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解决薄膜之间粘连的生产工艺及薄膜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水溶性薄膜可以用于包装粉料、膏状或者含水量少于10%的液体,但是由于水溶性薄膜的特性,特别是包装了类似洗衣凝珠的薄膜,为了让其有良好的伸长率,薄膜的粘性比较大。当这种粘性比较大的薄膜作为包装的时候,很容易两个包装袋之间的“粘连”,这种“粘连”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一般解决这种“粘连”的手段有许多方式,譬如用机械方式在薄膜表面压出纹路,这种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粘连”,但是由于压纹棍的设计,压纹的深度难以控制,很容易对薄膜造成损伤。另外一种解决的办法是在生产的时候对薄膜表面轻轻涂上一层无机填料,譬如滑石粉、蒙脱土粉等等,这种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薄膜的粘性,但是这种方式会使薄膜两侧表面都沾上无机填料,一来会稍微改变包装物的成分,在某些不需要无机填料的场合可能起到不好的效果;二来在包装好之后,用户在触摸产品的过程中,手上会粘上这些粉料,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以上对于“粘连”的解决方式都不算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纹路深度可控,因此不会对薄膜形成穿孔,也不会影响薄膜以后的包装物的成分比例,同时能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薄膜与薄膜之间相互粘连的薄膜生产工艺,以及对应薄膜用的烘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解决薄膜之间粘连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薄膜原料制备:选取pva100份,水300-700分,增塑剂3-7份,表面活性剂0.8-1.2份投入到混合机组中加热至90℃,得到制成的pva浆料,备用;
步骤2):加热干燥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a、启动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使得载物钢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涂布辊旋转,同时加热板通过导热辊对载物钢带进行加热,控制其温度为70-90℃,并在箱体作用下长时间保持70-90℃的加热温度,备用;
b、将步骤1)制得的薄膜原料熔液通过上料辊在转动过程中向移动的载物钢带上涂布浆料,然后在载物钢带移动中对薄膜层进行加热,当载物钢带加热到70-90℃,薄膜与载物钢带之间的固液表面的水分便产生气泡,由于薄膜本身的高粘性,所产生的气泡并不会扩散到薄膜的内部,而只会附着在固液界面一侧;当薄膜被载物钢带绕机体移动一圈进行加热烘干后,气泡的“痕迹”便留在了薄膜接触载物钢带的一侧,同时气泡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载物钢带的加热温度,从而控制这些纹路痕迹的最终深度,并且纹路的深度在载物钢带加热到70℃时可控制在10um以下,在载物钢带加热到90℃时可控制在15um以下,从而避免刺穿薄膜或者由于大面积的使薄膜的厚度变薄而减弱薄膜力学性能;
c、当具体步骤b中薄膜生产完毕后,薄膜与收卷辊连接,薄膜从载物钢带上剥离后备收卷辊收卷,此时收卷辊的卷收转速与载物钢带的移动速度相等,避免使得薄膜受到拉扯而变薄出现穿孔现象;
步骤3)制作包装袋:将步骤2)制得的薄膜加工成包装袋,需要将带有纹路的一面朝外,使得制得包装袋之间相互接触不会粘连,影响使用,并且带有纹路的一面在使用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手感。
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加热板,安装在机架一侧、且与机架连接的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的、使得机架配合加热板形成烘干通道的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的,且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收卷装置,所述机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靠近驱动电机一侧的主动辊,安装在架体另一侧上的从动辊,绕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设置的、用于承托薄膜的载物钢带,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且靠近从动辊一侧的第一组合辊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辊架一侧的、且等距安装在架体上的若干个第二组合辊架。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辊包括轴,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上的辊筒,以及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上的、且位于辊筒两侧的齿轮,所述轴的一端还安装有皮带轮。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辊的结构与主动辊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钢带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啮合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合辊架包括与架体焊接固定的第一架体,安装所述第一架体下端的、用于支撑载物钢带的托辊,安装所述第一架体下端的、用于向载物钢带施胶的涂布辊,所述托辊包括辊体,以及焊接在所述辊体两端的、与第一架体通过轴承安装的轴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合辊架包括与架体焊接固定的第二架体,安装所述第二架体下端的、用于支撑和加热载物钢带的导热辊,安装所述第二架体下端的、用于平整施胶层的压辊。