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气溶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4


本公开涉及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诸如尼古丁输送系统(例如,电子香烟等)。



背景技术:

诸如电子香烟(电子烟)的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通常包含装置区,该装置区包含电源以及可能用于操作该装置的电子器件;以及气溶胶供给部件,该气溶胶供给部件可以包括源材料的贮存器,诸如液体,该源材料含有通常包括尼古丁的配方,从该源材料可产生气溶胶,例如通过热汽化。因此,用于气溶胶供给系统的气溶胶供给部件可以包括具有加热元件的加热器,该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例如通过芯吸/毛细作用从贮存器接收源材料。

当使用者向系统吸气时,电力从装置区供应到气溶胶供给部件中的加热元件,以蒸发加热元件附近的源材料,从而产生供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这种系统通常设有一个或多个远离系统的嘴件端的进气孔。当使用者吮吸连接至系统的嘴件端的嘴件时,空气会通过进气孔吸入并经过/通过气溶胶供给部件。在气溶胶供给部件与嘴件中的开口之间存在流路,以使从气溶胶供给部件中抽出的空气沿着流路继续流向嘴件开口,并携带一些来自气溶胶供给部件的气溶胶。携带气溶胶的空气通过嘴件开口离开气溶胶供给系统,以供使用者吸入。

电子香烟将包括在使用过程中激活加热器以蒸发源材料的机构。一种方法是提供一种手动激活机构,诸如按钮,使用者按下该机构即可激活加热器。在这样的装置中,加热器可以在使用者按下按钮时被激活(即,被供电),并且在使用者释放按钮时被去激活。另一种方法是提供一种自动启动机构,诸如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布置成通过在嘴件上吸入来检测使用者何时通过系统吸入空气。在这样的系统中,当检测到使用者正在通过装置吸气时,加热器可以被激活,而当检测到使用者已经停止通过装置吸气时,加热器可以被去激活。

迄今为止,通常已经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首先,已知的气溶胶供给部件和电力容纳装置区是不可分离的并且容纳在同一壳体内的装置。其次,已知的气溶胶供给部件和电力容纳装置区是可分离的装置。这样的装置有助于装置区的重复使用(例如,经由对电源充电)。第三,已知的气溶胶供给部件和电力容纳装置区是可分离的并且气溶胶供给部件本身可以进一步分离成组成零件的装置。例如,在一些装置中,可以从气溶胶供给部件中移除气溶胶供给部件的加热器并进行更换。

通常,这些装置中的每个装置都以大体上纵向的形式布置。也就是说,各个组成零件例如气溶胶供给部件和装置通常以连续的端接形式附接。迄今为止,这种系统的一些使用者已经接受了这一点,因为它们可能类似于常规的可燃产品,诸如香烟。

与这种装置有关的一个考虑在于,要求在气溶胶供给部件和电力区之间的牢固附接。迄今为止,这通常经由螺纹或其他连接方式(诸如卡口接头或推入接头)来实现。

与这种装置有关的另一考虑在于气溶胶供给部件的相对暴露的轮廓。由于它通常从装置区延伸,因此可以认为它扩展了装置的整体轮廓,这对于一些消费者而言可能是不希望的。

描述了试图帮助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的各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文所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装置的舱口部,其中,该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该套筒限定了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该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中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应系统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底盘部和舱口部形成,其中,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套筒限定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根据本文所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输送系统,包括:

用于电子气溶胶供应系统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底盘部和舱口部形成,其中,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套筒限定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电源,

激活装置,

用于操作装置的电子器件,以及

气溶胶形成部件。

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的装置的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底盘部和舱口部形成,其中,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套筒限定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该方法包括一些步骤:

形成底盘部;

形成舱口部;

将底盘部连接至舱口部。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仅通过示例方式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诸如电子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图示;

图3为当舱口部处于第一位置并且气溶胶形成部件位于壳体内时图2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替代装置的图示;

图5a至图5c示出了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用于将盖部从第一位置过渡到第二位置的合适机构的一个示例;

图6为图5a至5c所示的内部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7为示出图2的实施例的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分解图;

图8为舱口部的透视图并示出图5a至5c所示的内部机构的一部分;

