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
技术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水环境“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岸上污染物通过入河排污口进入水环境,只有说清了入河排污口的水质水量,才能说清河流污染负荷和各排口的污染贡献率,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而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核算是最基础的工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以解决当前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难以说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排污口历史数据;步骤2、根据排污口历史数据,对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对上一年度的排污口数据集的所有入河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新增排污口数据、废弃排污口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预估每一排污口的入河排放量:测量获得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数据,采用入河排污口排放水量及其污染物浓度,估算出污水排放量及其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入河污染物量:gi=365kqci其中,gi为污水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单位为吨/年;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k为单位换算系数,取值为10-6;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单位为毫克/升;其中,污水排放总量q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qt其中: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q为污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t为污水排放时间,对于连续排放口,t=24小时/天;对于间歇排放口t=实际排放时间,小时/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每一污口历史数据的以下属性参数:排污口编码、排污口名称、排污口位置、排污口中心经纬度、排污口类型、污水性质、污水排放方式、排入的水体、排污口管径、入河方式、是否已登记或取得排污许可以及取得入河排污许可、许可排污年排放量、排污口监测结果、排污单位代码、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经纬度、污水排放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排污口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归一化处理,以生成具有相同编码格式的排污口历史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相同编码格式的排污口历史数据,包括至少由13个字节组成的属性字段:由第1和第2字节表示的省或直辖市名称;由第3和第4字节表示的地或市名称;由第5和第6字节表示的区或县名称;由第7和第8字节表示的支流名称;由第10个字节表示的排污口类型;由第11~第13字节表示的序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排污口的序号按照以下顺序排列:按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先干流后支流、先左岸后右岸的顺时针方向排序,且以行政区划编码的从低数值向高数值顺序编排。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排污口类型代码包括:1为雨水口,2为污水口,3为雨污合流口。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提出了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定期更新,从而实现动态且精确地对排污数据进行统计,实现精确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排污口编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水务部门排污口数据为基础,结合排污口分布数据,监测排污口水质、水量,获取排污口活动水平。其中排污口分布数据可以通过水务部门排污口数据、航片识别以及现场调查获得。排污口的水质、水量可以通过实测获得,并可以结合其他部门已有的监测、统计资料。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得到排污口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最终确定排污口数据集。步骤1、获取排污口历史数据;步骤2、根据排污口历史数据,对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对上一年度的排污口数据集的所有入河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新增排污口数据、废弃排污口数据。目前,环保部门的污染源管理系统主要有排污申报、环境统计、环境影响评价申报,均未将入河排污口纳入统计范畴。为将入河排污口纳入污染源更新统计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污染源动态更新是根据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了排污口的基本属性。设置的排污口属性包括排污口编码、排污口名称、排污口位置、排污口中心经纬度、排污口类型、污水性质、污水排放方式、排入的水体、排污口管径、入河方式、是否已登记或取得排污许可以及取得入河排污许可(或登记时间)、许可排污年排放量、排污口监测结果、排污单位代码、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经纬度、污水排放量。以水务部门排污口数据为基础,通过调查获取排污口分布位置,通过监测获取排污口水质、水量。在以上的数据中,其中入河排污口的编码采用全国的行政区代码加河流代码加排污口类型和序号组成。如图2所示的入河排污口的编码共13个字节,1~2个字节表示的是省(直辖市)名称;3~4个字节表示的是地(市)名称;5~6个字节表示的是区(县)名称;7~9个字节表示的是支流名称;10个字节表示的是排污口类型;11~13个字节表示的是序号。例如:入河排污口编码:11011310820031~2个字节的11表示的是:北京市;3~4个字节的01表示的是:市辖区;5~6个字节的13表示的是:顺义区;7~9个字节的108表示的是:温榆河;10个字节的2表示的是:污水口;11~13个字节的003表示的是: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的第003号入河排污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编码顺序按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先干流后支流、先左岸后右岸的顺时针方向进行;以行政区划编码的从低数值向高数值顺序编排。其中:排污口类型代码,1为雨水口,2为污水口,3为雨污合流口。河流代码为一级流域代码 支流代码组成,共3个字节,第一个字节表示的是一级流域代码,1为北运河,2为潮白河,3为大清河,4为蓟运河,5为永定河;2~3字节表示的是支流代码。