热气蛇形管(400)并行沿所述烘干空间(101)轮廓缠绕在所述软密闭罩(100)外表面上,所述热风机(210)的进气端与所述冷凝器(41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干燥气蛇形管(40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200)与所述烘干空间(101)连通的一端设有若干能延伸至所述烘干空间(101)底部的热风支管(2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支架(600),所述管支架(600)包括支撑架(610)、顶板(620)、两竖板(630)、两个圆弧夹板(640)和两个螺纹夹紧杆(650);所述顶板(620)固设在所述支撑架(610)顶部,所述竖板(630)设在所述顶板(620)两相对侧上;两个所述圆弧夹板(640)朝向相向且能相向滑动,两个所述螺纹夹紧杆(650)分别螺纹穿设在所述竖板(630)上并能通过旋拧调节推动两个所述圆弧夹板(640)相向靠近以夹紧位于中间的所述热风支管(2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热气蛇形管(400)外部罩设有一层保温毯(5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密闭罩(100)内表面布设有支撑棒(110)以使所述软密闭罩(100)内表面与所述待烘干物(700)之间具有间隙。
9.一种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软密闭罩(100)罩在待烘干物(700)上以形成一容纳待烘干物(700)的烘干空间(101),软密闭罩(100)随待烘干物(700)轮廓而改变外形使烘干空间(101)与待烘干物(700)适配,沿待烘干物(700)周侧放置若干蛇形沙袋配重物(800)将软密闭罩(100)压住,以保证烘干空间(101)的密闭性;
s2,开启烘干机构,使热风送入烘干空间(101),将待烘干物(700)上的水分蒸发并随出风口排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