图9a至图9c示出了通过舱口部的套筒的纵向轴线截取的一系列区段;以及

图10为与舱口部的套筒的纵向轴线平行的剖视图的透视图;

图11a为示出图2的装置的壳体内的内部空间的透视图;

图11b为图2的装置的壳体内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的封闭视图;

图12提供了被插入图2的装置的舱口部的套筒中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代表性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讨论/描述了某些示例和实施例的各方面和特征。某些示例和实施例的一些方面和特征可以按常规实现,并且为了简洁起见,不再详细讨论/描述这些方面和特征。因此应理解,可以根据用于实现这些方面和特征的任何常规技术来实现尚未详细描述的本文所讨论的装置和方法的各方面和特征。

如上所述,本公开涉及一种气溶胶供给系统,诸如电子烟。在整个以下描述中,有时使用术语“电子烟”,但是该术语可以与气溶胶(蒸气)供给系统互换使用。此外,气溶胶供给系统可以包括旨在从液体源材料、固体源材料和/或半固体源材料(例如,凝胶)产生气溶胶的系统。本文结合一些示例电子烟构造(例如,就特定的整体外观和潜在的蒸气产生技术而言)描述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相同的原理可以等同地应用于现有技术的具有不同整体构造(例如,具有不同的整体外观、结构和/或蒸气产生技术)的气溶胶输送系统(不按比例)。现有技术的电子烟10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形状,其沿着虚线la所示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即主体20(装置部)和雾化器30(气溶胶供给部件)。雾化器包括内部腔室,内部腔室包含源液的贮存器、加热元件和用于将源液输送到附近的加热元件的液体输送元件(在本示例中为芯吸元件),其中,所述源液包括从其产生气溶胶的液体配方。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气溶胶供给部件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本身可以提供液体输送功能。例如,加热元件和提供液体输送功能的元件有时可以统称为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形成构件/蒸发器/雾化器/蒸馏器。雾化器30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嘴件35,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开口从气溶胶发生器吸入气溶胶。源液可以为电子烟中使用的常规液体,例如包含溶解在包含甘油、水和/或丙二醇的溶剂中的0至5%的尼古丁。源液还可包含调味剂。源液的贮存器可在壳体内包括多孔基质或任何其他结构,以保持源液直到需要将其输送到气溶胶发生器/蒸发器的时间。在一些示例中,贮存器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限定了容纳自由液体的腔室(即,可能没有多孔基质)。

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主体20包括为电子烟10提供电力的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组,以及包括用于总体上控制电子烟的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在主动使用中,即,当加热元件如受控制电路控制从电池组接收电力时,加热元件蒸发加热元件附近的源液以产生气溶胶。使用者通过嘴件中的开口吸入气溶胶。在使用者吸入期间,气溶胶沿着连接在气溶胶源与嘴件开口之间的空气通道从气溶胶源携带到嘴件开口。

在现有技术的示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20和雾化器30可通过在平行于纵向轴线la的方向上分开而彼此分离,但是当装置10在使用中时,通过图1中示意性指示为25a和25b的连接件被连接在一起,以在主体20和雾化器30之间提供机械和电气连接。主体20上用于连接至雾化器的电连接器还用作插座,该插座用于在将主体从雾化器30上拆下时连接充电装置(未示出)。充电装置的另一端可以插入外部电源,例如usb插座,以对电子烟的主体20中的电池/电池组进行充电或再充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用于在主体上的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之间直接连接的电缆,和/或可以为装置提供单独的充电端口,例如,符合usb格式之一的端口。

电子烟10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进气的孔(图1中未示出)。这些孔连接至穿过电子烟10到达嘴件35的空气通道(气流路径)。空气通道包括围绕气溶胶源的区域和包括空气通道的区段,该空气通道从气溶胶源连接至嘴件中的开口。

当使用者通过嘴件35吸气时,空气通过一个或多个进气孔被吸入该空气通道,该进气孔适当地位于电子烟的外侧。该气流(或相关的压力变化)由气流传感器215(在这种情况下为压力传感器)检测,以检测电子烟10中的气流并将相应的气流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关于气流传感器560如何布置在电子烟中以产生指示何时存在通过电子烟的空气流的气流检测信号的常规技术来操作气流检测器560(例如,当使用者在嘴件上吸气或吹气时)。