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架包括收卷支架,安装在收卷支架上的、且与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的收卷辊。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混合装置将pva、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再通过薄膜原料熔液涂布在烘干设备上烘干成膜,然后在载物钢带移动中对烘道接触薄膜的部件进行加热,当载物钢带加热到一定温度,薄膜与载物钢带之间的固液表面的水分便产生气泡形成防粘连的纹路;通过上述的工艺能够实现薄膜表面上加工制得密集、均匀可控的纹路,同时纹路深度可控,因此不会对薄膜形成穿孔,也不会影响薄膜以后的包装物的成分比例,同时能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薄膜与薄膜之间相互粘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薄膜用烘干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薄膜用烘干装置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主动辊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载物钢带的部分正视图;
图5为图2中托辊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生产工艺结合烘干装置所得薄膜在显微放大40倍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解决薄膜之前粘连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薄膜原料制备:选取pva100份,水300-700分,增塑剂3-7份,表面活性剂0.8-1.2份投入到混合机组中加热至90℃,得到制成的pva浆料,备用;
步骤2):加热干燥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a、启动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使得载物钢带14在驱动电机3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涂布辊153旋转,同时加热板2通过导热辊162对载物钢带14进行加热,控制其温度为70-90℃,并在箱体作用下长时间保持70-90℃的加热温度,备用;
b、将步骤1)制得的薄膜原料熔液通过上料辊在转动过程中向移动的载物钢带上涂布浆料,然后在载物钢带移动中对薄膜层进行加热,当载物钢带加热到70-90℃,薄膜与载物钢带14之间的固液表面的水分便产生气泡,由于薄膜本身的高粘性,所产生的气泡并不会扩散到薄膜的内部,而只会附着在固液界面一侧;当薄膜被载物钢带绕机体1移动一圈进行加热烘干后,气泡的“痕迹”便留在了薄膜接触载物钢带14的一侧,同时气泡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载物钢带14的加热温度,从而控制这些纹路痕迹的最终深度,并且纹路的深度在载物钢带14加热到70℃时可控制在10um以下,在载物钢带14加热到90℃时可控制在15um以下,从而避免刺穿薄膜或者由于大面积的使薄膜的厚度变薄而减弱薄膜力学性能;
c、当具体步骤b中薄膜生产完毕后,薄膜与收卷辊42连接,薄膜从载物钢带14上剥离后备收卷辊42收卷,此时收卷辊42的卷收转速与载物钢带14的移动速度相等,避免使得薄膜受到拉扯而变薄出现穿孔现象;
步骤3)制作包装袋:将步骤2)制得的薄膜加工成包装袋,需要将带有纹路的一面朝外,使得制得包装袋之间相互接触不会粘连,影响使用,并且带有纹路的一面在使用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手感。
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加热板2,安装在机架1一侧、且与机架1连接的驱动电机3,安装在机架1上的、使得机架1配合加热板2形成烘干通道的箱体4,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3一侧的,且与驱动电机3连接的收卷装置5,所述机架1包括架体11,安装在架体11靠近驱动电机3一侧的主动辊12,安装在架体11另一侧上的从动辊13,绕所述主动辊12和从动辊13设置的、用于承托薄膜的载物钢带14,安装在所述架体11上的、且靠近从动辊13一侧的第一组合辊架1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辊架15一侧的、且等距安装在架体11上的若干个第二组合辊架16。所述架体1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辊12和从动辊13的安装座111。所述从动辊13的结构与主动辊12的结构一致,皆用于支撑和传动载物钢带14。所述第一组合辊架15包括与架体11焊接固定的第一架体151,安装所述第一架体151下端的、用于支撑载物钢带14的托辊152,安装所述第一架体151下端的、用于向载物钢带14施胶的涂布辊153。所述第二组合辊架16包括与架体11焊接固定的第二架体161,安装所述第二架体161下端的、用于支撑和加热载物钢带14的导热辊162,安装所述第二架体161下端的、用于平整施胶层的压辊162,所述收卷架5包括收卷支架51,安装在收卷支架51上的、且与驱动电机3通过皮带连接的收卷辊52,能够收卷干燥所得的薄膜。
如图3所示,所述主动辊12包括轴121,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121上的辊筒122,以及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121上的、且位于辊筒122两侧的齿轮123,所述轴121的一端还安装有皮带轮124,能与驱动电机3通过皮带啮合传动。
如图4所示,所述载物钢带14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啮合齿141,能够与齿轮123啮合,使得载物钢带14能够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托辊152包括辊体1521,以及焊接在所述辊体1521两端的、与第一架体151通过轴承安装的轴头1522,所述轴头1522不与载物钢带14上的啮合齿141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辊162的结构与托辊152的结构一致,皆用于支撑和传动载物钢带14。