表1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代码行政区代码行政区110000北京市110112通州区110100市辖区110113顺义区110101东城区110114昌平区110102西城区110115大兴区110105朝阳区110116怀柔区110106丰台区110117平谷区110107石景山区110118密云区110108海淀区110119延庆区110109门头沟区110111房山区表2北京市河流代码代码河流代码河流101北运河204白马关河102桃峪口沟205潮河103长河206清水河104东沙河207怀沙河105关沟208怀九河106北沙河209黑河107南沙河210汤河108温榆河211天河109万泉河212琉璃河110小月河213沙河111清河214安达木河112坝河215红门川113亮马河216雁栖河114北护城河217怀河115东盖板河218箭杆河116南护城河301大清河117通惠河302拒马河118新开渠303夹括河119莲花河304大石河120凉水河305刺猬河121土城沟306丁家洼122北小河307东沙河123小中河308周口店河124马草河309马刨泉河125小龙河310小清河126玉带河311长辛店明沟127半壁店明渠401蓟运河128观音堂明沟402黄松峪石河129大柳树明沟403镇罗营石河130通惠北干渠404洳河131西排干405泃河132凤河406金鸡河133凤港减河501永定河134肖太后河502妫水河135黄土岗灌渠503新华营河136新凤河504古城河201潮白河505清水河202白河506清水涧203渣汰沟507高井沟9.4入河排放量估算通过实测法或其他部门近期监测、统计数据获得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数据的,采用入河排污口排放水量及其污染物浓度,估算出污水排放量及其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入河污染物量:gi=365kqci其中,gi为污水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单位为吨/年;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k为单位换算系数,取值为10~6;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单位为毫克/升;其中,污水排放总量q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qt其中: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q为污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t为污水排放时间,对于连续排放口,t=24小时/天;对于间歇排放口t=实际排放时间,小时/天。对数据进行审核,具体包括:(1)完整性审核:确定排污口污染源调查表单位名称、填表人、填表日起、联系电话、排污口编码、排污口名称、排污口位置、排污口所在经纬度、排污口类型、污水性质、污水排放方式、排放时长、排入的水体、入河方式、排污口监测结果、排污单位代码、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经纬度、污水排放量不能为空。(2)规范性审核:确定排污口编码填写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按《指南》中提供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确定排污口所在经纬度格式是否正确;确定污水排放时长、排污口管径、出水流量、各项污染物监测值是否与单位对应,数据是否有责任性或技术性错误。(3)逻辑性审核,包括:排污口管径≥水位高度;排污单位污水排放量总和≤出水流量×排放时长。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提出了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定期更新,从而实现动态且精确地对排污数据进行统计,实现精确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排污口历史数据;
步骤2、根据排污口历史数据,对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对上一年度的排污口数据集的所有入河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新增排污口数据、废弃排污口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估每一排污口的入河排放量:
测量获得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数据,采用入河排污口排放水量及其污染物浓度,估算出污水排放量及其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入河污染物量:
gi=365kqci
其中,gi为污水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单位为吨/年;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k为单位换算系数,取值为10~6;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单位为毫克/升;
其中,污水排放总量q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qt
其中:q为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天;q为污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t为污水排放时间,对于连续排放口,t=24小时/天;对于间歇排放口t=实际排放时间,小时/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一污口历史数据的以下属性参数:排污口编码、排污口名称、排污口位置、排污口中心经纬度、排污口类型、污水性质、污水排放方式、排入的水体、排污口管径、入河方式、是否已登记或取得排污许可以及取得入河排污许可、许可排污年排放量、排污口监测结果、排污单位代码、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单位经纬度、污水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排污口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归一化处理,以生成具有相同编码格式的排污口历史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相同编码格式的排污口历史数据,包括至少由13个字节组成的属性字段:
由第1和第2字节表示的省或直辖市名称;由第3和第4字节表示的地或市名称;由第5和第6字节表示的区或县名称;由第7和第8字节表示的支流名称;由第10个字节表示的排污口类型;由第11~第13字节表示的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排污口的序号按照以下顺序排列:按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先干流后支流、先左岸后右岸的顺时针方向排序,且以行政区划编码的从低数值向高数值顺序编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排污口类型代码包括:1为雨水口,2为污水口,3为雨污合流口。
技术总结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排污口历史数据;根据排污口历史数据,对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对上一年度的排污口数据集的所有入河排污口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新增排污口数据、废弃排污口数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提出了一种入河排污口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定期更新,从而实现动态且精确地对排污数据进行统计,实现精确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中;凌文翠;李焕利;林秀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