当使用者在使用中在嘴件上吸气(吮吸/抽吸)时,气流通过电子烟穿过空气通道(气流路径),并与气溶胶源周围区域中的蒸气结合/混合,从而产生气溶胶。所产生的气流和蒸气的组合沿着从气溶胶源连接至嘴件的气流路径继续行进以供使用者吸入。雾化器30可以与主体20分离并且在源液供给被耗尽时被处置(并且如果需要的话,用另一雾化器替换)。可替代地,雾化器可以为可再填充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虽然气溶胶供给系统的操作可以广泛地与以上针对示例性现有技术的装置所述的操作一致,即例如激活加热器以蒸发源材料,从而在通过的气流中夹带气溶胶,然后将其吸入,但是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气溶胶供给系统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的装置不同。

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底盘部和舱口部形成,其中,舱口部连接至底盘部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底盘部和舱口部共同限定用于被定位成用于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密闭空间,在第二位置,底盘部和舱口部间隔开以提供至该空间的通道。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装置100的图示。需指出,为了清楚起见,图2中省略了主体的各种部件和细节,例如诸如布线和更复杂的成形设置。其中一些如图3所示。装置100包括由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形成的壳体200。底盘部210可以采取单件材料的形式,或者可以由沿着适当的接缝(未示出)连接在一起的两件分开的材料210a、210b形成。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被连接成使得舱口部220可相对于底盘部2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共同限定用于定位成用于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形成部件(未示出)的密闭空间250,在第二位置,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间隔开以提供至空间250的通道。图2示出了处于具有可进入的空间250的第二位置的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舱口部220可以包括安装在舱口部220的内壁上的套筒230,以使套筒朝向空间250突出。套筒230限定了大体上纵向的凹部,该凹部能够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未示出)。更具体地,可以将气溶胶形成部件插入套筒230中。套筒230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然而,在图2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显而易见的是,当将舱口部220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使得与底盘部210一起形成密闭空间250,套筒230(和气溶胶形成部件(如果存在的话))将占据空间250。因此,通过提供如本文所述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舱口部,可以提供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空间,而无需另外扩展装置的整体轮廓。由于多种原因,这可能是有利的。首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常规纵向装置,提供了一种更紧凑的装置。其次,由于气溶胶形成部件可以完全位于密闭空间内,因此气溶胶形成部件通常比现有技术的装置受到更多的保护,从而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免受外部物体的冲击。考虑到存在源液,如果气溶胶形成部件被损坏,该源液可能会泄漏,这一点尤其重要。

图2所示的装置100的舱口部220还可包括限定出口的嘴件260。另外,装置100通常包括入口240,该入口240促进空气进入空间250中。入口240、空间250和出口260一起形成流体连通的路径,以使空气从装置外部流过空间250并流出嘴件的出口。当在空间250中存在气溶胶形成部件时,气流将被引导穿过(或经过)气溶胶形成部件,从而促进了气溶胶在气流路径中的夹带。

如本文中一般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多个附加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舱口部为细长部件,其包括面向外部的表面和面向内部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舱口部包括作为面向内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套筒,其中该套筒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具有大体上管状的轮廓。

如本文所述,舱口部可移动地连接至底盘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舱口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包括使舱口部相对于底盘壳体经历枢转、旋转、滑动、转动中的至少一者。可选地,将舱口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包括使舱口部相对于底盘壳体经历枢转、滑动、转动中的不止一者。可选地,将舱口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包括使舱口部相对于底盘壳体经历滑动和枢转,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底盘壳体经历滑动然后枢转。

本装置的壳体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入口,该入口用于在舱口部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空气输送到空间中。入口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舱口部上存在至少一个入口。另外和/或可替代地,至少一个入口存在于底盘部上。可能需要使一个或多个入口与气溶胶形成部件上的空气入口对准。

如以上关于现有技术的装置所说明的,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装置100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来激活。这种合适的激活装置包括按钮激活装置或经由传感器(触摸传感器,气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热敏电阻等)的激活装置。通过激活,是指可以使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气溶胶发生器通电,使得从源材料产生蒸气。在这方面,可以认为激活不同于致动,由此将装置100从基本上休眠或关闭状态带至可以在装置上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可以将装置置于可适于激活的模式中的状态。