图6为本发明生产工艺结合烘干装置制得的薄膜显微视图,可见气泡纹路在薄膜宽度方向的直径一般都控制在20um以下,此外,气泡纹路的深度在载物钢带14加热到70℃时可控制在10um以下,在载物钢带14加热到90℃时可控制在15um以下,从而避免刺穿薄膜或者由于大面积的使薄膜的厚度变薄而减弱薄膜力学性能。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混合装置将pva、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再通过薄膜原料熔液涂布在烘干设备上烘干成膜,然后在载物钢带移动中对烘道接触薄膜的部件进行加热,当载物钢带加热到一定温度,薄膜与载物钢带之间的固液表面的水分便产生气泡形成防粘连的纹路;通过上述的工艺能够实现薄膜表面上加工制得密集、均匀可控的纹路,同时纹路深度可控,因此不会对薄膜形成穿孔,也不会影响薄膜以后的包装物的成分比例,同时能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薄膜与薄膜之间相互粘连的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应用不限于上诉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解决薄膜之间粘连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薄膜原料制备:选取pva100份,水300-700分,增塑剂3-7份,表面活性剂0.8-1.2份投入到混合机组中加热至90℃,得到制成的pva浆料,备用;
步骤2):加热干燥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a、启动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使得载物钢带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涂布辊旋转,同时加热板通过导热辊对载物钢带进行加热,控制其温度为70-90℃,并在箱体作用下长时间保持70-90℃的加热温度,备用;
b、将步骤1)制得的薄膜原料熔液通过上料辊在转动过程中向移动的载物钢带上涂布浆料,然后在载物钢带移动中对薄膜层进行加热,当载物钢带加热到70-90℃,薄膜与载物钢带之间的固液表面的水分便产生气泡,由于薄膜本身的高粘性,所产生的气泡并不会扩散到薄膜的内部,而只会附着在固液界面一侧;当薄膜被载物钢带绕机体移动一圈进行加热烘干后,气泡的“痕迹”便留在了薄膜接触载物钢带的一侧,同时气泡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载物钢带的加热温度,从而控制这些纹路痕迹的最终深度,并且纹路的深度在载物钢带加热到70℃时可控制在10um以下,在载物钢带加热到90℃时可控制在15um以下,从而避免刺穿薄膜或者由于大面积的使薄膜的厚度变薄而减弱薄膜力学性能;
c、当具体步骤b中薄膜生产完毕后,薄膜与收卷辊连接,薄膜从载物钢带上剥离后备收卷辊收卷,此时收卷辊的卷收转速与载物钢带的移动速度相等,避免使得薄膜受到拉扯而变薄出现穿孔现象;
步骤3)制作包装袋:将步骤2)制得的薄膜加工成包装袋,需要将带有纹路的一面朝外,使得制得包装袋之间相互接触不会粘连,影响使用,并且带有纹路的一面在使用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手感。
2.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加热板,安装在机架一侧、且与机架连接的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的、使得机架配合加热板形成烘干通道的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的,且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收卷装置,所述机架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靠近驱动电机一侧的主动辊,安装在架体另一侧上的从动辊,绕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设置的、用于承托薄膜的载物钢带,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且靠近从动辊一侧的第一组合辊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辊架一侧的、且等距安装在架体上的若干个第二组合辊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安装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包括轴,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上的辊筒,以及通过销键固定套装在所述轴上的、且位于辊筒两侧的齿轮,所述轴的一端还安装有皮带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的结构与主动辊的结构一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钢带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啮合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辊架包括与架体焊接固定的第一架体,安装所述第一架体下端的、用于支撑载物钢带的托辊,安装所述第一架体下端的、用于向载物钢带施胶的涂布辊,所述托辊包括辊体,以及焊接在所述辊体两端的、与第一架体通过轴承安装的轴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合辊架包括与架体焊接固定的第二架体,安装所述第二架体下端的、用于支撑和加热载物钢带的导热辊,安装所述第二架体下端的、用于平整施胶层的压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架包括收卷支架,安装在收卷支架上的、且与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的收卷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