在这方面,壳体200通常包括电源供应单元/电源(图2中未示出),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源向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气溶胶发生器供应电力。需指出,气溶胶形成部件和电源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有线的或无线的。例如,在连接为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当舱口部220处于第一位置并因此气溶胶形成部件位于空间250内时,壳体200内例如底盘部210上的触点450可以与气溶胶形成部件的相应电极接触。这种接触的建立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可替代地,在电源和气溶胶形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无线的,这意味着存在于壳体200中并且连接至电源的驱动线圈(未示出)可以被通电,从而产生磁场。然后,气溶胶形成部件可包括基座,该基座被磁场穿透,从而在基座中感应出涡流并将其加热。

在图2的装置100的可选方面,可以提供表面特征270,该表面特征促进舱口部220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表面特征270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在图2所示的装置100的上下文中,表面特征270为在舱口部2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凹部。然而,应当理解,表面特征可以不是凹部,并且可以为插入突起或表面粗糙度增加的区域。在表面特征270的背景下,提供了用于改善与使用者的手指(诸如,拇指)接合的区域,并且因此,由于拇指可以例如驻留在凹部中并且更容易将舱口部220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改善了舱口部220的运动。凹入的表面特征270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限定舱口部220的透明部280。这样的透明部允许使用者可视化气溶胶形成部件,这在允许使用者看到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显示的信息(诸如风味,品牌,购买日期信息等)和/或气溶胶形成部件中存在的源材料的量方面可能是有利的。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上通常不需要这样的透明部,因为气溶胶形成部件通常以纵向类型的构造完全暴露。透明部可以位于凹部内。

图3提供了图2的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舱口部22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气溶胶形成部件700保持在套筒230内。应当理解,密闭空间250在壳体内形成并且被套筒230内的气溶胶形成部件所占据。图3将用于进一步描述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例的一些方面。

图4示出了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图4示出了装置100b。与装置100相似,装置100b包括由底盘部211和舱口部221形成的壳体。舱口部221连接至底盘部211,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形成用于定位成用于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密闭空间251,在第二位置,底盘部211和舱口部221间隔开以提供至空间251的通道。在图4中,舱口部221被示为处于第二位置,从而提供至空间251的通道。根据图4的实施例,空间251可以限定具有大体上纵向轮廓的套筒。套筒的内表面可以成形为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700。应当理解,在图4的实施例中,舱口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然而,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也可以经由滑动、旋转等来实现。舱口部221也可以包括嘴件部261。以与装置100类似的方式,嘴件部261可以限定出口,该出口与空间251和空气入口(未示出)形成流体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装置100b,从而当气溶胶形成部件存在于空间251中并被激活时,气溶胶可以被夹带。

现在回到图2的实施例,图7示出了装置100的分解图。从图7中可以明显看出,底盘部210a和210b可以连接在一起以封装电源290(诸如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方式可充电的电池组)、包括提供装置的功能的各种控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pcb)291、用于经由舱口部的套筒230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空间以及连接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并促进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机构600。从图7中显而易见,机构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零件,其功能是连接底盘部和舱口部,并且促进它们从相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这方面,机构600可以包括底盘部210上的结构、舱口部220上的结构以及独立的(即,分开形成的)部件。在该示例中,控制电路550采用芯片的形式,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控制器的形式,以用于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电路的电路板291可以布置在电源和空间250之间。可以将控制电路提供为单个元件或多个分立元件。控制电路可以连接至压力传感器以检测在嘴件260上的吸气,并且如上所述,检测装置中何时存在气流并产生相应的气流检测信号的这一方面可能是常规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构600可包括定位销(销)601和托架弹簧602以及在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上的相应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销601可以将托架弹簧602连接至舱口部220和底盘部210两者,从而促进舱口部220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托架弹簧602可被偏置抵靠舱口部220,以将其推向第二位置。可以经由可释放地定位在l形凹部/凹槽604的纵向突起内的凸耳603将舱口部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凸耳603移动到l形凹口/凹槽604的侧向突起时,托架弹簧602能够将舱口部220推离底盘部210,从而推至间隔开的位置(第二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图5a至5c中示出了用于促进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之间的连接和移动的示例性机构。机构650在图5a至5c中示出。机构650包括均位于舱口部220上的第一凸耳651和第二凸耳652。凸耳651位于形成在底盘部210内的竖直狭槽661内(狭槽661可以分别由两个底盘部部件210a和210b的相对部分形成)。狭槽661的大小和取向设置成允许凸耳651在狭槽内纵向移动。凸耳652位于形成在底盘部210内的大致l形的狭槽662内(同样,狭槽662可以分别由两个底盘部部件210a和210b的相对部分形成)。机构650还包括围绕枢轴p1锚定的偏置凸轮670。偏置凸轮670被偏置弹簧(未示出)推向舱口部220。偏置凸轮包括固位肩671。固位肩671与舱口部220的锚定突起653相互作用。机构650的部件一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坚固的机构,该机构用于促进底盘部210和舱口部220之间的连接和移动。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机构650的操作。

当舱口部220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5a所示),凸耳651和652位于它们各自的狭槽661和662的最远区段中。此外,在该位置,锚定突起653接合固位肩671。由于锚定突起653的上表面和固位肩671的下表面的各自取向,偏置凸轮670朝着舱口部的推动在锚定突起653上提供了近侧作用力。此外,狭槽552的斜坡663通常将舱口部220(并且因此将锚定突起653)推向偏置凸轮670,使得锚定突起653的尖端位于固位肩下方。这样的布置通常将舱口部220保持在第一位置,并且当锚定突起653骑上然后被保持在固位肩671下方时,为使用者提供舱口部在第一位置的可感知的接合。

当使用者想将舱口部220移向第二位置时,舱口部220通常向上移动(相对于嘴件在近侧,如图5a中的箭头所示)。表面特征270可以使这种运动更容易。这样的运动致使凸耳652骑上斜坡663(因为它被偏置凸轮670和偏置弹簧朝着斜坡663偏置),然后沿着狭槽663的纵向突起。类似地,凸耳651沿狭槽661向近侧行进。此外,锚定突起653骑上固位肩671。随着舱口部220的继续移动,凸耳652变得位于狭槽662的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的交接点处。同时,凸耳651到达狭槽661的最近侧部分。结果,舱口部220不再保持在第一位置,因为凸耳652在l形狭槽662的横向部分中自由地横向移动。如图5c所示,在偏置凸轮670和偏置弹簧(作用在偏置凸轮上)的影响下,舱口部220从底盘部210被推离被推到第二位置。在这方面,由于凸耳651位于狭槽661的最近侧位置中,因此,舱口部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绕第二枢转点p2枢转。当使用者希望将舱口部220返回到第一位置时,上述步骤顺序相反地执行。

图6提供了穿过底盘壳体210的剖视图,使得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机构650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偏置凸轮670安装在形成枢轴p1的杆672上。当偏置弹簧(未示出)朝着舱口部220推动时,只要凸耳652在狭槽662的横向突起中,偏置凸轮670就可以将舱口部220驱动到第二位置。

图8示出了当从装置100上拆卸时,舱口部220的透视图。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舱口部包括套筒235以及锚定突起653,套筒235上安装有凸耳651和652。图8还示出了入口240的替代位置。因此,装置上的入口可以形成为任何部件,只要空气可以进入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空间250即可。图8还示出了保持部300,在该实施例中,该保持部为柔性柄脚301,该柔性柄脚在将合适的气溶胶形成部件插入套筒235中时被向外推。由于用于形成柄脚301的材料的总体刚度,其通常抵抗向外的挠曲,并因此用于提供一定程度的对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抓握力。然后,这提供了有助于抵抗从套筒235移出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力。

如上所述,通常提供舱口部2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舱口部包括适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235。由于使用本装置的方式,当套筒开口236面向下时,气溶胶形成部件可以很好地插入套筒235中。结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潜在地存在在舱口部220移回到第一位置之前,插入的气溶胶形成部件可能从套筒235中掉出的风险。因此,舱口部235通常可以设置有保持部,该保持部被构造成在插入套筒中之后抵抗气溶胶形成部件的移出。该保持部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部由柔性柄脚形成,诸如图8所示。其他合适的保持部可以包括:闩锁302(在图3的实施例中示出),其与气溶胶形成部件上的对应凹部303接合;套筒235的内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肋,其与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接合并阻止其移出;磁体,其位于舱口部220/套筒235的相关区段处,该磁体与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合适的金属部件(诸如加热器)相互作用,以阻止从套筒235上移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舱口部包括套筒,该套筒在套筒的开口处包括柔性柄脚。

现在转向图9a至9c,该图示出了沿着图8的线a-a、b-b、c-c截取的各种横截面剖视图。横截面c-c大体在套筒开口236处截取。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开口236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但是,套筒开口可能会采用另一种横截面。如图9a至9c所示,套筒235可具有沿其长度变化的横截面轮廓。例如,虽然沿线c-c截取的横截面通常可以看作是圆形,但横截面在套筒235的长度上逐渐变为椭圆形。特别地,沿线b-b截取的横截面通常比沿线c-c截取的横截面更椭圆。此外,沿线a-a截取的横截面通常比沿线b-b截取的横截面更椭圆。因此,套筒235的横截面在沿其长度的第一点与沿其长度的第二点之间变化。在该特定实施例中,套筒235的横截面逐渐变化,以匹配相应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变化的纵向横截面轮廓。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的横截面从第一位置处的大致圆形到第二位置处的大致椭圆形逐渐变化,其中,第二位置相对于气溶胶形成部件插入套筒中的方向在下游。如图11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盘部21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脊或凸耳460(或其他合适的表面特征),其对应于气溶胶形成部件的远侧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纵向狭槽470。凸耳/纵向狭槽的这种组合可以帮助将气溶胶形成部件锁定在最终的旋转取向上。

结果,提供了一种舱口部,该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该套筒限定了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如果气溶胶形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非圆形的横截面,则气溶胶形成部件可以以任何旋转方向插入到套筒235中,并且可以逐渐地定向到期望的最终旋转取向。例如,如果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最终旋转取向对整个系统的正确运行产生影响,则这可能很重要。例如,气溶胶形成部件可能包括需要以特定的旋转取向放置以使其与壳体200内侧的相应电极接合的电极。可替代地,可能需要将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加热器以特定的旋转取向定向,以确保与用于感应加热的磁场正确对准。通过利用能够自动将气溶胶形成部件对准期望的旋转取向的套筒,而与最初插入套筒开口时所处的旋转取向无关,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无缝的体验。在这方面,沿套筒的长度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的能力不限于套筒的特定横截面。例如,可能在沿着套筒的一点处存在磁体,其中,所述磁体与气溶胶形成部件上的相应的合适的金属特征相互作用。由于磁体和气溶胶形成部件上相应的合适金属特征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气溶胶形成部件驱动到相对于其插入套筒开口时所处的旋转取向的不同旋转取向。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装置的舱口部,其中,该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该套筒限定了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该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中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处的不同横截面轮廓的区域被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第一区段可以包括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并且该区段可以包括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套筒的内表面可以为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连续表面。第一区段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第二区段的横截面面积。

现在转向图10,该图示出了沿着舱口部220的纵向轴线的舱口部220的横截面视图。朝向套筒235的最近端,可以设置密封件400,诸如密封环。密封件400用于在插入到套筒235中时在套筒235的内表面236和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外表面之间提供密封。该密封用于帮助确保当使用者在嘴件260上吸气时,气流穿过气溶胶形成部件而不是沿着其外周边吸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气溶胶形成部件存在于套筒中并且舱口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气溶胶形成部件被推动与密封件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可以通过位于壳体的内壁上的一个或多个偏置突起来实现。在图11a的实施例中,偏置突起450为弹簧加载电极(“弹簧针”),其用于接触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最远端并促使其进一步与密封件400接触。应当理解,一个或多个偏置突起不必是弹性的电极,而是可以为壳体100的内壁上的脊或其他表面特征,其用于促使气溶胶形成部件进一步与密封件400接触。可能需要具有这样的偏置凸起,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减小必须在其中制造壳体的制造公差。

尽管不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方面,但是现在将大体上描述用于定位在空间250、251内的合适的气溶胶形成部件。如图12所示的气溶胶形成部件700包括布置在沿气溶胶形成部件700的大致纵向轴线延伸的空气通道中的气溶胶发生器(未示出)。气溶胶发生器可以包括与芯吸元件(液体输送元件)相邻的电阻加热元件,该电阻加热元件被布置成将源液从气溶胶形成部件内的源液的贮存器输送至加热元件附近以进行加热。在该示例中,源液的贮存器与空气通道相邻,并且可以例如通过提供浸泡在源液中的棉花或泡沫来实现。芯吸元件的端部与贮存器中的源液接触,使得液体沿着芯吸元件被抽吸到与加热元件的范围相邻的位置。芯吸元件和加热元件的总体构造可以遵循常规技术。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芯吸元件和加热元件可包括分开的元件,例如,盘绕在/缠绕在圆柱状芯上的金属加热丝,例如,由玻璃纤维的束、线或纱组成的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芯吸元件和加热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单个元件提供。也就是说,加热元件本身可以提供芯吸功能。因此,在各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芯吸元件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金属复合结构,诸如来自贝卡尔特的多孔烧结金属纤维介质(st),金属泡沫结构,例如三菱材料公司提供的同类产品;多层烧结金属丝网或折叠的单层金属丝网,诸如来自bopp;金属编织带;或与金属丝缠绕在一起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组织。“金属”可以为具有与电池组连接/组合使用的适当电阻率的任何金属材料。加热元件的所得电阻通常将在0.5-5欧姆的范围内。可以使用低于0.5欧姆的值,但可能会使电池组过载。例如,“金属”可以为nicr合金(例如nicr8020)或fecral合金(例如“kanthal”)或不锈钢(例如aisi304或aisi316)。在激活该装置时,电力可以经由电极450从电源290输送到气溶胶形成构件700。

为了解决各种问题并推进本领域,本公开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仅为实施例的代表性样本,并非穷举和/或排他性的。它们仅用于帮助理解和教导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应当理解,本公开的优点、实施例、示例、功能、特征、结构和/或其他方面不应被视为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限制或对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限制,并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修改。除了本文具体描述的那些之外,各种实施例可以适当地包括所公开的元件、部件、特征、零件、步骤、装置等的各种组合由其组成或基本上由其组成,并且因此应理解,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在与权利要求中明确陈述的组合以外的组合中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本公开可以包括目前未要求保护但可以在将来要求保护的其他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装置的舱口部,其中,所述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所述套筒限定了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所述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所述套筒中时,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在所述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处的不同横截面轮廓的区域施加所述不同的旋转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所述区段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口部,其中,所述套筒的内表面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为连续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横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部,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处提供不同的磁场来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包括至少一个磁体,该至少一个磁体适于改变具有相应金属区段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取向。

8.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底盘部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舱口部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舱口部连接至所述底盘部,并且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底盘部和所述舱口部共同限定用于定位成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密闭空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底盘部和所述舱口部被间隔开以提供进入所述空间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底盘部的内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脊或凸耳,当包括所述气溶胶形成部件的所述舱口部被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脊或凸耳与所述气溶胶形成部件的远侧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纵向狭槽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底盘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凸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舱口部包括具有出口的嘴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将所述舱口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包括使所述舱口部相对于所述底盘壳体经历枢转、旋转、滑动、转动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将所述舱口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包括使所述舱口部相对于所述底盘壳体经历枢转、滑动、回转中的不止一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将所述舱口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包括使所述舱口部相对于所述底盘壳体经历滑动和枢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将所述舱口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包括使所述舱口部相对于所述底盘壳体经历滑动然后枢转。

17.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入口,以用于在所述舱口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空气输送到所述空间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舱口部上存在至少一个入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底盘部上存在至少一个入口。

20.根据权利要求8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舱口部包括表面特征,所述表面特征有助于所述舱口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表面特征由所述舱口部的外表面中的凹部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电源、激活器件和用于操作所述装置的电子器件。

23.一种气溶胶输送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电源,

激活器件,

用于操作所述装置的电子器件,以及

气溶胶形成部件。

24.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系统的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底盘部;

形成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舱口部;

将所述底盘部连接至所述舱口部。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气溶胶供给装置的舱口部,其中,该舱口部包括用于容纳气溶胶形成部件的套筒(235),该套筒限定了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纵向轴线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当插入到套筒中时,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气溶胶形成部件上施加不同的旋转偏置。

技术研发人员:杰里米·赖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科创业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320.html

最新回复(0)